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翻译学角度看林纾的中文译本《迦茵小传》

2023-05-30 22:41周小双
今古文创 2023年16期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林纾

周小双

【摘要】 英国作家哈葛德原本是一位二三流的作家,他的小说《迦茵小传》在他自己的国家反响一般。但是翻译家林纾“加工”过的《迦茵小传》虽说与原作有较大的出入,但是却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成为一部轰动中国文坛的佳作。林纾对《迦茵小传》的翻译,符合当时的翻译生态环境,经过林纾的翻译,《迦茵小传》成为了一部广受好评并影响深远的翻译作品。

【关键词】林纾;《迦茵小传》;生态翻译学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16-0115-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16.036

林纾的作品中,不难看出他对女性的关注,适当地添加或者删除是他翻译过程中的一大特色。《迦茵小传》在林纾的翻译史上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从语言维度、文化维度、交际维度来探索林纾翻译的《迦茵小传》。

一、生态翻译学

中国翻译学者胡庚申在2001年提出了生态翻译学(Eco-translatology),在此基础上,胡庚申在2008年正式提出了生态翻译学理论。他认为生态翻译学是一种生态学途径或者生态学视角的翻译研究,是一项具有跨学科性质的交叉研究。

此外,生态翻译学理论将翻译的方法概括为“三维”转换,“即译者在‘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原则的指导下,相对地集中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进行选择与转换。”

二、林纾的《迦茵小传》

《迦茵小传》原作文笔平平,情节结构也不是很严密,经过林纾的翻译和润色之后,这部小说的文学价值提高了很多。小说描写了平民女子迦茵与贵族子弟亨利的悲剧爱情。

一日,女主人公迦茵邂逅亨利,两人一见钟情。亨利为帮助迦茵掏鸦雏,不小心从塔顶坠下,于是亨利在迦茵家中养病,两人发生了关系。亨利欠富绅来文杰六万镑巨债,而来文杰之女爱玛却想嫁给亨利,因此可免去债务。亨利的母亲找到迦茵,祈求她与亨利断绝关系。此时迦茵已经怀了亨利的孩子,但是迦茵为了自己心爱的人愿意牺牲自我,被迫答应了。迦茵怀着绝望的心情嫁给了粗俗的土豪洛克。亨利误以为迦茵负心,与爱玛结了婚。狠毒的洛克嫉妒迦茵仍眷爱亨利,尤其看见他们抱头痛哭后,预谋枪杀亨利。迦茵及时赶到,代替亨利而死,此时亨利悔恨交加。而迦茵却含笑死于亨利怀中。亨利的父亲母亲以及迦茵的生父来文杰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促成了亨利与迦茵的爱情悲剧,造成了迦茵的死亡结局。

迦茵经过林纾的翻译,她是孝顺、知书达理、深明大义的中国传统女性形象,而不是独立自强的现代西方女性。林纾描写亨利冒险爬上古塔去掏雏鸦,体现了西方的一种骑士精神,对女性的一定程度的尊重,男性不再居高临下,对于当时人们的爱情观和婚姻观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林纾在翻译《迦茵小传》的过程中,融入了很多先进的思想,给人们以启迪。

三、从语言维度、文化维度、交际维度来分析

《迦茵小传》

(一)语言维度

原文:As children Reginald,the elder,had been wayward,handsome,merry and attractive;whereas Henry was a somewhat plain and silent boy,with a habit of courting his own society, and almost aggressive ideas of honour and duty.

