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意小练笔 撬动大语文

2023-06-08 23:40蒋秀琴
求知导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小练笔学习情境语文核心素养

摘 要:时代的不断发展,对以课堂为主阵地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为适应时代要求培养新型人才,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应运而生,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小练笔作为语文教学的必要辅助,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化难为易,让学生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语文核心素养得以综合体现。

关键词:小练笔;语言表达和交流;学习情境;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蒋秀琴(1981—),女,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梁丰初级中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世界各方面日新月异的变化,人才培养面临着新的挑战,以课堂为主阵地的语文教学也必然要与时俱进。著名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提出了“大语文”教育思想,主张把语文教育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听说读写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综合教学实践经验,以及学生在新时代要求下的语文学习情况,我们不难发现,“写”是学生最为难的部分。一两句的感悟、三五百字的随笔,或是考场的临场作文,都让他们抓耳挠腮。

反观近两年中考题型的变化,也有“大语文”的趋向,对“写”的要求越来越鲜明。笔者对2022年几地中考试卷做了一些调查研究,发现其中对学生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的考查相较之前明显变多。例如2022年苏州市中考的以下题型。

①疫情期间,外地医护人员常常凌晨3:00就赶到苏州,为市民做核酸检测。邻居小妹妹画了一幅画送给“大白”。请你根据画面内容为它配上几句话,表达心意。(2分)

②据中央气象台消息,台风“马勒卡”于4月8日在关岛偏南方向约99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并以每小时10公里左右的速度移动。请仔细观察预报图,写一段文字,简要介绍“马勒卡”未来120小时的路径和强度。介绍强度时不要出现数据。(4分)

③少平渴望走进书的世界,获取苦难日子里的精神动力。请你从下面的作品中选择一部推荐给他,并告诉他推荐的理由。(3分)

④文中插图是安徒生博物馆的标记。请你向游客介绍这一标记,并简述博物馆以此作标记的用意。(4分)

其中语言表述类题型分值达13分,内容涉及人际交往、名著阅读、时事新事、材料解读等各方面,字数要求20—80字不等。在2022年杭州市中考中,更是将小练笔作为最后一大题“写作”的第一部分。

这些变化,无不体现着语文与生活的结合,体现着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从题干的要求中,我们不难看出,现在的语文学习提高了对学生写作的叙述方式、语言组织、表情达意等能力水平的要求。同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表达与交流”方面也要求中学生“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这1万字的积累主要依靠平时的小练笔。和动辄600字以上的作文相比,小练笔篇幅短小,消除了学生的畏惧心理,又因其素材自由、形式灵活等优点颇受学生喜爱。所以,教师要想撬动“大语文”,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就应该着意于小练笔,日积月累的小练笔必定会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实现从量到质的变化。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学情变化,借鉴同行教师的丰富经验,在语文教学中做了一些不同的尝试,以求让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绽放不一样的烟火。

一、巧用课前一分半

写以说为先,尤其是对作文和各种练笔望而生畏的学生来说,先说未尝不是一种更好的表达方式。笔者所在的学校有课前演讲的传统,每个学生有一分半钟的演讲时间,以概括名著故事情节为主,150—200字。当学生要在一分半钟的时间内完成对一个故事的完整概括时,他们就不得不去做一些“写”的准备。有些学生是将情节概括在章回上,有些学生是提炼出关键的句子或词组,写在便利贴上提醒自己。这种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在无形中激发了他们自主阅读、自行概括、自由表达的能力。在长期坚持之后,学生课前演讲的内容也越发丰富,如音乐故事、影视新闻、奇人轶事……演讲的方式也更多样,如讲述、复述、转述……还能根据立场,变换表达的语气语调。演讲的角色也可自由切换,评论人、号召人、抒情者……說者有心,听者有意,学生在说和听的交互中学习、磨合、积累、精进。巧用这课前一分半钟的时间,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笔者虽然没有明确布置小练笔任务,但是学生在名著的阅读、材料的积累、试讲的准备、情境的创设中将小练笔的内容或无形或有形地体现了出来,听说读的积淀,必然会带来写的流畅。

二、名著专题连连看

近年来,新课标对初中生名著阅读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是阅读数量上的增加,还强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细节把握、情感体验,以往的应试练习已经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对学生名著阅读的要求。所以,除了阅读,笔者还让学生以专题小练笔的形式展开对名著文本的理解,这也是小练笔中占比最多的内容。

其一,对单本名著的内容整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学生能“探索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分享阅读感受,开展专题探究,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1]。所以笔者就以语文教材上“名著导读”中的专题为切入点开展小练笔,一般要求200字左右。

