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023-06-05 00:56吕建军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兴趣教学法初中美术

吕建军

摘要:兴趣始终都是至关重要的学习动力,它可使学生始终维持学习热情,主动参与到对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中。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美术学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教师也开始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尝试在教学中应用兴趣教学法,打造具有吸引力的美术课堂。要想真正发挥兴趣教学法的作用,教师不仅要全面了解学生,准确把握其兴趣点,还要调整教学模式,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美术素养得到提升。

關键词:兴趣教学法;初中;美术;价值

如今,素质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美术教学模式自然也应及时调整和创新。具体来说,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设计导入环节,快速集中学生分散的注意力;积极开展竞赛活动,增加美术学习的趣味性;根据教学内容布置训练任务,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开展户外写生活动,放松学生身心的,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将学生的兴趣逐渐转变成持久的学习动力。

1   兴趣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应用的价值

1.1彰显美术学科的魅力

在美术教学中,部分教师采用较为固定的教学手段,先讲解绘画技巧和理论知识,再进行示范,最后布置学习任务,开展模仿练习活动,以此加深学生的印象。这样的教学手段无法彰显美术学科的独特魅力,也会导致学生无法感受到学习美术的乐趣。教师可尝试运用兴趣教学法,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出发,提供不同类型的美术资料,如视频、动画、图片等;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增加美术学科的吸引力。当学生能全身心参与到美术活动中时,自然也能真正感受到美术的乐趣和魅力,学生的美术素养也会得到显著提升。

1.2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在新课程标准中,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关键的指导思想。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普遍缺乏有效的互动和交流,学生无法将自己的想法及时传递给教师,教师也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些都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兴趣教学法的应用,可让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关注点等开展教学活动,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互动,逐渐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在互动中,学生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注和重视,开始主动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而教师也能由此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能为后续教学做好充足准备。

1.3提升美术教学的效果

在课堂中,学生应始终占据主体地位,只有切实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才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教师必须要提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灵活运用兴趣教学法,促使更多学生主动参与到美术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应用兴趣教学法能提高知识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最终达到夯实知识基础的效果,提升了课堂教学成效。

2   兴趣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应用的限制

2.1学生的学习欲望较低

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美术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很多学生喜欢美术课,是因为课堂氛围较为轻松,不需要在上课时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也不需要在课下认真学习美术知识,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即可;而需要承担美术学习的压力,上课时也会更加随意。还有部分学生对美术学科缺乏充足的兴趣,认为美术课程可有可无,因而不愿参与到美术活动中。初中学生已开始承担较为繁重的课业压力,不得不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基础学科的学习上,因而不太关注美术学科。因为这些原因,兴趣教学法无法发挥其原本的作用,自然也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2教师对兴趣教学法的理解不当

学生的思想观念会影响到自身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理念、思想观念自然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如果教师未能正确理解兴趣教学法,仍然采用常规的教学手段,或者只根据自身积累的经验进行教学,并未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那么也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若学生始终沉浸在乏味、刻板的美术课堂中,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并未得到正确引导,也就难以对美术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美术素养也就无法得到显著提升。

3   兴趣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从美术教学的实际状态来看,教师要想发挥兴趣教学法的优势,就要始终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能运用恰当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堂互动活动。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应当从以下四点入手:

3.1了解学生兴趣,做好课前导入

为了最大程度发挥兴趣教学法的作用,教师必须要提前了解学生,既要把握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也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动手能力、认知水平等。在课堂中,学生始终都是学习的主人,只有激发其学习兴趣,才能使其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在课堂中更好地表现自我。因此,教师应采用互动交流、日常观察等方式,了解本班学生的特点,同时还需要查阅各种资料,准确把握初中生的成长特点和发展规律,尤其是了解信息时代下初中学生的特点。在全面了解学生后,教师要做的就是从其兴趣爱好出发,精心设计导入环节,保证在第一时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能快速产生学习热情。

例如,在教学《造型的表现力》时,教师就需要提前了解学生,再设置恰当合理的导入环节。在上课前,教师可先从网络上搜集与时装周走秀相关的视频,并精心设计教学课件,为导入环节做好准备。在上课时,教师就可在导入环节播放这些视频,视频中不同模特的穿着和造型都非常奇特、夸张,而这种类型的视频能快速吸引学生的目光。在完成视频的播放后,教师可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模特的造型好看吗?为什么?”学生纷纷表示此类型的造型非常难看,完全感受不到任何美感。教师可重点提取出视频中模特的造型,并带领学生了解这些造型的灵感来源,开展二次欣赏活动。在对比分析结束后,很多学生的观点都发生了些许变化,开始觉得模特的造型还算不错。此时,教师就可引出该节课的美术知识,即造型的表现力。之所以学生刚开始并未感受到美感,是因为尚不了解其中蕴含的美术知识;在拥有基础认知后,就能从美术的角度进行分析,自然也能感受到这些造型的美感,同时还能发现灵感与造型的统一,体会艺术的独特魅力。在完成前期的铺垫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在脑海中想象一个事物,再根据自己积累的知识进行造型创作。这样的美术课堂不仅可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和兴趣需求,还能带给其良好的学习体验,也帮助教师提高了该节课的教学效率。

