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

2023-06-07 23:07杨佳丽
求知导刊 2023年8期
关键词:情感教育语文教学小学语文

摘 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进行情感教育是必要的,教师要结合语文教学内容,科学地设计情感教育环节,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进一步丰富学生情感,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文章通过实践分析,总结了情感教育的内容,探索了在语文课堂中开展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语文教学

作者简介:杨佳丽(1995—),女,江苏省昆山市陆家镇菉溪小学。

情感教育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教师要全面结合学生实际,科学地开展情感教育实践研究,制订完善的教学方案,以全面提高情感教育的效果。本文从多个方面探索了提高语文情感教育质量的对策。

一、情感教育的相关内容

(一)概述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情感教学。在语文课堂中,情感教学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没有情感的语文课堂,就如无源之水。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热情,教师应在教学环节中合理地融入情感教育,增加语文科目的情感元素。情感教育强调任课教师在组织相关教学活动时,优先考虑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依据实际的学习情况,融入情感元素,让学生深入教学内容,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二)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审美作用

语文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审美对象,这些审美对象凝聚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悟,学生想要从审美对象中感受美、体验美,就要有情感体悟。在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较小,对于美的欣赏和感受能力不足,很难清晰地认知美,而如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开展情感教育,就能让学生明确审美对象的概念,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有效提升自己对情感的判断能力,让其在学习中发现美和欣赏美,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1]。

2.调控作用

小学生年龄较小,知识和经验不多,虽然他们拥有丰富的情感,对事物往往怀有极大的热情和好奇心,但也具有好动与耐心不足等特点,导致他们对事物的观察过于浅显,情感体会较为浅薄,而且易冲动,稳定性和可控性较差,他们需要被理解、被关注、被倾听。因此,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这些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来开展情感教育。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需要关心每个学生,并寻找恰当的时机让学生倾诉心声,之后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自主学习。这样做不仅能够有效调控学生的情感内驱力,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学习兴趣,而且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更加信任教师,从而建设良好和谐的教学环境。

3.熏陶作用

情感具有感染性和浸透性,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传递真挚的情感,让学生产生共鸣。小学语文并不仅是教会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学科,还是培养学生情感认知,帮助学生了解并认识这个世界的学科。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重视情感教育,融入一些好的情感元素,如纯洁美好的感情、坚贞高尚的情操以及爱憎分明的态度等。不仅如此,教师还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引导其科学地了解世界,让学生走向正确的成长方向。

二、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一)结合生活教学,提升学生的体验感

语文学科与生活有着较大的关联,结合这一特点,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适当地将课本知识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结合生活经历感受语文内容。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结合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学生有更准确、更深刻的情感体会。在学生进行课堂学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将生活中的画面、场景与学习内容联系起来,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2]。

例如,在进行《慈母情深》一课的教学时,为了有效融入情感教育,教师可以结合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对课文进行讲解。文章讲述了作者当时的生活条件十分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母亲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只能省吃俭用,但是当作者向母亲提出需要一元五角钱去买书时,母亲却没有丝毫犹豫就给了作者这笔钱,并且对作者读书这件事情表示鼓励和支持。在讲解完这篇文章后,教师可以列举一些平时生活中能够体现母爱的事例,让学生感受到慈母情深。如母亲总是早早起床为我们准备早餐,母亲总是把好吃的东西留给我们,母亲总是不厌其烦地帮我们收拾房间,等等。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引导和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向同学以及教师分享自己体会到的生活中母亲对自己的爱。教师将课文内容与生活经历相结合,同时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真实生活经历,有助于学生体会母亲的无私奉献,感受母亲的一片深情,对文章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这样能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情感教育的效果[3]。

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时,还可以将课堂上的情感延伸到生活中,這样能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巩固与延续。例如,《妈妈睡了》一文通过细节描写描绘了睡梦中的妈妈不同的样子,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妈妈对孩子浓浓的爱意。事实上,不少学生并没有看到过妈妈睡着的样子,也不能理解睡梦中的妈妈美在哪里,为什么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为什么妈妈睡梦中会“好累”。在课堂上,学生通过课文朗读和丰富的想象,通过情感的传递,确实可以体会到课文想要表达的情感。但要想让学生真正将体会到的情感内化于心,教师还需要让学生将情感与生活联系起来。为此,教师可以布置课后观察作业,让学生观察妈妈睡着的样子,并思考为什么妈妈睡着之后会是这样的,让学生通过观察妈妈睡梦中的表情,分析妈妈梦中在想些什么。这样,让学生将课堂上体会到的情感,及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能够使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情感教育要有一个内化的过程,要让学生将课堂上感受到的情感延伸到生活中,最后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情感。

