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中培育德育之花

2023-04-14 16:01杨素琴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德育学科

杨素琴

人才培养的核心在于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层面。教育的要求已不仅仅在于某学科的知识传送,更强调学生的知识与道德素养的综合成长。因此,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德育渗透价值,结合语文学科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精神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发展良好人格,建立正确三观,为学生引领良好的道德精神与行为示范,使得学生获得良好的成长与发展。

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可帮助学生树立良好人生观。高中语文学科文章大多具备道德素养及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有助于学生在阅读与探究文章时获得良好的人生观指引。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良好人生观,学会明辨是非,促进个人良好特质发展。

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可助力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的发展趋势在于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层面。因此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应当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良好成长。结合高中语文学科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可使得学生人格发展得以健全、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对学生思想信念与理想素养都能起到正面的指引作用。

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之一在于教师思想偏颇。个别教师仍然存在以成绩划分好坏的偏颇思想,甚至过于关注升学率而忽视德育影响价值,导致德育工作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出应有的效用。教师应当明晰自身对学生的影响力与角色定位。一方面要加强自身言语标杆作用,增强日常言语的规范,避免粗暴管理学生造成不良教育影响,潜移默化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另一方面要增强行为的榜样作用,平时不随意早退,用自身的言出必行增强学生时间观念,用自身做事专注来培养学生专心学习的态度。只有教师以身作则才能使得学生潜意识通过教师的规范言行来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获得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之二在于学生心理问题。高中阶段的学生会面临诸多的环境诱惑。抽烟、打架、逛网吧、喝酒等陋习容易引发学生在条条框框生活下的叛逆与好奇心理。学生的自我意识过强,不喜被人过分约束,因此教师要减少直接批评说教的行为与态度,明晰学生的个性特点,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采取正确的引导、处理方式,避免学生冲动而误入歧途造成严重后果。

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之三在于教育方式的选择。教育方式没有绝对的标准行为准则,应当结合学生的特质与具体问题情况去随机应变。因此语文教师要避免笼统的教育方式,在开展德育实施工作时可结合学科内容人物形象与具体实例来挖掘背后道德素质与爱国精神的价值,使得学生在明晰的实例中获得深刻的精神感悟。这就要求教师要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素,要探究教学内容背后的内涵,从而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合理、科学的教育方式,增强学科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清晰学生自身发展特点,规划科学德育目标

教学天平的两端在于教师与学生,教学活动其实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形式。只有两方紧密配合、有效互动,才能增强语文教学成效,有效开展德育工作,因此清晰学生发展特点、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可为规划科学德育目标打下坚实根基。

首先,教师要注重构建和谐关系。一方面既要加强日常语文学科互动性优势,通过平等互动交流清晰学生身心发展特质,培养学生对教师的信赖感,通过学生对学科教学反馈来制定合理、科学的德育标准及策略目标。另一方面结合学科开展一对一了解,尤其在后进生补课过程中了解典型问题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从而做好针对性德育策略工作。通过整体与具体两方面教师可以增强与学生之间的和谐、有效互动交流,为德育实施工作做好准备。

其次,教师要制定合理德育目标。比如在学科教学内容中可挖掘道德及爱国精神因素,培养学生从因素中意识到道德素养与爱国情怀对人生的影响与意义,从而提升自身素质。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发展特质在学科教育中树立思维标杆、言语榜样,通过规范言行与习惯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健全学生良好的人格素养及个性发展。

(二)了解语文学科方向内容,定期开展爱国教育

教师应当结合高中语文蕴含的文明与文化底蕴开展学科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爱国情怀的唤醒来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与使命感。

首先,教师要了解传统语文学科方向。高中课文内容多属于名家名著,蕴含历史不同时期的思想内涵。教师可挖掘这部分导向文章内容的社会信息与价值,引导学生通过文章获得精神的陶冶、通过感悟构建精神的桥梁、通过情感获得心灵的洗涤,从而领悟深刻的爱国主义思想,加强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感与使命感。以高中语文统编版课文《沁园春·长沙》为例,学生可以在阅读后感受时代大潮里乘风破浪、振兴中华的豪情壮志,共情作者爱国爱民的赤诚之心,感受崇高伟大的爱国情怀。文章中很明确体现深刻的爱国主义思想,可引导学生明晰爱国精神内涵,渗透爱国意识教育。

其次,教师要挖掘语文学科内涵价值。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中的历史变迁、文化发展,通过某一时段现象或人物群像挖掘背后的社会大背景精神,从而共情祖国的兴衰荣辱,增强民族归属感与使命感。以高中语文统编版课文《拿来主义》为例,学生可通过文章阅读了解社会背景,感知文章所体现的民族文化危机,深度思考文章蕴含的问题,学会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学生可通过思想深刻的好文章来获取向上的力量,感受思想内涵所带来的冲击,进而学会深思,获得清醒,并明晰现今时代自身所背负的使命与责任。只有了解祖国历史长河的变迁过程才能深刻明晰未来使命的紧迫感,增强对爱国主义情怀的深刻意识。

(三)积极开拓课外書籍阅读,锻炼学生道德意志

语文渗透德育不光体现在学科课堂中,还应当注重在课外书籍阅读方面。课外书籍阅读是学生对世界、人生、自我认知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可积极开阔课外书籍阅读视野,引导学生通过文学名著、名人传记的阅读来感知文化底蕴。从文学名著中看清人生百态,从字里行间体会酸甜苦辣,从而提升自身语文学科素养,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学会在生活与学习中自觉约束、磨炼意识,潜意识获得精神鞭策与激励。教师可关注学生阅读后的情感领悟,鼓励学生用随笔抒发情感或在互联网等平台开展讨论,通过阅读感悟与交流心得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坚韧精神。语文教师应当为学生选择情感因素、感恩因素、挫折因素层面的文学作品材料,引导学生在多种文章阅读下获得不同层面的德育熏陶,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高中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德育渗透工作,将德育工作放在教学任务核心地位,在教学实践中清晰学生自身发展特点,合理规划科学德育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了解语文学科方向内容,定期开展爱国教育,在课外活动中积极开拓书籍阅读,锻炼学生道德意志,引导学生健全人格,获得良好个人导向发展。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李堡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德育学科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学科新书导览】
《中国德育》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