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融合发展推动出版强国建设

2023-05-09 22:16蔡继辉
出版广角 2023年4期
关键词:出版业高质量数字

【摘 要】出版是促进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力量。出版强国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重要的支撑和保障。建设出版强国,必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融合发展既是出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又是推动出版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途径。当前,出版融合发展面临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产业规模不断提升、创新需求不断增加的时代机遇,出版业应从产品融合、市场融合、产业融合、人才融合、国内国际市场融合五个方面推进高质量融合发展,从而助力出版强国建设。

【关  键  词】融合发展;数字出版;高质量发展;出版业

【作者单位】蔡继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3.04.008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文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五位一体”布局和“四个全面”建设中,文化建设是重要的内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的战略支点;面临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的力量源泉。出版工作是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综合性工作,对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繁荣和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中华文明传播力影響力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出版是促进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力量。出版强国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支撑和保障。而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强化信息技术在出版融合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塑造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更好服务文化强国的根本路径。

一、高质量融合发展是出版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建设出版强国,必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可以说,融合发展既是出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又是推动出版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途径,没有融合发展就谈不上高质量发展。

21世纪初,随着传统出版向现代出版转型的深入,数字出版概念被提出,并成为出版业改革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国家也开始制定相关的政策。《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传统出版发行业向现代出版发行业的转换,积极发展电子书、手机报刊、网络出版物等新兴业态; 2009年4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出版、网络出版、手机出版等新业态,努力占领新闻出版业发展的制高点; 2010年1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积极发展数字出版、网络出版、手机出版等以数字化内容、数字化生产和数字化传输为主要特征的战略性新闻出版业态。

党的十八大后,中央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成为新闻出版业的改革方向。《2013年新闻出版改革发展工作要点》强调,要加快出版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推动新闻出版产业转型升级;2015年3月发布的《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我国出版业从转型升级到融合发展,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出版业应进一步深化出版融合发展,把创新内容生产和服务、加强重点平台建设、扩展内容传播渠道、拓展新技术新业态、完善经营管理机制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作为重点任务来完成。《新闻出版业数字出版“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指出,要全面完成传统新闻出版数字化转型升级,初步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疫情影响下,数字经济方兴未艾,媒体融合、出版深度融合、全媒体传播、融媒体中心成为新闻出版业发展的关键词。基于出版融合的视角,《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从强化内容建设、加强战略谋划、发挥技术支撑、打造重点工程项目、建强发展人才队伍、健全出版融合发展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20项支持出版融合发展的重要对策和措施,对“十四五”时期以及出版融合在未来的发展规划等进行了全面的战略部署。这是中央层面对出版融合发展作出的全面规划和部署,是出版业深化改革、产业转型的行动指南。

出版的深度融合发展为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间出版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我国迈向出版强国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出版融合发展的时代机遇与挑战

1.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传统出版体制机制的改革需不断深化

出版行业主管部门不断加大对数字出版和融合发展的支持力度,出版企业也开始行动起来,在数字化转型以及数字出版、融合发展业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受传统出版的体制机制、生产方式、资金、人才、市场等方面的制约,当前出版融合发展主要还是集中于产品层面的纸电融合、市场层面的互联网营销(包括直播),在产业层面、人才层面、资本层面的融合还处在起步期和探索期。无论是产业规模还是商业模式,无论是发展理念还是业务实践,融合发展都还任重而道远。

