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的艺术类专业教学模式新思路
——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为例

2023-04-22 20:53■徐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11期
关键词:互联网+教学模式专业

■徐 扬

(海南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

一、引言

李克强在2015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被认为是创新2.0 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指互联网与各传统行业的系统性加成和结构性整合,利用互联网的自身优势,对传统行业进行优化升级转型,标志着一个新的基于互联网形态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时代的开始。“互联网+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实现对教育系统性变革,创造教育的新业态[1]。

2020 年春季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国开始了利用互联网线上教与学的大规模在线教育,加速了中国“互联网+教育”的快速发展。大量相关研究发现,“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需结合互联网思维,通过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等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借助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资源与模式的有效结合,将实体课堂、网络课堂、数据库等教学模式的核心要素组合起来,创建新形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开展自主学习,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线上线下混合模式的教学逐渐成为传统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新的教育形态研究层出不穷。

但是作为实践类型的课程如何在新形势下与互联网结合,找到自身优势,破解互联网与实践操作相矛盾的痛点,相关研究明显较少。如何将实践类专业课程与“互联网+”相结合,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打造多元的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对“互联网+”背景下的高等教育改革、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有益的补充。

二、“互联网+”背景下实践类专业教学模式实施现状分析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互联网+教育”环境下的一种典型模式,其正在成为后疫情时代教育的“新常态”,主要将慕课、微课、反转课堂等与课堂讲授相结合,并且不断更新其内涵。目前的混合式教学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线上线下学习方式的混合,而是在线学习、移动学习与线下学习充分融合,是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变革的新的教学范式,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教学改革创新,改变了以教师中心地位的局面,对教师的教学方法、知识与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是模式与观念的变革。但目前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比较适合课堂需要大量理论讲授的课程类型,对于需要实践操作的专业,如绘画、舞蹈、设计、摄影等艺术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比例相对很低。究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艺术类专业更偏向于实践、技术的传授,所以面对面的交流、操作,眼神与语气的传递等显得更重要,不适合大规模的线上教学或移动学习模式。其次,艺术类课程多数为小班授课,一般在30 人以内,这种使用线上教学的小班授课相比较大班授课没有太大的效率优势。最后,艺术类专业教师对于教育信息技术的了解与掌握普遍积极性不高,教师对混合教学模式认可度相对于其他专业较低,学习的意愿也不是很强烈,相比于线上授课,更喜欢面对面的直接交流,认为课堂授课在教学中效果更好、更方便、更直接。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专业的特殊性、有教师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等方面的因素。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导致教师没有采用新的教学模式的强烈意愿。

三、“互联网+”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的新的教学模式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是在传统行业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优势,充分发挥其互联互通的功能,优化整合社会资源,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入社会各领域,经历解构、重构的过程,形成一种新业态,营造新的社会环境,提升全社会的生产力和创新创造能力[3]。所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数据优势及资源整合,是“互联网+”与教育融合的核心内容。

第一,课程内容的设置中充分利用互联网海量资源的优势。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中,需要课程设置大量的具体设计案例进行实践操作。这些设计实践项目中有的是教师将自己的项目带入课堂,学生可以参与到其中。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课程并没有真实的案例进行操作。教师可以采用虚拟案例的形式教学,但学生会对虚拟案例缺乏真实感,有些具体要求不明确。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在互联中寻找需要设计的真实项目。比如,包装设计课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在猪八戒网等网站上查找合适的需要做包装设计的甲方。这种方式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设计能力;另一方面,一旦甲方采用学生设计方案,学生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设计费,学生也会在此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实践经验并获得信心与成就感,对今后步入社会进行商业实践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是学生在通过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并不是处于随意放任的态度,而是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因为互联网的资源是由海量信息组成的,里面充斥着各种积极或消极的内容,互联网在传播专业信息的同时也把一些与专业关联较弱或毫无关联的信息推送给学生,导致一些学生在无法判断其有效性的情况下,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教师在此方面更应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比如,推荐在专业、行业内部具有较好影响力的网站,方便学生迅速准确查找资料,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信息优势。另外,教师需要根据课程要求为学生精准设计课程内容,制定学科知识与能力图谱,设计精准的学生能力目标体系,教师要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根据教学评价分析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构建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路径,为学生推送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实现个性化的在线教育。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师推荐、学生自主学习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学过程中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或策略的稳定组合与运用。”[4]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式教学。“混合式教学”这一概念于2003 年被引入,是由何克抗在第七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上首次正式提出。随后学者从不同视角对混合教学模式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如黄荣怀等主张混合式学习就是面对面的课堂学习和数字化学习两种方式的有机整合;南国农认为混合式学习不能唯技术论,应在传统学习方式优势的基础上,融合网络化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二者优势互补;周红春提出混合式学习具体包括不同学习资源、时空、参与者、方式、工具深度地混合;彭绍东认为混合式学习就是指各种教学媒体与教学资源的混合、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的混合、教师主导教学与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混合、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课堂讲授与虚拟教室等学习方式的混合。混合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大学生对混合式学习的接受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最终的学习效果[5]。

传统的以课堂为主的教师中心主义已经转向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中心主义教学模式。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授课的目的是强调教师把知识传递出去,还是强调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后疫情时期,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迅速在全国各大高校全面展开,大多数专业采用了此种教学模式,比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高校中的公共必修课更是以这种教学模式为主。但是由于艺术类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目前大多数艺术类专业又恢复到原来的单一线下教学模式状态。

