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降水年型滴灌玉米土壤硝态氮分布、淋失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特征*

2023-05-21 02:56翟勇全马琨贾彪魏雪运彬媛马健祯张昊姬丽李稼润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3年5期
关键词:丰水年硝态氮量

翟勇全 ,马琨 ,贾彪** ,魏雪 ,运彬媛 ,马健祯 ,张昊,姬丽,李稼润

(1. 宁夏大学农学院 银川 750021;2. 宁夏大学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宁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 银川 750021)

氮素是玉米(Zea mays)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元素,在玉米生长发育、物质代谢和生命活动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氮肥的合理施用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形成至关重要[1-4]。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氮肥消耗国,氮肥消耗量占全球总量的33%以上,但是氮肥利用率仅有28%~41%,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5]。过量且不合理的施肥方式不仅使得氮肥利用下降,还会加重土壤硝态氮累积及淋溶风险,进而导致生态环境破坏[6-7]。宁夏引黄灌区是宁夏地区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施氮作为提升作物产量的关键措施,当前在农业生产中存在过量施氮现象[2,8],过量的氮肥施加导致氮素在土壤中大量累积,氮素利用率下降,多余氮素经农田退水和地下淋溶等方式造成地下水和黄河水质污染加重[9-10]。

土壤氮素淋失以硝态氮淋失为主,而土壤硝态氮深处运移是导致淋失的主要前提条件[9,11]。新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保证玉米全生育期快速的养分供应,提高氮肥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由过量施氮导致的土壤深层硝态氮累积和氮素大量淋失问题,对玉米产量提升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2-14]。前人针对滴灌条件下施氮对玉米氮素利用率、产量和土壤硝态氮分布等方面已开展了大量研究[8,15-16],但忽略了降水丰枯年型对滴灌玉米氮素利用率、产量和土壤硝态氮分布及淋失量的影响,所得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生态环境角度(硝态氮分布)和人类健康角度(氮素淋失量)考虑,确定滴灌条件下玉米适宜施氮量以及降水丰枯年份施氮量最大阈值的研究更是鲜有报道。为此,本研究于2018 年(丰水年)、2019 年和2020 年(枯水年)在宁夏平吉堡农场开展3 年氮肥定位试验,探究滴灌条件下降雨丰枯年型不同施氮处理对玉米产量、氮素吸收利用、硝态氮分布和淋溶的影响,确定满足宁夏灌区滴灌玉米生态环境和施氮效益的适宜施氮量,并确定滴灌条件下降雨丰枯年份玉米施氮量的最大阈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8 年4 月-2020 年10 月在宁夏平吉堡农场(38°25′30″N,106°01′47″E)进行,该地区海拔为1100 m,属大陆性季风气候,蒸发强烈,无霜期较短,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为8.6 ℃。试验地土壤基础理化性质如表1 所示。试验期间日平均气温和日降水量如图1 所示。根据60 年(1961-2021 年)平均降水量(272.6 mm)[17],采用干旱系数法划分降水丰枯年型[18],丰枯年型划分标准如下所示:

图1 2018 年(A)、2019 年(B)和2020 年(C)玉米生长季(4-9 月)降水量和日均气温Fig.1 Rainfall and daily mean temperature during maize growing seasons (from April to September) in 2018 (A),2019 (B) and 2020 (C)

表1 试验地土壤理化性质Table 1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tested soils

式中:Ri为年降水量,为1961-2021 年平均降水量,δ为均方差。

由图1 可知,2018 年为降水丰年,2019 年和2020 年为降水枯年。玉米一年一熟制,前茬作物为玉米。玉米2018 年4 月22 日播种,9 月28 日收获;2019 年4 月28 日播种,9 月28 日收获;2020 年4 月19 日播种,9 月26 日收获。

1.2 试验设计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5 个施氮处理:以当地常规施氮量(纯氮)360 kg·hm-2为基础,按比例依次减少施氮量,分别为360 kg·hm-2(N4)、270 kg·hm-2(N3)、180 kg·hm-2(N2)、90 kg·hm-2(N1)和0 kg·hm-2(N0)。每个处理3 次重复,每个小区面积为 4.4 m×10 m=44 m2。

