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终身体育目标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路径

2023-04-04 00:43王霞
当代体育 2023年5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体育锻炼运动

王霞

当前,由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出现了肥胖、近视等等问题。终身体育是将体育贯穿于一生的生涯,无论在生命的哪个阶段,都要开展体育锻炼,强身健体。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大多缺乏健康的安排,这不利于他们身体的健康发展。鉴于此,亟需开展终身体育教育改革,让学生掌握锻炼方法,培养其健康意识,使其形成终身锻炼的习惯,自主参与体育运动。

在大学体育教育改革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念,使其能在接下来的人生中使运动健康伴随终生。大学体育需要激发学生兴趣,使其更多地参与自主锻炼,并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当前,大学生普遍不重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他们肩负着学习的重任,但更重要的还是保证身体健康,健康的体魄有助于增强学生生活质量,提升学习效率。所以,开展教育改革、推行终身体育教学观念势在必行。

1 终身体育理念的重要性

1.1 可以使大学生拥有良好的适应性心理素质

人的心理素质发展与情绪的调整都与身体各项技能有关,只有身体机能正常的配合与协调,才可以有效地调节情绪,获得良好的心理发展。信息可以在人体大脑及人体肌肉间实现双向交流,所以,若人体肌肉得到了良好的锻炼,也可以让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与学习效果。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可以让他们在今后的人生中时常参与锻炼,得到情绪的调节,帮助学生获得各项身体机能的良好发展。锻炼其适应性心理素质,培养其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

1.2 培养学生的满足感与积极性

如果学生树立了较强的体育锻炼意识,那么他们就会拥有更高的体育锻炼积极性,同时,这种兴趣会在生命的各个阶段一直持续,也会由于运动的增加而不断增强。当前,大学生也有着较大的课业压力,体育课能让他们暂时放松身心。因此,教师要在体育改革中融入终身体育目标,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可以释放学习中的压力,并获得满足感。让大学生真正乐在其中,愿意主动参与体育运动,形成积极的体育习惯。

1.3 培养学生自我体育锻炼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理念,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开展自我体育锻炼。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贯穿终身教育理念体育理念可以幫助大学生养成自主运动习惯,强化学生的体育调控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对学生终身的发展都大有裨益。大学生处于身体的发育阶段,多参与体能运动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学生的免疫力。最重要的是,体能运动可以提高学生的专注力,让学生能够以更加充沛的精神投入到学习中。

1.4 增强学生专注力

随着电子产品的盛行,学生的专注力常常被干扰。由于家长的放任,有些学生会经常玩手机,而这些学生严重缺乏专注力。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一般都是由于难以集中注意力,专注力的缺乏也使他们没有良好的思维能力。有些学生虽然很努力学习,但是由于专注力的缺乏,会导致他们学习效果不佳。另外,现在大学生的体能锻炼时间越来越少,再加上学业压力比较大,所以他们平时很少有机会参与体育锻炼。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出现容易生病、容易疲劳的问题。在学习中也会缺乏积极性,不能主动的解决问题,情绪容易烦躁。这些问题都是因为缺乏体能锻炼而引起的。基于此,让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势在必行。“生命在于运动”,体能运动的缺乏势必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体能运动可以激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并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

2 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体育教学安全性不足

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些安全隐患,由于学生未形成对自己的安全保护意识,有时会导致出现擦伤、扭伤的情况。由于不会正确使用体育器械,也会导致出现肌肉拉伤的情况。如果在体育课上产生安全事故,会对学生及其家庭造成巨大损失。事故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安全教育不足,运动场所设计不合理而导致的,另外,也可能是学生自己的原因。因此,教师与学校要充分重视安全问题。

2.2 学生缺乏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大学体育教学一般以教师为主导,由教师安排整个教学过程,没有为关注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机械地听从教师安排,这导致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积极性不足,锻炼效果不好。

