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

2023-04-05 12:39张小莉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分层题目目标

张小莉

(连城县文新中学,福建 龙岩 366202)

分层教学的应用是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表现存在明显差异,以往的“一刀切”教学无法顾及全体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而且教学效果也并不理想.因此,结合建构主义、学习主体理论、因材施教等教学理念推进分层教学的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就目前分层教学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应用实践状况来看,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1 分层教学概述

分层教学以学生间存在的学习能力的差异作为数学教学活动的切入点,通过对教学方式的调整,从而实现数学课堂上的“因材施教”,从而使得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在合适的教学目标的指引下获得成长,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相较于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分层教学关注并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促进师生之间的多元互动,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期间的发展,这与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

分层教学以建构主义、因材施教以及学习主体理论为基础,建构主义强调教学活动应当满足学生个体的需求,而且教师需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来使得学生能够凭借自己的经验对新的知识进行建构;在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的教学活动应当顾及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并且通过多种途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主体理论认为,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应当突出学生主体,并且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指导,给学生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2 分层教学的应用原则分析

在分层教学模式应用期间教师需要坚持以下几条原则,才可以使得分层教学在数学课改的背景下发挥其应用价值.

第一,水平相近原则.教师在应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要将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每一层的学生的数学水平相近,确保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数学学习能力大体保持平衡,才能够确保接下来的分层教学的有效应用.一般情况下,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占比为2∶6∶2,确保三个层次的同学分层较为合理.

第二,全面分层原则.全面分层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对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教学评价都要进行分层,也应当对学生的作业设计进行分层优化,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坚持自我实现原则.自我实现原则指的是教师能够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给学生布置的目标略高于学生的学习水平,从而使得学生能够通过努力达成学习目标,产生自我效能感,并且在自我效能感的激励下继续学习.

第四,坚持统分结合原则.分层教学并不是随意应用分层,而应当在教学大纲的统一规划下开展分层,教师应当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设置整个班级的教学任务进度,对于重点知识和基础知识进行统一讲解,让学生都能够达到基本的学习目标,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而后进行分层教学,让A层次学生继续深一步学习,而B、C层次同学则可以巩固教师讲过的知识点.

3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分析

3.1 学生分层

将学生进行合理分层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分层教学法的前提,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笔者发现一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的时候将学生分为优等层次、普通层次和提升层次,或者简单按照高、中、低三个层次对学生进行分层,但是这种分层命名方式就容易对学生造成心理方面的不良影响,当学生分到高层次或者优等层次之中的时候,学生自然而然会非常积极、非常高兴,但是如果学生分到了普通层次、提升层次或者中低层次,那么学生在心理上就容易产生“我学习不好”“我学习差劲”之类的想法,挫败学生的学习信心.因此,笔者认为在分层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层次的命名方式,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这种分层命名方式只是通过字母作为各层次的代号来进行分层,而不会直接以“优秀”“普通”等名词直接给学生打上标签.

教师将学习基础较好,且学习态度较为积极的学生划分为A层次学生,这一层次的学生大多成绩较为优异,而且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学习习惯方面也明显优于其他学生;B层次的同学学习基础没有那么牢固,对于数学科目具有一定的兴趣,但是无法在整节数学课上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C层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不理想,而且学习习惯不佳,跟不上教学进度.

在划分的三个层次之中,B层次是学生的主体,大约占到全班同学的60%左右,而A、C两个层次的学生分别占到全班同学的20%左右.C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自制力较弱,有时候连基本的家庭作业都难以完成;B层次的同学在学习方面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希望提升自己的成绩,能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并且按时完成课后作业,但是这一层次的同学悟性较差,缺乏合适的学习方法和数学思维,导致他们的学习效率并不是很高;A层次的同学具有较高的悟性,而且具有较高的积极性,能够及时跟上教师在教学中的思路,但是需要教师及时指导其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否则便容易浪费课堂授课时间.

