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系统思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出版强国建设

2023-05-09 22:16陈华栋 孙秋悦
出版广角 2023年4期
关键词:中国式出版社学术

陈华栋 孙秋悦

【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理论,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科学化、系统化思想内涵。新时代的中国出版业作为宣传思想文化的主阵地和建设文化强国的主力军之一,理应走在践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最前列。文章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落实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出运用系统思维的方法,从突出“内容为王”的原则,打造蓬勃发展的出版产品圈;倡建出版命运共同体,形成良性互动的出版朋友圈;加强多方联动协作,构建规范有序的出版生态圈三大层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出版强国建设。

【关  键  词】系统思维;中国式现代化;出版强国

【作者单位】陈华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孙秋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3.04.007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中国出版业作为宣传思想文化的主阵地和作为建设文化强国的主力军之一,理应走在践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最前列。

事实上,早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我国就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出版强国这一宏伟目标[1]。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对新闻出版等各项事业又作出了新的重大战略部署,对高质量、现代化多次提出明确要求。国家新闻出版署2021年印发《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在2035年将我国建成出版强国的远景目标[2]。实现中国式出版现代化是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强国的必由之路,是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出版界需下大力气进行破题,多下功夫进行研讨。

党中央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科学化、系统化思想体系,集中反映了我们党百余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探索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果。党的二十大报告在阐述中国式现代化时,着重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特征,即“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3]。这五个方面紧密相连,系统完整,因此,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出版强国建设需从全局出发,用系统化思维来综合考虑。

本文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落实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运用系统思维的方法论,围绕新时代出版的产品圈、朋友圈、生态圈进行体系化思考,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出版强国建设进行初步探讨。

一、突出“内容为王”的原则,打造蓬勃发展的出版产品圈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高品质文化的精神支撑。出版业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在新时代要进一步突出“内容为王”的原则,强化价值引领,致力于“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出版产品和服务,推动实现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竞争力更强、影响力更大的发展,为建成出版强国奠定坚实基础”[2]。

1.响应构建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的时代需求,做大做强学术出版

长期以来,大众出版、教育出版、学术出版在整个出版业形成了“三分天下”的格局,但近些年随着国家的发展进步和战略需要,学术出版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既是学术成果的载体平台,又是话语体系构建的重要路径,承载着思想传播、科技创新、文明传承的功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重要战略任务,学术出版理所当然要担负起这个使命,要以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和传播中国思想为己任,突出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主题主线,全方位多角度地总结中国经验,讲好中国故事。

(1)实现学术出版与国家科技战略的深度融合,为解决“卡脖子”难题提供智力支撑

学术出版应把准国家最前沿科技理论研究的脉搏,努力为重要领域“卡脖子”技术突破提供智力支持。例如,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围绕着“上天”“入海”等国家重大战略,策划了大飞机、海洋工程装备、智慧能源等一系列高精尖的学术出版工程。其中,“大飞机出版工程”连续9次获得国家出版基金支持,2009年启动至今已累计出版图书200余种,80%为原创性学术著作,服务于大飞机研制一线,被学术界称为“大飞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俊崇院士、李建刚院士主编,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和国家出版基金的“核能与核技术出版工程·先进反应堆系列”,服务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关于核能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为我国核能作为未来高效清洁与可持续能源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2)推动学术图书的大众化建设,兼顾高端学术理论和读者需求

学术出版既要兼顾图书的学术内涵,又要致力于将这些稍显艰深的内容推送到普通读者手中。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力求将合适的学术图书打造成面向普通读者的大众读物,将学术文化类图书作为主要产品方向之一,形成合力推动学术图书的大众化和品牌化。如入选中国好书月度榜单的《六千里运河,二十一座城》经过编辑不断打磨,从一本研究城市文化的学术专著成功转变成可读性强、具有较好市场表现的学术文化类好书。