2.3 教学内容设计过于繁杂

部分体育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缺乏科学性,活动过于繁杂。如在一节课上,让学生参与球类运动,开展平板撑、仰卧起坐等项目。虽然感觉学生在一堂课内学到了很多,实则不然,一节课的时间非常有限,学生虽然参加了多项运动,但并未真正掌握每项运动的真正技能,也消耗了不少体力。如果在一节课内专门培养学生的一项能力,会使其真正掌握运动技能,习得一技之长,并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2.4 缺乏充足的师资力量

当前,部分体育教师思维方式固化,创新能力欠缺,教学形式停留于陈旧的模式。安于现状,没有积极提高自身专业能力。部分体育教师缺乏充足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匮乏,这也造成体育课程质量一直不高。如今,高校区教师队伍缺少新鲜血液的注入,不利于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也制约了体育教育水平的提升。

2.5 未形成健全的教学评价体系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应当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目前,有些大学会根据学生的运动成绩设计教学体系,不注重挖掘学生的体育技能,同时也与大学体育教育宗旨不符,难以让学生具备终身体育锻炼的自觉性。

3 基于终身体育目标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路径

3.1 从课程体系的设置入手,更加重视基础体育

体操、田径等体育课程可以锻炼学生的韧性与勇气,但是有的高校体育课程中很少开展田径体操方面的锻炼。在体育教学中,技能方面的训练比较多,整体的运动负荷量比较小。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的设置缺乏平衡性,这导致高校学生在体育课中难以达到科学的锻炼效果,影响了高校学生健康水平的提升。基于终身体育目标,体育教育改革首先要从课程体系的设置入手,更加重视基础体育,结合技能型项目提升学生的意志品质,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与体育技能的熟练程度。更加注重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身体素质,他们对于不同的体育运动也有不同的承受能力,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基本目标,满足多数学生的体育运动需求。这些目标包括以下内容:掌握2~3种体育运动的方法与技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体育锻炼计划,了解科学的体育运动知识与技巧,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教学课程中;制定阶段性的体育学习目标,善于调节情绪,寻找体育运动中的乐趣。通过基础体育项目的训练可以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同时促使学生具备集体意识,拥有良好的体育道德素养。

3.2 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锻炼意识

适当的体育运动能够增强大脑的综合分析能力,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也可以促进骨骼变粗,使机体得到良好的生长发育。体育锻炼能够改善人体内脏器官构造,增强人体免疫力,并且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使其形成集体观念。提升其心理调节能力,帮助学生排解各种不健康心理因素,使其能够在环境的和谐统一中获得轻松与欢快,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在体育教育中,要实施双向教育模式,改变单向灌输的方式,注重引导。培养学生自主锻炼意识,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真的能将体育作为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学生的自身需求设置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实现传统教育模式的创新,让学生主动地融入到体育锻炼中,而不再被动地听教师指令。高校也可以引入一些新型的体育选修课,让大学生可以有更加宽广的体育锻炼空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其体育锻炼热情。

3.3 设置完善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反思

在终身体育目标的引领下,教师要设置完善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过于看重教育成果,忽略了学生的进步程度、创新意识、学习态度。这样的评价模式不利于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同时也对素质教育的推进产生了阻碍。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评价体系要知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考核,把学生的创新表现、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课堂参与度增加到体育考核内容中,同时引入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反思,让他们思考自己在体育运动中的不足与优势,并学习他人的优点,取长补短。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3.4 循序渐进,关注安全教育

在体育锻炼中,安全是第一位的,所以在高校体育教育中,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教师可以借助广播、讲座等等方式宣传与体育运动相关的知识,在课前,教师要查验运动器械及运动场所是否安全,消除安全隐患。在教学过程片中所设计的教学内容也要确保学生的安全,循序渐进,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及个体差异,依据学生的情况开展教学。另外,教师也要掌握紧急医疗手段,如果出现意外情况时,能够及时处理,以免造成情况的恶化。如果在体育课上学生出现了运动性晕厥的情况,教师要让学生立即平卧,保持头低脚高,并进行向心方向的重推或揉捏。对这类症状,教师也要提醒學生学会预防,在剧烈运动之后,不要立即停下不动,应继续做一些轻微活动,如走动,否则立即停下来时,失去了上下之肌肉的收缩活动,加上地球的吸引力,更容易造成脑部缺血。如果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四肢无力、头晕、出冷汗、心慌、饥饿感等情况,这表明学生可能出现了低血糖症,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要惊慌,要让学生立即停止运动,并吃下随身携带的食物。一般休息十分钟左右,低血糖就能够得到缓解。如果过十分钟之后还未缓解,可以再吃一些食物,并请求其他人通知家人,或送到医院。如果有条件,可以准备高血糖素针剂,并随身携带,把注射方法简明扼要地列出,如果学生出现低血糖症的情况,可以为其注射。