供试玉米品种为‘天赐19’,宽窄行种植,宽行行距70 cm,窄行行距40 cm,株距20 cm,种植密度为9.09×104株·hm-2。供试氮肥为尿素(总N≥46.4%)、磷肥为磷酸二铵(P2O5≥64%)、钾肥为硫酸钾(K2O≥52%),均为水溶性肥,磷钾肥(纯磷钾)施用量分别为138 kg·hm-2和120 kg·hm-2。玉米全生育时期采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肥随水施,各试验小区为独立的滴灌单元。全生育期灌水总量为2700 m3·hm-2,苗期、拔节期、抽雄期和灌浆期灌水量(次数)分别为200 m3·hm-2(1 次)、600 m3·hm-2(3 次)、1000 m3·hm-2(2 次)和900 m3·hm-2(3 次)。整个生育期共施肥6 次,各生育时期施肥量占总施肥量比例为苗期10%、拔节期45%、吐丝期20%、灌浆期25%。分别为苗期1 次、拔节期2 次、吐丝期2 次,灌浆期1 次,其他措施同当地田间管理。试验各处理肥料施用情况如表2 所示。

表2 玉米不同生育期各试验处理的肥料(纯N-P-K)施用量和总施N量Table 2 Application rates of fertilizers (N-P-K)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of maize and total N application rate of each treatment kg·hm-2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1.3.1 植株氮含量测定

于玉米收获期在每个小区选取3 株有代表性植株,按器官分为茎、叶、苞叶、穗轴、籽粒5 部分,烘干后称重、粉碎、研磨和过筛,采用H2SO4-H2O2消化,利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植株各器官全氮含量,最后计算植株氮含量[2]。

1.3.2 土壤硝态氮测定

分别在玉米播种前和收获后及每次灌水和降雨前后,采用五点取样法用土钻分层采集各试验小区0~100 cm 土层土壤,20 cm 一层,同一小区同一土层采集土壤混合均匀后,采用四分法取样并放入自封袋中,带回实验室风干后过筛,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硝态氮含量[19]。

1.3.3 产量测定

在玉米收获期,每个小区选取1.1 m×7 m 样方,统计穗数,并从中选取20 个果穗,脱粒风干,在实验室进行产量测定。

1.3.4 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及淋失量的计算

本研究中由灌溉和降雨造成的硝态氮淋失量为玉米生长季灌溉和降雨前后60~100 cm 土层硝态氮累积量变化之和。土壤硝态氮残留量采用等质量法[20],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NRi为第i层土壤硝态氮残留量,kg·hm-2;Pi第i层土壤容重,g·cm-3;Di为第i层土壤厚度,cm;Mi为第i层土壤硝态氮含量测定值,mg·kg-1。

1.3.5 氮素吸收利用计算

利用收获期干物质累积量计算玉米吸氮量,通过产量和玉米吸氮量计算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其中地上部各器官吸氮量=各器官含氮量×地上部各器官生物量/1000,地上部植株吸氮量为各器官吸氮量的和;氮肥回收率(REN)=(施氮吸氮量-不施氮吸氮量)/施氮量×100%;氮肥农学效率(AEN)=(施氮产量-不施氮产量)/施氮量;氮肥偏生产力(PFPN)=施氮区产量/施氮量。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采用Excel 2010 进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利用SPSS 23 进行方差分析,处理间多重比较采用LSD法,利用Origin 2019b 作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降水年型施氮量对滴灌玉米农田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由图2 可知,滴灌条件下,不同施氮处理对0~100 cm 土层硝态氮含量有显著的调控作用(P<0.01)。不同施氮处理下,随土层加深,硝态氮含量表现为先升后降趋势。各处理下0~100 cm 土层硝态氮含量变幅出现差异性,N0 和N1 处理由于施氮量较低或不施氮,经过3 年种植消耗,各土层硝态氮含量变幅较小,基本维持在4.00 mg·kg-1以下。N3、N4处理由于氮肥投入量大,经过3 年连续施加,0~100 cm 土层硝态氮含量变幅较大,分别为8.65~18.97 mg·kg-1和10.83~24.40 mg·kg-1。滴灌条件下,不同降水年型间土壤硝态氮含量峰值出现土层也不相同。丰水年(2018 年)不同施氮量下土壤硝态氮含量峰值位于40~60 cm 土层,N0、N1、N2、N3 和N4 处理峰值分别为3.27 mg·kg-1、6.11 mg·kg-1、10.25 mg·kg-1、15.48 mg·kg-1和18.55 mg·kg-1;枯水年(2019 年和2020 年)不同施氮量下土壤硝态氮含量峰值位于20~40 cm 土层,分别为2.89 mg·kg-1、4.51 mg·kg-1、6.97 mg·kg-1、16.96 mg·kg-1、20.25 mg·kg-1和2.33 mg·kg-1、6.12 mg·kg-1、8.07 mg·kg-1、18.99 mg·kg-1、24.11 mg·kg-1。

