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转变中的家国情怀

2023-05-30 03:06陈其明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从军凯旋孝顺

陈其明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主要讲述了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入选了统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千百年来,木兰从军的传奇故事广为传颂。木兰作为巾帼英雄的形象已深入人心,但《木兰诗》中木兰的形象,不仅有英雄气概,还有女儿情怀。《木兰诗》课文前“预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这首民歌既展现木兰的英雄气概,也表现她的女儿情怀。教师要注意从这两个方面把握木兰这一人物形象。

一、从军前:从女儿走向战士

《木兰诗》中,木兰首先以一位勤劳能干的女兒身份出场: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同时木兰又心思细腻,看见征兵名册上有父亲的名字,想到父亲年迈,又没有兄长可以代替父亲从军,整天叹息不停。但面对“点兵”的“军书”,木兰虽也叹息、忧思,但很快就决定替父从军,也有具体行动: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没有和别人商量,更没有人替她出主意,木兰就这样坚定地完成了女儿向战士身份的转变。这一份坚定的决心,来自木兰的孝顺,这是行孝;不忍心让年迈的父亲去激烈残酷的战场,来自木兰的担当;国家有需要,义不容辞,这是尽忠。

师:木兰是以什么身份出场的?

生:女儿。“唯闻女叹息。”

师: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一下诗中木兰刚出场的形象特征。

生:从“木兰当户织”可以看出木兰勤劳能干。

生:从“唧唧复唧唧”“唯闻女叹息”可以看出木兰心思细腻,她有心事,在叹息着。

师:她为什么叹息呢?

生:可汗要征兵,父亲的名字写在征兵的名册里,而木兰又没有哥哥可以代父亲从军。

师:为什么没有兄长可以代父亲从军,木兰就会叹息呢?

生:木兰不忍年迈的父亲上战场。这说明木兰很孝顺。

师:那木兰是不是就一直这么叹息下去呢?

生:不是。木兰很快做了决定——替父从军。“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师:文中是怎样描写木兰“市鞍马”的?有什么作用?

生:“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表明木兰为了从军准备非常充分。

生:还写出了木兰非常能干,什么东西都自己准备。

生:还写出了木兰代父从军的决心非常坚定。

师:坚定的决心,既是木兰对父亲的孝心,也是木兰渴望为国效力的忠心。

“木兰当户织”写出了木兰的勤劳能干;木兰“市鞍马”的过程也写出了木兰的能干。同样是能干,却表现了木兰从一个女子走向战士的角色转变,这一角色的转变,既是行孝,也是尽忠。

二、从军中:既有女儿情怀,又有英雄气概

木兰奔赴战场的行军过程和长达十几年的从军经历都写得比较简略,但短短的几句话既写出了木兰的女儿情怀,又表现了木兰的英雄气概。作者在木兰奔赴战场的行军过程中,通过时间的变化(如“旦辞”“暮宿”)、地点的变化(如“黄河边”“黑山头”)、晚上睡觉时听到的声音的变化(如“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烘托出木兰对父母的思念之情(“不闻爷娘唤女声”),表现木兰的女儿情怀。另外,作者通过木兰驰骋沙场的飒爽英姿、边塞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将士伤亡之严重突出木兰的英雄气概。

师:木兰奔赴战场的行军过程这部分内容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生:主要通过时间和地点的变化写出了行军速度非常快,说明军情非常紧急。

生:还通过木兰晚上宿营时听到的声音不同,写出了战场离家遥远。

师:行军中时间、地点、沿途的声音都有了变化,那有没有不变的呢?

生:不变的是木兰对父母的思念。晚上住宿时,木兰“不闻爷娘唤女声”,说明木兰特别想念父母。

师:在中国古诗词中,“日暮”往往就代表着思念。木兰虽然替父从军决心很坚定,但作为一个女子,到了晚上宿营时,特别思念父母,这是女儿柔情的真实流露,表现的是木兰的女儿情怀。

师:有关木兰战争经历的句子只有短短六句,这六句展示了木兰什么样的形象?

