问题教学法视角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开展路径

2023-03-29 04:31路炳荣
高考·上 2023年12期
关键词:开展路径问题教学法高中语文

路炳荣

摘 要:伴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深入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多种新型教法应运而生。尤其是问题教学法,更是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取得了不小的教育成果。基于此,笔者通过结合自身的经验分析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开展现状,接着从问题教学法的开展价值和开展途径进行了阐述,希望高中语文教师能真正发挥出这一教法的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关键词:高中语文;问题教学法;课堂教学;开展路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唯有学生的思考与学习同时进行,才能促进他们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与进步。这刚好与问题教学法的理念不谋而合,即以一个一个的语文问题作为基础,将其当作输送知识的重要载体,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构建出稳固的语文知识结构,更是对学生探究、思考、创造等多方面能力有着较大的发展作用。但通过观察发现,这一教法并未在语文课堂上得到较好的应用,仍旧存在一些问题,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语文进步。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加大自身的教研力度,针对这一教法的开展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以达到推进学生语文发展的目标。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开展现状

(一)教学理念老旧

就目前的高中语文课堂而言,多数教师普遍存在语文教学理念老旧的问题。实际上,这部分教师并未紧跟当前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本身缺乏教学经验,对完整的问题教学法认识度不够深,没能深刻领会到这一教法的价值,存在一定的误区,所以就会优先沿用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在他们看来,无论是哪一种理念,只要能促进学生成长即可,但传统理念却是加大学生语文学习压力的来源,导致学生更不愿主动参与到语文课堂上,更别提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提升了[1]。

(二)忽视学生主体

无论是哪一种教法,目的都是学生个体的成长,这意味着学生应当是整个语文课堂的主体,但大部分高中语文教师会下意识地忽视这一点。很多时候,教师会凭借自身的经验,或者是结合语文教材内容,片面地设计语文课堂教学。既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也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这种情况下,语文课堂很有可能超出学生的理解范围,学生难以融入其中,更是无法引发学生的有效思考,这也是导致学生语文学习质量低下的一大重要原因[2]。

(三)提问模式单一

据不完全统计,大多数高中语文教师虽然已经积极开展问题教学法,但最终的开展效果不够理想。出现该情形的根本在于提问模式过于单一,连带影响了该教法的有效开展。一般来说,教师只是单纯围绕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提问。虽然目的是引领学生思考课文内容,但这种一问一答的提问模式比较单一。面对这种长期不变的提问模式,学生很容易产生出厌倦的心理,不愿主动参与到语文思考中。时间久了,学生的语文思考力就会减弱,更不利于他们的语文进步。

二、问题教学法在高中语文课堂上的开展价值

(一)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只有当学生内心深处对某一课程产生出较强烈的兴趣,他们才能主动参与学习。传统语文教学通常以教师的单向输送为主,课堂氛围十分无趣,学生很难产生出语文学习兴趣。而问题教学法则要求教师从多个角度设计语文问题,尽可能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提升语文问题的趣味性,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如此一来,学生的好奇心很容易就会集中在语文问题上面,他们的积极性将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必定能得到持久性的增强。

(二)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有效的语文思考,能避免学生在学习中出现走弯路的情形,使学生语文学习水平得以提升。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一般都是处于“被动接受+生硬接受”的状态,缺乏语文思考。而语文问题教学法,则侧重于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以问题的形式引领学生,使学生逐渐进入到对语文课文的思考中。既能推动学生的思考,又能让学生高效率吸收知识,那么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效率势必会得到提升,这正是该教学法的突出优势,为学生后续的语文学习做好铺垫[3]。

三、问题教学法在高中语文课堂上的开展路径

(一)设计趣味化语文问题

一个有趣味、有特点的语文问题,能快速激发出学生的语文思考兴趣,带动学生的积极学习情绪,推动学生能主动融入语文课堂。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问题教学法时可尝试设计趣味化问题,提升课堂的吸引力。那么,教师需主动观察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其作为问题的设计点,并灵活结合语文知识,形成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在这里,教师务必要保证问题本身的价值性,不能为了追求趣味却忽视了原本的语文知识。这样一来,可以打造出轻松、活跃的语文课堂氛围,二来能展现出语文课程的魅力,从而端正学生的语文学习

