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三大球”后备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2023-05-04 20:21张麟
当代体育 2023年12期
关键词:大球后备教练员

张麟

抓住《“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中“三大球”振兴工程发展的契机,鼓励、引导和支持社会机构积极参与青少年球员培养,面向广大青少年提供訓练、竞赛等社会服务,推动辽宁省建立体教融合的青少年、U8-U20联赛体系,逐步把校园、俱乐部、体校、社会青训机构等各类青少年运动队伍纳入统一的联赛体系中。完善职业俱乐部梯队建设,鼓励职业俱乐部与当地大中小学校、体校和其他社会培训机构资源共建共享。促进辽宁省“三大球”后备人才培养对策的形成,提高中小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提升体育运动品质,扩大体育文化宣传,促进我省体育全民健身计划的可持续性发展,从而达到预期规划效果、更好地发挥体育功能作用和意义。

1 辽宁省“三大球”的研究现状

本课题的提出是根据国家体育总局2021年10月25日印发的《“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篮球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以及《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为依据,以振兴“三大球”为前提,探究足、篮、排不同体育领域后备人才培养的对策。使用知网数据库搜索关于“振兴三大球”研究的相关期刊论文有三十余篇,其中2020年-2021年发表的高水平的核心论文2篇。搜索振兴三大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相关论文只有1篇。这些研究既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同时也为本课题研究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篮球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等相关文件为本课题的提出和研究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和理论基础。新时代赋予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强国新内涵、新使命和新要求,也为“三大球”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目标。

2 辽宁省“三大球”的研究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指出:“‘三大球要搞上去,这是一个体育强国的标志。”党和国家把“体育强国”明确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振兴“三大球”也成为建设体育强国的必然要求。国家体育总局2021年10月25日印发的《“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以及《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将体教融合分为体教思想观念的融合、奥林匹克精神的融合、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融合、后备人才培养的融合、体育竞赛体系的融合五大板块内容,通过以上内容的融合最终达到体育回归教育本位的目的。

辽宁省作为体育大省,一直以来为国家输送了无数高水平运动员,但近些年来,受经济发展格局的影响,辽宁省“三大球”除辽宁男篮外,足球、排球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情况。探究辽宁省“三大球”后备人才培养所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充分借鉴省内外、国内外后备体育人才培养的经验,挖掘“三大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这不仅对于振兴辽宁体育,促进我省体育全民健身计划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同时对于助力我国体育强国梦想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 辽宁省“三大球”的研究主要内容

3.1 影响辽宁省“三大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因素分析

3.1.1 “三大球”后备人才选拔情况

辽宁省“三大球”后备人才选拔年限较短,缺乏长期系统的训练。在选材基数上存在一定问题,省内各市体育发展不均衡,发掘有运动天赋的运动员信息的能力有限。

3.1.2 后备人才训练与学习情况

学练时段冲突,学生运动员无法保证训练时数,学练矛盾一直是影响辽宁省“三大球”后备人才培养发展的因素之一。

3.1.3 “三大球”竞赛情况

据调查以篮球为例,辽宁省“三大球”的比赛相对其他省市还是不错的,但基础的比赛(小、初、高)场次却较少。另外,省内不同城市在组织“三大球”竞赛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比如,沈阳、大连、丹东、阜新等具有篮球基础的城市,比赛场次相应较多,青少年得到的实战经验以及全方位的能力提高机会也就相对较多。1984-1993年是辽宁足球最辉煌的十年,随后辽宁足球进入低谷期,而足球发达地区大多集中在沈阳和大连。排球则仅限于一些专业的俱乐部和业余体校多集中于沈阳和地方少数学校。

3.1.4 培养经费情况

经前期研究调查发现省内“三大球”运动队(除职业俱乐部外)的经费普遍较低,而且不同城市、不同层次的“三大球”后备人才培养经费情况差距较大。

3.1.5 主管部门及相关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同

体育管理部门配置不平衡,权限管辖范围模糊,面对疫情突发情况应变能力差,比赛组织保障服务工作不够细致、不够认真,竞赛场地环境组织存在疏漏,不符合比赛要求,导致青少年训练时间安排混乱,比赛状态发挥不稳定,甚至容易出现重大意外损伤等情况。

