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环境下教师教学与教研一体化的路径探究

2023-05-30 10:48马楠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一体化模式教师发展教学研究

马楠

[摘 要]以人工智能创新教师教育模式正成为当前破解教师专业发展困境的新途径。在此背景下,研究人工智能环境下教师教学与教研一体化既符合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与中学教师发展的客观实际,又有助于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人工智能环境下,教师教学与教研一体化方略的实施能够在深入挖掘教师自身潜力的基础上,充分借助外界资源,推动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一体化模式;教师发展;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03-0061-03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教师教育已成为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2018年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重点推进教师教育,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引导教师将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入教育教学中,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现阶段,我国的教师教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这一背景之下,探究以人工智能为依托的教师教学与教研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工智能环境下探究教师教学与教研一体化的意义

教学与教研关系密切。教学是教研的实践应用,教研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教研引领和创新课堂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实用、特色更鲜明,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因此,教师培养要做到以研促教,教研结合,从而助推教育的整体发展。

但是当下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教师观念相对滞后,接受人工智能支持下的智慧课堂较为被动;二是教学、教研相脱节,教研无法满足人工智能环境下教学的需求;三是教师存在学习能力、反思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研究能力强弱参差不齐的状况。

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理念和技术,如果能与教师的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继而达到创新融合,则能促使教师教育创新发展,促使教师构建丰富的教育模式,并能提供更多样的教育资源以及更精准、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测评。教研工作的主要对象是教师,教学改革的主要执行者是教师,教师专业水平影响着教育发展程度和学生发展水平。因此,教师教育是影响学校发展,乃至教育發展的关键因素。

人工智能环境下教师教学与教研一体化,能帮助教师基于浓郁的学习、教研氛围,积累丰富的教育教学知识,不断提升理论水平,也能给教师提供实践的平台,让教师在实践中不断调整教学手段、提高实践技能,从而实现快速成长。

二、人工智能环境下教师教学与教研一体化的路径及策略

探究人工智能环境下教师教学与教研一体化为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以下以银川市唐徕中学为例进行说明。

(一)成立学校听评课委员会

成立学校听评课委员会,以教学为基点,依托人工智能构建智慧课堂,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凸显教师培养的常规性。学校组建了以中层干部、教研组组长、备课组组长为核心的各学科听评课委员会,开展常态化听评课活动,致力于实现以听评促研、以听评促改、以听评促教,从而帮助教师成长。

1.助力教师打造高效课堂。首先,学校以“互联网+教育”为契机,依托智慧课堂,提供各种赛课展示平台来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每年都会举办新教师汇报课活动、中青年教师展示课活动、资深教师的观摩课活动。每一个教师均能在赛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通过相互研讨,不断学习成长。

其次,学校组织开展校际发展合作体“同课异构”等活动,以人工智能学习环境为支撑,帮助教师更新观念、变革课堂教学行为、创新教学设计、改善教学方法,在促进学校间深度交流与合作的同时,加强各学校各学科之间的主题教研,以打造高效课堂,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升。

2.引领教师创新教学方式。课堂是实践教师教育理念的重要场所,教师带着什么样的理念,以什么样的状态走进课堂,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状态。听评课委员会鼓励教师在人工智能支持下的课堂中进行自主实践、大胆创新,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定位课堂教学风格,最终逐步形成最佳的教学模式。

(二)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

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以教研为焦点,依托人工智能聚焦培训和集体教研,提升教师的教研水平,凸显教师培养的高阶性。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一种学习化管理模式。借助集体教研可以有效培养教师的合作意识。学校依托人工智能进行调研,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关注培训形式及教师的个体需求。

1.推进国培、区培、市培、校本培训一体化。学校依托人工智能开展教师教育精准测评,组织教师高效完成继续教育工作,督促教师参与国培计划、宁夏继续教育培训、新课程培训、智慧课堂校本培训等任务。同时,学校引导教师抓住每次校内外培训机会,借助专题研修,既丰富教育教学实践,又提升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从而为校本教研奠定基础。学校基于大数据分析开展的培训特点鲜明、效果明显。一是以需定训,培训内容切合实际,具有前瞻性;二是培训方式强调研训一体化,多实操类培训研修,且各学科均有工作坊式的个性化团队合作开展探究活动,教师的参与积极性高;三是有效利用互联网,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培训,尽可能小规模分学科培训,关注培训形式的多样性,变单一的讲座培训为形式多样的组合式培训。如围绕一个主题采用集体授课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理论讲授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培训。

2.校本教研扎实有效开展。一是发挥集体智慧,重视集体教研、集体备课。如为了保障集体备课的质量和效果,学校专门组织人员,反复修订完善集体备课的实施程序。第一,有分工,备课组成员轮流执笔,对指定章节的教学内容进行初步备课。第二,有合作,每周一次备课研讨,确定教学目标、讨论思路框架,并做好整理提炼。第三,有实践,备课组成员依据所带班级学生学情,对备课组集体研讨过的教学设计进行再加工、再改造后,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第四,有反思,教学实践之后,备课组成员及时深入反思并在备课组会议上进行交流,最后确定最优的教学设计。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形成了“分工备课—集体研讨—形成个案—交流反思”的备课模式。二是丰富教研内容,研读新教材,研究新课标,研磨优质课,研讨考试命题。为提高教研活动质量,学校不断丰富教研形式,改进教研方法,对教研过程及时进行调控。学校借助校本培训,指导教师了解并掌握人工智能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在教师教育全过程中有效嵌入人工智能。学校有效开展了互动式教研、主题式教研、反思式教研等活动,引导教师先后完成了高考试题分析、学科核心素养研究、新课程标准研究、听评课技巧研究等。三是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科所教研活动,增强学校教研的效度。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角色正面临转型与变革。教师正逐渐转变为更具创新力的教学设计师。学校借助上级部门开展的各种教研活动,引导教师积极完成角色的转变。各教研组借助银川市大教研平台,主动与兄弟学校的教师进行交流,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学校印发《银川市“推进课堂变革”五项核心指标解读》手册,组织教师对照“五项核心指标”扎实学习,积极参与“推变”活动,以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智慧。