3.5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体魄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发展,充分了解学生的体育运动状况与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创新教育,推广新兴体育课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成为课堂中的主人,逐步引导学生树立终生体育观念。另外,要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包括操场、体育馆或适宜的自然资源,因地制宜的制定适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要不断丰富体育教学中的锻炼方式与体育器材,引入最新的社会文化元素,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表演、体育舞蹈、游戏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愉悦身心,增强大学生的体魄,同时满足学生的愿望,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3.6 恰当设置课程内容,集中培养学生某一项能力

安排过于复杂的教学内容难以有效地提升学生运动能力,教师要提前做好多方面的准备,在教育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能力,恰当的设置课程内容,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学有所获。比如,在培养学生爆发力时,可以把整节课用来开展短跑训练,中间给学生适当的休息时间,避免学生过于疲惫。在课程结束时,开展一些拉伸运动,以此来缓解肌肉的疲惫感。也可以用一节课来专门锻炼学生的耐力,让学生开展耐力跑,在耐力跑过程中不需设置固定时间,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坚持。当学生感觉跑不动的时候,可以引导其用走的方式继续运动,但不能累了就停下来。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耐力。体育也具有一定的游戏性与艺术性,当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参加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时,可以充分发挥其愉悦身心、丰富文化生活的作用。在参与体育锻炼过程中,也能够增强学生的自豪感与自信心,强化其与同伴的默契,使其更好的互相配合。比如,教师也可以用一节课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其进行耐接力跑。在其中添加一些障碍,增加学生接力跑的难度,使其学会相互合作,培养学生之间的感情。

3.7 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实施一体化的体育教育

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体育教师是否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会对教学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不断地提升自我,增强自我的知识储备与体育素养,不断寻找创新的机会,激发学生兴趣。另外,教师可以设置相关的知识竞赛及趣味游戏,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并使其学会如何合理地开展体育锻炼。因此,要强化对教师综合素养的培养。另外,在体育教育中,要更加关注对学生体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是否能够在体育教学中掌握体育技巧。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要实施一体化的体育教学工作,充分结合课内体育与课外体育,使课外体育也能够被添加到科内体育中,引导学生参与体育实践活动,使其感受体育锻炼所带来快乐。让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具有连续性,培养其形成终身体育理念,并能够感悟到终身体育理念的精髓所在。目前,有些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这会导致其产生一些其他疾病,比如心脑血管疾病、肝炎等等。一个人如果处于亚健康状态,虽未出现明确疾病,但已经呈现出适应能力及精神活力的下降,如果并未纠正这一状态,那么非常容易引起身心健康疾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学生由于生活方式不健康,也大多处于亚健康状态,有时候会出现心烦意乱、神态疲倦、易受刺激、头晕目眩、失眠健忘等等情形。为了摆脱亚健康的困扰,需要增加体育锻炼活动,每天要保证一定的运动量,通过自我运动增强机体的疾病抵抗能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体育教育学改革相对比较复杂,而且也需要系统性的工程,所以改革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同时,教育工作者也要不断地提升自我,寻求创新的机会,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吸纳学生的建议与意见,有效地培养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理念。更多地关注安全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创新教学模式,集中培养学生的某一项能力。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另外,教育工作者也要在这个过程中带领学生开展体育锻炼,使其能够在体育锻炼中受益,获得健康的身心发展。

(作者单位:武汉轻工大学体育部)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体育锻炼运动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不正经运动范
呆呆和朵朵(13)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