3.1.6 教练员水平

省内“三大球”领域具备较高水平的教练员不少,但在中小学、业余体校、普通体校高水平教练员却相对较少,特别是在基层工作的教练员,高学历、高水平教练员相对较少。

3.1.7 体育场馆及设施配套情况

体育场馆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同时需要相关体育场馆管理人员进行维护和保障。

3.1.8 “三大球”由于项目原因受重视和关注程度存在差异

辽宁篮球项目一直是最受辽宁人民关注的体育项目,同时,辽宁男篮的成绩一直不错,进入2016赛季以来,连续多次进入季后赛和决赛圈,最终在2018、2022赛季收获2座总冠军奖杯,受到大多数人们的喜爱;排球项目由于国家队一直有多名国字号的辽宁籍选手,多次代表中国站到世界之巅,因此,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力;足球项目,从一度辉煌的辽宁大连万达中超冠军再到沈阳五里河的世界杯选拔赛中国队杀进世界杯,他曾牵动着14亿中国人的心,但随着足球体制的改变,逐渐走向没落。

4 辽宁省“三大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存在的问题

4.1 “三大球”体育后备人才训练问题

从青少年到业余体校再到省内高校普遍存在训练不系统,技战术训练单一,不重视或缺乏科学的体能和力量训练的指导,使青少年运动员身体素质薄弱,无法满足“三大球”身体对抗需要,很难与世界同年龄段青少年运动员相抗衡。

4.2 “三大球”后备人才培养体制问题

现行体制下,文化课学习与专业体育训练几乎成为无法调和的矛盾。另外缺乏先进的训练手段和方法、缺少经费保障、无法维护训练场地与设施以及无法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先进的训练设备和器具等成为制约后备人才培养重要的影响因素。

4.3 教练员能力水平方面的问题

青少年阶段是掌握基本技战术、培养专项意识的重要时期,而教练员的水平、文化程度、比赛经历往往是决定其培养青少年运动员的关键。面对专业队退役的运动员缺乏理论教学功底,而专业体育院校毕业的教练员有学历却缺乏实战和专项执教经验,怎么样平衡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4.4 疫情影响体育赛事按下暂停键

由于疫情影响,辽宁省的许多体育赛事都被迫取消或延迟,特别是辽宁省与“三大球”相关的赛事,学校体育赛事影响巨大。

4.5 “三大球”培训资质方面的问题

随着“双减”政策出台,“三大球”青少年培训机构像雨后春笋一样,面对五花八门的训练培训机构,应设立专门管理监管机构给予监督,针对其教练员资质给予专项认证和审核,同时,以法律为保障手段,规范青少年训练培训市场,满足青少年对“三大球”训练的需求。

5 辽宁省“三大球”后备人才培养对策

5.1 辽宁省“三大球”后备人才培养进行层次化建设

细化中小学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路径,逐渐完善足球+、篮球+、排球+工程建设,借“双减”政策的契机规范“三大球”青少年體育运动俱乐部建设,根据“三大球”体育项目特点,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按青少年年龄、身体发育特点分层次分别建立U4-U6、U7-U8、U9-U10等不同年龄组别,同时,学校与体校联合建立层次化梯队保障训练体系,场馆设施教师资源共建共享,将学生的体育文化锻炼活动规范化,专业化,为我省三大球后备人才发展打好青训基础。

5.2 以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助力辽宁省“三大球”后备人才培养

建立与体育特色示范校的联系,构建与之相应学校“三大球”课程改革方案,结合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印发的《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指出按照“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模式,整合传统体育项目教学教育模式,提升特色体育示范校的影响力,调整特色体育示范校向“三大球”项目倾斜,同时发挥辽宁省“三大球”资源,建立以辽宁男篮、辽宁女排等优秀团队与特色体育示范校的沟通交流,扩大本省体育明星效应的影响力、号召力,提高青少年对“三大球”体育项目的认知和喜爱程度。从而积极投入到体育运动锻炼当中。

5.3 健全管理机构,完善辽宁省“三大球”后备人才保障机制

加强辽宁省各个市政府相关部门宏观调控形成“三大球”青少年后备人才市场,发掘辽宁省“三大球”具有传统优势项目,各市政府应给予相应的政策倾斜,物质鼓励、技术支持以及宣传影响。