2.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做大做优主题出版

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极大提高和社会供给能力的显著增强,人们对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更高阶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境界有了越发强烈的期盼和追求。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出版强国,就是要通过优质的出版物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精神生活的需求。主题出版讴歌新时代、满足新需求、展现新形象,具有树立旗帜、凝聚人心和引领价值的重要作用,因此,要不断强化精品出版与主题出版相结合的意识,契合时代旋律、突出价值引领、提升服务质量,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加优质、多样的精神文化食粮。

(1)强化主题出版的文化价值引领作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社会正能量

主题出版要通过“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4]。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在早些年成功策劃主题出版物《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的基础上,不断拓展主题出版的内涵与外延。2020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国内第一部亲历抗疫的日记《查医生援鄂日记》,该书入选 2020年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优秀现实题材文学出版工程、全国有声读物精品出版工程和2020年4月中国好书榜单,记录了大疫之下中国的举国之战,折射出中国人民团结一心抗击疫情的伟大精神。

(2)推动出版社挖掘和凝练自身优势,形成主题选题的系统化战略

从中宣部公布的2022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名单可以看出,入选的出版社都是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做最专业的事情。可见,主题出版不仅要看申报也要看实施,只有依靠出版社和学术团队的整体优势,策划出符合自身气质的主题出版物[5],才能在特色领域发挥专业优势,把主题出版做精做优。例如,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的《西迁大先生》、郑州大学出版社的《永远的丰碑——焦裕禄画传》,均是挖掘地方精神财富和历史积淀,传承红色基因;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的《从深海到深空:科技征程的中国坐标》、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十年山野路漫漫——新生代化石考察记》都充分发挥出版社的特长,为主题出版注入学术力量。

3.顺应高质量发展的人民期待,持续做好编校和印装质量俱佳的产品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实现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在编校品质、装帧设计、纸张选择把控等方面都做到优中取优,实现内在价值与外在形式的相匹配与相统一。

(1)把好编校关,全面提升出版物编校质量

国家新闻出版署每年都会组织各类图书质量专项检查,编校质量犹如悬在出版社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为此,对编校的把控应贯穿出版全流程。从稿源的挑选到三审三校的严格执行,无一不是对责任编辑、审稿编辑和专业质检人员责任心和能力的考验。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近年来不断探索提升编校质量的路径,从建立健全制度和机构着手,通过启动精业论坛,成立新编辑学习小组加强编辑之间的学习与互动,定期开展编校业务培训,召开编校例会,邀请行业名师授课,整理发布典型差错案例等一系列举措来加强审稿、校对人员队伍建设,以达到提升社内审校队伍专业素养的目的。此外,出版社还建立了一支专业质检队伍,从内部牢牢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严把印刷前的最后一道关。

(2)把好规范关,建立健全印制质量监管机制

出版社虽不是印刷任务的实施单位,但却是主体责任单位,承担着整体把控与跟进的职责。为此,无论是对印刷企业的资质审查,还是对印刷过程中工艺、材料的监控,以及寻求产品个性与成本之间的平衡,出版社都应进行多方位的综合考量,建立质量评价跟踪体系,将质量放在首位。此外,出版社还要做好样书管理,印刷管理人员应根据质量管理保障体系中的相关要求进行检查。

二、倡建出版命运共同体,形成良性互动的出版朋友圈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为此,中国式现代化出版强国的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出版的群体指向是作者、编辑和读者,只有三者形成良好的互动合作关系,不断增强出版命运共同体意识,持续打造精品,满足社会高品位、多样化、个性化的阅读需求,才能最终形成互相依存、携手共进的出版朋友圈。

1.搭建高端学术平台,不断汇聚顶尖专家和高水平作者群体

作者资源是出版社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也是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出版社要大力依托学术优势资源搭建高端学术出版平台,通过优质的选题、专业的服务团队、良好的社会声誉和高效的执行力来吸引行业内权威专家与学者,逐渐聚集一大批顶尖水平的作者。

