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校园篮球文化开展体育教学的实践研究

2023-04-04 01:04陈科余
当代体育 2023年5期
关键词:校园篮球篮球赛篮球运动

陈科余

在小学校园体育文化中,校園篮球文化是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篮球文化的缩影,其可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对运动美的欣赏能力、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同时,其对小学体育教育的改革也具有极大推动作用。所以,各小学有必要探索基于校园篮球文化开展体育教学的实践路径,以此推行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良好精神品质,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1 校园篮球文化的内容与特征

1.1 校园篮球文化内容

校园篮球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象征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其中,物质与象征文化是最为活跃的因素。在篮球文化发展中,物质文化即为物质保障,其可有效体现精神文化;而象征文化即为精神与形象,其最具鲜明特征。小学校园篮球物质文化主体涵盖人与物两层面,人包括篮球运动员、啦啦队、裁判员、教练员等其他角色的师生,物则包括赛场、篮球、篮板、运动服等;而象征文化主要为篮球队旗、口号、队徽以及啦啦队表演等。精神文化是最为核心的因素,属于篮球文化形成的关键,其是篮球思想、理论、战略、哲学,是篮球价值与观念的呈现。小学校园篮球精神文化主要为篮球运动中师生的内在风貌,比如团队协作精神、奋进拼搏精神、运动宗旨、口号、人生观、价值观、行为方式等。制度文化是对思想与行动的规范,在篮球运动中即为规则与体制,属于精神文化的外在。小学校园篮球制度文化主要包括篮球运动规定、赛场秩序、管理制度、战术行为等。

1.2 校园篮球文化特征

校园篮球文化特征主要有非固定性、教育娱乐性、功能独特性以及不断演进性。其中,非固定性表现为篮球运动时间不规则性、参赛人员不确定性、运动方式多样性。在小学校园篮球运动中,篮球活动多为林寺开展,且常采用3V3、4V4半场比赛的形式,师生通常身兼多重角色。教育娱乐性主要体现于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促进。小学校园篮球文化强调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树立体育精神与意识,增强体育技能,促使学生形成完善人格以及正确观念,提高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功能独特性是指篮球运动具有锻炼身体、娱乐身心、培养精神风貌等多种功能。小学校园篮球运动不仅有利于增强师生活动能力,还能锻炼师生心理素质,使其在竞争中保持积极心态,形成良好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演进性体现在篮球运动发展中文化内容的逐渐丰富。小学校园篮球运动有利于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随着教学设施质量的增强,师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更为浓厚,其对篮球运动的观念内容也更为丰富,参与篮球运动的目的不再局限于强身健体、休闲娱乐,而是体会集体主体精神、艰难拼搏精神等。

2 依托校园篮球文化开展体育教学的实践路径

2.1 构建人文篮球理念

篮球运动具有健身功能与教育功能,将篮球作为一种教育手段,传授人生价值,在球场运动中进行人性教育、人格教育,即为人文篮球理念。这一理念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小学篮球运动主要通过教学、游戏、训练、比赛将师生串联起来,其文化价值与人文发展的根本要求相符。基于校园篮球文化开展小学体育教学,首先要构建人文篮球理念。

第一,利用多样化方式进行理念宣传。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以往一味注重以体育技能讲授为主的格局,重视开垦其育人价值,以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为目的推行素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让学生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增强身心各方面能力,进而通过举办多元活动,包括篮球教学、竞赛、座谈会、知识讲座、专题报告等,开阔学生体育视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品质与艰苦奋斗意志。

第二,确立人文篮球理念。新时期体育教学要求教师转变以往教学观念,在培养学生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的同时,融入健身技术、体育理论知识等内容,使学生成为满足社会发展的素质人才。所以,人文篮球理念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注重娱乐、淡化竞技,引导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篮球课程、篮球活动、篮球竞赛是传播人文篮球理念的主要形式,教师要让学生在其中享受运动乐趣,不断增强生存意识,逐渐超越自我。

2.2 开展多元篮球活动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身心发育时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乐于探索新鲜、趣味的事物。所以,依托校园篮球文化开展小学体育教学,可通过开展内容丰富新颖、趣味性较强的篮球活动,激发学生体育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

第一,体育教师可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娱乐性、经济性兼备为原则,开展街头三人制篮球赛、趣味篮球赛以及亲子篮球赛等活动。在街头三人制篮球赛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自主空间,让学生结合自身意愿在班级、年级中任意组队,五人为一队参与比赛,并允许学生穿戴明星球队的球服,配备时尚运动腕带、护腕,同时在比赛时播放动感音乐,使学生充分体验篮球乐趣。在趣味篮球赛中,低年级学生为主要参与对象,由于学生年龄尚小,难以完成投篮,所以教师可设置趣味性较强的简单项目,比如运球过障碍、抱球比快等,以此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篮球运动,通过欢乐氛围的营造,让学生感受篮球乐趣。而亲子篮球赛在于促进亲子关系发展,培养亲子情感,教师可设置简单规则,注重增强娱乐性。教师要为每场比赛设置冠军、亚军、季军团队奖项以及优秀球员、进度最快等单人奖项,并给予学生别致奖品作为鼓励,使学生不断超越自我。