5.4 建立“学、锻、训、赛”一体化培养体系

随着学校体育功能的不断完善,以体育人的教学模式已经被大家所认可,逐步协调完善体育课程、体育锻炼、体育训练、体育竞赛为整体的“学、锻、训、赛”一体化培养体系,针对不同学情让学生在体育课程锻炼中不仅可以学习到体育技能和能力,而且可以达到享受到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通过课下的课堂延伸(体育俱乐部),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健全人格、张扬个性、磨练意志品质的效果。建立以辽宁体育明星阵容的青训营,利用休赛期为青少年打造系统训练体系,逐渐扩大明星效应,更好地宣传“三大球”的体育项目,将辽宁“三大球”中的优势项目提升到新的高度。将“三大球”体育竞赛融入学校体育课程当中,鼓励和保障学生通过身体对抗、技术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比拼,达到以体育人的目的。与此同时,打造区域特色赛事,建立体育品牌效应,扩大体育赛事影响力和青少年参与度。体现出“学、锻、训、赛”一体化培养体系的真正实践价值。

5.5 将信仰、追求、忠诚、担当的红色底蕴注入到辽宁省“三大球”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

使更多的青少年体育运动爱好者成为辽宁省体育后备人才。随着课程思政提出,努力通过体育课程体育教育教学实现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深度拓展体育教学内容。充分运用案例教学法,利用奥运精神、长征精神、爱国情怀、民族精神等经典案例将相关思政元素融入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在体育教学中引入情景模拟、角色体验、团队竞争等新式教学方法,提升课堂话语和知识传播的有效性,促进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体会、学习、参与和思考,实现认知、情感、理性和行为认同,以“课程思政”教育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德”的提升,从而实现将信仰、追求、忠诚、担当的红色底蕴注入到辽宁省“三大球”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目标。

5.6 提升辽宁省“三大球”后备人才的综合竞争力

组织优秀省级、国家级教练员对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的体育院校、体校、青年队、学校等进行指导学习和技术交流。辽宁省“三大球”相关管理部门,集中优势项目利用专业队优秀教练员休赛期进行专业项目的系统学习和指导,通过走下去,迎进来的方式积极促进体教融合,提升学校、体校、青年队、体俱乐部以及教练员、裁判员整体队伍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打造优质教练员培训品牌课程,针对教学、训练、体能、康复等方面,全面提升辽宁“三大球”教练员的整体训练水平和能力,从根本上解决辽宁省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

5.7 疫情防控对辽宁省“三大球”竞赛项目影响的解决办法

随着人工智能被广泛运用,被大家所熟知和认可,越来越多的体育项目采用了人工智能,面对疫情的影响,辽宁省可谓是严阵以待,随着体育赛事的暂缓或暂停,许多体育竞赛相继被按下了暂停键,“三大球”项目受到影响最大,归咎原因为“三大球”项目训练周期长,人才培养受到时间局限,最明显的要属中小学、高校“三大球”运动队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如何解决疫情所带来的影响?可以利用云直播云赛事的方式,进行“三大球”项目的比赛,制定竞赛规则,云直播示范和要求,再根据“三大球”项目、年龄段以及组别等特点设置多个单项竞赛,例如可以细分为基本技能和体能的竞赛,这样极大的满足了青少年对运动竞赛的需求和渴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疫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6 总语

“三大球”的振兴与发展以及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随着体育强国战略整体布局的提升,显现的尤为重要。振兴辽宁省“三大球”建设没有捷径可循,只有脚踏实地,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出发,一步一个脚印,寻求体育运动发展规律,重视辽宁省“三大球”后备人才培养建设,从根本入手,狠抓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完善辽宁省“三大球”管理体系,将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与储备作为工作中心,注重基础人才建设,补强优势传统项目,使辽宁省“三大球”后备人才培养向着正确地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不断前行。

项目名称:辽宁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立项课题《辽宁省“三大球”后备人才培养对策研究》,项目号:JG21DB289。

(作者单位:辽宁科技大学体育部)

猜你喜欢
大球后备教练员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数理:大球和小球
大球泥瓷艺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湖南大球泥瓷艺有限公司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
无后备灵敏度的220kV变压器后备保护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