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化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策略

2023-06-07 10:25徐雅
文理导航 2023年6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综合实践生活教育

徐雅

【摘  要】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为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在研学旅行课程开发过程中要结合行前、行中、行后三个阶段,注重课程设置生活化、课程实施生活化、课程评价生活化,从而发挥其综合育人价值。

【关键词】生活教育;研学旅行;综合实践

“双减”政策发布实施以来,研学热再度升温,本文以“行走姑苏”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为例,介绍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与实施“生活化”的相关策略。

一、行前:课程设置生活化

研学旅行是让学生在与社会和大自然的接触中用研究性学习的形式进行的旅行体验,是综合实践活动考察探究活动的形式之一。研学旅行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相契合,基于生活教育理论开发研学旅行课程,首先要注重课程设置生活化,把生活教育理论作为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核心理论依据。

(一)目标确定,教育即生活

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教育应该以生活为中心。在确立研学旅行课程的目标时,应注重让学生走进生活、探究生活、体验生活,让“学生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促进学生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

“行走姑苏”研学课程是面向姑苏区全区五年级学生开设的,以徒步行走为主要形式的研学旅行课程。该课程融会贯通陶行知“教育即生活”思想,注重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课程总目标为:引导学生用脚步丈量古城,了解苏州文化的灿烂瑰宝,解读千年姑苏的历史底蕴,在生活中增长知识,丰富经验;使学生在探究和体验生活的基础上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点位选择,社会即学校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社会,社会中的资源通过挖掘利用,都能变成有效的教育资源,即“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在研学旅行课程开发过程中,只有根据研学主题,基于“达成课程目标要求、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符合学生能力水平”等方面,合理取舍、使用和规划社会资源,确定研学实践点,择点而用,才能串联成一条条合理的研学旅行路线。

“行走姑苏”研学课程结合社会资源利用、地方课程建设,分别设置四条实践路线,分别为“华采·文脉”路线,途经古昭庆寺、耦园、仓街、苏州博物馆、卫道观前、鹤鸣堂、文学山房旧书店、状元博物馆;“昌盛·音韵”路线,途经古昭庆寺、评弹博物馆、城墙博物馆、顾颉刚、苏肇冰故居、祯彩堂工作室;“古今·传承”路线,途经陆稿荐、叶受和、黄天源、采芝斋、玄妙观、怡园、观前北局;“闲逸·市井”路线,途经双塔、双塔集市、官太尉桥、平江图、戏曲博物馆。四条研学路线主题鲜明、各具特色,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姑苏古城的文化与历史,建立生活与学习的联结,促进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三)任务设计,教学做合一

活动任务是串联研学旅行点位的必要内容,围繞任务清单开展研究性学习,能让学生获得更具深度更有意义的体验。在“古今·传承”研学路线中,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设计了多个活动任务。如行走至江南第一古观——玄妙观,设计苏州话绕口令比赛,学生通过用苏州话朗读关于玄妙观的绕口令,既体会了本土方言的腔调,又能在游戏中重温玄妙观的历史,深入了解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玄妙观三清殿”。又如,当学生参观完观前街上的多家老字号商店后,开展“动巧手,做名片”任务,引导学生把与老字号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按照级别分类,并为它们分别做好标志性名片,让学生体悟家乡非遗之美,激发传承姑苏文化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二、行中:课程实施生活化

研学旅行,是一种寓教于游的教学新业态,一种走出校门开展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实践教育活动。在课程实施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集体观念、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等素养,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课程中,获得深度体验感,满满获得感,实现研有所得、学有所思、旅有所乐、行有所获。

(一)研中学,勾连教材

2016年11年,教育部等11个部委就联合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将“研学旅行”列入中小学校教学计划。将校外研学旅行与校内教材教学相勾连,能让学生有机会应用相关学科知识,解释真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同时,研学旅行中的经历还可以“反哺”学科课程学习,激发学生对相关学科的兴趣。

观前北局是“古今·传承”研学路线的一个重要点位,在这个点位上屹立着一块民国年间的林公则徐纪念碑。而参加研学的学生,已经在五年级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学过《赴戍登城口占》一课。结合这一学情,在研学旅行过程中,教师先与学生回顾林则徐的生平,再介绍纪念碑的由来,迅速激发了学生探究林则徐与苏州渊源的兴趣,继而引导学生走访苏州更多和林则徐有关的遗址遗迹,如沧浪亭五百名贤祠中有林则徐像,南浩街有林则徐禁烟处、林则徐雕像,书院巷有巡抚衙门旧址林则徐石碑等,以此牢固树立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二)学中行,注重体验