译文:长兄雷极那德自少狂荡,然貌极韶秀,人恒爱之。亨利则廉素静默。

分析:“wayward,handsome,merry and attractive,”林纾先生用“貌极韶秀、人恒爱之”来描写亨利的长兄雷极那德,几个四字词语深刻地体现了林纾先生对于文言文的理解。林纾先生的古文功底深厚,给中国读者展示了文言文的特色。“恒爱”一词用得十分巧妙,体现了父母及妹妹的偏爱程度之深,他们对于长兄的喜爱程度远远超过亨利。

同时为后文重点介绍亨利做了铺垫,正是亨利不受家人的喜爱,所以亨利的婚姻作为交换去抵债,家人却没有关心亨利是否幸福,也是为后文埋下伏筆,亨利和迦茵爱情注定是悲剧的。长兄雷极那德的突然离世让亨利的父母不得不把责任推给亨利,整个家族的重担压在了亨利的肩上。亨利虽然不受到重视,却也得承担起家庭的责任,甚至于牺牲自己的爱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亨利不得不听命于安排。

原文:No breath of passion had ever moved her,and now a look from his eyes or a touch of his hand stirred all the fibres of her nature as the wind stirs every leaf upon a tree.

译文:每遇亨利一言一动,咸动情感,如树叶着风,全树皆槭槭作响。

分析:林纾翻译的时候,进行了一定的语序调整,这句话体现了迦茵对亨利的爱慕之情。用了一个比喻,迦茵看见亨利的一言一行,就像树叶遇见了风,飒飒作响,这种爱意藏也藏不住。通过林纾的翻译,我们深深体会到了迦茵和亨利之间的爱情,迦茵的难以自控。迦茵成为了命运的牺牲品,她对亨利的感情是压抑的,是难以自控的,在英国女性中并不多见,更加体现出了迦茵是独特的,勇敢的。

迦茵对亨利的感情虽然强烈但也克制,所以后面亨利母亲的百般阻挠、劝说,迦茵被迫放弃了亨利,迦茵也是理性的,最后她愿意牺牲自我。经过林纾的翻译,形成了一个立体、全面的迦茵形象。

原文:Then she brushed her waving brown hair,twisting it into a loose knot at the back of her head;and,though she did not think of it,no style could have been more becoming to her.

译文:尽梳整其发作懒妆,垂巨结于后。迦茵初不自觉而绝世风姿,益以妆点,其一时无两之秀媚,殆出天然。

分析:通过“绝世风姿、殆出天然”等四字词语,描绘了迦茵的美貌和与众不同,林纾翻译的十分恰当,把文言文理解得很到位。同时,没有刻意打扮翻译为了作懒妆,“did not think of it”更为巧妙地呈现了迦茵的随意自在。这里也是为迦茵参加宴席埋下伏笔,后面描写迦茵非常口渴,原文非常细致,但是林纾翻译的时候用了“啜茗”,简单明了,通俗易懂。“不能进膳”也更为简单的体现了当时迦茵想吃而不能吃的迫不得已,要遵从古代的一些宴席上的习俗和规矩。迦茵长相秀美,却带着坚毅,柔美却也带有个性,这也是吸引亨利的重要方面。所以迦茵的容貌美丽,更为重要的是神态,同时吸引了亨利和洛克。

(二)交际维度

原文:Birds sang upon every bush,most of the trees were clothed in their first green,the ashes,late this year,were bursting their black buds,the bracken was pushing up its curled fronds in the sandy banks of the roadway,already the fallen black-thorn bloom lay in patches like light snow beneath the hedgerows.

译文:百鸟和鸣,万绿上下。

分析:“白蜡树,蕨类植物,黑色荆棘花”这类词汇在文中出现,但是林纾在翻译的过程中进行了省略,并没有进行直译,而是用了“万绿上下”来形容所有的植物生机盎然的样子。白蜡树长出嫩芽等景物描写从侧面烘托出了爱玛的心情,和亨利一起前行,景物分外美丽。一般情况下,读者对于这种细致的风景描写不太感兴趣,所以在此省略,不译。爱玛是喜欢亨利的,对于爱玛来说,风景的美丽也是因为亨利的存在,才更为凸显,这里林纾翻译的时候就没有细致描写风景,而是一笔带过,后面重点介绍了爱玛的心情愉悦。

原文:“You make a very pretty picture in that old window place,I assure you.”