(1) 关口前移,让编辑从学者身后绕到学者身前,配合策划紧扣国家战略前沿的重大选题

出版社应针对优势学科和专业领域的重点作者,建立出版社作者库和动态遴选机制,通过精选编辑团队发挥主体作用,提前为作者量身打造并深入挖掘,围绕该领域和作者持续深耕的课题持续推出系列出版物。例如,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策划出版的“东京审判出版工程”已运作十余年,在出版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拓展,与作者形成了长期、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后续仍将推出重量级的著作。

(2) 收口延后,抓好出版后“最后一公里”的服务,团结凝聚更多的优质作者

高水平作者对出版社的选择很慎重,出版社是否获得过重磅级的奖项,如韬奋出版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和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是否承担过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项目等,是否顺利运作过“大部头”出版工程等,都是出版社实力和水准的象征。为此,出版社应做好选题的中长期规划,提前制定重点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并配备专业的、有经验的项目团队,为项目出版制定发行、宣传、报奖等系统方案,让作者放心交付重要项目。

2.形成科学的人才强社实施方案,大力培养发展学者型编辑群体

出版社应做好顶层设计,搭建编辑人才成长的平台,科学推进人才强社战略。一是针对新编辑配套出台相应的扶持与培育机制,如成立学习小组共同成长,发展“学徒拜师”制以老带新,以稳定有盈余的老项目带教新编辑,允许容错机制的存在;二是实行首席编辑负责制,在出版社的指导下建设专业化的编辑团队,并对团队成员进行指导、管理与培养;三是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体系,通过开展业务培训、新员工培训、管理技能培训等提升编辑的职业能力;四是倡导编辑人员多元化发展,进一步优化编辑人员考核晋升体系,鼓励具备专业条件的编辑往“学者型”编辑发展,并进一步提高此类编辑的占比。

3.提供优质阅读体验,培育品牌忠诚度高的读者群体

出版社要明晰自身的出版优势与读者定位,分析读者群体的画像,他们往往与出版社有着相同的价值认同。

一方面,要找准目标读者的阅读需求,通过持续宣传提升出版社匹配产品的曝光度。出版社应借助融合出版,运用直播、短视频、微电影、互动游戏等增强读者的感官体验,从视觉、听觉、触觉多角度加深读者对产品的印象。图书产品要最大限度凸显品牌优势,帮助读者减少选择成本。图书品牌的塑造也应具有持续性,只有深入抓好产品线的开发、维护与衍生,才能培养读者的忠诚度和消费惯性[6]。

另一方面,要以问题为导向帮助读者解决困惑,提供增值服务,提升专业读者的用户体验感。出版社应发挥学术著作内容丰富、知识性强的优势,利用各类视频平台发布图书相关内容,如图书讲解视频、作家文学知识普及视频、编辑科普视频以及延伸知识普及视频等[7]。由于高端学术著作常常具有工具书属性,增加精准检索功能便成为一种新的需求。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在此需求下应运开发了“大飞机立体化知识服务平台项目”,通过整合多家高校、科研院所与航空航天相关企业的资源,以核心出版产品“大飞机出版工程”为基础,逐步向学术领域知识的结构化、关联化目标迈进,努力为航空领域各类读者提供优质内容和服务。

三、加强多方联动协作,构建规范有序的出版生态圈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要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因此,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出版强国建设,需要加强中宣部、地方市委宣传部门、出版社的多方联动,共同打造规范有序的出版生态圈。

1.重视版权保护,坚决打击盗版行为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出版强国建设离不开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支撑,全社会应大力提倡、尊重、保护原创,自上而下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制度,维护市场秩序的有序运转。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盗版图书严重挤压正版图书市场,不仅侵害了正版图书的市场空间,打击了作者创作的热情,也扰乱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创新和发展步伐。对出版社来说,由于维权之路取证难、周期长,尤其是网络侵权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因此,相比线下网点的“一锅端”更难实现权益维护。