3.2开展竞赛活动,丰富课堂体验

兴趣教学法要求教师选择符合学生认知兴趣的方法和内容,使学生对美术学科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由此才能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初中学生仍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想要在同学面前展示自我;自然也會有较为内向的学生,只愿从事幕后工作。因此,在应用兴趣教学法时,教师需要了解学生性格特点的不同,将其分为若干小组,保证各小组中既有表现欲望较强的学生,也有较为内向的学生,让热情的学生活跃组内氛围,带动更多的学生。小组内既有能力较强的学生,也有能力较弱的学生,让学生在组内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在划分完小组后,教师就可根据该节课的教学内容开展竞赛活动,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促使更多学生主动参与到美术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中。

例如,在教学《插花》时,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能在课堂中获取更多的知识,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准备好各种各样的花。当学生看到教师捧着一堆花过来时,心情也会变得更加愉悦。在看到学生开心的表情后,教师就可为学生安排学习任务:各小组的学生自学该节课的知识,再利用这些知识进行插花,看最后哪个小组的插花最美观。教师应尽可能地按照学生的喜好进行分组,保证各小组不存在内部矛盾。在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表现得非常积极,能认真阅读教材内容,交流各自的想法和观点,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学习效果也会显著提升。在完成自主学习后,教师要留下充足的时间开展插花竞赛,可将竞赛活动分为两轮,第一轮由教师确定主题,各小组需要围绕主题进行插花;第二轮则是各小组的学生自由发挥,并为各自的作品取名。之所以开展两轮竞赛,是因为教师可从更多角度和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有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第一轮竞赛主要围绕插花的原则、方法等进行考核,根据各小组的情况了解其当前的自主学习成果;第二轮竞赛考查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审美能力,目的在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在完成两轮竞赛后,教师评选出最佳小组,同时给予适当奖励。教师还可将获胜小组的作品放在讲桌上,让其他学生去欣赏和分析,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还能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3.3借助兴趣元素,开展训练任务

在课堂中,教师除了要认真讲解理论知识外,还要积极开展实践活动,以此检验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运用情况,以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在过去,美术训练活动通常都是要求学生进行写写画画,具有较高的自由度。虽然学生可随意进行创作,但在缺少明确要求和约束的情况下,部分学生会出现毫无头绪的情况,也有部分学生出现应付了事的情况。要想切实提高训练的效果,教师必须要提出更加明确的要求,并融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给予学生恰当的帮助和指导。当学生能对训练内容产生充足的兴趣,也就能根据要求进行训练,灵活运用自己积累的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

在正式教学前,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精心设计课堂训练的形式和内容,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由此调动其参与训练的积极性,为美术课堂营造新的生机与活力。例如,在完成《漂亮的手工灯饰》的教学后,教师就可根据该节课的知识点,布置自行设计手工灯饰的训练任务,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灯饰设计,同时还要保证自己的设计拥有明确的主题。该训练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由于该活动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学生表现得十分积极和主动,愿意充分展现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在学生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认真观察,在其遇到问题时给予恰当帮助,避免出现无从下手、无法顺利进行等情况。在所有学生完成训练任务后,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展示每个学生的作品,并开展讨论交流活动,要求学生从这些作品中选出三幅最优秀的作品。在评选结束后,教师可将本班学生分为三个大组,各组分别选择一幅作品,利用两周的时间进行实际制作。两周后,各组将自己的作品带到课堂中,并共同评选出其中最优秀的作品。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指出其中的优势和不足,提出合理化建议,使其能在日后设计、制作出更好的美术作品。将课后作业、课堂训练相结合,不仅可以让学生发现美术与生活之间的关联,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完成作业的兴趣。这些作品都是由学生亲自设计和制作的,因而会在训练活动中保持较强的自主意识,由此也能充分体现兴趣教学法的优势。

3.4开展户外活动,锻炼应用能力

美术学科中不乏一些较为抽象的美术知识,也有一些具有较强理论性的知识,学生在学习时会出现难以理解的情况,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习兴趣。为了降低这些知识的理解难度,保证美术教学效果,教师可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积极开展户外写生活动,让学生能从生活、自然中寻找美术知识,将自主获取的知识融入美术作品创作中。初中学生逐渐开始承担较为繁重的课业压力,长期压抑的学习生活会影响到其心情与成长。

例如,在教学《校园风景写生》时,教师可带领学生来到校园内,鼓励其自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场所。在户外,学生能从更多的角度观察校园,既能从高处俯瞰校园环境,也能从细节之处发现点滴美好。在完成观察后,学生纷纷开始进行创作。有的学生从校门口的角度,将校园风貌绘制下来;有的学生从细节之处入手,展示出校园花坛的勃勃生机;还有的学生将操场作为绘画主题,将操场上不同学生的动作、神态充分呈现出来。在学生完成各自作品的创作后,教师就可带领学生回到课堂中,并挑选几名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各自的创作理念,运用的创作方法。在课后,教师可收集学生的作品,通过扫描、拍照等方式,制作成电子作品集,再上传到微信公众号上;纸质作品可再还给学生,也可让学生从中挑选出最佳作品,张贴在教室中,打造更具有美术气息的教室环境。

总而言之,兴趣教学法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落实课堂教学目标,推动美术教学改革,还能显著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使其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基于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设计恰当的导入环节,开展竞赛活动,布置训练任务,运用户外写生,让学生能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逐渐感受到美术学科的独特魅力,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陈萍.兴趣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2(9):170-171.

[2]陆叶.兴趣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对策分析[J].中华手工,2021(1):101-102.

猜你喜欢
兴趣教学法初中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探究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