图2 2018—2020 年施氮量对玉米播前(S)和收获后(H) 0~100 cm 土层硝态氮分布的影响Fig.2 Effects of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s on nitrate-N distribution in 0-100 cm soil layer before sowing (S) and after harvest (H)of maize from 2018 to 2020

2.2 不同降水年型施氮量对滴灌玉米农田土壤硝态氮淋失量的影响

由图3 可知,滴灌条件下,各处理硝态氮淋失量差异显著(P<0.05),随着施氮量的增加3 年间玉米土壤硝态氮淋失量均有增加。2018 年、2019 年和2020 年均在N4 处理农田土壤硝态氮淋失量值最大,分别为21.00 kg·hm-2、20.06 kg·hm-2和19.80 kg·hm-2。N0、N1 处理淋失量较低,枯水年(2019 年和2020 年)各施氮处理土壤硝态氮淋失量均低于丰水年(2018年)。不同降水年型间,不同施氮处理下由降水导致的硝态氮淋失量有显著性差异,且表现为丰水年(2018 年)大于枯水年(2019 年和2020 年),而由灌溉导致的硝态氮淋失量在N0、N1 和N2 处理下表现为丰水年(2018 年)大于枯水年(2019 年和2020 年),N3 和N4 下表现为枯水年(2019 年和2020 年)大于丰水年(2018 年),这可能与施氮量高导致土壤硝态氮累积有关。在丰水年(2018 年),各施氮处理由降雨因素导致的硝态氮淋失量占总淋失量的42.43%、38.02%、43.02%、45.34%和 50.62%;在枯水年(2019 年和2020 年),各施氮处理下由降雨因素导致的硝态氮淋失量占总淋失量的40.65%、46.20%、37.95%、39.25%、38.78%和42.59%、42.45%、34.33%、33.63%和30.86%。

图3 2018—2020 年不同施氮量下玉米生长季(4—9 月)农田土壤硝态氮总淋失量(T)和灌溉(I)、降水(R)导致的土壤硝态氮淋失量Fig.3 Total (T) and irrigation (I) and rainfall (R) induced soil nitrate-N leaching losses in maize growing seasons (April to September) under different nitrogen application treatments from 2018 to 2020

2.3 不同降水年型施氮量对滴灌玉米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由表3 可知,在滴灌条件下,增施氮肥可以提高滴灌玉米地上部吸氮量和产量,且3 年规律基本一致。在一定施氮范围内,玉米产量随施氮水平增加而增加,但当施氮量达一定值时,产量不再增加,且有下降趋势。丰水年(2018 年)和枯水年(2019年和2020 年)不同施氮水平下玉米产量变幅分别为8309.60~12 969.88 kg·hm-2和8312.06~13 294.24 kg·hm-2,3 年均在N3 (270 kg·hm-2)水平下有最高产量;2018-2020 年均在N4 处理下有最大吸氮量,分别为223.16 kg·hm-2、237.36 kg·hm-2和246.71 kg·hm-2,但与N3 处理吸氮量均无显著差异,3 年平均仅比N3 处理高4.96 kg·hm-2,说明N3 处理在促进滴灌玉米氮吸收方面已接近极限值。氮肥回收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在不同施氮处理间表现出显著差异性,且随施氮量增加而逐渐降低,3 年表现均为N1>N2>N3>N4。丰水年和枯水年氮肥回收利用率变幅分别为36.92%~57.03%和34.82%~75.36%;氮肥农学效率变幅为11.10~22.18 kg·kg-1和12.07~26.16 kg·kg-1;氮肥偏生产力变幅为34.19~114.51 kg·kg-1和35.52~121.49 kg·kg-1。不同降水年型同一施氮处理下滴灌玉米产量、地上部吸氮量、氮肥回收利用率和氮肥农学效率差异性显著,氮肥偏生产力除N3外差异性显著,且表现为丰水年(2018 年)小于枯水年(2019 年和2020 年)。

表3 2018—2020 年滴灌玉米产量、氮素吸收量及利用率Table 3 Yield,nitrogen uptake and utilization rate of drip irrigated maize in 2018-2020

