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有效激活学生数学思维的策略

2023-04-05 12:39黄登祯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应用题数学知识解题

黄登祯

(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第六中学,甘肃 白银 730400)

初中数学不同于小学数学,该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数学基础;也不同于高中数学,不需要学生具备非常强的数学学习和分析能力.在此阶段的学生要更注重对数学兴趣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推进数学教学对学生思维的有效激活,能够使初中数学的教学更具系统性和连贯性,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更加游刃有余.

1 影响初中生激活数学思维的因素

1.1 思维存在定势

初中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形成完全独立的思想,他们的很多想法和行为都是在家长或者教师的指引下形成的.初中阶段的学生只明确了学习是为了取得好成绩,升入好的高中这样的理念,因此,在学习数学知识时,由于教师为了没有进行合理的引导,导致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多的是为了应试,死记硬背,通过高度重复的数学计算和知识点练习,用数学知识解答数学题目,进行机械学习,使得学生高分低能,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为了更稳妥地获得高分,学生也总是按照教师所教的方式按部就班地完成学习任务,缺乏独立思考,思维存在定势,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另辟蹊径,转换角度,学不会举一反三.对于相同逻辑,相同构造的数学题目而言,定势思维固然有一定的好处,可以帮助学生完成解题思路的套用,更快得到结果,提高解题效率,不易出错.但是一旦题目发生转变,学生就很难做出应对,这种思维又会对学生的思考设限,使学生的解题思路产生局限性.这种消极影响,不利于学生数学问题的解决.生活中的数学实际问题更是发生在不同的情境下,有着很多变化的,这种思维定势使学生无法对实际问题做出思维的调整,对培养初中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产生很大的阻碍.

1.2 知识储备有限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刚刚了解数学这门学科,对数学学科的认知和理解并不深,没有很好地积累数学知识,在应用知识的时候捉襟见肘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所谓知识储备,笔者认为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所掌握的数学知识的数量,另一方面是所掌握的数学知识的质量.我们不难发现,随着初中生学年段的提升,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会更加游刃有余,究其原因,就是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不断地累积,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有进展,在一定的知识量的储备下,才能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达到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的匹配和联动,具备解决更多数学问题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正所谓量的变化才能推动质的变化,数学知识的质量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影响因素,这种质量的描述主要是指所掌握数学知识的体系性、关联性以及对知识应用的灵活度和熟练度,也就是说,学生要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进行思维的启发,对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类,对数学定理公式等进行总结,得到普适性、可应用性强的数学知识,这样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所掌握数学知识的内容和覆盖面,在遇到数学问题时能够更好地从体系中进行匹配和选择,对知识进行灵活的变通和应用.但是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学习难度和学习能力的影响,知识储备是明显不够的,这对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激活和培养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1.3 缺少情境联想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所掌握的数学知识是有限的,他们的生活经验也是有限的,而这两个要素恰恰是影响学生数学思维激活的关键因素.由于缺乏相关的经验,学生在遇到类似问题时,很难形成相应的条件反射进行思维的跳跃.因为学习数学知识时,就是冰冷的公式和机械的计算,缺少情景化教学的指引,因此,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不能通过思维转化,联想到相关的教学情境,进行数学知识的匹配.学生对形象化的事物更加敏感,如果在进行抽象化的数学知识讲解时,能够为学生创设有关的教学情境,将数学问题带入到适当的情境中,就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在场景中对数学知识进行更有效的思维启迪和知识应用.但是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就题论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仍然是普遍存在的,教师只注重对数学知识点的传递,而忽视了学生才是数学课堂的主体,忽视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将初中数学的学习内容完成后,不注重学生的理解和后续的应用,缺少对学生思维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缺乏情境的感知和联想,在实际问题中就很难通过思维的碰撞,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2 有效激活数学课堂学生思维的策略