生:“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写出了木兰急速行军中的飒爽英姿,突出了木兰的英雄气概。

生:“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写出了自然环境的恶劣,烘托出木兰的英雄形象。

生:“寒光照铁衣”,木兰夜里还要穿着铠甲,这说明军情紧急,也烘托出木兰的英雄形象。

生:“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写出了战争的激烈、残酷,也衬托出木兰的英雄形象。

师:这时候的木兰,不再是细腻、柔情的女儿,而是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激烈残酷的战争中的英勇无畏的英雄。

在从军过程中,木兰始终是个战士,但又展现出木兰的女儿情怀,而战争经历,本就展示了木兰的英雄气概。木兰的战争经历虽只有短短六句,但作者运用了夸张、互文等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自然环境的恶劣以及概括战争的激烈残酷来渲染、烘托,使得木兰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深入人心。

三、凯旋后:从英雄回归女儿

《木兰诗》中写得最详细的是木兰凯旋后没接受赏赐而辞官回家的情形。木兰作为凯旋的英雄,天子给她记很大的功,赏赐她很多的财物,还要任命她很高的官职,但木兰都拒绝了。这不仅仅是因为木兰对名利的淡泊、对家乡的思念、对父母的孝顺,更是因为她渴望回归女儿身。

师:木兰凯旋“见天子”,面对天子的丰厚赏赐,木兰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请大家找出原文的相应句子。

生:“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师:木兰为什么希望能骑千里马回故乡呢?

生:表现了木兰希望能早一点回到家乡的急切心理。

师:“愿”字在前文也出现过,请大家思考一下,木兰的两次“愿”有什么不同。

生:“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的“愿”字写出了木兰代父从军的决心,表现了木兰的孝顺。

生:这个“愿”还写出了木兰有担当,她既对家庭有担当,又在国家需要时挺身而出。

生:这个“愿”还表现了木兰那种“谁说女子不如男”的英雄气概。

师:“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的“愿”字,表现了木兰的孝顺、担当和英雄气概。那“愿驰千里足,送兒还故乡”中的“愿”字又表现了木兰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呢?

生:这个“愿”写出了木兰谢绝天子的重赏,渴望回家,回到父母身边的淡泊名利和孝顺。

生:这个“愿”还表现了木兰的女儿情怀,因为只有回到家中,木兰才能恢复女儿身,过上属于女子的生活。

师:“愿”让木兰从家中走向战场,从女子变为战士,建功立业;“愿”又让木兰从朝廷回到家乡,回归自我,从英雄变为女子。其中既有英雄气概,又有女儿情怀。转变的是时空和角色,但不变的是木兰的孝心!

师:木兰为了回到家中,和亲人团聚,谢绝了天子的丰厚赏赐。那家人对木兰的凯旋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生:“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听到木兰要回来,全家人都在做最精心的准备。

师:为什么要把爷娘、阿姊、小弟听到木兰回来时的表现写得这么具体呢?

生:写出了父母、姐姐、弟弟迎接木兰凯旋时喜悦而热闹的场景。

生:还写出了亲人团聚的欢乐,营造团圆的喜庆气氛。

生:父母已经年老,要搀扶着走路;弟弟已经长大,能宰杀猪羊。这也暗示了战争历时之长,更突出家人对木兰的盼归之情。

师:家人对木兰的盼归,也是木兰拒绝赏赐急于回家的重要原因。木兰建功凯旋,诗中既没有写木兰衣锦还乡的荣耀,也没有写万众瞩目的排场,而是写了家人迎接的三个场景,传递的是亲人团聚的温馨。在亲人心目中,木兰不是英雄,而是女儿、妹妹、姐姐。所以木兰在战场上满是英雄气概,回到家中只剩女儿情怀。

师:那回到家中的木兰有什么样的表现呢?请大家用文中的诗句说一说。

生:“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师:这表现了木兰什么样的心情?

生:木兰一回家,立即到处看看、坐坐,表现木兰结束了艰苦的军旅生活回到自己家中的轻松、喜悦和激动的心情。

生:还突出了木兰的欣喜之情、爱美之心。她终于可以脱下战袍,换上女装,恢复女儿身了。

师:木兰回到了家中,脱下战袍,换上女装,完成了从战士向女子的角色转变。可以和家人团聚,回归女儿身,在木兰的心中,远远比天子的丰厚的赏赐更珍贵。

木兰作为巾帼英雄的形象已深入人心,但《木兰诗》中的木兰,不仅有英雄气概,更有女儿情怀。木兰孝顺、有担当、有能力、有主见,所以毅然替父从军,由一个女子转换为一名战士,为国尽忠;又因为孝顺、不慕名利、渴望回归自我,木兰又由一名英雄转换为一位女子,行孝双亲。行孝尽忠的家国情怀,让木兰在女儿情怀和英雄气概这两个角色中自由转换,书写了一段传奇。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隐性问题及矫正策略研究”(编号:D/2016/02/12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从军凯旋孝顺
送友人从军戏作
等你凯旋
你知道“凯旋门”的来历吗?
木兰从军
最适合从军的七大犬种
怎么孝顺
孝顺
陈凯旋:借鸡生蛋的CEO
未来的桥
“孝顺”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