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背景下探索高职院校创建光子制造专业生态条件

2023-05-16 16:20周新涛陈朋威赵明威张景钰
科技资讯 2023年7期
关键词:双高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周新涛 陈朋威 赵明威 张景钰

摘  要:高職院校创建光子制造专业在国内尚属首次,针对高职院校在开办该专业时的难度高和无经验参考,导致高职院校在光子制造专业人才培养参与度不高的问题。该文从宏观政策和专业属性两个层面作为切入点,深度剖析光子制造专业教育生态条件对高职院校开办该专业的制约因素。然后,采用教育生态系统的基本思想构建出光子智能制造技术的生态条件,再结合各类生态条件的基本属性,开辟出多层次、互融互助式育人模式,提出了对育人质量进行全方位的评价机制,破解了各类教育生态条件对光子制造技术人才培养建设的制约,为后续更多高职院校参与光子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  光子制造  专业生态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0、TH165       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 of Ecological Conditions of Establishing Photonic Manufacturing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High”

ZHOU Xintao  CHEN Pengwei  ZHAO Mingwei  ZHANG Jingyu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haanxi Polytechnic Institute, Xianyang, Shaanxi Province, 712000 China)

Abstract: It is the first time in China tha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et up the photonic manufacturing specialty, and the high difficulty and no experience for reference of high vocational colleges in setting up this specialty have led to the problem that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the low participation in the cultivation of photonic manufacturing specialty talents. Taking the two levels of the macro policy and specialty attribute as the starting point, this article deeply analyzes restrictive factors of educational ecological conditions of photonic manufacturing specialty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is specialty in vocational colleges. Then, this paper adopts the basic idea of the educational ecosystem to construct ecological conditions of photonic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develops a multi-level, mutual-integration and mutual-aid education model in combination with basic attributes of various ecological conditions, puts forward an all-round evaluation mechanism for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breaks through the restriction of various educational ecological conditions on the cultiv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photonic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talents, which provides reference for mor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cultiv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photonic manufacturing personnel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hotonic manufacturing; Professional ecology; Personnel training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方面已经迈开新起点,培养大批新兴工程技术人才(如光子智能制造等专业领域),破解国外对我国高端技术发展施行严密的封锁,发展我国自己的新兴技术已成为国家的战略要务[1]。故此,国家鼓励高水平工科高校和高职院校根据自身的优势,积极参与到新兴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任务中,为国家输送大批量高质量的技术和技能型人才[2,3]。然而,在高水平的工科高校在这方面的人才培养中,已有成熟体系和国家为其提供大量国家级项目支撑,在新兴技术专业的建设中有很多参考和资金支持。而高职院校在新兴技术专业的开设中就显得尤为艰难,如光子领域的光子智能制造专业在全国范围内1428余所高职院校中,除了该校(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之外,目前尚无其他高职院校开设光子智能制造相关的专业[4]。这些现象导致了我国的高职院校没有参与到新兴技术或高端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任务中,使我国在高端专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出现断层危机。

在新兴技术人才短缺的背景下,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有:宏观层面和专业层面。宏观层面的原因包括国家政策、职业教育政策和国家技术发展路线规划等方面的制约。而专业层面的原因,主要包括学校办学实力、专业知识结构、专业知识难易程度、学生专业素养和专业思政目标等方面的制约[5,6]。因此,在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国内绝大部分高职院校至今没有参与到光子类高端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系列中。而这些制约因素也被称之为教育学的生态条件,它们也是光子制造专业建设的主要生态条件,在高职院校从事于创建如光子制造类的专业时,对其教育生态系统的考虑是不可避免的[7,8]。

因此,在上述因素的制约,基于该院的“双高建设”背景下。本论文从教育生态系统的角度作为切入点,深入剖析高职院校创建光子制造类专业的主要生态条件对专业建设的影响情况,以破解国内高职院校开设该类专业时所遇到的壁垒。为后续国内高职院校积极参与创建光子制造专业提供有效参考,进而助力国家战略早日实现“科技强国”的伟大历史使命。

