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我国的药用昆虫——螳螂

2023-04-15 08:42杨红珍
百科知识 2023年7期
关键词:桑螵蛸卵块大刀

杨红珍

“昆虫世界之虎”

螳螂经常漫步于草丛与树林之间,虽然行动缓慢,却是一流的伏击手。它们一般不主动追捕猎物,而是安静地待在植物上,将一对前足放在胸前,随时准备伏击猎物。螳螂捕猎时的动作常常令人瞠目,不管是飞过来的还是爬过来的猎物,只要一靠近螳螂,螳螂都会精确计算出它们的行进速度,然后一步一步地向其逼近。待时机成熟,螳螂便突然全身立起,用大刀般的前足猛地扑向猎物,几乎一瞬间就将猎物杀死了;然后用它那小巧而强有力的嘴撕开猎物,大口大口地吃着美食。

强大的捕捉、咀嚼能力和“无肉不欢”的胃口,使得螳螂几乎可以猎食任何体形比它小的昆虫,因此也被称为“昆虫世界之虎”。螳螂一般生活在草丛、灌木、树丛里,是农林害虫的重要天敌,它们不但捕食棉铃虫、蝗虫、蚜虫、造桥虫等多种危害农作物的害虫,而且捕食松毛虫、毒蛾、刺蛾、金龟子、松大蚜、杨树毛虫等林业和果树害虫,还可以捕食多种蔬菜、花卉害虫。你知道吗,不仅成年螳螂能捕食害虫,刚孵化出的幼虫也具有这种本领。

食肉动物一般凶残好斗,螳螂似乎尤其如此。当缺乏食物时,它们经常会自相残杀:体形大的会吃掉体形小的;早孵化出来的会吃掉晚孵化出来的;交配时,为了保证有足够的能量产卵,有些雌螳螂也會吃掉雄螳螂。

渐变之美

螳螂一般一年一代,属渐变态昆虫,一生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以卵块越冬,若虫经过七八次蜕皮之后变为成虫。若虫与成虫生活在同一个地方,生活习性也基本一致,都是不停地吃吃吃。

雌螳螂一般在深秋季节产卵。它会先找到一个安全的树枝或石块;然后爬上去,头部朝下、腹部朝上地进行产卵(每次能产20~40粒卵);产卵后,雌螳螂很快就会死亡。

为了保证自己的后代能安全度过寒冷的冬季,螳螂妈妈也是费了不少心思。产卵时,它的腹部末端会先分泌出一种泡沫状的保护性黏液,然后它会在黏液里产一粒卵,待黏液完全将卵包住后,再次分泌黏液,再在黏液里产一粒卵……如此重复,直到产完卵为止。泡沫状的黏液很快就会凝固成坚硬的卵鞘,这种卵鞘既防水又防寒,还防震,可以保证里面的卵安枕无忧地度过条件恶劣的冬季。

第二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卵开始孵化,一个个小螳螂从卵鞘里争先恐后地爬出来,然后四处分散,开始寻找食物。刚孵化出来的小螳螂,除身体小、无翅膀以外,其他方面都酷似父母。随着食量的增大,小螳螂也在不断地长大,每蜕一次皮,小螳螂就长大一些,翅膀也加长一些,直到变成成年螳螂。

螳螂隐身秀

很多螳螂都能凭借体色与周围环境巧妙地融为一体。如生活于稻田和杂草丛中的狭翅大刀螳,体色为黄褐色,类似于枯黄的稻叶或杂草;生活于阔叶林顶层的广斧螳螂,通体绿色,与周围的绿色树叶浑然一体;棕污斑螳生活于茂密树林下靠近地面的杂草丛中,体色为棕黑色,可以很好地隐藏于枯枝落叶中。

为了能够更好地隐身于环境中,许多螳螂还玩起了模仿秀。兰花螳螂能够成功模仿一朵兰花的样子,不仅体色和兰花的花色一样,三对足也相应特化成扁平状,腹部向上翘起,怎么看都像是兰花的花瓣。静止不动的枯叶螳螂,看上去就像一片枯叶,几乎可以和真树叶完全融合在一起。为了更好地融入满是树枝的环境,树枝螳螂竟然特化成了一根树枝的样子……

奇特的体形和色泽使得螳螂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在动物园、自然馆、昆虫馆,尤其是有活体饲养的馆舍内,我们都会看到螳螂的身影。有些螳螂甚至还被人们当作宠物饲养、玩赏。随着螳螂人工饲养技术的发展,人们全年都可以看到螳螂。

重要的中药材

很多人对螳螂的行为特点、生活习性十分了解,但很少有人知道,螳螂还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中药材。不但螳螂的成虫可以入药,它的卵鞘也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之一。

成虫药材 螳螂成虫的中药名有很多:巨斧、拒斧、天马、龅胧、食胧、刀螂、斫父、斫郎、怒备、马螂康、不过等。以干燥的螳螂成虫入药。夏秋季节,采集螳螂成虫,将其清洗干净,晒干或烘干后,就可以作为药材了。

在我国,可入药的螳螂种类有很多,目前常用的有薄翅螳螂、棕污斑螳、绿污斑螳、枯叶大刀螳、狭翅大刀螳、广斧螳螂、勇斧螳螂、中华大刀螳等10种,它们均属螳螂目螳螂科昆虫。这些螳螂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主要集中在黑龙江、辽宁、河北、北京、山西、山东、陕西、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广东、四川、贵州、云南、西藏、新疆、广西、海南、台湾等地。

