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数学长程教学的内涵、设计与实施

2023-05-17 23:46张勇成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长程建构数学知识

摘要 针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面临的两个重要任务,即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落实“双减”政策,探索长程教学的设计与实施,须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从长程教学内涵的理解出发,分析长程教学的价值,注意长程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结合实例提出长程教学实施的策略。

关  键  词 核心素养 数学长程教学 问题情境 问题线索 问题主线

引用格式 张勇成.核心素养视域下数学长程教学的内涵、设计与实施[J].教学与管理,2023(14):36-39.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面临两个重要任务:一是落实《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的“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集中体现数学课程育人价值”[1]。小学阶段要从11个方面加以培养,使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二是要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加强学校教育,提高学校课堂教学质量。审视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中面临的问题是什么?笔者进行了长程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探索。

一、数学长程教学的内涵

本文提出的长程教学基于两方面:一是在学科教学中,课时教学注重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事实上,数学知识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学生难以在一个课时内完成知识建构,这就需要根据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立足知识整体,着眼长线的教学过程,进行整体性的结构化整合,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系统性。二是基于数学核心素养, 《课标》指出:核心素养具有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表现[2]。实现这样的目标,就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全面分析主题、单元、课时的特征,进行系统设计,再根据阶段教学目标分步实施。因此,笔者提出的长程教学具有如下特征。

1.长程教学是凸显关联性的教学

数学学习过程中要关注两个关联:一是具体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关联;二是内容主线与核心素养发展之间的关联。如学生几何直观的形成历经小学的三个学段,彼此关联过程如图1,长程教学就是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核心素养贯穿始终,不断进阶。

2.长程教学是保持同一性的教学

根据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小学阶段的学习分为三个阶段,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是同一的。教学时要关注数学内容的主线,把握知识本质,用同一个“理”贯穿一个知识单元、一个知识序列、一个知识领域,甚至更大的范围[3]。如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教学序列是: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尽管图形的形状变了,但是面积计算的方法都是利用转化的思想,把新的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利用图形形状变了面积不变的规律推导出新的图形面积计算方法。教学时要长程设计,重视初教,对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教学重点是感悟图形转化思想,掌握转化技能,这样学生就能利用转化的思想思考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使得转化思想不断得以巩固,在探索圆的面积时,学生就会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转化。长程教学就是帮助学生建立不断学习后续知识的数学思想或模型。

3.长程教学是注重整合性的教学

教学内容是落实教学目标、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载体。教学中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分析,帮助学生建立结构化的数学知识体系。一方面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来源、结构与关联、价值与意义;另一方面强化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关注数学概念的现实背景,引导学生从数学概念、原理及法则之间的联系出发,建立有意义的知识结构[4]。教学设计时,要选择合适的主题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如“数的认识”主题中,整数、小数、分数的意义都是建构在“由若干个计数单位组成”的基础上,教学时只有将这一认知进行整合,学生才能把握概念属性的一致性,整体构建数的认知体系。长程教学就是引导学生用整体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发展自己的核心素养。

二、数学长程教学的价值

1.有利于数学概念建构

数学概念的建构,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形成良好的数量、空间关系的主要途径,也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数学观,认识数学本质的重要过程。小学阶段,学生构建数学概念的主要方式是比较分类和归纳分析。这也提示我们在教学时,不能只分析概念本质属性,还要体会概念的形成过程,为后续同类概念的建构形成认知储备。如长方形的认识是学生从数学特征上认识平面图形的开始,也是学生建构平面图形特征的关键,教学时要长程关注学生对平面图形认知经验的积累。所以,对长方形的认识不仅要知道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一本质属性,还要思考应从哪些方面认识长方形。让学生明白认识长方形的特征是从边和角两个方面展开研究的,为后续研究正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等多边形的特征积累研究经验,便于学生归纳分析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

2.有利于运算能力提升

运算能力是《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之一,指学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进行正确运算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一是要融通算理之间的关系。数学运算中的算理是相通的,教学时需要进行长程设计,探索运算的一致性。如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加减计算,其算理都是将相同计算单位的数相加减,学生理解了整数、小数的算理自然就能理解分数的算理。二是融通知识之间的关系。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十分密切,前面的知识是后续学习的基础。数学运算也是一样,后续的运算离不开前面所学的相关知识,因此,运算能力的提升还要打通这样的关联。从长程教学看,就是要建立前后知识的联系。如果学生不理解计数单位的概念,就难以理解数位对齐的道理;不掌握小数的基本性质,就难以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

3.有利于解决问题能力提升

以综合与实践为例,这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是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按照《课标》要求,第一、第二学段主要采用主题活动式学习,第三学段可采用项目式学习。无论是主题式活动还是项目式学习,因其综合性强,都需要统筹设计与实施。如关于“时间”的综合与实践,第一学段可以组织“时间在哪里”的主題活动,结合生活情境认识时、分、秒,感受时间的长短、了解时间的意义;第二学段可以组织“年、月、日的秘密”的主题活动,认识年、月、日乃至与前面所学的时、分、秒之间的关系,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第三学段可以结合外出旅游的行程安排,开展“最佳旅游方案”的项目式学习,运用已学过的有关时间的知识以及其他学科知识,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最佳方案。这是一个长程教学,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会不断积累活动经验、感悟思想方法,形成和发展模型意识,逐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