(二)创设情境,传达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在课堂中创设情境、营造良好氛围是有效途径之一。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语文教学中,有感情的朗读与准确的语言表达是教师创设情境的法宝。

1.以读传情

朱自清曾在《论朗读》中指出:“读的用处是最大的,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充分重视它。”朗读在情感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教师范读。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往往不能准确领悟课文蕴含的情感,这要求教师在范读时发挥标杆的作用,通过声音来展现文章的情感。朗读不是简简单单地说话,而是一种艺术。朗读者的语音、语速、语调等都是聆听者情感把握的重要依据。因此,语文教师在范读时,必须全程把控内容基调,深入感受文章情感,打开学生的心扉,声情并茂地引导学生产生共鸣。

2.以说传情

小学生年龄较小,并不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可能无法深入理解复杂的内容,这会导致其在情感体会过程中遇到困难。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具备较好的形象思维能力,如果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教学语言过于平淡,不能营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就很难让学生进行高效率的学习。要想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自主积极地学习,教师就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能让师生进行情感交流的情境,而要想完成这一目标,生动形象的语言教学必不可少。要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在备课时,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仔细分析,这样在教学时,才能自然而然地引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对课文中的情感有所领悟;其次,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适当添加一些肢体语言来描述课本内容,同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始终带有情感;最后,教师在教学时还要注意把控自己的讲课音调和表情,通过生动形象的音调和表情来传递情感,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

3.注重朗读课文,体会文本情感

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朗读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学生通过朗读不仅可以了解和掌握课文,还可以进行情感表达。让学生在朗读中注入情感,不仅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还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所描写的场景,和作者产生共鸣,深入体会作者通过文字所表达的情感[4]。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定要重视朗读环节。在学生朗读前,教师可以先示范,这样有利于学生正确地朗读,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中蕴含的情感。语文学科中的很多内容都需要学生朗读,例如散文、诗歌等,甚至为了加深对文字以及句子的理解,学生常常需要进行多次朗读,这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情感的领悟。

以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山居秋暝》为例,在学生朗读之前,教师可以先示范,通过肢体动作、神态、语音语调、停顿等,让学生对这首古诗有初步的了解。学生模仿教师的范读对古诗进行多次朗读,并在脑海中对诗人所描写的景象进行想象,会对明月、清泉、竹林以及莲叶等意象有清晰的认识。由此可以看出,朗读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美的体验,还可以让学生收获丰富的情感体验。纸上文字虽无生命,但吟诵却可以赋予其生命。要想真切地感受和领悟一篇作品,有感情地朗读是第一步。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感,同时让学生对情感有更深层次的体会,要重视学生的字音、语调以及语速等方面,认真指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与学生共同营造更加高效的语文课堂学习氛围。

4.重视师生间的情感沟通与交流

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采用情感教育模式,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是非常有效的教学途径。小学生系统获取知识的地方主要是学校,学校也是教师与学生的主要接触场所,所以教师应重视学校这一场所,多和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沟通交流,丰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受。为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在课堂上应优先表达自身对所讲内容的感受,起到带头示范的作用;之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和学生互动,并在恰当的时机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沟通与交流,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在采用情感教育方法进行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变化,努力建设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为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学校里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情感活动,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假如学生在成绩与行为中有不好的表现,教师不应一味地指责与批评,应进行正面纠正,带着真挚的情感去沟通引导,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错误。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还要让学生进行情感反馈,尤其是在语文课堂上,如果学生缺少情感反馈,那么课堂教学将失去一定的活力。因此,教师要适时将话语权交给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疑問让学生表达情感,通过对话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除了课堂上的情感教学,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开展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课外活动,这有利于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情感教育的开展。

结语

总之,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情感教育的作用,在实践教学中,重视运用高效的教学方法,科学地进行教学实践,创新情感教育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杨帅.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理念和实践分析[J].科普童话,2019(42):95.

王小燕.小学语文教学对情感教育的应用探讨[J].中华少年,2019(31):59-60.

吴娟.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实施策略[J].东西南北,2019(21):225.

雷万钧.试论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生(中旬刊),2019(7):48.

猜你喜欢
情感教育语文教学小学语文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