译文:女郎坐近窗,天光蔚蓝犹纸也,竟画出美人倩影矣。”

分析: 这里描述了亨利和迦茵在一起相处的日子。林纾进行翻译的时候进行了意译,更加贴合中国人的理解,野花散发出香味,微风吹过,十分惬意的感受,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而且为了贴合亨利的身份,翻译成了将军,十分形象生动,增加了读者对于亨利身份的认识。“天光蔚蓝犹纸也”,原文也没有体现出来,林纾翻译的时候进行了增译,通过对于环境的渲染,烘托出当时亨利对于迦茵的喜欢和欣赏之情。环境的描写在这里恰到好处,让中国读者理解得更加到位。“美人倩影”更勾勒出了一幅迦茵坐在窗边,微风吹来,风景如画,迦茵和风景融为一体,通过林纾的翻译,增添了很多美感,似乎能感受到迦茵和亨利相处时的融洽和契合,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原文:You are making up to him,you are;not that I have a word to say against him,for he is a nice gentleman enough, only,like the rest of them,so soft that hell let a pretty face fool him for all his seafaring in foreign parts.

译文:汝意盖属他也。(指亨利。)他亦朱邸中人,颇纯谨,吾亦不敢督过;然其人在军多年,不审世事,动为殊色所荧。

分析:“汝意盖属他也”在这里进行了解释说明,特别强调说明了迦茵喜欢的是亨利,不是洛克。但是迦茵的姨妈更希望迦茵嫁给洛克,因为洛克是土豪,所以迦茵的姨妈一直在劝说迦茵,从而有了此番对话。而且拿亨利和洛克进行了一定的對比,强调了亨利的将军身份,同时说明了迦茵的姨妈势利眼,更加看重洛克,对于迦茵的心意视而不见,试图劝说迦茵,而展现出的自私自利的形象。通过林纾的翻译,迦茵姨妈的刻薄形象跃然纸上,使读者一目了然。

(三)文化维度

原文:It was a quarter to two on the Thursday and Joan,dressed in the black silk gown that she used to wear when on duty at Messrs.

译文:礼拜四之下午二点一刻钟时,迦茵检取当日在衣肆时所著之黑衣,坐待室中,以须洛克之至。

分析:黑色在外国是不吉利的,一般葬礼时人们穿黑色的衣服,所以钵特建议迦茵换一下别的颜色的衣服,从侧面也反映了迦茵的不情愿,迦茵并不爱洛克,所以选择了黑色的衣服。我们国家的葬礼,人们穿的衣服是白色,更有披麻戴孝的传统,也是穿的白色的衣服。西方人大多信奉基督教,基督教的信徒认为黑色是不吉利的颜色,我们国家认为白色是不吉祥的颜色。西方人认为白色代表了纯洁神圣,所以外国的葬礼,人们一般穿黑色衣服,从这个方面也看出了迦茵的不在乎,颇有讽刺意味。明明是正式而又欢喜的场合,迦茵却选择了最不合时宜的黑色衣服。同时也看出了不同国家,衣服的颜色代表不一样的含义,更反映出了不同的文化。林纾翻译的时候把迦茵的黑衣和钵特的盛服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体现了当时迦茵不情愿的心情。

原文:Rising from her chair,she stood by the fire warming her feet,and glancing from time to time at the dim rows of family portraits that adorned the library walls.

译文:仍夷然如平时,自起至罏边,温其足,目视壁上祖宗遗挂。

分析:林纾对“family portraits”进行翻译,并没有翻译成“全家福”,而是翻译为“祖宗遗挂”,这体现了对祖先的尊称,颇具中国特色。西方国家并不祭拜祖先神灵,他们大多数人信仰上帝,很多人是虔诚的基督徒,他们认为上帝是众神之首,中国人信仰祖先神灵,希望祖先保佑,提供一个好的自然条件,适合农耕。这都是人们情感方面的寄托,体现出了一定的文化差异。尤其是我们有“厅堂不挂先祖像,院中不载狼牙棒”的说法,经过林纾的翻译,更加贴近中国读者的生活,展现了中国对于祖先的一种尊敬。同时为后文写家族财富不曾减少的原因埋下伏笔,吸引了读者的眼球。

原文:Moreover, if the grace of girlhood had left her,it was replaced by another and a truer dignity the dignity of a woman who has loved and suffered and lost.

