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及教学组织方案设计

2023-04-15 05:21祁明德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5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教育

侯 飞,粟 郁,祁明德

(1.北京师范大学 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广东 珠海 519087;2.广东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引言

2021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出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增强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立足于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和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个重要内容。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对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还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国内高校还没有形成明确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很多高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创新创业教育内涵的认识失之偏颇,忽视思维创新和创造力培养,以及教育模式的改进和优化,课程开设方面也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评价取向偏经济化和结果化,片面追求创业率和创业成果[1]。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背景下,大学作为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用新的目标、理念和举措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善于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2]。创新创业教育有其独特的内容和目标,是对传统就业或创业教育的超越,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突显了素质教育的新境界[3]。

基于中外文献研究成果探究不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及其效果,可帮助高等教育实践者思考“什么样的创新创业教育才是有效的”,为有效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一、创新创业教育概述及现状

当前,创新创业教育主要集中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评价体系、人才培养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国内各高校在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和实践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部分学校理论研究相对滞后,缺乏深层次、高水平、针对性的探讨,无法满足当今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现实需求。

国外某些大学经过有效整合多种社会创业资源(如教育机构、政府机构、工商企业、民间组织等),构建了一种基于多层次互动平台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从而极大地推进了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4]。由此,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逐渐从传统的封闭模式(高校教育)向开放模式(社会多方参与)转变。

西方学术界“创新理论”提出要将创新理念融入创业教育,强调从创新的视域研究创业教育,在创业的全过程管理中注重创新理念,即根据创业过程提供基本的创新和创业理论,开展创业活动所需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创新能力,以及有关企业运作、产品研发等方面的特定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创新理念。

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于2002年,虽然起步比较晚,但发展态势比较快。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不仅创新创业类课程成为一般高校的常设课程(如必修课),而且还以选修课的形式将课程面向对象由商科专业和管理专业学生扩展到非商科和非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许多高校,如宁波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温州大学等,依据自身优势并得到了当地社会资源的支持,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形式目前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理论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其中,理论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包括高校专业教师的课程讲授和外部企业家的创新创业讲座;实践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包括导师提供的专业咨询、创业孵化器的创新创业项目,以及创新创业项目竞赛。

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特点及问题

(一)供给模式

供给模式是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学生阅读和聆听讲座等传统教学形式,侧重于强调认知主义理论的教学方法,即知识的传播和复制及程序式应用。供给模式的创新创业课程以理论讲授和讲座为主,由于高校教师普遍缺乏创业经验,师资队伍经验性不足,在授课过程中只能讲授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和相关概念,缺少实践课程或者实践课程质量偏低。加之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度不够,没有基于学生的专业背景、知识体系与实践能力设置相应的创新创业课程,学生在接受创新创业教育时感到无所适从,学习效果不佳,难以激发创业热情。

(二)需求模式

需求模式是侧重于强调主观主义范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通过使用图书馆、交互式讨论和其他信息搜索的形式主动参与学习,强调个性化的探索、讨论和实验。需求模式的教学方法更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个性化的需求,如根据专业特点组织教学内容,邀请有创业经验的创业者进行相关研讨或者企业走访活动,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学习实践活动获取自身需要的创业知识,提升创业认知。

传统的供给模式由于课程偏理论化,忽略学生的专业背景和个性化发展需要,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相对于供给模式,需求模式则更为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自由探索,强调生生和师生之间的交互。郭芳芳等(2012)在研究中发现,学业挑战度、主动合作学习水平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学业挑战度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学业要求与期待,主动合作学习是指学生课上、课下学习投入,以及互动情况的水平。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的学业要求越高,学生课下的学习投入和互动越多,越有利于创造力的提升。需求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则针对学生的专业背景、知识体系与实践能力进行相应的课程设计,通过高标准要求设定课程目标并给予课下的互动与支持,激发师生参与研究、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因此,需求模式下的学生,具有更明确的学习目的、动机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这些都是提升大学生创造力的重要因素。

(三)能力模式

能力模式是侧重于互动理论范式的教学方法,即强调在现实生活中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被视为一种战略干预,影响学生如何将其掌握的资源(如知识、能力)转换成可以动员起来采取的行动。能力模式强调采取现实行动,学会在真实的情境下积极解决问题,侧重于强调“交流和讨论”(如研讨、演讲、辩论)及知识“生产”的方法(如建模、论文、项目书、作品集等)。

能力模式的教学方法是通过组织创新创业大赛或开展创业实训,如创业模拟沙盘、创业计划书、创业路演等成果形式来提升学生的创业认知,解决学生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升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及创业意识。