线下教学是艺术类专业的普遍教学模式。线下教学可以最大化的与学生沟通,学生能够学习的更明白。但是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也有其自身的优势,艺术类专业教学中也可以采用其优势部分。比如,可以把大部分的基础理论讲授部分放在线上教学。通过录制好的课程,学生在网络平台进行自学,可以是前期的预习或者开课后学习。这样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能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当然,学生自学后可以通过课堂提问等方式检验学习效果。比如,在书籍装帧设计这门专业课程中,前期关于书籍的历史演变以及书籍结构等基础内容,都可以让学生在线上通过自制课程或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来进行自学。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课下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线上课程的学习,这个时间是不计入学生的正常教学时间范围内的,所以线上自学的内容时长需要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设定,一般一次学习不要超过一个小时,否则会给学生带来困难,从而导致线上学习效果不佳。另外,线上学习的内容,以理论基础为主更适宜,这样学生在线上和线下课堂的学习效果差异不大。

混合式教学的本质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其核心特征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了更多的选择性与自主性,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要有效控制教学过程及进度,重视学生的自律性及自主性的培养,否则难以实现混合教学的良好效果。

第三,学习过程中利用互联网实施在线合作机制。艺术设计的工作很多时候需要团队成员协同合作,所以在学习期间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非常重要。在以往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小组学生主要通过线下分配任务,在课堂上进行沟通为主要合作方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社交软件的广泛应用,现代年轻人更愿意在互联网上进行交流沟通,这也是Z 时代年轻人的一种特质。通过互联网,学生不仅可以在线沟通、协同合作,同时,也可以寻求专业、技术的支持等。比如,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包装设计课程,课程前期学生自愿组成小组,在小组中,同学各司其职,通过线上或者线下的沟通方式完成自己的目标任务。同时,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学生通过互联网,寻找包装产品制作的合作机构,或者咨询相关包装材料、印刷、预算等方面的专业人士,得到所需要了解的知识,从而更好的完成项目。当然,学生通过社交网络平台交流沟通最多的对象还是教师。社交网络在交互层面能够促进学习者与内容的深层次互动。学生的作业最后呈现的实物也是通过互联网与其他人协同合作的最后成果。同时,这些平台的交流痕迹也成为课程成绩评价的一项考核指标。

第四,通过互联网建立课程群等方式进行数据资料的收集与分享机制。由于社交平台的灵活性与多样性特点,使得对于社交平台的充分利用也作为教学手段之一纳入教学环节当中。开设课程之前,可以利用微信、QQ等平台先建立课程群。大数据时代对于数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尤其对于设计专业,更是对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起到重要的作用。设计专业包含的类别很多,如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珠宝设计、产品设计等。学生在课程期间需要寻找大量的资料,而寻找资料的同时也会出现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资料筛选、电脑容量不够存储、信息很快被更新等问题。而教师也由于时间、精力所限,很难将学生需要的内容全部提供给学生,虽然要求学生在网络上进行资料的收集有很多问题,但是教师也不得不采取这种措施。

以视觉传达设计的包装设计课程为例,在课前,由班长或者教师本人建立课程群,全体学生都参与其中。通过课程群,教师布置阶段性的课程任务及目标要求,并分享优秀的参考案例等。学生在课程群里面也可以分享自己的网络资源,这样对于优秀资源进行共享,既可以节约上网收集资料的时间,同时收获了其他人的劳动成果,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培养学生善于与他人分享的优秀品质。学生还可以通过社交平台,将自己收集的资料整理分析,发给教师,教师会及时回复,并给出具有针对性与个性化的建议。学生与教师在课程群中的互动积极程度及分享次数、质量等数据,也都将作为后期成绩评价的指标之一。

第五,通过互联网实施跨地域跨时空的教学模式。传统课堂的教师一般都是每门课程是固定的。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通过互联网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交平台及学习会议等APP 的开发,使得远程交流成为非常容易的事情。通过技术的传输,可以实现通过网络异地实时的授课、讲座或作品点评等。在视觉传达设计的包装设计课程中,教师不仅自己本人在线上或者线下实行混合教学,还通过网络聘请到广州的知名设计师为学生的作品进行讲解与分析,这样不仅节省了经济成本,同时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避免了固定教师单一讲授的弊端,为学生的创意思维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同时,不仅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教学,还可以与教师同时在线进行学生成绩评定,也丰富了成绩评价体系的维度,使得成绩评价的准确度更高。

第六,在课程结束后,利用互联网优势多层次多渠道建立新的教学评价体系。以往专业课程结束后,学生作业的成绩评价体系比较单一,一般以课程作业质量为主要衡量标准,同时参考出勤率、课堂表现等。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网络学习的环节在其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在网络上停留的时间也越来越久。比如,课程开设有课程群(微信群、QQ 群等),学生需要在网络上查找资料,学生在网络上确定设计项目、与甲方线上沟通、外请设计师与线上交流、跨省聘请设计师进行网络评审、在网络上提交作业等。所以,以往单一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已经无法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及学习效果,必然要建立新的成绩评价体系才能更真实公平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

四、结束语

在“互联网+”环境下的艺术类专业的教学模式,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优势,教师推荐、学生自主学习,结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但要分配好线上与线下的时间比例,保证线下的学习时长,不可盲目跟风。充分利用好互联网优势的前提是充分考虑专业特点。实际上利用网络资源的线上线下协同教学模式,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与人际交往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习课堂参与度与学习热情,有利于突破过度囿于学科领域单一的教学资源和学习素材。教学目标可实现“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并重,教学内容可实现“基础”与“现代”的有机结合,教学空间向“课外”延展与拓宽,教学方式更加凸显“学习方式”构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师生关系。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教学模式专业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