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小学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的研究

2023-05-24 21:50唐雅琴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

摘 要:在社会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的背景下,我国的教育水平也获得了很大提升。与此同时,教育界对各学科教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对于小学语文学科而言,如何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实现语文教学的跨学科融合,打破传统语文教学的局限性、边界性,通过学科融合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就成为一线教师关注的重点课题。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实现小学语文跨学科融合的方法进行了探讨,供相关教师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13-0037-03

引  言

学科融合即打破学科边界,实现不同学科间的交叉、渗透的学习活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积极拓宽学习及应用领域,并且要实现跨学科学习,以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语文学科内容十分丰富,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关联,语文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中与其他学科关联的要素,并灵活地融合、应用其他学科知识来开展教学活动,以增强教学知识的系统化,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一、语文学科教学与数学学科的融合

语文和数学都是义务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在学生学习生涯中均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均可产生重要影响[1]。语文学科内容丰富,其中会涉及很多数学知识。所以,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挖掘其中蕴含的数学元素、数学知识,并将其巧妙地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语文学科教学和数学知识的有机融合,促使学生形成以综合学习理念来看待问题的习惯,帮助学生形成辩证思维能力,为学生思维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语文教师应通过学科融合,加强学生和学科间的情感联系,增强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把握,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2]。

例如,在教學统编语文一年级(上册)《乌鸦喝水》这一课时,针对“乌鸦将石子一粒粒地放入瓶中,让水逐渐满到瓶口,最终成功喝到水”这个故事,教师就可以将其与数学中的“加减法运算”这一内容进行关联,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明白语文教学中“坚持不懈”“坚持与积累”的含义,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促使学生形成立体的知识体系,拓宽学生的知识学习路径。

又如,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田忌赛马》一文讲述了田忌以不同马参与比赛,虽然会输掉第一场比赛,但可以赢得后两场比赛,从而获得最终胜利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田忌在看待问题时所具备的“数学思维”:如果以数学符号来表示马的速度,应该为a>a1>b>b1>c>c1,如果以a VS a1、b VS b1、b VS b1的模式进行比赛,那么田忌几乎没有胜算;而在改变顺序后,以c1和a比赛,这样田忌所拥有的马中,速度最快的a1就能战胜对方的b,b1就能战胜对方的c,从而使胜算最大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这一数学思维呈现给学生,以数学思维来解读语文知识,这样不仅能够让语文课堂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新颖,还可以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二、语文学科教学与音乐学科的融合

小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相对较低,但他们却拥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思维来理解和学习知识。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做好引导与帮助工作,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来创设和营造合适的课堂情景与学习氛围,从而降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难度。而音乐学科作为艺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受小学生喜爱的一门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合理地融入音乐,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专注力,这也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3]。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也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合理探索与音乐学科的融合路径。

第一,在营造课堂教学情景时融合音乐内容。音乐在营造课堂情景氛围、调动学生思维及想象力、深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理解及感悟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地应用音乐来营造教学氛围,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学习。例如,在教学和“热爱祖国”主题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通过《义勇军进行曲》来为学生营造“明亮雄伟”“铿锵有力”的氛围,通过音乐氛围加深学生对爱国情怀的体会,通过对音乐背景、歌词含义的分析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升华教学主题。

第二,在深化教学内容主旨时融合音乐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经典作品,具有很强的育人价值,可以对小学生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4]。然而不能忽视的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内容和当代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经历相差甚远,小学生在学习时不免会产生陌生感、吃力感,学习难度相对较大。所以,为了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感悟,在教学时教师同样可以将音乐作为辅助教学手段,让学生在音乐的辅助下加深体会。例如,在教学统编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高山流水的音乐,通过音乐来营造氛围,加深学生对瀑布宏伟气势的体会。同时,教师还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播放和“庐山瀑布”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获得视觉、听觉等多感官刺激与体验;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诗中所描绘的画面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知庐山瀑布的壮观,从而加深学生对诗人所表达的情感的体会,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又如,在教学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泊船瓜洲》时,为了加深学生对作者思乡之情的体会,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为其播放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思乡曲》,以此来渲染哀伤的氛围,让学生通过音乐来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眷恋。

三、语文学科教学与美术学科的融合

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有限,并且容易受到直观思维的影响,从而增加学习难度。尤其对于具有一定复杂性、抽象性的内容,学生理解难度更大,教师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美术学科具有色彩鲜明、构思奇妙、直观生动等多方面的优势,在发展学生形象思维方面有非常积极的作用[5]。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同样需要积极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美术元素,寻找语文学科和美术学科融合的切入点,实现美术学科和语文学科的有效融合。

