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蓝色处方”

2023-04-07 00:33凯瑟琳·德朗日
海外文摘 2023年4期
关键词:益处身心绿地

凯瑟琳·德朗日

在大自然中度过一天时光对我们的身心大有裨益,但比起绿地,水域具有更好的疗愈效果。

| 天然疗愈 |

无论是凉爽的海风、温柔的海浪还是波光粼粼的水面,身处水中或水边都会让我们恢复元气。维多利亚时代的人们对此了然于心,因此把海边的空气作为治疗抑郁症的处方。法国人也是如此,几个世纪以来,身体抱恙的人们总是选择去天然温泉。

如今,我们愈发认识到自然带来的健康益处。数百份相关研究被转化成卫生政策和城市再开发项目,旨在鼓励人们增加户外时间,缓解现代生活的压力。不过,在奔向抚慰我们身心的野外之前,也许我们应该首先想一想到底去哪里。虽然我们对绿地的热情越来越高,但最新研究表明,蓝色空间(即水域附近)可能更有益于健康。

大自然具有提神醒脑的效果,这不是什么新鲜的说法。日本的“森林浴”由来已久,它提倡用所有感官体验自然。上世纪80年代,“森林浴”受到追捧。研究证明,它有利于身心平静,能起到降低心率、应激激素和血压的作用。

此后,流行病学研究也证明,绿地面积越大,居民心理越健康。2013年,埃克塞特大学的马修·怀特及其同事研究了英国1000多名迁居者的数据,发现搬到绿地更多的城区的人,心理健康状况有明显改善。这是首次有证据直接说明绿地有助于缓解抑郁情绪。

如今我们已经可以证明,亲近自然不仅能提升幸福感,还能提高专注力、创造力、记忆力,有助于改善睡眠,缓解焦虑、抑郁、多动症等疾病。政府注意到了这些研究,开始在城市设计中加入更多绿地,一些医生甚至把亲近大自然作为处方开给患者。

| 蓝绿之争 |

但是,当我们把所有注意力放在绿地上时,我们或许错过了一些东西。大约十年前,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苏珊娜·穆拉托和萨塞克斯大学的乔治·马克伦发表了一项创新性研究,表明蓝色空间比绿地更有益于身心健康。他们在英国招募了2万多名受访者,通过手机软件不定期向他们发送调查问卷,受访者必须当即作出回答。

研究人员收集了100多万份答卷,通过查看手机定位数据,他们发现,在考虑了工作日和周末以及天气等因素后,人们身处大自然的幸福感比在城市里高。研究人员还写道,滨海地区是幸福感最高的地点,“显著高于其他地方”。在总分100分的幸福感指数中,滨海地区的幸福感比城市高6%,相当于看展览和做家务二者之间比较的幸福感差距。山区、荒野和淡水区等其他自然环境的幸福感远低于滨海地区,仅比城市高2%到3%。

过去几年,越来越多的项目研究了蓝色空间,比如怀特所在的“蓝色健康”项目。该项目研究团队发现,与森林、公园等绿地相比,蓝色空间更有益于身心健康,而蓝绿交界的地区是最理想的居住地。

怀特指出,与就业、婚姻满意度等更重要的因素相比,自然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不过是沧海一粟。即便如此,他的研究依然发现,居住在蓝色空间附近能够抵消一部分由社会经济差距造成的心理健康不平等。比如,住在海边的低收入人群的身心健康状况就比预期要好。

| 潜入碧海 |

我们能够在户外恢复元气是有深层历史原因的。20世纪80年代初,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提出了“亲生命性假说”,即我们的大脑天生就渴望与自然联结,因为人类是在大自然中进化的,这与现代大多数人的居住环境截然不同。

还有一种理论或许能够解释我们对于野外的热爱:注意力恢复理论。简而言之,大自然有助于我们恢复专注力。注意力可以分为两种:无意识注意力(比如你知道你身后一对情侣在窃窃私语)和有意识注意力(比如你在偷听他们之间的对话)。我们在使用有意识注意力时需要抑制外界的干扰,这个过程十分耗费心力。此时,自然的作用就得以凸显。大自然充满了微妙而引人入胜的刺激因素,能够激活无意识注意力,让大脑得以休息。如果你在欣赏一次壮丽的日落或凝望树枝在微风中摇摆后感到神清气爽,可能正是因为这些景观给有意识注意力按下了暂停键,让心灵整装再发。