三、创新创业教育多模式教学组织方案设计

在创新驱动发展时代,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是高等教育主动适应时代现实需求,也是我国高校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乃至根本性任务。通过以上对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特点的分析,可以发现,“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当下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必须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创业学习的愉悦感和体验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创业意识、创业意愿、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

(一)回归创新创业教育本质,重视创新教育教学理念

要正确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与理念,是从就业创业素质能力的培养提升到创新发展层面,而非简单地以提升就业率为目标的“就业创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站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度,把目光放在素质和能力提升的深层次培养视角,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大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获得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判断标准。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更要重视创新教育,并将其融入教育全过程。同时,要开发、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创新点,帮助学生开拓思维,激发创造活力,挖掘创造潜能。尤其要注重培养个体的创新思维,培养大学生拥有创业基本技能和相关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在未来工作中做出独特贡献的能力。

(二)顺应个性化学习需求,进行专创融合的教学设计

要改变传统广谱式的教学模式,依托专业背景,突出专业特色,形成相对独立和个性化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创业教育要处理好与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关系,不能独立于专业教育,更不能脱离通识教育,而要根据不同专业需求,结合专业特长,调整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满足大学生个性化的创业学习需求,使得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融入专业教育,实现专创融合;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教育教学体系,以学生所学专业为支撑,形成不同的创新创业教学内容、实践活动和师资体系;帮助学生了解到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鼓励学生根据自身专业特色开展创新和创业活动。例如,在数字化转型和创新驱动创业的时代,针对理工类学科特点,依托专业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给学生施展专业所学的机会,通过创新性专业实践活动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进而推动相关学科领域的技术发展与创新,发挥专业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三)采用“能力模式”或“混合模式”,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激发创业意愿和创业激情

当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通常为通识性教育,课程模式较为单一,难以满足创新创业教学的需要。

1.大学低年级阶段采用供给模式+需求模式相结合的“混合模式”为主的教学设计。在大学低年级(如大一、大二年级),应该以组织企业走访、邀请创业者互动交流等方式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具体而言,可以长期聘请一些具有创业经验的企业家、创业者等担任创新创业专职或兼职教师进行“现身说法”,分享创业故事、企业曾面临的重大问题、重要决策及失败经历,与校内教师共同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类项目,讨论与研究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习企业家、创业者的思维模式与实战经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激情,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及创新能力。

对于开设的学科基础课,可以采用“小微项目引导教学设计”,即从行业实践项目中选取规模小、运作简单的代表性项目,将其引入具体教学中。此种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实践能力,并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对于开设的专业主干课,可以采用“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即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特点,将课程内容讲授与翻转课堂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遵循“提问—思考—回答”的主线条进行教学设计,以学生互动学习为主、教师课堂讲授为辅。同时,借助“互联网+”教学平台(如“雨课堂”“课堂派”),将教学过程设计为“线上+线下”结合的互动模式。这种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转换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2.大学高年级阶段采用“能力模式”为主的教学设计。在大学高年级(如大三、大四年级),组织创业案例讨论、参与创业实训和创新创业大赛等,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增加创新创业课程中的实践环节,增强学生的体验感,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具体而言,可以采用“导师工作室”的教学设计,即以专业导师为中心,辅以企业兼职导师,成立不同专业方向的创新创业工作室,用以组织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共同参与项目,模拟企业或项目的真实运作,如创意产生、产品设计、项目孵化等,解决具体实践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项目团队小组的形式,由学生团队合作完成项目方案设计、项目路演及模拟、项目实施等,由导师提出项目需求、项目合格验收指标及对最终项目运行进行评估。这种教学设计可以将专业导师的教学、项目、科研融为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结合起来,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导师工作室”教学设计可以形成跨学科领域的混合学习模式(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 Math,简称STEM教育),通过这种跨学科领域的培养模式,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多学科的知识结构,拓展知识视野,培养基于创新和团队合作的实践能力、基于信息资源检索与分析的数据整合应用能力。

对于开设的专业主干课及专业选修课,可以采用“浸入式教学设计”,即通过移动设备的教学,虚拟视觉影像技术的应用,如3D打印设备、激光切割机、开源硬件设备、可穿戴设备、数学建模、游戏化教学等,形成“浸入式”学习环境,丰富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具个性和创造力的学习方式,用来激发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从而在实践和团队合作中提升技能。

结语

由以上分析可知,创新创业教育的不同教学模式各有其独特、鲜明的特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设计可以依据不同教育对象的特点及培养目标,采用多模式的教学组织设计方案,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