2.4 不同降水年型下宁夏引黄灌区滴灌玉米适宜施氮量和施氮阈值推荐

《地下水质量标准》规定,为满足人类健康,玉米生长季硝态氮淋失量应低于18.4 kg·hm-2。由回归分析可知(图4,表4),当硝态氮淋失量低于人类健康标准时,丰水年(2018 年)最大施氮量为275.59 kg·hm-2,此时的产量为12 714.59 kg·hm-2,对应的吸氮量、氮肥回收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为221.64 kg·hm-2、48.14%、14.98 kg·kg-1和46.09 kg·kg-1,与N3 相比,产量、氮肥回收利用率和施氮量无显著性差异,而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降低2.28 kg·kg-1和1.95 kg·kg-1,硝态氮淋失量增加3.44 kg·hm-2。枯水年(2019 年和2020 年)硝态氮淋失量低于人类健康标准的平均最大施氮量为320.20 kg·hm-2,此时的产量为13 110.50 kg·hm-2,对应的吸氮量、氮肥回收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为237.70 kg·hm-2、40.19%、14.25 kg·kg-1和41.95 kg·kg-1,与N3 相比,产量和施氮量无差异性,氮肥回收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降低11.69%、5.74 kg·kg-1和13.53 kg·kg-1,硝态氮淋失量增加3.08 kg·hm-2。因此,综合产量、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和环境效益等因素,滴灌条件下推荐施氮270 kg·hm-2为宁夏引黄灌区滴灌玉米较适宜施氮量,丰水年施氮量阈值可达275.59 kg·hm-2,枯水年施氮量阈值可达320.20 kg·hm-2。

表4 不同降水年型施氮量(x)与土壤硝态氮淋失量和玉米产量、吸氮量、氮肥利用率的回归方程Table 4 Regression models of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 (x) with soil nitrate-N leaching,maize yield,nitrogen uptake 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in different rainfall years

图4 丰水年(2018 年)和枯水年(2019—2020 年)玉米产量、氮素吸收利用、硝态氮淋失量与施氮量回归分析Fig.4 Regression analysis of maize yield,nitrogen absorption and utilization,nitrate-N leaching and nitrogen application in rainy year (2018) and dry year (2019 and 2020)

3 讨论

降水年型和施氮对玉米氮吸收和产量形成至关重要,在一定程度上显著提升玉米产量[2,21]。本研究结果表明,滴灌玉米产量和吸氮量均与施氮量密切相关,不同降水年份下在农民常规施氮的基础上减少25% (施氮量为270 kg·hm-2)对玉米产量和吸氮量影响不显著(表3),这与刘朋召等[22]、Lai等[23]研究结果一致。这是因为玉米对氮素吸收利用具有一定额度,当施氮量达到一定限度值时继续增施氮肥对玉米的吸氮量无显著促进作用[24],同时较高的施氮量会使得植株体内产生亚硝酸盐及氮素大量累积在作物茎秆和叶片等非籽粒器官中[25],造成作物贪青晚熟,生长期延长,籽粒灌浆过程和生长发育进程受阻,导致作物产量下降[7,22-23]。生育期内降水强度和降水时期显著影响玉米氮素吸收及产量形成[21]。前人研究表明玉米生育期内遭遇水分胁迫会导致作物产量下降[21,26]。本研究发现,丰水年玉米产量和吸氮量均低于枯水年(表3),与任宁等[27]研究认为降水正常年份玉米产量和吸氮量均高于枯水年的结果存在差异,这可能是由于本研究采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原定灌水量已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28],宁夏引黄灌区玉米生长季降水量相对较少,对玉米生长发育作物影响不大,但丰水年(2018 年)玉米抽雄吐丝期降水量为90.7 mm,而枯水年为18.1 mm。丰水年玉米抽雄吐丝期遭遇水分胁迫和连续阴雨天气(图1)导致作物授粉受精过程受阻,干物质累积速率减缓,土壤透气性降低,进而导致产量低于枯水年。

氮肥利用率与施氮量和降水年型密切相关[7-8,22]。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降水年型下施氮量显著影响氮肥回收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随施氮量的增加均呈现下降趋势(表3 和图4),这与张富仓等[29]、Wang等[19]研究结果一致。这是由于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缓解了由于氮肥一次性基施造成作物前期养分供应过量和生育后期供应不足造成的玉米生长发育受阻、氮肥利用率降低等问题。同时生育前期较少的施氮量可促进玉米根系伸长生长,根体积和根表面积增加[30-31],提高对深层氮素养分的吸收利用,进而提高土壤氮素利用率[30-31],故氮肥利用率表现为随施氮量而降低的趋势。本研究发现,丰水年(2018 年)氮素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低于枯水年(2019 年和2020 年),这与前人研究结论[21-22]不同。原因是前人的研究主要基于自然降水,丰水年降水量高会加快土壤中养分的溶解,促进作物养分吸收利用和产量形成,进而导致丰水年氮肥回收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高于枯水年[32-33];而本研究是基于水肥一体化条件,各生育时期少量多次随水施入氮肥(表2),有利于作物吸收利用,满足玉米各生育期生长发育的需要。在降水丰年,自然降水量过高,加之过量施肥,会导致土壤氮素向土层深处淋溶,造成土壤氮素损失导致氮素利用率下降[13,18]。因此,在不同降水年型下,滴灌玉米在保证产量的基础上,适当调控氮肥的施用量,能提高氮肥利用率。