3.专家入校面对面助推课题研究。为了帮助教师更快地提高专业素养,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创新课堂教学和课题研究的意识,使教师切实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教与研,有效地解决教学实践及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学校邀请专家进校园,对教师进行面对面指导。近年来,学校十分重视课题研究工作,引导教师广泛参与课题立项,致力于使课题成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加速器。

4.名师引领助推教师共同成长。学校历来非常重视教师专业发展,着力打造学习型校园。学校十分关注名校长、特级教师、自治区名师、塞上名师、凤城名师、学科名师、创新人才、名班主任、银川市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示范与辐射作用,助推青年教师队伍发展;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组织骨干教师借助人工智能,定期开展讲座、示范课研讨等活动;开展常态化岗位练兵,举行各类教学技能大赛,激励每一位教师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实现自我价值。

(三)建立教学与教研一体化机制

建立教学与教研一体化机制,以培养为支点,依托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凸显教师培养的持续性。依托人工智能开展教师教育精准测评,进而推动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形成一致连贯的教师培训一体化机制,并在大数据的支持下搭建教师档案系统,将教师的教学成果、教研成果等存储留档,以便精准测评,并基于此制订有效培训方案,努力将培训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则建立数据获取和分析的有效机制,结合大数据获取教师的学习数据信息,并精准分析了解教师的发展状况,为教师培训提供有力保障,促进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

1.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速度。人工智能将改变教学的形态,改变青年教师的培养方式,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速度。学校历来十分重视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随堂听课、师徒结对、聆听讲座、同课异构、专家听课指导等有效措施,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成才提供帮助。

2.发挥老教师的带动作用。为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步伐,提高青年教师的理论水平与教学能力,学校采用“青蓝工程”“师徒帮带”等教师培养模式强化对青年教师的指导与帮助。当今,网络催生了“互联网下的新师徒制”——以互联网为媒介,由某一领域的行家里手,以长期言传身教的方式,带领众多徒弟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与实践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学校适时进行变革,借助互联网与大数据,为教师搭建便捷的交流平台,方便他们经常性地开展互助研讨、互帮互学活动,进而促进老中青教师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三、对人工智能环境下教师教学与教研一体化探究的一点思考

要实现人工智能环境下教师教学与教研一体化,就要思考人工智能环境下怎样将教学与教研结合起来,思考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部分学校的教学所占的常规工作时间长,而教研所占的时间相对较短。基本上每学期开学初学校都会分别制订教学与教研计划,但实际工作中教学与教研并不能形成双向平行互进的态势。学校与教师需要正确认识教学与教研的关系。教师的备课、上课等都需要研究。学校要引导教师正确处理好教学与教研的关系,让教师以教研成果引领课堂教学,以课堂教学助推教学研究,真正实现教学与教研一体化。

在处理好教学与教研关系的同时,要突出教研的地位。一是教研能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促使教师及时更新知识、改进教学方法。只有以科学的教研做支撑,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等实践,教师在教学时才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鲜素材,才能将教学内容融会贯通,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有科研素养的教师常常会不自觉地将信息筛选、论点提取、实验验证等科研方法应用在教学设计中。这样做不仅能丰富教学手段,还能引领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进而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获得感和成就感。二是教研能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依靠平时的实践活动,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

人工智能的普及应用,使教师教学与教研一体化成为可能。教师教学与教研一体化是促进教师由经验型转向研究型再发展为专家型的必由之路,也是助推教育创新与教学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模式、教学手段、教学形态等均被重新定义,担负着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改革使命的教师也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重新定位角色,提升专业素养,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勤于反思,勇于探索。当然,教师教学与教研一体化的落实还需依托校本教研。学校要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以推动教师在研究探索中快速成长,使教师教学与教研一体化真正落到实处。

[   参   考   文   献   ]

[1]  张松祥.我国义务教育教师一体化发展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4(2):20-25.

[2]  徐芳亚.“教研一体化”卓越历史教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研究[J].中国教师,2014(S1):1-2.

[3]  张清水,周斌.基于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小学教师培养模式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6):215-216.

[4]  黄小武.薄弱学校教师教育、教研、培养一体化模式的研究[J].文理导航,2017(2):76.

[5]  胡小勇,曹宇星.面向“互联网+”的教研模式与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9(6):80-85.

[6]  吕恺悦,孙众.“人工智能+教师教育”的现状、动态与问题[J].现代教育技术,2019(11):114-120.

[7]  肖瑶,张学斌.教师教育一体化课程资源及其建设[J].教育研究,2015(8):112-115.

[8]  杜玉霞.基于“互联网+”的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研究[J].中國电化教育,2017(8):86-92.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一体化模式教师发展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供电企业调控运行岗位培训研究
中高职人才培养一体化模式的实践与反思
教师发展自律动力问题探讨
民办本科院校教师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机械类专业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工作一体化模式的构建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protel DXP 2004》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