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团结协作的共情护理对颌骨骨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2023-05-22 08:56许艳霞吕雅婷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5期
关键词:颌骨共情协作

许艳霞,吕雅婷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信阳院区 五官科,河南 信阳 464000)

颌骨骨折是五官科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多因外力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颌面部所致。由于颌骨骨折往往波及多个区域,故手术成为促进骨折复位、恢复颌骨原有生理功能的重要手段。然而,出于对手术疗效的担忧,多数颌骨骨折患者负性情绪严重,心理健康水平较差,故加强对此类患者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1]。共情护理是一种 “以人为本” 的新型护理模式,在抑郁症、四肢骨折等患者护理中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2-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团结协作的共情护理对颌骨骨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及生存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 年1 月至2021 年6 月我院收治的70例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 例。对照组男28 例,女7 例;年龄28~64 岁,平均(45.64 ± 2.78)岁;受伤至入院时间0.5~10 h,平均(6.56 ± 1.35)h;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8 例,高空坠落7 例;受教育水平:高中及以上22 例,初中及以下13 例。观察组男30 例,女5 例;年龄27~66 岁,平均(45.71 ± 2.72)岁;受伤至入院时间1~12 h,平均(6.64± 1.29)h;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6 例,高空坠落9 例;受教育水平:高中及以上20 例,初中及以下15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颌骨骨折且为初诊初治;②具有手术指征;③认知及精神功能良好;④了解本研究内容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年龄<18 岁;②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③合并全身或局部未经控制的感染灶;④终末期恶性肿瘤。

1.3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术前引导患者完成各项常规检查,做好清创处理,妥善处理骨折部位污物及残留血迹,评估患者手术耐受性并采用宣传手册、宣传栏等开展健康宣教,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提供情感支持;术后及时告知患者手术结果,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指标变化,观察其有无并发症发生;指导患者摄食,不具备经口摄食条件者予以静脉营养支持,恢复进食能力后改为经口摄食;主诉疼痛者予以静脉自控镇痛泵镇痛、局部冰敷处理;术后早期敦促患者开展颌面部功能锻炼,出院时详细告知注意事项,不适时回院复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团结协作的共情护理:①组建专业性护理小组,以我科具有丰富护理经验的1 名主管护师作为组长,6 名护师及护士作为组员,小组成员在对患者实施护理前均完成共情护理理念、方法、团结协作等方面内容的培训。②围绕避免颌骨骨折患者恐慌-忽视展开探讨,强调共情在团队协作中的正向作用,护理小组成员从协作的视角切入,完善共情的实施步骤、共享理念,对患者实施护理时主动融入共情理念并将经验共享给其他组员。③提供护理服务时,小组成员耐心倾听患者心声,仔细回答其提出的问题,以角色互换形式站在患者立场考虑问题,感同身受地提供情感慰藉。④小组成员与患者接触期间利用多棱镜的移情和反移情心理各抒己见,正确掌握患者心理变化,并从生理、心理、精神、社会和文化方面提供护理服务。⑤小组成员以接力形式照护患者,使其从入院至出院的整个过程均得到关爱及心理疏导,在患者即将出院时与其共同总结护理成效,了解其感受并改正护理问题。

1.4 评价指标①心理健康水平。于护理前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根据中国常模界值53 分,SAS 评分≥53 分为存在焦虑;根据中国常模界值50 分,SDS 评分≥50 分为存在抑郁;分值越高则患者焦虑、抑郁症状越严重。②生存质量。于护理前后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定患者的生存质量,该量表包括生理(6 个条目)、心理(7个条目)、社会关系(3 个条目)、环境(8 个条目)四个维度,每个条目0~4 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生存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5.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健康水平护理后,两组SAS、SDS 评分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的SAS、SDS 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SDS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SDS 评分比较(,分)

注:与该组护理前比较,*P <0.05。

2.2 生存质量护理后,两组的WHOQOL-BREF 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WHOQOL-BREF 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WHOQOL-BREF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WHOQOL-BREF 评分比较(,分)

注:与该组护理前比较,*P <0.05。

3 讨论

颌骨骨折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可导致患者机体受到严重创伤,并给其心理带来沉重打击,诱发一系列心理问题[4]。因此,在对颌骨骨折患者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也需重视对患者的护理干预。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的SAS 评分、SD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WHOQOL-BREF 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提示基于团结协作的共情护理能够有效提升颌骨骨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改善其生存质量。分析原因如下:共情护理的实质是要求护理人员在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过程中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想法,并通过换位思考,理解其内心所想[5-6]。基于团结协作的共情护理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为患者提供共情护理,护理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在护理工作中每位小组成员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根据积累的经验解决患者某部分心理问题,相互协同下完成整个护理工作的“拼图”,从而使患者的心理问题得到彻底解决。颌骨骨折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但其心理问题并非某一个或者是某几个护理人员就能够解决的,需要借助团队的力量加以化解。对颌骨骨折患者实施基于团结协作的共情护理,能够使患者的心声得到倾听,内心得到理解,情感得到宣泄,思维得到引导,从而为患者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颌骨骨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其生存质量也随之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综上所述,基于团结协作的共情护理有助于提高颌骨骨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善其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颌骨共情协作
种植体-颌骨界面微动损伤的多指标评价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46例牙源性颌骨囊肿的治疗体会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团结协作成功易
协作
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的研究进展
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