2.数字出版产业增长势头良好,但出版企业融合业务收入规模较小

2023年2月发布的《2021—2022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规模达到12762.64亿元,比上年增加8.33%,保持较好发展势头。但在数字出版产业各项收入中,互联网期刊收入28.47亿元,电子书收入66亿元,数字报纸(不含手机报)收入6.7亿元,与传统的报社、期刊社、出版社有关的数字出版收入合计101.17亿元,占比仅为0.8%。与之相比,2021年,图书出版实现营业收入1082.2亿元,期刊出版实现营业收入224.6亿元,报纸出版实现营业收入579.2亿元,三项合计1886亿元,传统出版收入是数字出版收入的18.6倍。从这些数据中不难看出,出版融合业务收入占比较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传统出版融合发展模式需进一步创新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6.2%,占GDP的39.8%。数字经济已成为支撑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从供给和需求两侧重塑着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也对数字出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数字经济为传统出版提供了数字出版和融合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市场环境;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对传统出版的转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出版必须融入数字经济发展浪潮中,适应数字经济的生产经营方式,适应数字经济环境下用户的需求。这一切都要求出版企业进一步开放,创新出版融合发展模式。

4.出版企业之间的出版融合差异较大

出版企业积极行动,无论是数字化转型还是开展数字出版和融合发展业务,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不同出版企业之间的出版融合差异较大。一些省市出版集团,如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四川新华文轩等,以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专业出版社,充分利用内容资源、市场资源以及资金和人才优势,在数字出版和融合发展方面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产品模式和商业模式。而一些内容资源优势不突出、资金与人才欠缺的出版机构,不但数字出版和融合发展业务收入较低,对数字化转型方向的定位也比较模糊。

5.知识服务和在线教育对传统出版企业形成竞争

知识服务和在线教育兴起,使得一些非传统出版企业反向开展融合出版業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也对传统出版企业形成了压力。典型的是得到和喜马拉雅。作为以在线音视频课程和听书为主要产品的得到,依托大量高黏性专业用户,近年来不断推出图书和电子书,在稳定主业的同时,实现了对传统出版的反向融合。得到依托音视频课程开发的图书以及与相关出版社合作推出的得到定制版图书,都取得了很好的市场效应。而以慕课(MOOC)为代表的在线教育(本质上也是知识服务),则对传统的教育出版形成了竞争甚至替代效应。

数字出版也好,融合发展也罢,都有很长的路要走。一个产业,如果没有一定的产业规模,没有比较成熟的商业模式和持续创新,便难以转型成功。出版融合发展需要拓宽创新思路,积极贴近读者,增强服务意识,有效对接出版融合发展的技术需求,充分把握数字时代不同受众群体的新型阅读需求,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推出更多广为读者接受、适合网络传播的数字出版产品和服务。传统出版企业需要跳出行业,既要拥抱5G、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也要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引入其他行业的资金和人才,以市场为导向,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最终走向高质量融合发展之路。

三、出版高质量融合发展的路径

推动出版高质量融合发展是壮大我国出版产业的关键之举,也是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实现出版业的高质量融合发展,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

1.产品融合

出版企业应增强服务意识,适应网络传播不断分众化、差异化的大趋势,推出更多广为读者接受、适合网络传播的数字出版产品和服务,进行有效的产品融合。目前,出版业产品融合以内容资源为核心,实现载体的创新,包括在纸质图书基础上形成的电子书、有声书、数据库等。与历史上先后出现的甲骨、青铜器、竹简、丝帛等一样,当前出版业的产品融合是从纸张到光盘、U盘、互联网、云端等载体的创新。同时,依托传统出版的优质内容和文化资源,文创、日历书等融合产品开发也成为各大出版社的创新举措。

无论是教育出版、专业出版还是大众出版,都可结合自身的内容资源和市场优势,积极进行产品融合和产品形式创新,为用户提供更多样化和更个性化的知识和文化服务。在教育出版领域,数字教材、电子书包、慕课、微课、在线教育等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多媒体教育服务。在学术出版领域,各类为学术研究提供全面知识服务的数据库陆续上市,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作为直属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学术出版机构,充分挖掘和利用优秀的学术内容资源,积极开发数字产品。目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数字产品形态覆盖电子书、数据库、有声书、视频等,数据库产品包括4条产品线、8大数据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通过“产品+服务+平台”业务体系的构建,持续优化资源、数据和技术管理与应用,推动数字融合业务高质量发展。2022 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数字内容加工总字数4.89亿字,纸电同步率91.7%,数字资源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多次荣获各类国家级数字出版奖项。