三、数学长程教学的设计原则

1.整体性原则

长程教学设计首先强调的是整体建构,数学知识虽然复杂丰富,但有其来龙去脉,表层的不同知识有其深层的同一性,表层的不同形式有其深层的相通的思想内核[5]。这就需要重组教学内容,对知识结构进行优化。教学设计要从整体出发,让学生站在整个数学学习的“链”上,把所学的零散知识串成链、铺成面,逐步教给学生联想、沟通、综合等整体把握问题的策略[6]。笔者认为,整体性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学习材料准备要关联,形成一定的逻辑关系;二是学习任务设计要多元,形成结构化、整体化、系统化;三是数学问题设计要突出主线,形成核心问题、重点问题、关键问题等问题线索。

2.阶段性原则

小学数学教学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持续、连贯、有系统地进行的,使教学顺序体现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认知规律[7]。这一观点和长程设计的阶段性是不谋而合的。数学知识的建构要经过不同阶段,如分数的认识,其概念建构要经历三个阶段,每一阶段不仅要建构本身的知识属性,也要为后续相关知识学习做好铺垫,这就需要分阶段长程设计,帮助学生阶段性建立分数的认知结构(见表1),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不同的阶段呈现的具体内容、任务不一样,但教学设计时要彼此关联,不断完善知识体系。

3.一致性原则

这里的一致性,是要把握数学内容本质的一致性,同时把握学生核心素养在各阶段之间发展的一致性。以符号意识为例,其形成过程贯穿整个小学阶段。教学时既要长程设计,又要保持知识内容的一致。从第一学段认数开始,要鼓励学生用“○”“△”等图形符号来表示数;第二学段要尝试用字母表示运算律、表示数量;第三学段要会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以及发现的规律。在这样一个长线过程中,学生就能慢慢形成并逐渐增强符号意识。

四、数学长程教学的实施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实现知识的迁移

长程教学关注的是知识的关联,而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关联性很大,这有利于学生长程地探索问题、积累经验,其中一种常见的策略就是迁移。为实现知识的迁移,情境所呈现的问题,一定跟学生学习的新知相关,以便能激活学生之前所积累的学习经验。

以“认识整万数”为例,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把万以内数的组成、数位关系等知识扩展到整万数的认识中来。之前学生已经有了个、十、百、千、万等计数单位和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等数位的概念,因此,可以创设如下问题情境:“阅读中心藏有儿童读物20万册,在计数器上表示出这个数”。学生解答时一般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在万位上画出20个珠子;一种是补充十万位,再在上面画出2个珠子。教学时一定要充分利用这样的资源,引导学生比较分析:为什么要用第二种方法表示?学生从10个一千是一万,类推出10个一万是十万,以此创造出“十万位”,从计数单位和数的组成两方面理解整万数的含义。这样,学生就从认识万以内数的经验迁移出整万数的认识,从而建构整数的知识体系。

2.整合问题线索,把握知识的本质

数学知识具有严谨的结构性,但教材的编写不可能将结构性的知识统一编排,而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分课时、分阶段地划分。这样一来,原本结构化的知识就会分布在不同的课时、不同的年段甚至不同的领域。这给学生系统学习相关联的知识、整体建构知识体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进行长程设计,将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的本质,完善知识结构。

以“正比例和反比例”为例,苏教版数学教材安排了4个课时,分别是正比例意义、正比例图像、反比例意义、正反比例综合练习。正、反比例的意义比较抽象,它们都是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特定关系的数学模型。其核心是通过探索两种量在变化过程中存在的规律,抽象出正、反比例的意义。由于内容分课时安排,研究的问题比较分散,不利于学生从本质上把握这一模型思想。笔者尝试将研究问题线索进行整合,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限于文章篇幅,简要描述主要教学过程:

(1)理解“两种相关联的量”出示表2至表4

提问:观察每张表格中的两种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反馈:学生观察后发现,都是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揭示:这就叫做两种相关联的量

(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

提问1:计算每张表格中相对应的两种量的数值,还能找到相同的地方吗?

反馈1:学生发现都有不变的数值。

提问2:观察这些不变的数值,有什么不同?

反馈2:学生发现,表1中两个量的和不变,表2中两个量的比值不变,表3中两个量的积不变。

揭示:比值一定的两种量就是成正比例的量,积一定的两种量就是成反比例的量。

这一过程帮助学生整体构建起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数学模型,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结构(如图2),有利于学生准确把握这一知识的本质。

3.设计问题主线,加强知识的辨析

对于同一知识领域的内容,往往需要在不断地辨析中理解,并加以应用。对于教学实施来讲,要以一个“主线”统领研究的问题,学生在相同或相似的主题中解决不同的问题,必将会主动思辨,发现问题的关键,掌握知识的本质。

如学习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后,就要体会三种统计图的区别,知道针对不同问题应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由于学生是在三个不同年段学习三种统计图,很难主动建立三种统计图的关系。如果围绕主线设计问题,就能很好地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区分和辨析。例如,小明一至六年级捐书情况见表5,以 “小明捐书情况”为主线,可以设计不同问题让学生用统计图表示。

问题1:小明几年级捐书最多?几年级捐书最少?

问题2:小明每年捐书有什么变化?你能预测他下一年的捐书情况吗?

问题3:小明哪一年捐书的比率最大?

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不同需求,会设计出不同的统计图(如图3),从而清楚地了解每一种统计图的特点,体会到它们的不同作用。

当然,利用长程教学实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和实践。

参考文献

[1][2][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義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 魏光明.小学数学起点型核心知识长程教学的内涵、价值与路径[J].江苏教育,2022(33):7-10+14.

[5][6] 仇学春.小学数学主线问题导学的教学策略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21.

[7] 金成梁,刘久成.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161.

[责任编辑:陈国庆]

猜你喜欢
长程建构数学知识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长程电子关联对聚合物中激子极化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