态度[4]。

比如:在学习《荷塘月色》这篇课文的时候,发现大多数学生对音乐有着较强的兴趣,那么教师可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开展趣味化的语文提问。第一步,播放学生感兴趣的音乐——《荷塘月色》。当学生一听到这个前奏,不由自主地跟着一起唱起来,他们开始变得活泼起来。这时候,教师可结合这首歌曲进行趣味提问:“同学们,这是什么歌曲呢?”由此运用同名的歌曲引入课文。在该歌曲的烘托下,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也变得浓厚。接下来,再以刚刚的歌曲为基础,进行追问:“歌曲内容与课文内容是否相同呢?描述的景色是否相同呢?”在这样的趣味化问题下,学生不由自主地参与课文内容的探究中。通过这样联合歌曲进行提问,课文的趣味性得到骤然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也明显得到提升,從而能深刻把握课文内容。

(二)设计多主体语文问题

学生应该是语文课堂上的主体,这决定了所有的语文问题都应当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主。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是动态发展的独立个体,所以他们的语文学习需求也将会有所不同。倘若依旧给出统一化的语文问题,那么将无法照顾到全体学生。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问题教学法时要尝试设计多主体的语文问题,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语文课堂上。这也就要求教师充分把握学生的语文基础以及学习需求,针对不同的主体,设定出不同的语文问题。不仅能让学生都参与到语文问题的解决中,又能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到极致,从而推进全体学生都能在思考的过程中获得不同程度的语文发展。

比如:在学习《包身工》这一篇课文的时候,考虑到学生不同的语文学习需要,教师需要设计出多主体的问题。针对语文基础较弱的学习主体,教师可适当降低语文问题的难度:“通过阅读课文,有哪些句子描写了包身工生活悲惨的现象?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呢?”该问题的难度较低,所以学生很容易就能找到答案。针对语文基础较好的学习主体,教师则需提升语文问题的挑战度:“本篇课文是以什么线索组织材料的?作者在课文最后三段做出了什么样的联想?这些联想对课文中心的表达有什么作用呢?”由此引领这部分学生开展深层次的语文学习。此外,这里的学习主体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倘若学生有所进步,教师在提问时也应当及时做出相应的改变,保证语文问题尽可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

(三)设计生活化语文问题

经过反复分析语文教材,发现很多语文课文都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关系,都可以成为设计语文问题的重要素材。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可抓住其中的联系,设计生活化的语文问题。在设计时,教师需把握学生本身的现实生活经验,并结合语文知识,形成贴近学生生活的语文问题。这时候,语文知识不再只停留在教材上,开拓语文问题的提问范围,而是转变成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内容,推动学生主动领悟语文知识。这既能拉近学生与这门课程之间的距离,而且还能大幅度提升学生思考语文问题的积极性,保证学生下一步的语文学习效率[5]。

比如:在学习《小狗包弟》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可直接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养小狗的经历呢?它有什么特点呢?你们谁能分享一下呢?”由此勾起学生养小狗的回忆,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对于学生来说,小狗并不陌生,即使他们没有养过,他们也能积极参与到其中。有的学生说小狗很可爱,要好好呵护等,在不断分享下,整個语文课堂的氛围已经变得十分活泼。接下来,教师可再结合课文开始提问:“那么课文中的小狗包弟有什么特点呢?有哪些句子描写了呢?它最终的命运是什么样的呢?”由此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经验过渡到课文的学习与分析之中。通过这样的生活化提问,可让学生尝试站在作者的角度上审视课文内容,更容易帮助学生深刻把握。

(四)设计复习型语文问题

高中语文知识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衔接,各自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倘若忽视其中的联系,只是围绕单一的语文知识进行提问,那么学生极有可能出现学了后面忘前面的情形,很难形成整体的语文知识结构。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可尝试设计复习型的语文问题,以此推进问题教学法的顺利开展。在设计时,教师要针对语文知识进行深入的分析,把握其中的联系,以旧知引发学生对新知的思考与探究。这不仅能帮助学生做好语文知识的巩固,而且还能让学生把握好语文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动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更稳固的语文知识网络。