1 光子智能制造技术的人才培养特点

1.1 科研院所

对于光子智能制造技术(光子加工技术)的人才培养主要集中在国内高水平的科研院所中,且所培养的这类人才属于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领域的高科技人员。培养的特点是:基础理论深;学术造诣高;技术创新强;聚焦前沿等。该类人才即为,光子科技“金字塔”的顶级专业人才。是为解决国家战略急需的核心技术开发和关键的“卡脖子”技术,服务于国家层面的光子智能制造技术的研发。因此,此类人才培养,国家重视程度高,有国家级的科研项目扶持,配备有顶级的科研攻关团队等。但是,此类人才培养数量少,专业面窄,资源投入量大,产出周期长等特点。

1.2 高水平本科院校

国内高水平的本科院校为光子智能制造领域培养通用型技术人才,同时为该领域做好专业人才储备。该类高校中在光子人才培养方面,有完善的培养体系,有清晰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数量大,专业知识层次相对低下,专业面较为广泛,就业机会多等基本特征。但是,该类人才培养模式仍然是集中在光子的学术研究中,对于光子加工技术培养的投入程度不足,重视程度也不高。致使光子人才在服务国家经济建设时的实践能力严重欠缺,导致国内光子领域的人才供给严重失衡,严重制约了国家光子产业战略布局和发展。

总之,光子智能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主要集中在高端研发人才上,而光子技能技术人才的培养严重欠缺,该类人才的供需出现严重失衡现象,严重制约了我国光子产业的健康发展。經大量实践验证,得出只有光子加工技术人才的需求与供应关系平衡,才能促进行业技术的良性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参与光子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序列中,是服务于国家战略需要,也是必须肩负起历史使命的必然属性。

2 高职院校开设光子智能制造专业的制约因素

针对高职院校开设光子智能制造专业,在高职教育中是第一次“吃螃蟹”的勇敢尝试。因此,在高职院校开设光子智能制造专业,将会受制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若要开设好该专业就必须弄清楚各个因素对人才培养的影响程度。

(1)国家政策的制约

教育部发布最新的2021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时,在所有版本的目录中均没有涉及到光子智能制造专业的相关专业目录。导致国内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中,至今尚未增设该专业目录。这也是导致国内高职院校都未开设光子智能制造相关专业的关键原因,使在光子产业领域的人才供需方面产生严重失衡现象,严重制约了国内光子产业的健康发展。

(2)办学水平的制约

光子智能制造专业的知识属性可知,该专业的理论深与专业强等特征,高职院校开设该专业时,受到自身办学水平的制约,在既定的时间内难以完成光子智能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这也是导致高职院校都未开设光子制造相关专业的主要原因之一。

(3)学生知识素养的制约

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知识结构和层次不均衡、畏难情绪明显等特点。导致学生在光子智能制造相关知识的学习时,其基础不牢固难以真正的掌握光子制造专业的基础知识。

(4)师资水平的制约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解决人才培养问题的关键永远是教师。而高职院校教师的精力主要集中在技术应用层面的教学工作上,学校和教师自身都对理论教学和科研等理论性较强的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对于光子智能制造这类理论较深专业的教学,导致高职院校师资水平难以满足教育要求的现象。

(5)培养成本的制约

高职院校光子智能制造专业的开设首要条件,是师资力量和实训基地。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师在光子制造方面的理论知识不足以胜任该专业的教学工作,需要对师资力量进行定期培训。培训次数多、时间长等情况,需要消耗的费用较高。另外,光子智能制造实训基地需要大量的光子设备,而光子设备属于高科技产品,设备价格昂贵。因此,在光子设备采购和维护过程中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费用。

(6)就业途径的制约

高职院校光子智能制造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途径主要有,光电设备操作、光电设备维护和光电产品的销售等方面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光电技术的应用领域。国内在光电设备领域的企业,一般情况下总体数量不多,且均是高科技类型的企业,企业自身的技术含量高,对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素养要求高。因此,该类毕业生在就业选择的机会相对较少。

3 高职院校开设光子智能制造专业的生态条件

对于高职院校开设光子智能制造专业的制约因素较多,这些都是专业生态教育里的客观条件,都对开设该专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该专业教育生态条件的影响,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机制。

3.1 具有服务国家光子制造战略的情怀

光子智能制造专业,虽然在教育部发布最新版的高职专业目录中没有被涉及到,但是在当前科技发展的新形态下国家战略急需大量光子产业的人才需求。这就需要国内高水平的高职院校参与到光子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中,服务于国家战略解决光子人才供需严重失衡的问题。