打击盗版行为需要多部门联合,从中宣部、国家版权局、市场监管机构到出版社、公益组织、读者,各方共同聚力织就一张“天罗地网”。立法部门应根据新型盗版方式,有针对性地出台、调整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执法部门应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平台管理部门要缩短处理时长,第一时间强制下架侵权商品;出版单位应通过提升文件加密等级、提高再版率等方式从源头砍断盗版的产业链。此外,有关部门还要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加强消费者普法意识,促使其购买正版图书,参与保护知识版权[8]。

2.规范图书销售价格体系,避免低折扣内卷行為

一方面,图书因其特有的文化属性,与市场上流通的普通商品有所不同。图书的定价固然与稿酬、纸张、印制、工艺等直接成本相关,也和图书的内容质量、思想价值相关,因此,不能简单地套用市场价格竞争的方式。受市场要素涨价影响,图书定价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出版社的利润空间却并未增大,主要是因为图书的折扣越来越低。

另一方面,如果出版社能够挖掘并发展壮大自己的扁平化销售渠道,直接与消费者保持联系,就不必再忍痛割“利”。为此,出版社可通过建立自营渠道、自媒体矩阵平台及社群营销的方式,结合提供短视频、小课程等增量知识服务的路径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同时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建立现代化的物流管理平台,控制货物各个流动环节,全面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3.在变局中寻求不变,不断提升市场应变能力

一方面,伴随疫情冲击而生的直播带货、短视频售书已成为出版业市场发展的后起之秀。为了长远发展,出版社应顺应时代转变思路,在变局中寻求突破。随着曾经面对面的热闹书展变成了新颖的网络云游,网络讲书、线上读书活动层出不穷,各家出版社的编辑、总编辑、社长纷纷从幕后走到台前,快速适应“主播”这一新身份。在新媒体营销盛行的当下,建立健全相关的市场规范与制度是引导出版发行体系转型升级、健康发展的指挥棒,虚假宣传、恶性低价竞争不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策。

另一方面,如何在变局中处理好出版业供求关系的动态平衡,是各家出版社共同的必修课。我们既要认清出版的商业属性,遵循市场发展规律,又绝不能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割裂。传统出版积累的优质内容与资源是变局中的“不变”,是活水之源,是融合出版转型的基础,出版单位只有做好系统性的长期规划和布局,才能持续不断地为融合出版提供内容支撑。

四、结语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也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为此,中国式现代化出版强国建设也需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下进行。

推动出版大发展、大繁荣,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出版事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从出版的图书品类与质量、出版过程中的所有参与主体、出版产业的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系统思考、统筹布局。建成中国式现代化出版强国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中国出版业需要抓住历史机遇,攻坚克难,为建成文化强国、全面实现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出版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朱小妮,柳斌杰. 凝心聚力 攻坚克难 率先实现中国式出版现代化[J]. 科技与出版,2023(2):5-10.

[2] 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印发《出版业“十四五” 时期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 (2021-12-30)[2023-

01-25]. https://www.nppa.gov.cn/nppa/contents/279/1

02953. shtml.

[3]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 OL]. (2022-10-25)[2023-01-25]. https://baijiahao.baidu. com/s?id=1747667408886218643&wfr=spider&for=pc.

[4] 中共中央宣传部 .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 [M]. 北京:学习出版社,2015.

[5] 韩建民,熊小明,王卉. 新时代主题出版的发展思考[J]. 出版广角,2019(4):24-29.

[6] 王文晓. 新形势下图书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与对策[J]. 新闻研究导刊,2021(5):198-199.

[7] 周梦竹,王秋玲. 后疫情时代图书数字营销的新路向[J]. 出版广角,2022(16):61-65.

[8] 陈子今. 图书盗版问题治理探究[J]. 出版参考,2021(9):43-45.

猜你喜欢
中国式出版社学术
中国式民主
我等待……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中国式失败
石油工业出版社
学术
中国式性感
创新需要学术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