3.2 目标分层

在完成针对学生们的教学分层之后,教师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在符合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结合学生们的学习需求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教师需要深挖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特点,才能制定出符合学生数学学习特点和数学需求的目标.例如,A层次的同学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且学习较为积极主动,针对这一层次的学生,教师的教学目标就应当是拓展性教学目标和提升性教学目标,教师让他们在学习完基础知识之后主动去探索一些进阶性题目,从而拓展他们的思维;B层次的同学则是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进而练习一些中等偏上难度的题目,实现学习能力的拔高;C层次的同学的数学基础较差,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基础性的教学目标,例如掌握章节基础知识,如果掌握得牢固,就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必要的时候还要专门针对C层次的同学“开小灶”.

此外,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实时调整,尽量使得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更强,并且促进短期教学目标和中长期教学目标的结合,做好教学目标的细化处理.

3.3 教学过程分层

在制定了教学目标之后,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也应当尽量做到分层实施.针对A层次的学生,教师应当鼓励这一层次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且在关键时刻给予必要的点拨和引导,给出一些启发性的题目,让学生们去进行发散思考,或者给予他们一些具有争议性的题目,让学生彼此之间进行沟通交流;针对B层次的学生则更应该关注他们是否能够在学习中养成突出的数学学习能力,对于这一层次的学生而言,题目要保持一定的难度,但是难度不宜太高,不能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针对C层次的学生而言,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使得内容趋向简单化,并且给予他们尽可能多的鼓励和表扬.

3.4 教学评价及作业设计分层

教师在针对学生们开展教学评价的时候,也应当实现教学评价的分层,不同层次的学生面临着教师给出的不同学习方案,以及具有差异性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顾及学生们的差异,采取不同的评测标准.例如,如果三个层次的学生在解答某一道题的时候表现相近,那么就可以适当给予B、C两个层次的同学较高的评价,从而对其形成鼓励.

4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案例分析

为了更好地摸清分层教学的应用效果,笔者以初二年级××班应用分层教学的实际案例进行了探讨.教学内容为二元一次方程的学习.

4.1 做好班级内部学生分层

××班共有学生45名,其中存在学习困难的学生共有10名,占比约为22%,这一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方面的表现都不理想,而且学习进度较慢,容易跟不上教师的思路和进度,故而划为C层次;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共有9名,占比为20%,这些学生的学习能力较为突出,而且对于数学的兴趣较为明显,具有一定的数学学习天赋,在课堂上也能时常跟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学习成绩大多数时候处于上游水平,这些学生划为A层次;B层次学生共有26名,大约占到学生总体的58%,这一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一般,大多数能够基本跟上教师的节奏,能够基本完成教师的作业,但是作业质量不高,而且这些学生的考试成绩不稳定.

4.2 分别设置教学目标

A层次教学目标:能够掌握课本关于二元一次方程的基础性知识,例如能够掌握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能够根据课本题目自行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能够将数学知识和生活问题结合起来,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方程组也能够顺利求得结果,同时尝试解出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B层次教学目标:能够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并且用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解题,熟练解决课本例题.与此同时,可以与A层次的同学尝试进行有关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探讨.

C层次教学目标: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概念,能够将数值代入方程组进行检验,简单掌握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能够进行简单计算.

4.3 实施教学过程及评价分层

教师可以分别给B、C两个层次的学生布置接下来的课堂学习任务,要求他们继续巩固课堂知识,而对于A层次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给出更具有挑战性的题目:小海买了20支中性笔和两盒笔芯共花了56元,小雨买了两支笔和三盒笔芯共花了28元,求中性笔和每盒笔芯的价格.

相较于例题,这道题目改变了x和y的系数,使得题目本身更有挑战性.因此,学生分别列出算式:20x+2y=56以及2x+3y=28,最后学生求出中性笔为2元,每盒笔芯为8元.在学生解出答案之后,教师要给予积极的教学评价,鼓励学生们继续朝着下一步的教学目标进发.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分层教学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有着突出的应用优势,因此教师应当积极以建构主义理论、因材施教理念以及学习主体理论为指导,在此基础上准确把握分层教学的应用原则,在学生主体、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方面做好分层,从而真正发挥分层教学的价值.

猜你喜欢
分层题目目标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追根求源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