2.市场融合

市场融合既包括出版和发行在用户(读者)层面的融合,又包括出版业与互联网平台的融合,即“线上线下结合”的新模式。出版企业可通过产品精细化运营、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内容与营销资源融合,着力构建线上与线下融合发展的市场渠道。线下,出版企业可不断深入推进实体书店转型发展;线上,出版企业充分整合既有资源优势,发力全域营销,利用好多种媒体、多个平台、多种营销方式,构建“线上线下结合”的新型文化消费服务体系。如一些出版企业先利用电视节目(如电视剧、知识类讲坛等)开发相关图书,凭借电视剧、电影的热播热映效应促销图书,再利用京东、淘宝、当当等互联网销售平台开设自营店铺。随着社交媒体的日益兴起,近两年,出版企业开始利用抖音、快手、B站等视频平台的流量和用户资源,实现了出版业与发行业、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之间的用户融合和渠道融合。

3.产业融合

新兴技术和产业的跨界融合将催生新的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式,出版业应利用不同产业的市场和资源发挥不同产业的优势,不断完善出版融合产业模式。产业融合除了目前已经比较成熟的出版、发行、印刷等相关产业的小融合,还有出版与其他行业更深入的融合(可称之为大融合)。

出版与发行的融合有比较成功的例子,如四川新华文轩整合了新华书店的发行资源和四川出版行业,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整合了浙江出版和新华书店行业,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和业绩。民营发行企业中,人天书店集团也介入出版环节,设立了人天兀鲁思、小马车图书、历铭传媒、金帐汗、一棵蓝图书等子公司和图书出版品牌,并利用传统的图书馆配、发行等渠道优势实现了资源共享。

出版与发行、印刷行业的融合可以说是纵向融合,是出版产业链的融合。出版业要实现融合发展,就必须跳出出版,实现与其他行业的横向融合。如实现出版与IT、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高科技行业的融合,实现与教育、文化、旅游、金融等行业的融合,在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金融等领域有所突破。

在与其他产业融合方面,江西出版传媒集团为出版业树立了标杆。面对网络媒体的强势崛起,江西出版传媒集团积极应变,主动拥抱互联网,提出了“文化与科技融合”“文化与市场融合”“文化与金融融合”三大战略,加大对互联网平台企业的兼并重组。“十三五”以来,江西出版传媒集团以并购重组为路径,扎实推进文化与科技、文化与金融、文化与市场的融合,既实现了产业和业务层面的融合与转型升级,也在国有资本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成为江西省首个省属国有文化企业混改优秀案例,打造了文化国企改革的“江西样本”。

4.人才融合

人才融合既包括编辑出版人才能力的融合(出版业称之为复合型人才),也包括将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人才汇聚到出版事业中。具体来说,人才融合既需要传统的图书编辑与数字编辑的融合,需要编辑人才与经营管理人才的融合,也需要出版业引入科技人才、金融人才,引入职业经理人等高级管理人才,甚至引入国际出版和国际市场开拓人才。既了解出版的特点和规律,又具备经营管理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的人才进入出版业、融入出版业,才能进一步提升出版业的科技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从国家层面看,要像重视科研人才、新闻记者那样,重视编辑出版人才;从行业层面看,要加大对出版融合发展人才的重视和支持力度,培养更多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从出版社层面看,要为不同人才设计好未来的发展空间,完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做好不同类型人才的薪酬设计和选用育留等。

5.国内国际市场融合

国内出版和国际出版融合主要表现为国内出版企业设立国际出版分社、在相关国家设立分社(或子公司)、与国际出版企业合作出版等,当然,更多的是通过图书版权的输出和引进实现融合,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与培生教育集团的出版合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与荷兰博睿学术出版社的合作等。与国际出版合作相比,在国内国际市场融合方面,国内出版企业的提升空间较大。