比如:在学习《蜀道难》这首诗的时候,由于学生在这之前已经学习过很多李白的古诗,所以本身具有一定的学习经验,那么教师可从这点入手,设计复习型语文问题。第一步,开始复习提问:“同学们,你们记得学习过李白的哪些古诗吗?谁能背诵一下呢?”对于学生来说,这并不陌生,所以纷纷主动开始背诵,甚至开始比赛起来。第二步,再以学生刚刚背诵的古诗为基础,继续提问:“那么他的古诗都有什么特点呢?又运用了哪些手法呢?”由此引领学生尝试概括,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第三步,再以刚刚的语文问题为基础,引入《蜀道难》的学习。通过这样设计复习型提问,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蜀道难》内容,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对李白诗歌的认知以及感悟能力。

(五)设计启发性语文问题

与传统语文教学相比,语文问题教学法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在不断启发下而获得相关的语文知识。不仅能挖掘出学生的语文学习潜能,而且还能让学生形成较为主动的语文思维方式。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尽可能设计出具有启发性的语文问题,以此最大化发挥问题教学法的优势。这也就要求教师针对学生的语文水平进行深入的研究,结合他们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出从简单到复杂的语文问题,使学生能在启发下逐渐深入到语文知识的探究之中。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文思考力将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这对他们的语文成长十分关键。

比如:在学习《拿来主义》这一篇课文时,为了启发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教师可给出以下启发性问题:本篇课文的标题是“拿来主义”,那么探讨的是什么问题呢?中心观点是什么呢?在第几段出现的呢?在观点出现之前,作者都提到了什么内容呢?从整体上来看,本文的论证结构是什么呢?除了拿来主义,还有什么主义呢?这些主义的表现、本质以及结果是什么样的呢?作者在文章中分别提到了哪些人?拿来主义的具体做法是什么?给出这些问题之后,学生将可以带着目标和任务开展语文学习。在解决完这些问题之后,相信他们对语文课文的理解将会达到一个新的层次。

(六)设计开放性语文问题

开放性的语文问题,指的是教师不需局限于一种提问角度,而是从多个角度展开提问,引领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认知和思考语文知识,使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得到纵向的锻炼与发展。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可积极尝试设计开放性的语文问题,实现高质量的语文问题教学法。一方面,可针对同一个语文知识采用不同角度的提问;另一方面,针对不同的知识进行同一角度的提问。同时,若发现学生出现难以理解的情形,教师也需及时调整自身的提问计划,务必保证学生能形成充分理解。无论是哪一种,都能打开学生的语文思考思维,促进学生的语文成长。

比如:在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课文时,要求学生能客观评价人物形象,那么教师可针对这一点进行开放性的提问:“同学们,经过阅读课文内容,林冲在你们的印象中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呢?并寻找课文中相对应的句子。”由于每一个学生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决定了他们的理解也会有所差异,在回答这一问题时也会有所出入。有的学生认为他很勇敢,还有的学生认为他很孤独等。等到最后,再带领全体学生一起总结,使学生能对该人物形象形成全面的理解,这也是语文提问的目标所在。通过这样的开放性提问,推进学生对人物理解的同时,也能助力学生开放性语文思维的逐步形成,使学生迈向更高的语文学习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问题教学法的开展已经变得尤为重要,会直接关乎学生思维的提升、知识的掌握。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更应该主动分析和研究这一教法,在把握其内涵的基础之上,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语文知识,积极探索、灵活应用语文问题教学法,引领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充分彰显这一教法的教育效能,有助于学生深度理解相关语文知识,从而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

质量。

参考文献

[1]杜文凯.基于“问题教学”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进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3(31):70-72.

[2]汪奇.基于问题教学法视角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汉字文化,2023(19):108-110.

[3]陈晓春.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问题教学法应用探究[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2(6):83-85.

[4]魏小雄.基于“问题教学”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进策略研究[J].吉林教育,2022(27):74-76.

[5]张建东.高中语文教学中“问题教学法”探究[J].学周刊,2022(3):81-82.

猜你喜欢
开展路径问题教学法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家具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开展路径探讨
和谐社会背景下校园党建工作的开展路径解析
开展群众文化的路径研究
激发思维灵感在高中语文问题教学法应用分析
问题教学法在思修教学中的实践
基于卓越电气工程师培养的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改革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论“两学一做”的逻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