因其走出校园的特殊性,并且承载传授知识的使命性,研学旅行又被称为“行走的课堂”。徒步、露营、拓展、生存与自救训练等都是研学旅行教育服务项目,不仅能让学生深度体验研学过程,还能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读万卷书,行百里路。“行走姑苏”研学课程结合中小学核心素养培养需要,把徒步行走设定主要教育服务项目,贯穿研学旅行的始终,引导学生用脚步丈量姑苏古城,培养其吃苦耐劳的精神,磨砺其坚强的意志。同时,该课程还注重将博物馆教育资源与学生学习需求有机衔接起来,在苏州博物馆、状元博物馆、评弹博物馆、城墙博物馆、戏曲博物馆等点位均设置任务清单,丰富学生活动体验的同时,实现博物馆教育课程开发与学校教育目标、教学内容的互补和有机融合。

(三)行中研,开放生成

研学旅行课程是一种开放性、生成性的实践活动。在研学课程进行中,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技能与能力表现以及兴趣状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保持旅行、研学的热爱和分享状态。

笔者在组织学生开展“古今·传承”研学过程中,有一项内容是带领学生走进百年老字号采芝斋,观看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采芝斋苏式糖果制作技艺”。学生现场观看后,还品尝了正宗的苏式糖果,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积极性。笔者抓住这一时机,让学生尝试进行记者的角色体验,向制作师傅提出关于“粽子糖”有价值的问题。“粽子糖为什么叫粽子糖?粽子糖里面的粽子是怎么“装入”糖里的?……”一系列问题的问与答中,拉近了学生与这项非遗制作技艺的距离,更充分展现了这门课程开放性与生成性的特点。

三、行后:课程评价生活化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研学旅行同样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多元评价,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价值。评价时要充分运用自评、互评、共评等评价方式,充分肯定学生活动方式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对学生的研学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一)任务表单,学生自评

学生是研学旅行的主体,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学生不断通过参观、考察等一系列活动认识自我、认识自然、认识社会,从而产生很多体验和感受。这些体验和感受往往具有时效性,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容易淡化或消退。因此,引导学生借助任务表单等方式及时进行自我评价,能够有效把经验上升到规律,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实现以自评促发展、反思促提高的目的。

在“昌盛·音韵”研学路线中,学生在与苏州传统文化的近距离接触中充分感受了古城的独特魅力。教师结合研学旅行实际设计活动评价表,引导学生及时记录“我的研学收获”,表达对家乡文化的自豪和未来传承的担当;及时书写“我对自己的评价”,反思研学旅行过程中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在“华采·文脉”研学路线中,教师带领学生回顾研学过程,指导学生一一发表研学旅行感言,还通过舞动营旗的方式,回味精彩瞬间,齐唱《研学旅行之歌》。

(二)多元展示,生生互评

在研学旅行过程中,每一项任务完成后,要及时引导学生展示研究性学习成果(研学类手册、手工作品等),同时,组织学生进行相互评价,让学生客观了解自己的阶段性表现,从而不斷自我调整,实现研学过程中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经验分享。

在“行走姑苏”研学课程的四条实践路线中,分别设置了多项操作体验活动,如学习传统技艺拓印、熬制传统中式养生茶、制作中式古典盘扣、绘制昆曲脸谱等等。每一次活动体验,学生都能在小组合作中互相学习,完成个性化作品。而教师要杜绝随意打分和简单排名等功利主义做法。另外,学生小组和小组之间也能进行组间互评,选出团结协作、勤学善思、勇于实践的优秀学员。

(三)交流反思,综合共评

研学旅行评价方式具有多元性,除自我评价、组员评价外,教师评价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在研学旅行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纪律性、参与度以及学生能够践行的社会责任感的能力和品质等综合表现,结合学生提交的研学成果,形成全方位科学评价,真正让评价发挥游中学、学中悟、悟中思、思中行的激励导向。

在“行走姑苏”研学课程中,教师不间断观察评估学生在整个研学过程中的各方面表现。在安全维度,主要观察学生是否听从安排和指挥,不擅自行动;在文明礼仪维度,主要观察学生在研学期间是否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城市文明;在参与度维度,主要观察学生是否按照要求完成研学任务,不推诿,不作假;在专注度维度,主要观察学生在整个研学课程过程中是否存在贪玩电子产品或发生其它与研学无关的事;在作品呈现维度,主要观察学生研学手册是否字迹工整、书写认真,学生的手工作品是否精美细致。

总之,作为一种新兴教育教学形式,研学旅行课程还在不断发展完善之中,我们要充分用好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以此作为开展研学旅行课程最核心的理论依据,真正让“行走的课堂”成为推动学生增进知识、培养兴趣、延展思考的新空间。

【参考文献】

[1]雷成耀,韦莹.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的“生活化”[J]. 教学与管理,2029(30):76-78.

[2]吴颖惠,宋世云,刘晓宇.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施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21(3):67-71.

[3]庄雪丽.“四位一体”小学研学旅行校本课程的开发[J].教学与管理,2020(29):22-24.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综合实践生活教育
大学生研学旅行市场需求研究
对“文化之旅”研学活动的几点思考
研学旅行研究进展与启示
落实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语文教育教学与生活实践思考
传递真爱
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