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影响高校学生体育锻炼因素的研究

2023-05-04 17:17张子涵
当代体育 2023年12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育教师体育

张子涵

体育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活动是校园特色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与方式,目前,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年处于下降的趋势,高校应给予高度的重视,体育教学不仅仅只是强化身体素质,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如创新思维、品质、道德、实践应用能力等,体育锻炼是磨练学生意志力、培养良好体育品德重要途径。

现如今,高校学生体育锻炼方式主要是通过选修课或者课外体育自由活动为主,影响学生体育端的因素诸多,高校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必须是自主的,从而才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知和形成良好的锻炼行为,这对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1 高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

1.1 有助于他们体质健康水平提升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体育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教育中如果没有了体育,则教育功能就不完整,会影响教育价值的发挥。体育对陶冶学生的情操、观念、精神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方式,心里健康的发展需要一个健康的身体为基础,通过体育锻炼来增进身心健康的稳定发展。

1.2 有助于形成坚强的意志力

每一项体育运动都具有一定的心理负荷和对抗性,无论是人对人还是自己对抗自己,在体育锻炼中都会伴随着情绪的波动和心理压力,所以,体育锻炼能够有效培养个体一个强大的内心、坚定的意志力、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特别是在当下物质生活等条件优越的背景下,学生娇生惯养的案例比比皆是,他们遇到一点困难就会心理防御底线破碎,可见,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势在必行。

1.3 体育锻炼有助于情绪的宣泄,增强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

体育锻炼过程中,能够有效将负面情绪进行宣泄,对健康心理的形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精神心理研究成果中发现,当人体在运动状态中,大脑情感区域会变得兴奋,会产生一种愉悦的快感,从而促使身体感受到兴奋,大学生面对巨大的学业和就业压力,会产生身心疲惫等负面心理,从而体育锻炼能够有效帮助他们消除负面情绪的影响,这对缓解与消除他们负面心理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1.4 利于提升学生交际能力,与他人形成和谐关系

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个体与个体之间会产生一定的互动与交流,参与者会在锻炼活动中逐步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如俱乐部、协会、爱好群体等。这种良好的氛围能够有效帮助学生交往能力的提升,体育游戏、锻炼的群体是在脱离家庭之外的重要环境,在社团或者群体中,学生在技能和个性、人格等方面发生积极的改变。在体育锻炼群体,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交往空间与机会,学生彼此之间通过分享或者心理的感受来进行沟通,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可见,体育锻炼对增强学生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的发展、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 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因素分析

2.1 意识层面

体育锻炼意识是个体在运动过程中,从态度、情感等方面与其他事物产生关系的自觉反应,这种自觉反应对体育锻炼会产生促进或者阻碍的作用。锻炼意识强则锻炼效果明显,目前,学校体育教学只是传授理论知识,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运动需求,所以,要将培养学生体育锻炼兴趣、树立良好的锻炼观念视为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将意识培养作为培养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前提。

2.2 课外健身指导层面

高校体育课程大多数都停留在理论层面,给予学生练习时间非常少,运动技能无法在课上有效掌握,学生对此需要在课外进行额外练习,这就导致动作会出现变形等错误动作,缺乏正确的健身指导,学生难以掌握的,逐步会产生放弃的心理,因此,课外体育活动缺乏指导人员也是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因素之一。

2.3 兴趣层面

兴趣是个体对某一种事物或者活動极具认知倾向性的心理,体育兴趣是个体积极参与运动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运动的重要动力来源,如果学生对某一项运动具有浓厚的兴趣,则在学习或者活动中会表现的精力充沛,相反则会影响他整体的心理、状态,导致学习效率和质量的降低,可见,兴趣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之大。