第二,体育教师可于每学期组织全场篮球赛,结合学校安排,以年级、班级为单位开展篮球联赛,参赛队伍队员数量统一设置为20人,要求各队伍选举领队、队长与教练员,先在同年级中开展循环赛,决出年级冠、亚、季军球队,进而组织各年级冠军球队进行全校循坏赛,最终决出学校冠、亚、季军球队。在全场篮球赛前后,可举办开幕式与闭幕式;比赛暂停、中场休息时,可安插精彩活动,比如校健美操舞蹈表演、抽奖环节、三分球比赛、扣篮比赛等,让更多学生参与其中。同时,体育教师还要设置别致奖项,包括得分王、助攻王、三分王、扣篮王、盖帽王、抢断王等称号,并评选出年级MVP、总决赛MVP、体育道德风尚进步班级等,以此调动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加热爱篮球,实现对篮球的重新理解与定位。

2.3 开发校本篮球课程

小学一至六年级的学生身心发育情况存在一定差异,所以,体育教师要依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科学制定特色校本篮球课程内容,让学生通过循序渐进的篮球运动,不断强化身体素质。

第一,体育教师可结合各年级体育教学内容,为一、二低年级学生设置较为基础的篮球训练活动,利用软梯带领学生练习篮球脚步移动,熟悉简单的运球、传球动作,开展原地运球练习,并组织学生开展篮球游戏,以此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为下一年级段的篮球技能学习奠定基础。针对三、四中年级学生,体育教师可注重个人篮球技术的训练,侧重行进间运球、传球、投篮练习,熟悉行进间过人方法,基于此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对抗活动,比如1V1、2V2等,使学生了解运动名称,掌握简单的篮球运动规则。针对五、六高年级学生,体育教师可注重篮球运动配合的训练,带领学生练习篮球进攻与防守,开展传切、无球掩护、快攻、抢篮板球、人盯人防守、联合防守等练习,让学生了解更多篮球运动规则,比如3秒、8秒、24秒等,并通过举办比赛的形式,使学生体验胜败。

第二,体育教师要开发独具特色的教学内容。在小学篮球教学中,篮球游戏具有重要作用,其同时具备趣味性、竞争性、易于学习的优势,所以更匹配小学阶段学生的成长特征。教师可设置传球类篮球游戏,包括打野鸭、海底传球、传球报数对抗赛、遛猴等;开展运球类篮球游戏,比如圆圈接力、接龙头、转圈、一心二用等;组织竞赛类篮球游戏,包括赶鸭子接力、搬运物资、齐心协力、拆桥过河等。在篮球比赛中,运动员通过改变脚步动作,来移动位置、转移重心、维持平衡,并调整身体方向与变化速度,以此做出各种看球动作技能。所以,为提升学生篮球水平,培养学生篮球技术能力,教师应从篮球脚步动作训练入手,引用软梯训练法,从中提炼适合小学阶段学生练习的方式。

第三,体育教师要合理安排校本篮球课程课时。针对一、二、三年级学生,教师可于每周安排两课时,带领学生学习最基本的篮球知识与技术,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热爱之情,并在课余时间安排一课时,开设篮球提高班,重点培养具有篮球天赋的学生。针对四、五、六年级学生,教师可于每周安排一课时,以培养学生篮球技术技能、锻炼学生比赛能力为主,并在课余时间安排两课时,让学生以自愿形式参与篮球提高班,带领学生开展高强度对抗练习,以快速提升其比赛能力。

2.4 组建篮球队与啦啦队

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喜爱篮球运动,成立年级、班级篮球队,具有一定可行性,这种方式可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积极性。在篮球队组建过程中,体育教师首先要进行队员选拔,无论学生篮球水平如何,只要热爱篮球运动均可申请加入,待完成报名申请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篮球运动基本功测试、个人身体素质测试,并通过篮球比赛为学生作出综合评价,确定最终入选名单。其次,体育教师要严格管理篮球队,为篮球队设计队名、口号、队徽,打造自身特色,并结合队员篮球实力,从中确定首发阵容、主力、替补人员,在后续篮球训练中依据队员进步情况动态调整,同时,教师还要制定队规,要求队员自主遵守。再次,体育教师要把控对球队的训练,以篮球技术、战术训练以及心理、身体、职业道德训练为主。一方面,教师要有机结合技术训练与战术训练,丰富篮球队员实战经验;另一方面,以及学生身体发育情况调整训练强度,且采用新颖训练内容与适当的训练方法,并运用游戏练习法调动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体育道德风范,促使球队德才兼备。