这一理论也能解释为什么蓝色空间比其他自然场景更有益于我们的身心健康。近水区尤其是海岸,通常擁有绿地不具备的变化模式:潮起潮落,浪花拍打海岸,太阳在水平线上闪耀。不仅如此,海边的声音乃至光线也有变化,这是公园或森林所欠缺的。这种环境中的变化会产生一种被科学家称为“柔性吸引力”的能量,可以让我们的思绪从具体事物甚至是与抑郁相关的沉思中移开。

研究还发现,蓝色空间会引发一些不会或者无法在绿地发生的行为:玩沙子、游泳、戏水等。小朋友经常说,在海边的时候,父母和他们的互动更多。无论是和家人还是和朋友在一起,海滨之旅似乎都能带来积极的社交体验,而这些陪伴家人的时光有助于改善心情、增进健康。

另一个可以解释蓝色空间健康益处的理论与人类的进化史密切相关。有大量证据证明我们的祖先在近水区域度过了漫长的时光。一些最早期的人类定居点存在大量贝壳,这说明我们的祖先摄入了很多促进大脑发育的高蛋白食物。从进化角度来看,我们确实与水密不可分。

| 感受自然 |

如果你幸运地住在水边,或者即将前往水边放松身心,有一些方法能让你的收获最大化。怀特及其同事的研究显示,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不是离大自然的距离或者在自然环境中度过的时间长短,而是人们与大自然的心理联结程度。所以,与其在躺椅上喝果汁朗姆酒,不如沉浸到大自然中,拍拍照,用望远镜观鸟,甚至去潮水潭寻宝。

如果你被困于城市,也有办法从蓝色空间获益。研究发现,仅仅观看自然风景图片或自然历史纪录片也能产生一些效果,调动积极情绪,让你不再感到无聊。虚拟现实也能有效模拟出大自然的疗愈作用,这或许是因为它能让人产生与自然的联结感。一项研究发现,在拔牙过程中通过虚拟现实去海边散步的人,相较于在城镇散步或没有虚拟现实体验的人,感受到的疼痛、焦虑和压力更小,也更愿意再次拜访牙医。

我们把大量精力集中在绿化城市空间上,但也应当思考如何增加对我们有益的蓝色空间。医生们推荐患者亲近大自然时,或许也应该效仿维多利亚时代的同行,开具“蓝色处方”。对于那些本就热爱海边的人来说,现在你拥有经过科学证明的理由,那么是时候休个假、去海边,享受随着海浪扑面而来的身心益处了。

尽情享受大自然的六个小贴士

慢慢来

根据一项针对2万人的研究,每周亲近大自然两小时,健康益处开始显现。时间越长,效果越好,直至达到每周五小时左右,此时益处开始趋于平稳。

充分享受每次户外时光

每周的户外时光是整段的还是零碎的并不重要。不过一项研究发现,如果你决定分好几次享用这段时光,每次应该不少于十分钟。

与自然联结

寻找与自然联结的方式,无论是做园艺、拍摄四季变换还是观赏鸟类和野生动物。

多穿点

研究表明,大自然不仅能在夏季舒缓身心,冬季也一样,而且许多人在冬季更需要抚慰心灵。

不要强求

研究发现,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身处大自然时状态更好,但他们必须是自发作出这个选择。如果是迫于社会压力才去户外,他们只会更加抑郁和焦虑。这意味着医生开具的“大自然处方”可能会产生反作用。因此,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接触大自然就好,不要强迫他人。

质量比数量重要

绿地的质量比面积大小更重要。有两种绿地尤其有助于缓解压力:可以充当安全避难所的空间,例如被绿植包围的地方,以及能真正感受到大自然气息的地方。

[编译自英国《新科学家》]

编辑:要媛

猜你喜欢
益处身心绿地
硝酸盐并不致癌还或有益处
可进入式绿地的养护与管理的研究
大自然的声音疗愈身心
集邮养生 身心兼顾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杭州市区春季绿地对PM2.5消减作用的研究
走进绿地
发烧对人体有益处吗?
多翻书刊益处大
给身心降个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