2.4 环境氛围层面

体育氛围是人处于运动的环境与情调,人们会在运动的环境中产生某种情绪和环境气氛,这种气氛就是体育运动所产生的情调气氛,对人们的情绪和行为会产生直接影响,学校体育运动环境是影响学生体育锻炼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体育教学和锻炼是学生在运动过程中情绪表现的体育行为特征,良好的体育环境与氛围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锻炼的重要诱导因素,学生在锻炼中大多数难以长期坚持下去,但集体锻炼的效果就不一样,一个人锻炼非常枯燥,集体锻炼的氛围非常好,能够有效调动运动的积极性,并且在集体锻炼中产生了有效的互动和交流,因此,体育锻炼的氛围营造至关重要,这对学生提升体育锻炼具有积极作用。

2.5 体育器材、场地层面

场地与器材是体育锻炼活动有效开展与实施的重要保障和物质基础,对体育锻炼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在目前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多的时代中,为了满足诸多大学生的发展需求,高校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其中体育场地与设施也在不断扩充,但随之问题也不断增多,如场地的老化、场地不够用、器材的不及时更新等,投入体育活动的相关资金非常少,大多数用在没有了意义的理论研究、日常生活之中,场地器材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学生长期以往下去,逐步就失去了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更何况在现在的疫情时代中,大部分学生由于体育场地器材等方面的限制因素导致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受阻。

3 有效解决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问题的对策

3.1 树立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

运动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和自身参与锻炼主观能动性共同结合的结果,学生自身具备良好的锻炼意识和认知是增强体育锻炼效率的重要前提,教师的正确指导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意识,能够促使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从而改变传统认知观念,自觉投入到体育锻炼之中这对未来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引导学生体育锻炼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培养他们的意识与习惯,这是实现学生终身体育锻炼观念形成的关键因素。

第一,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生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该教会学生动静结合的方法,收放自如,但是学生表现欲望比较强烈,尤其在竞争性的教学活动中,学生都异常的活跃,但是教师应该注意课堂秩序的控制,否则会影响课堂教学中互动的效果。所以,体育教师应该把控好互动度,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所说的内容,养成良好的耐心、学习习惯。

第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发言,班级人数多,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性格,在体育课堂中互动性较强的学生基本上都比较外向,然而,性格内向学生则需要教师的鼓励引导才能够逐步变得开朗起来,这种属于被动的互动,但是效果不会很理想。所以,教师再教育中,需要将不同学生的性格等特点考虑在内,在交流中逐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表达心声,如果学生表达能力不强,无法说清楚自己的想法,这对体育课堂互动效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3.2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来引导锻炼

要想真正的体现体育锻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需要在体育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实情,了解他们身体的时机状况,从而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体育锻炼项目或者活动,另外,在体育教学中或者练习中认真观察学生参与锻炼的状态,从而全面的掌握他们身体素质情况,这对体育锻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体育课程通常是重视课堂的教学进度和效果,没有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锻炼意义,对学生之间的差异缺乏考虑,导致一些难度高的技术动作或者没有兴趣的体育练习无法吸引学生的参与,逐步会削弱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这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所以,在当下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需要对每一位学生的身体素质给予了解,保证体育活动能够贴近他们的身体最近发展区,促使学生能够在感兴趣、适宜的体育锻炼项目中感受到运动的魅力,并且还应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定期的测试,调动他们锻炼的积极性,适当的增强运动强度与密度,保证学生身体状态能够不断提升,为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做好铺垫。

另外,体育教师要对学生的运动方式给予了解,从而保证锻炼动作技术的正规性与安全性,减少学生锻炼中的损伤或者教会学生正确锻炼的方法,增强学生对体育的感知能力,从根本上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和参与热情。

3.3 增强多元化体育课堂的构建,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多元化的体育课堂教学的建设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具有深远的影响,传统体育课堂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化大学生的运动需求,如传统分项教学模式,让学生来自主选择喜欢的项目进行体育运动,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通常可供挑选的项目非常单一,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所以,体育教师应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结合多元化的体育锻炼项目,促使学生的体育运动体验能够进一步的丰富,促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项目中学习多种体育知识,不仅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视野,还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极大程度上丰富了体育教学内容,在多元化的体育锻炼中,体育教师可以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视频或者手册,让学生能够按照健康、正规的锻炼方式进行,从而避免损伤和错误锻炼方式的形成。