降水年型和施氮是影响土壤硝态氮含量分布和淋失的主要因素[18,22]。本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和淋失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且不同降水年份间土壤硝态氮分布和淋失量差异显著(图2和图3),与枯水年相比,丰水年硝态氮含量峰值出现在更深土层处,且硝态氮淋失量增加,这与Xu等[34]研究结果一致,是因为较高的降水量进入农田后,并不能完全被作物利用和储存在土壤中,过多的水分会逐渐向土层深处运移,土壤硝态氮随着水分向下运移至土壤深处,导致土壤硝态氮含量峰值下移和硝态氮淋失量增加[20,35],对生态环境危害加重。同时前期较少的降水量和适宜的施氮量会促进玉米根系生长[30],提高深层土壤硝态氮和水分吸收与利用,促进地上部植株生长发育,减少土壤水分向深处运移[36]。大量氮素淋溶流失不仅会导致水质退化和水体富营养化加重,还会导致人类患病风险增加[19,37]。根据 《地下水质量标准》规定,为满足人类健康,玉米生长季硝态氮淋失量应低于18.4 kg·hm-2[38]。因此,根据不同降水年份确定作物最佳施氮量和施氮量阈值,是减缓生态环境污染、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贾彪等[31]研究表明,在滴灌条件下,玉米根系主要集中在0~60 cm 土层内,60 cm 土层以下的硝态氮很难被作物吸收利用。为此,本研究以玉米生长季60~100 cm 土层硝态氮增加量为当季淋失量。通过多曲线回归分析表明,施氮量在270 kg·hm-2时,玉米产量与最高产量无显著性差异(表3),且氮素利用率等均维持在较高水平,丰水年施氮量最大阈值为275.59 kg·hm-2,枯水年施氮量最大阈值为320.20 kg·hm-2(图4,表4)。这与冯浩原等[39]、刘朋召等[22]研究结果不同,这可能是施氮水平和施肥方式等因素不同造成的。因此,在玉米生产中,应根据降水量和降水时期适当调整施肥时期,减缓土壤硝态氮淋失和硝态氮峰值下移,在保证产量的同时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但是由于本试验地区特殊气候条件,本研究丰水年数据仅有1 年,且表现为玉米抽雄吐丝期到收获期多雨,不同降水年型和降水时期对玉米施氮量阈值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基于此,以后研究中需继续开展多年定点试验,进一步验证和完善不同降水年型间施氮量阈值研究,为宁夏灌区滴灌玉米“以水定肥”提供科学依据。

4 结论

滴灌条件下,不同降水年份和施氮水平均显著影响宁夏引黄灌区滴灌玉米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土壤硝态氮峰值分布和硝态氮淋失量,丰水年玉米产量、吸氮量及氮素利用率低于枯水年,硝态氮淋失量高于枯水年。施氮量为270 kg·hm-2时,丰水年和枯水年玉米产量、氮素吸收利用率均维持在较高水平,硝态氮淋失量也在可接受范围内,丰水年施氮量最大阈值为275.59 kg·hm-2,枯水年施氮量最大阈值为320.20 kg·hm-2。

猜你喜欢
丰水年硝态氮量
不同降水年型施氮量对冬小麦水氮资源利用效率的调控
黄土丘陵区丰水年产流产沙特征分析
黄台桥站多年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低C/N比污水反硝化过程中亚硝态氮累积特性研究
高、中、低产田水稻适宜施氮量和氮肥利用率的研究
定襄县浅层地下水与降水关系分析
不同地力水平下超级稻高产高效适宜施氮量及其机理的研究
施氮量与栽插密度对超级早稻中早22产量的影响
硝态氮供应下植物侧根生长发育的响应机制
施氮量对烟株接种黑胫病前、后体内生理物质及黑胫病发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