译文:已非生人之美,殆带愁带病,似仙似鬼之佳人也。

分析:原文中迦茵失去的是一名女婴,但是林纾翻译的时候,译为“儿”,古代汉语中,“儿”是指孩子,不仅仅是儿子的意思,具有中国古代文化的韵味。迦茵失去了她的孩子之后的外貌描写,“似仙似鬼”“佳人也”,经过林纾的翻译,迦茵仿佛是中国小说中带着病态的柔弱佳人,体现出了一定的文化指向。同时这里也是迦茵性格的一個转变,由坚毅向柔弱的转变。既描写出了迦茵失去了孩子的痛苦,又体现了迦茵的矛盾心理,害怕洛克讨厌这个孩子,充分体现了一个母亲的不幸遭遇。当时国人的思想比较保守。但是林纾先生还是选择将迦茵未婚先孕的情节忠实翻译出来,适应了新思想,对于人们向往自由、民主的爱情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在《迦茵小传》中,林纾是用赞美的心情描绘了迦茵的一生,把迦茵刻画的有血有肉,赞美了她特有的果敢、善良,她用自己的行动守护了自己的爱情。同时,林纾也涉及了女性未婚先孕的内容,忠实地传达了原文,在当时的封建社会,是一种进步,他没有选择删除,而是保留了下来,给人们的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当时中国的封建意识形态是落后的,林纾在翻译《迦茵小传》的时候就融入了一些先进的思想,比如女性需要受到教育,有追求爱情自由的权利,《迦茵小传》传达了一种关于女性的自由独立思想,引起了一定的共鸣。

林纾先生翻译的《迦茵小传》在晚清中国社会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在语言维度上,林纾先生从宏观上选择了清末民初的语言文言文,翻译出与目的语相适应的《迦茵小传》;向中国读者介绍了一些需要相适应的外来词和西方表达方式。在文化维度上,林纾先生把西方一些先进思想带到了中国,有助于唤醒当时的中国人,对于女性的认知和理解,不同于西方女性,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在交际维度上,林纾先生为了顺应目的语,使内容连贯,解释文化差异,进行了省略、增补、改动等。林纾先生对当时的翻译生态环境做出了适当的适应和选择,使其翻译的《迦茵小传》更加生动。其对于现代翻译实践也有所启示:不是随意地添加与原著无关的内容,首先要充分理解原著,然后运用译者的审美,将其描绘得更加生动来吸引读者。

参考文献:

[1]董菲.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看林译《迦茵小传》[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

[2]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解读[J].中国翻译,2008,29(06):11-15+92.

[3]韩洪举.林译《迦茵小传》的文学价值及其影响[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5,(01):70-74.

[4]李雅琳.意识形态视角探究林译《迦茵小传》引发的社会效应[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0,32(06):76-81.

[5]李艳娜.从翻译伦理角度看Joan Haste的林纾中文译本[D].华中师范大学,2015.

[6]吕兆芳.生态翻译学解读及其现状[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03):91-92.

[7]魏学敏,高常秋月.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解读林纾的《迦茵小传》[J].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19,32(01):88-90.

[8]张世涛.《迦茵小传》和林纾的古文翻译[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6,(03):21-25.

[9]邹莹.林纾译《迦茵小传》中景物的插笔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02):57-59.

猜你喜欢
生态翻译学林纾
林纾当众烧借据
回望林纾:孝道、爱道与友道
林纾当众烧借据
外婆的荔枝,如何影响了林纾的人生观
拥抱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景点翻译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的三维转换
拥抱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生态翻译学角度下的中日影视作品片名翻译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