螳螂味甘咸,性温,具有滋补强壮、定惊止搐、解毒消肿等功效,是一种重要的药食两用昆虫。它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不仅蛋白质、矿物质、微量元素的含量十分丰富,还含有7种磷脂成分和18种氨基酸,其中8种为人体必需氨基酸。长期食用中药螳螂,能起到预防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还可促进红细胞的合成发育。

卵鞘药材 螳螂的卵鞘是由泡沫状的分泌物硬化而成的,多附着在树枝、树皮、墙壁上。卵鞘也可入药,中医将其称为“桑螵蛸”或“螵蛸”。每年秋季至第二年春季, 可以去野外采集完整、无破口、不带树枝和草梗且孵尚未孵化的卵蛸。采回来后,将其上锅蒸三四十分钟,然后晒干或者烘干,桑螵蛸药材就制备完成了。

桑螵蛸别名蜱蛸、桑蛸、致神、螳螂子、赖尿郎、螳螂蛋、尿唧唧、流尿狗、猴儿包等。在我国,其药用历史可追溯到汉代以前。桑螵蛸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主伤中,疝瘕,阳萎,益精生子。女子血闭腰痛,通五淋,利小便水道,一名蚀,生桑枝上,采蒸之”。《本草纲目》中记载:“螳螂,骧首奋臂,颈大腹,二手四足,善缘而捷,以须代鼻……深秋乳子作房,粘在树上,即螵蛸也,房长寸许,大如拇指,其内重重如隔房,每房子有如蛆……”

桑螵蛸味甘咸,性温平,无毒,入肝、肾经。具有补肾、助阳、固精、缩尿等功能,主治肾阳不足、男女虚损、阳痿、遗精、赤白带下、月经不调、小便频数、遗尿等症,还可用于治疗冻疮和带状泡疹。在临床上,桑螵蛸多与其他中药配合,作为利尿剂使用,用于治疗小儿遗尿等症。

不同种类的螳螂所产的桑螵蛸也有所不同。根据形状、大小、结构的不同,桑螵蛸可分为团螵蛸、长螵蛸和黑螵蛸三种。团螵蛸由枯叶大刀螳、中华大刀螳所产,外形呈扁圆柱形,表面浅黄褐色;体轻质松;长2.5~4厘米,宽2~3厘米;由多层膜状薄片叠成,薄片两侧向腹面延伸,带状隆起不明显。长螵蛸由狭翅大刀螳所产,呈长条形,一端较细,表面黄褐色;质硬而脆;长2.5~5厘米,宽1~1.5厘米;带状隆起明显。黑螵蛸由勇斧螳螂、拒斧螳螂所产,呈平行四边形,表面黑褐色,常伴有白色蜡质粉被;质硬而韧;长2~4厘米,宽1.5~2厘米;带状隆起明显,近尾端微向上翘。

现代研究表明,以上三种桑螵蛸均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且以酪氨酸含量最高。对人体而言,酪氨酸在抗氧化、精神调节、增强皮肤保护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桑螵蛸还富含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酸、磷脂酰肌醇及溶血磷脂酰胆碱等。另外,三种桑螵蛸都含有5种人体必需的金属元素—钾、磷、钙、钠、镁,以及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如铁、铜、锌、锰、镍等。正确食用桑螵蛸,能增强体能,降低胆固醇,防治骨质疏松症等。

人工饲养螳螂并不难

人工饲养螳螂的难度并不高,只要有足够的空间和食物就可以。目前,我国在广斧螳螂、枯叶大刀螳和中华大刀螳的人工饲养方面均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螳螂的养殖从卵块开始。初次饲养时,可以去野外采集卵块或者从相关渠道购买,之后就可以自己留种繁殖了。因为螳螂以卵块越冬,所以采集卵块的时间一般在当年9月至次年2月。采集时,选择较大的、表面保护层较厚的、光泽性强且无破损的健壮卵块,然后连同粘连卵块的枝条一起剪下,插入有少许水的容器中,再将容器集中放置在搭好的网棚内。小螳螂孵化出来后,要及时投喂个头较小的活饲料,如蚜虫、家蝇等。这样一来,小螳螂有可口的食物吃,自然会长得快、长得好。随着个体的增大,3龄以后的螳螂就需要吃一些个头较大的活饲料了,比如棉铃虫、蝗虫、玉米螟、菜粉蝶、地鳖、黄粉虫等;也可以栽种一些植物以吸引活体昆虫作为螳螂的食物。当食物缺乏时,还可以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目前,科研人员已经研制出了螳螂的人工饲料,虽然成本有点高,但的确可以保证小螳螂在任何情况下都饿不着。

等到小螳螂长成成虫,完成交配后,就可以采集螳螂的成虫药材了。当然,产完卵的雌螳螂也可作为药材一并采集。卵块除了留种以备下一年饲养使用之外,剩下的优质卵块都可以作为中药材桑螵蛸来采集。

猜你喜欢
桑螵蛸卵块大刀
桑螵蛸炮制的历史沿革考证
健身百态
桑螵蛸的本草考证研究
一种估算草地贪夜蛾卵块中卵粒数量的简易方法
草地贪夜蛾覆毛卵块与绒茧蜂茧块的识别特征
听爷爷讲述大刀的故事
“蚀肬”的本草名物简考
桑螵峭的功效及临床应用举例
黄瓜南方根结线虫病的根结大小与线虫各虫态数量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