另外,在多种因素共同制约和影响下,高职院校愿意主动参与到光子智能制造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中,积极为国家分忧或解决难题,也是高职院校的职责与担当,更是为国家育人,服务于国家需要的高尚情怀的具体体现。

3.2 具有机械制造技术的积累

(1)育人经验的沉淀

为国家育人是所有高校的主要职责之一,在高校教育中教书与育人是两码事,教书是育人的实施过程,育人是教书的最终目标。对于传统专业的人才培养,在国内各高校中均有成熟的模式和经验可供参考,从而使教书和育人之间的区别较为模糊。在新兴技术形态下,高职院校开设光子相关专业是第一次勇敢的尝试,在这种新兴专业的开设过程中,对高校育人经验和水平进行一次全面的考验,教书教的好,并不代表育人水平就高。因此,针对高职院校首次开设光子智能制造相关专业,需要具备长时期育人经验的累积和沉淀,才能胜任创办该专业的前提条件。

(2)制造技术的累积

光子智能制造技术是涉及到机械、电气和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光学技术和数学与物料理论等领域的一项交叉学科,对基础理论与技术要求都较高的前沿科学。高职院校若要创办光子技术相关专业,必须具有深厚制造技术的累积,并具备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因此,对于高职院校开设光子技术等方面的人才培养工作,高职院校在制造技术领域已聚集丰厚的技术经验。

3.3 具有光子制造技术的能力

(1)师资能力

光子制造技术是属于高端制造技术的范畴中,在该类专业的开设过程中需要高水平的师资力量作支撑。在师资结构中,包括行业领域的专家、企业高级工程师和高校硕博师资团队搭配组成,才能具有高端制造技术的人才培养条件。行业专家把握前沿技术的发展方向,企业高工紧盯行业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现状,而硕博师资做好紧贴时代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只有梯队搭配合理的师资结构,在高职院校中才能具备开设光子制造技术相关专业的能力。

(2)创新能力

创新是各种企事业单位发展的最有效驱动力,更是高校教育革新的有效推手。高校在育人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在当今时代中已经显得时过境迁了,失去了以往的教学活力。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唯一出路,也是紧跟国家提出“提质培优”战略伟大号召的响应。因此,对于高职院校在高端制造技术方面,开设高端制造专业时,其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3)筹金能力

筹集资金是高职院校开设光子制造技术相关专业的前提条件,在开设新专业的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如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实训基地和师资培训等方面的经费需求。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潜能,从多方面(如各级教育部门、合作单位和企业等)筹集建设新专业的经费支持,来保障自身在创建新专业过程中的经费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在创建高端制造技术相关专业的过程中,为了保证专业的人才培养成效,必须具备筹集建设资金的能力。

(4)掌舵能力

对于高职院校开设光子制造技术相关专业,其院校决策层的人员具备超前的专业方向发展趋势的预测能力和运筹帷幄的把控能力。高校专业教育,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建设服务的。随着社会技术发展,高职院校应集聚自身的有限资源,将其高效的配备到新专业的建设中。因此,高职院校自身资源有限,在前期专业方向的把控上不能容忍出现过大差池,给高职院校在专业方向上留出试错的余地非常小。故此,对于高职院校开设新兴技术专业时,对决策层掌舵能力提出了新的考验。

3.4 具有光子制造技术的资源

(1)合作单位

高职院校开设光子制造专业时,应与高水平高校、科研院所和高科企业建立合作。高校具有高水平的光子专业教师和丰富的光子实验室,且有成熟的光子技术的人才培养方法和经验。此时,高职院校在开设光子制造专业,可以借鉴其人才培养模式和实验资源。而光子技术类的研究所拥有门类齐全的光子设备和各个层次的光子人才,且掌握光子核心技术的實力。光子技术类的研究所可以为高职院校,在创办光子制造专业的过程中,提供光子设备和师资力量的培养。在光子产业领域的高科技企业,拥有丰厚的资金和完善的产业链,可以为高职院校在光子制造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场所或开设“订单班”、“学徒班”等方式进行联合培养。