目前,中文图书的海外销售主要通过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销售周期长,受存储空间和物流影响,销售规模有限。融合发展为中文图书和中文原创内容的海外推广提供了直接面向海外用户开展营销的机会,以电子书、数据库以及知识服务等为代表的数字产品可以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实现国内国际市场的同步销售和直接销售,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皮书数据库就实现了国内国际市场的融合。

皮书数据库早在2012年便开始筹划走出去工作,多年来,皮书数据库一直致力于面向海外学者与高端学术研究机构传播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成果,扩大中国专家学者及其学术成果的国际影响力,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好中国形象作出了贡献。除以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法兰克福书展、伦敦国际书展等国际性展会为平台,宣介皮书数据库及其内容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要着力建设海外销售渠道,形成国内代理、海外代理与自建海外分社的业务模式。目前,共有3家长期稳定的数据库海外销售合作伙伴,分别是国内从事出版进出口业务的“龙头企业”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有限公司,海外本土代理公司美国东方瞭望信息服务有限公司(EASTVIEW)。皮书数据库与EASTVIEW主要采用资源入驻海外本土平台的模式,共同开发皮书数据库产品英文站点。截至目前,皮书数据库已有近50家海外机构用户(其中正式23家),涉及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荷兰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海外机构用户中不乏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世界知名院校。

四、结语

出版高质量融合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工程。以上只是分析了出版高质量融合发展的五种路径。在以上五个方面的融合发展路径中,如果说产品融合、市场融合、国内国际市场融合还只是出版业务层面的融合,产业融合则打破了产业的边界,打破了传统的出版模式和经营模式,人才融合更是实现了编辑出版人才的市场化、社会化。而产业融合、人才融合的发展需要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人才體制机制层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2021年12月发布的《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出版工作迫切需要积极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深化改革创新,转化增长动能,更好地抢占数字时代出版发展制高点。该发展规划第四部分对壮大数字出版产业进行了专题规划,并提出了重大出版融合发展项目、文化传承融合出版工程、数字出版内容精品工程、出版融合发展示范单位和大型数字出版平台建设、出版业科技与标准创新示范项目等出版融合发展工程。不仅如此,发展规划还提出了2035年建成出版强国的目标,出版强国目标的实现需要出版业不断深化改革,需要出版业推动高质量融合发展。

新时代新阶段,我国出版业应不断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着眼于数字经济、5G、人工智能等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全球出版市场环境的新变化。在出版融合持续深化的发展趋势下,出版行业应高度关注出版的高质量融合发展,将深化数字出版转型以谋求产业高质量发展放在更重要的战略地位,围绕加快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优化调整出版融合发展的种类、布局、结构,从产品融合、市场融合、产业融合、人才融合、国内国际市场融合五个方面不断推进,更好地服务国家创新战略,加快推进出版强国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干部局. 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M]. 北京:学习出版社,2020.

[2]《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编写组. 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 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22.

[3]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EB/OL]. (2022-04-24)[2023-02-06]. https://www.nppa.gov.cn/nppa/contents/279/103878.shtm.

[4] 章红雨. 2021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规模达到12762. 64亿元[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3-02-17 .

[5]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2021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3-02-22 .

[6]中国信通院发布《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EB/OL]. (2022-07-11 ) [2023-02-06]. http://news. sohu. com/a/566259058_121181007.

[7]凌卫,张红卫,赖军伟. 以产业板块融合打造出版集团文化自信自强[J]. 出版广角,2023(1):38.

[9] 李婧璇. 2018出版融合发展报告:出版融合发展已成行业共识[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04-01.

猜你喜欢
出版业高质量数字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以按需出版为抓手,推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AR与VR技术在儿童出版业中的应用
对出版业供给侧改革的思考
南宋出版业考述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