2.1 转变教师教学思想

现阶段,初中学生对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不到位,与教师是有一定关系的.教师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是存在偏差的,教师一味地将知识点的讲解作为教学目标,任务目的性强.同时教师的教学思想需要纠正,不能以成绩论英雄,而应该对新课标的教学要求进行分析,注重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核心素养和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教师从思想上重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才能够在初中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安排,合理地对教学进行设计,帮助学生激活解决数学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应用题就是初中数学教师进行教学转变的最重要的抓手,它是与实际问题最相似的数学表现形式,在对应用题目进行解读,对数学知识进行应用的过程中,是激活学生思维的最佳时机.如今的教材设计不同于老教材,老版教材将应用题放在同一章节中,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思维能力的培养目的显而易见,教师也就会在教学中予以重视,学生也就会在系统化的练习时间里,自然而然地达到思维的提升.而新版的北师大版教材则是将应用题分散在各个单元中,与所学的数学知识相匹配,这样的教材内容设置可能会让教师对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和地位有所忽视,对学生的思维激活认识不够到位,从而产生错误的教学思想,这是初中数学教学目标导向性的错误.但是同时,这样的应用题设置也为激活学生数学思维提供了更多机会,教师可以利用每个章节的应用题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定期的培养,让学生养成逻辑思维习惯.针对不同的学习知识内容和数学应用题进行不同的思维碰撞,完成应用问题的解答,甚至对于同一道应用题,在不同章节讲解时反复利用,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分析和解决.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思想,重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以教材着手,才能对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进行正确的设定,在正确的目标指引下,初中数学教学就能够有侧重点,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以及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就能够做到有的放矢,使初中数学课堂更高效更高质量.

2.2 重视解题方法的训练

初中学生的思维激活,关键的一条途径就是通过初中数学的学习来引导学生进行举一反三.数学知识是无穷无尽的,由同一个数学理论衍生出的数学问题更是数不胜数,只注重一道题的解决,那么每遇到一个新的问题就要重新思考和分析解决,无疑会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教师的数学教学带来很大的负担,严重影响学习效率.

比如,在进行《二元一次方程组》相关内容的学习时,在进行方程组的实际应用时,就要进入到不同的数学问题中,每一道题目都是不同的数据,不同的关系式,如果不能找到其背后的逻辑,学会解题方法,就会为解题带来很大难度;相反,如果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和解题思维,不同的问题描述也不过就是词语和数据的替换,会使数学问题变得简单,不论是鸡兔同笼问题,还是增收节支都会在同一种数学思维模式下,迎刃而解.在用方程组解决数学问题时,对于数学问题的答案教师不应该给予过多的重视,而要在题目讲解分析中,启迪学生的思维,教会学生在题干中找到其中的等量关系,找到未知量设置合理便于计算的未知数,列出方程组,从而得到答案.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最重要的就是方法,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和应用,教师可以给学生多举几个例子,学生只需要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即可,不需要进行数值计算.通过不断地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进行解题思维的不断练习,这样在学生遇到类似实际问题时,只要利用相同的逻辑思维就可以完成问题的解答,举一反三,受用终身.

2.3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学以致用一直是数学教学中非常提倡的一种教学手段,特别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更是重中之重.只有在对数学知识不断的应用过程中,才能更多地促进学生动脑分析,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比如,在学习《相交线与平行线》相关的数学内容时,所谓线的概念,都是从生活的场景中抽离和总结出来的.简单地对学生进行书本上的介绍,让学生观察,是非常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学生的数形结合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等都得不到更好的锻炼.这就需要将初中数学课堂进行延伸,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跳跃和思维的碰撞.在回家的路上,会看到很多建筑物或者是斑马线等,这些其实都是由线构成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跳出固有思维,活跃自己的思维,观察线之间的关系,和所学的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定义进行分析和比对,总结自己在路上看到的相交线和平行线的实例有哪些,进行记录,第二天课上与大家进行分享.这样,广阔的生活场景就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应用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的教学素材,学生在享受放学路上沿途风景的同时,也能完成思维的激活,以及对数学知识的联想和应用.一直动脑思考,增强学生对“线的关系”应用和分析的熟练度,寓教于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学会在生活中多动脑勤思考,利用逻辑思维能力观察生活,发现其中的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并且在思维的碰撞和转化后,学会应用初中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课堂上通过合适的教学手段达到“激活学生数学思维”的教学目标,不仅有助于初中数学课程的顺利开展,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完成个人能力的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启发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师和各界专业人士,不断地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猜你喜欢
应用题数学知识解题
应用题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用“同样多”解题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解题勿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