在篮球赛场上,拉拉队的作用在于营造轻松愉悦的气氛,其是篮球比赛的构成之一。篮球比赛时经常会出现突发情况,且中途休息时间较多,在其中安插啦啦队节目表演,可为赛场增添亮点,让篮球比赛更为丰富、多彩。在啦啦队组建过程中,体育教师首先要进行队员选拔,啦啦队表演要展现出青春活力、动感激情,因而可挑选班级中性格活泼外向的女学生,同时为确保啦啦队训练效果,教师应优先选择处于低年级、学业压力较低的学生。其次,体育教师要合理编排啦啦队节目,在学校篮球比赛开始前,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啦啦队队员进行排练,并挑选节奏明快的歌曲作为配乐,以此激发队员表现欲,教师还可为啦啦队插入特色口号,彰显团队精神风貌。

2.5 成立专业教师队伍

在小学体育教育中,教师的表率作用可为学生体育人格的培养带来一定影响。以往小学体育教学更注重体育技能的讲授,并不重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对小学校园篮球文化的传播造成阻碍。所以,为改善这一问题,学校要成立专业体育教师队伍。

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不仅要具备健康的身体、高尚的品德、良好的工作态度,还要拥有较高的业务水平、较强的亲和力、完善的人格魅力。学校应推动篮球教师队伍建设,定期开展教师培养,在体育教研组中创设科研气氛。作为篮球教师,要注重开展篮球实践教学,不断提高科研能力,对学生全面负责,重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通过努力提升,逐渐成为复合型教师。

在篮球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将培养学生体育道德、强健身体、发展活动能力等放于首要位置,并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激发篮球运动兴趣为教学目标。基于校园篮球文化开展小学体育教学,需要打造一支专业体育教师队伍作为支撑。而为保障体育教学改革,教师还要具备敢于创新的能力,同时转变过去以竞技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全过程中落实健康第一、素质教育指导思想,并采用合适方法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训练的积极性,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2.6 定期召开篮球座谈会

基于校园篮球文化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教师可定期在校内召开篮球座谈会,以此来培养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兴趣。针对篮球座谈会的内容设置,教师要从五方面入手,一是以助力学生理解篮球运动功能为导向设计内容;二是引导学生了解篮球运动的价值,其不仅能增强生活质量,还可显著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三是让学生感受篮球运动的精神品质,包括奋发向上、团结合作、公平竞争等,四是指导学生明确篮球运动对形象塑造、个性张扬以及形体美、心灵美、仪表美的培养作用;五是为学生普及篮球运动的基础知识、技术战术、赛场规则等。同时,体育教师还可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座谈会中畅所欲言,并在其中设置形式丰富的问答活动,向学生提出有关篮球运动历史、战术、技能、规则的知识问题,供学生思考抢答,以此活跃座谈会气氛。而且,体育教师要注重加強互动,引导学生相互交流篮球运动技能、战术,相互介绍自身喜爱的明星球队与成员,相互点评对方篮球运动战术,通过相互学习,实现共同成长。体育教师可在座谈会上播放NBA精彩比赛片段、较为出名的扣篮大赛录像等,以此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可放映学校篮球赛比赛过程,邀请篮球专家据此展开点评,指出年级、班级篮球队存在的技术、战术问题,并针对问题给出改善意见,以此提升学生篮球水平。

3 结论

本文先讲解校园篮球文化的内容与特征。小学校园篮球文化的内容包括包括物质文化、象征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特征包括非固定性、教育娱乐性、功能独特性以及不断演进性。进而,重点探究依托校园篮球文化开展体育教学的实践路径,共指出六种手段,一是构建人文篮球理念,在球场运动中注重传授人性教育、人格教育;二是开展多元篮球活动,包括街头三人制篮球赛、趣味篮球赛、亲子篮球赛以及全场篮球赛等;三是开发校本篮球课程,制定独具特色的教学内容,并合理安排课时;四是组建篮球队与啦啦队;五是成立专业教师队伍;六为定期召开篮球座谈会。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校园篮球篮球赛篮球运动
校园篮球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研究*
幼儿篮球运动
The Most Exciting Basketball Match 激动人心的篮球赛
激动人心的篮球赛
中学校园篮球的困境和发展对策
浅析影响初中校园篮球发展的因素及优化策略
不公平的篮球赛
篮球运动之于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积极效应
篮球赛
浅谈篮球运动中损伤的原因及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