3.4 提高体育锻炼的趣味性,激发学生体育锻炼动机

体育锻炼的态度、习惯等各个方面都是学生非智力影响因素,所以,为了更好促使学生能够在体育锻炼中成良好的体育意识和习惯、行为,就需要教师运用趣味性的教学手段,从而保证体育锻炼过程中学生能够产生浓厚的体育运动兴趣,另外,体育教师还应注重引导作用的发挥,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锻炼态度,为学生日后的体育锻炼指明方向,从而逐步转化成为良好的体育习惯,最终实现学生体育综合素养的提高。

另外,教师要精准把握学生体育锻炼产生的动机。体育锻炼的动机是在某一项运动内容中所产生的内在驱动力,这种动力能够促使锻炼者产生兴奋感和愉悦感,对体育锻炼产生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具有很强烈的倾向性,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能够促使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锻炼,情感与行为产生良好的共鸣感,今儿促使身体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在体育锻炼的活动之中。所以,体育教师可以运用不同体育项目进行有效整合,促使学生能够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专心的参与到某一项目的锻炼之中,由此可见,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多化的内容对激发和调动学生体育锻炼动机具有显著的鲜果。

3.5 保证学生具有一小时课外体育锻炼时间与空间

第一,学校应重视体育活动的开展与宣传工作,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待体育活动,加强对体育活动工作的重视程度,有效的落实课后一小时体育活动,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学校实情的课后一小时体育活动,积极配合学校体育活动的实施。学生自身也需要提高体育锻炼意识,教师和家长应该正确引导,避免学生迷恋网络等,让学生能够享受到锻炼身体的乐趣和满足感。

第二,增强活动宣传强度。活动的宣传对学校体育工作发展和学生身体素质健康的成长至关重要,学校应积极引导家长和社会参与、配合。学校可以通过广播、班会和网站等方式进行宣传,强化对学生体育知识的普及,形成良好体育文化环境。另外,学校还可以构建家校平台,让家长和教师、学生、学校之间能够积极互动,分享体育竞赛赛事等,这样不仅能够促进体育教育的发展,还能够促进家长和学校、教师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

第三,为体育教师队伍注入新的生命力。

开展课后体育活动需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学校应该秉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选拔人才,完善考核制度。

对于体育教师,考核制度至关重要,为了防止专业水平低的体育教师融入在课后一小时课后活动的队伍之中,可以采用持证上岗等方法,同时提升教师的薪资,进而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让家长和学生来考核体育教师的工作状况,另外,教师通过多元化的途径来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

第四,建立专项资金,革新相关器材。器材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体育活动开展效果,会影响学生运动积极性和教学效果。学校应该积极改善活动设施条件,为教师和学生建设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课后一小时体育活动中,教师可以自主创编一些器材或者进行合理的设计与布局,将场地充分利用,还可以采用轮换制,将课后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安排更加高效。教师在课后一小时活动开展中,可以利用一些趣味性的小游戏来弥补器材不足等问题。增强相关资金和人力的投入,不断改善学校体育设备等,从而保障学生能够每天锻炼一小时。

3.6 增强安全意识

学校应该根据学校实情来有效开展学生安全教育,同时,还需要运用各种有效手段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为了更好的保障学生安全,学生在参与课后一小时体育活动中,教师组织学生有序进行,体育教师结合体育教学特点,渗透安全教育内容。在活动结束后,体育教师有序组织学生安全离开,安全教育不仅需要依靠学校和教师,还应该提升家长对其的重视程度。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将安全隐患等方面讲述给孩子,让孩子能够具有自我防范意识。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对社会的发展影响非常深远,应该提起高校对其的重视,要将体育课程视为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注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态度、情感以及观念的培养,构建完善的体育锻炼直到制度、完善场地器材設施、加强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等,为学生的体育锻炼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最终为国家未来发展所需人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育教师体育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