第一,在课堂导入环节融入美术元素。平铺直叙、千篇一律的课堂导入方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感,也容易降低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为此,在课程导入环节,教师就可以合理地融入美术元素,通过画面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教学统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燕子》时,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就可以先提出问题:“同学们有没有见过小燕子?燕子的外貌是怎么样的?”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描述来勾画一个简单的燕子轮廓,当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燕子的简单轮廓,并带领学生读一读课文内容,对比自己对燕子的描述及绘画情况是否和作者的一致。教师以这样的方式来调节课堂氛围,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第二,在课堂教学环节融入美术元素。传统小学语文教学多以教师讲解、学生听课为主,课堂教学形式单一,久而久之学生容易产生枯燥感,这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的提升。对此,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以适当融入美术元素,以美术元素为媒介,让语文课堂更加生动、丰富,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例如,在教学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你印象中秋天是什么样子的?”“秋天的雨又是什么样子的?”“提起秋天的雨你会想到什么样的画面?”等问题,然后让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将自己脑海中的画面画出来。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阅读、学习文本内容,看一看作者笔下的“秋天的雨”是什么样子的。以这样的方式教学,能够增加语文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记忆和理解,提升教学效率。又如,在教学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这首诗时,由于诗文内容所描绘的画面有一定的抽象性,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感知诗中所描绘的景色,教师可以在为学生讲解诗中内容的同时,让学生根据诗文内容的含义展开想象,将诗中所描绘的画面画出来,让“孤帆”“红日”“奇险的山”“汹涌的水”跃然纸上,让学生在阅读、讲解、想象及动手绘画结合的过程中加深对古诗美感的体会。

四、语文学科教學与德育的融合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广大一线教师已经认识到德育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意义。而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内容涵盖丰富、育人价值较高的学科,也为德育的渗透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需要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并以合适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有效实现语文学科教学和德育的融合,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自我修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同时提升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统编语文五年级(上册)《猎人海力布》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阅读文章内容,促使学生对故事内容产生初步了解和整体感知,然后再带领学生进行文章内容精读,并在精读前给学生提出思考问题:(1)海力布平时是怎么做的?在遇到遇难的小白蛇后,他又是怎么做的呢?(2)从海里布对待小白蛇的方式中,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3)海力布在打猎时听到了什么消息?他做了什么?(4)面对死亡,海力布的表现是怎样的?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精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寻找、思考问题的答案,并在完成阅读后相互交流探讨,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看法等。这样不仅能够让阅读更有针对性、方向性,还能让学生养成“边读边思”的良好阅读习惯;而深入的思考则能加深学生对海力布高尚情操的感知,促使学生主动向海力布学习,获得德育思想的教导,在无形中实现道德教育。

又如,在教学统编语文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慈母情深》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渗透父母亲情及感恩教育,并且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搜集感动万千人的视频《父亲的五元午餐》内容并在课堂上播放,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课内外教学资源的有机融合,让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及视频的直观冲击,加深对父爱的感知,实现对德育的渗透。同时,在本单元《“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结合教学内容,绘制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将父亲在不同阶段给出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种评价进行直观的对比。与此同时,在完成课文内容的教学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座谈会”,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和父亲的故事,说一说父亲平时是怎么关爱自己的。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既能帮助学生理清阅读思路,又能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比较来感受父亲在不同时期对自己的情感以及表现出来的深深的父爱。同时,通过“座谈会”的开展,教师还可以实现课文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关联,强化语文教学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融合,深化学生对父爱之深沉浓烈的体会,从而形成感恩之心,实现德育渗透。此外,思维导图的应用还能在无形中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思维,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都有积极意义。

结  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打破常规,突破学科的限制,积极探索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路径,通过与其他学科的有效融合来丰富语文课堂内容及教学形式,为学生带来更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切实提升该学科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赵兴秋.浅谈小学语文与其他学科融合的教学策略[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8(7):49-50.

刘伟伟.学科融合视域下小学语文与音乐的整合教学探究[J].学苑教育,2021(14):61-62.

傅婷.学科融合背景下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2021(7):264-265.

王玉洁.小学语文教学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高效课堂的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9):93.

曾福建.促进“语文+X”跨学科融合提升小学生综合素养实践策略初探[J].华夏教师,2019(15):14.

作者简介:唐雅琴(1985.12-),女,福建福州人,

任教于福州市鹤林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活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