(2)光子设备

光子设备属于高精密装备,采购成本较为昂贵。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光子设备采用多种模式结合,如以租代购、校企联合采购、设备借用和社会资助等方式。采用这些方法解决光子设备的应用问题,以此降低光子制造技能人才的培养成本。

(3)实训基地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离不开实训基地的支撑,也是专业教育的必备育人场所。因此,在光子制造专业创建初期,采用校内基地和校外基地相结合的模式。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承担光子专业学生的專业基础知识实训。校外实训基地可以借助于合作企业的生产线或研发中心的各类资源,主要承担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或专业设备操作与维护等方面的实训任务。以此模式,既能满足光子制造专业学生的实训需求,又能提升学生们的实际专业素养。

3.5 光子智能制造专业的评价体系

针对高职院校首次开设光子制造专业,对光子制造培养质量的评价尤为重要,其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如下四种:

(1)高职院校的评价标准

高职院校是光子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的主体,对专业人才能力水平的客观、全面评价关系到该校人才培养体系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更是响应国家提出高职教育“提质培优”号召的体现。因此,高职院校在光子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指标中,必须要体现出专业素养、道德水平、思政情怀、岗位能力和服务理念等方面的要素。

(2)合作培养单位的评价标准

联合培养单位包括企业、研究所和联合实验室等性质的团体,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是以“定单班”和“学徒制”等形式参与联合培养。该团体为非本次人才培养的主体,但需要其从另外角度对人才质量作出客观评价。根据联合培养单位的培养属性,制定出合理的、科学的评价标准,为优化联合培养模式,培养质量更高的人才作出更好的调整为基础。

(3)用人单位的评价标准

在新兴光子制造领域的人才培养质量制定评价标准,用人单位的评价方法最具有参考价值和实际意义。用人单位将根据岗位需求,从岗位能力、服务意识和知识素养等方面,制定全面而实际的评价指标,对光子制造专业的人才质量进行整体评价。最终,用以确定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能否胜任实际岗位需求为宗旨。

(4)行业的评价标准

行业评价标准能规范高职育人行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建立光子制造相关专业育人的最佳秩序,促进相关专业教育在技术发展与社会需求上的相互协调和配合。因此,行业对光子制造专业的评价标准,涉及到产业技术升级和行业长效发展,事关光子领域的产业布局和国家战略。并且,能从专业育人角度给高职院校在高端技术专业的育人过程进行规范和提供高质量指导。

4 结语

该文根据“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布局的背景下,首次开启高职院校开展培养光子制造专业的技术技能型创新人才的需求。基于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为基础,开展了“光子制造专业生态条件”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阶段性的建设效果。依据光子制造专业的属性,探索影响高职院校创建光子制造专业的生态条件,如政策层面、行业层面、高职院校、企业需求和学生特质等方面开展探索。开辟出多层次、互融互助式育人模式,提出了对育人质量进行全方位的评价机制,破解了各类教育生态条件对光子制造技术人才培养建设的制约。为后续国内更多高职院校参与光子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建设提供参考。同时,也为高职院校在“双高建设”与新工科发展共同作用的背景下,探索出光子制造专业的专业课程和实训课程建设的改革路径,能为其提供有效指导。

参考文献

[1] 戴明华,张红哲,姜英,等.新工科背景下激光加工实训选修课的探索实践[J].实验室科学,2020,23(2):164-167.

[2] 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智能制造机械行业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匹配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1):5-15.

[3] 黄海龙,卢绣熔,敖祥.产学合作激光加工教学建设与实施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9):107-108+120.

[4] 周新涛,赵明威,张文亭.新兴技术形态下技术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研究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21(8):15-18.

[5] 周新涛,张文亭.基于《智能制造与数字化工厂》课程思政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2(8):263-265.

[6] 王中林.高职激光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20):5-8.

[7] 邵建新,何玉坤,李雪.教育生态学视角下人工智能时代劳动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当代教育论坛,2021(6):100-107.

[8] 李晓娟,王忠昌.教育生态学视域下“双高”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失衡与规制[J].教育与职业,2021(3):21-27.

猜你喜欢
双高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我校2020年“双高计划”建设研究成果展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牵手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四元并举, 德技双高” 的校本实践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