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虐童父母的精神健康援助

2023-04-07 18:42野村昌二
海外文摘 2023年4期
关键词:儿子日本儿童

野村昌二

2020年,日本虐童案件超过20万例,其中不乏虐待致死的情况。专家指出,要杜绝家庭虐童事件,为父母提供心理健康援助非常重要。

| 作出改变 |

“你们给我出去!”“我最烦的就是你们两个!”某位家住日本关西的妈妈在过去一段时间,总这样呵斥她的两个年幼的儿子。她说:“他们都是在两岁左右开始变得不听话了,经常说‘我讨厌妈妈‘你走开之类的话。虽然他们只是小孩子,但听到这些,我还是忍不住火冒三丈。”

这位妈妈说她之所以会对儿子们恶语相向,或许是受到过去痛苦经历的影响。小时候,她的父母总是互骂“神经病”。与优秀的哥哥姐姐相比,她觉得自己的人生很失败。因此,当听到孩子说讨厌她的时候,她的心立刻就被自卑与愤怒充斥,变得失控。

每次骂完孩子,她都会陷入自我厌恶的旋涡,但内心又有些奇妙的优越感。“与我那动手打孩子的父母相比,我只是张嘴骂人而已,还是要好一些。”她说。然而,2020年9月,她却与父母无异,越过了底线。

当时,二儿子在浴室里伸手去拿洗脸盆,她怕孩子摔倒,就主动把盆递了过去。可儿子就想自己拿,于是生气地对她大喊大叫:“你走开!我不要妈妈!”听到否定自己的话语,她顿时难以抑制心中的怒气,冲儿子喊:“你要是这么说,我就给你点颜色看看!”于是,她用花洒朝儿子的嘴巴喷水,差点呛到水的儿子开始嚎啕大哭。她走出浴室,才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生命产生了威胁。她瞬间崩溃了。她想:“孩子不能再跟我这样的家长待在一起了。在我做出更过分的举动之前,我必须远离他们。”

在日本,少年儿童遭遇家庭虐待事件不断增多,儿童相谈所受理的年度虐童案件总数在2020年首次超过20万起,是20年前的11.5倍。虐童致死案件也接连发生,日本警方称,2020年有54名儿童被虐待身亡,也就是说差不多每周都有一个孩子因家庭虐待致死。

大阪市赋权中心协会致力于儿童福利及心理支援,并进行政策建言。主办人森田有利说:“日本儿童相谈所救出被虐儿童后,会把这些孩子送去收养家庭或福利机构,但针对其父母的援助政策还十分欠缺。孩子们被送走后,若父母还是不能作出改变,那么孩子就无法回归原生家庭。要从根本上解决虐童问题,就必须让父母恢复身心健康的状态。”

| 父母上课需强制 |

森田说,虐待孩子的父母存在两个共同点,一是经受着多重压力,二是独立育儿。“多重压力包括自身遭受过家庭暴力或精神伤害、过度劳累、抑郁,或难以接受孩子的特性。如果家长同时面对这么多压力,再加上独立育儿,就很容易出现虐童行为。”她说。

2000年,森田参与了日本《儿童虐待防止法》的制定,真切感受到了一个问题:日本社会根本没有“让虐童父母恢复身心健康状态”的概念。第二年,她开设了“我的大树”父母课堂,并在此后做了长达20年的教学实践。

课堂上的授课对象是存在虐童言行的父母,每位家长需参加13次小组研讨会和3次个人面谈。研讨会每周一次,时长两小时。“一学期”约为半年时间。家长们一边讲述自己的心情和内心想法,一边努力改变与孩子们的关系。日本的许多民间组织和儿童相谈所都引入了这套课程,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400多名家长从“我的大树”父母课堂毕业了。

2020年更新的《儿童福祉法》等法规把“针对虐童父母的身心指导”划为儿童相谈所的义务。不过当前,日本并没有法律强制虐童父母参加援助课程。森田指出,后续必须从法律上强制虐童父母接受相关课程。她说:“儿童就算被父母虐待,也依然会渴望父母的关爱。要想让这些孩子回归原生家庭,家长必须作出改变。开课机构期待着那些为自己的虐童言行而苦恼的家长来参加课程。”

| 肯定痛苦的自己 |

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位妈妈在意识到“自己必须做点什么以防止继续虐待孩子”之后,便在杂志上看到了“我的大树”家长课堂,她立刻提交了报名信息。她了解到有此痛苦的家长并非只有她一人,而出现虐待孩子的行为也不一定是因为不爱孩子。

她说:“通过这个课堂,我学会了客观地看待自己。如果觉得状态不好,我就主动去其他房间待一会儿,和孩子保持距离。”

福井大学儿童心理发展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儿童精神科医生杉山登志郎说,虐童父母的精神治疗非常重要,“这种行为属于家族病症,即便对儿童进行了心理疏导,父母作为施虐者,若没有得到治疗,还是无济于事。”

杉山指出了家长治疗方面的一个关键词——“闪回”。“闪回是指过去的状况再次出现。比如有的家长看到孩子不听他讲话,脑海中就会重现自己儿时的遭遇。”他说。

针对这种行为的治疗方法叫做“创伤处理”。杉山介绍道,专业心理医生可以帮助家长减少闪回带来的压力。但这只是治疗的第一步,让家长重新获得安全感、修复与他人的关系也很重要。“要修复人际关系,还必须拥有能平静相处的社交对象。闪回治疗结束后,至少还需要两年时间才能完成所有治疗。从这点也能看出虐童行为给人们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杉山说。

上文中的那位妈妈还想对正在因虐待孩子而感到痛苦的家长说:“我知道你们非常厌恶自己虐待孩子的行为,但首先请肯定痛苦的自己,正是因为你想努力改正,才會感到痛苦。”

她重新审视自己,想起小时候的她很喜欢画画,于是找了一份在绘画工坊上班的工作,有了自己的收入。她说:“从前我并没有发自内心地觉得孩子们可爱,现在却总是忍不住感叹他们是真的可爱,不管是圆圆的小脸,还是小小的躯体以及他们各自的性格。我想把过去说不出口的夸赞对孩子们说上千遍。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妈妈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最好吧。”

[编译自日本《阿艾拉》周刊]

编辑:侯寅

猜你喜欢
儿子日本儿童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打儿子
《黄金时代》日本版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