以《朝花夕拾》为例,关于“鲁迅的童年”,要求学生从文本中选择、整理、归纳;关于“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念”,要求学生从文本中找出有关儿童教育的事例,如“孝道”、去五猖会前的背书、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中的“我”,思考当时的鲁迅怀有怎样的教育观。还可以与现在的儿童教育进行比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或学习实践发表自己对教育的看法,加深他们对儿童教育的认知。从鲁迅到现代教师,从文本中的孩子到学习中的自己,从一个专题引发出多方面的思考,学生在小练笔的时候,思考有方向、下笔有话说、行文有真情、阅读有实效。

科普作品《昆虫记》的阅读略显枯燥,笔者主要从激趣出发开展小练笔,以达到整本书阅读的效果。例如,开展“画昆虫”活动,要求学生按照文本介绍画出昆虫的样子,并对其突出的外形或器官进行详细的功能介绍;通过和学生沟通,设计出他们感兴趣的专题来进行小练笔,如“昆虫食物大比拼”“昆虫的房屋”“昆虫的婚恋和繁衍”“聪明的昆虫”……在小练笔的基础上,学生将数量繁多的昆虫分门别类,推选出了“最佳歌手”“最佳房屋建筑师”“最佳伴侣”“最强吃货”等奖项,从而将厚厚的《昆虫记》浓缩在一张张奖状上。

对于《水浒传》这样的长篇小说,笔者则用专题串联故事。例如,对《水浒传》中女性形象的分类和理解,对各好汉上梁山原因的探究分类,与“酒”有关的人物事件和“酒”的作用……一个个小的切入点串联起多个章回的内容,从点到面,实现长篇作品的阅读,在专题探究的过程中发现趣味,让学生不再害怕人物事件众多的“巨”著。

利用专题阅读,将厚厚的名著读薄、读透,学生在小练笔的过程中积累了名著的知识,实践了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对名著有真正深入的了解,有可以分享的真切的阅读感受。

其二,对多本名著的關联阅读。从苏州市近三年中考的命题中,我们不难发现名著考查内容的变化趋势,即从单本名著的考查转向多本名著之间的关联考查。

面对浩繁的名著知识点,笔者和同组教师经过多番尝试,也借鉴了很多同行教师的公开课、名师课,发现还是以专题来联系阅读多本名著更有实效性。这里对小练笔的字数要求比较机动,有些专题100字左右即可,如“父亲的形象”,以鲁迅的父亲、傅聪的父亲、宋江的父亲、匡超人的父亲作为代表阐述;有些专题练笔则需要300—500字,如同样探讨女性形象,引导学生从《朝花夕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水浒传》《儒林外史》《简·爱》等名著中选择女性形象,进行分类归纳,学生在对比中不仅认识了不一样的女性,更是从这些异同中了解了古今中外对女性的评价,加深了对主题的理解,也让学生思索在新时代要做怎样的女性、怎样对待女性等,这是对他们社会价值观的培养。另外,笔者将多本名著中有关联的内容整合成专题,如名著中的“师徒关系”,相同的自然环境在不同名著中的作用等。在后期的小练笔中,学生也对专题探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自己寻找有趣味、有价值的专题,互相讨论交流,完成对名著的深层阅读。

用专题小练笔的形式完成对名著的拓展阅读,消除了学生对名著阅读的消极被动情绪,引发他们对名著内容、人物、主题的主动探讨和思考,学生对阅读有兴趣、有认知、有感悟,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三、平凡生活日日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到让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为写作奠定基础”,这必然要求学生到生活中去、到社会中去、到“大语文”中去。所以,笔者引导学生在观察生活、体验人生的过程中,及时将自己看过的风景、听过的歌曲、经历的事件、产生的感受以小练笔的形式记录下来、积累起来,用“积跬步”逐渐完成“至千里”的目标。

刚开始做日记小练笔的时候,笔者设置的间隔时间是3天完成一次150字的小练笔,学生常常为没什么可写而发愁。太过于熟悉的生活日常让他们失去了敏锐的心,所以“慢下来”“静下来”是笔者前期引导的核心。笔者给他们细致入微的提示,如去看银杏林慢慢泛黄的每一天,慢慢走过通向食堂的小路,看看周围嬉笑打闹的同学,回味今天课堂的欢笑,抬头看看夏初天上的云或秋日窗外的晚霞……提示之外是佳作交流,一个段落、一句话,哪怕是一个短语、一个动词,学生写到了精妙之处,教师就应该鼓励他们大胆地展示出来。鼓励的话语让学生更有写作的热情。后来的每次日记小练笔,不限时间,不限次数,一周练笔的字数在400字左右即可,不少学生有了一点感慨随时随地就能写下来,还常常能迎来各科教师的有趣点评。练笔无处不在,语文无处不在,对生活真实的“望闻问切”,带来了听说读写的融合。

四、紧扣教材练短板

语文教材近年来几经改版,从一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到现在每年内容的微调,我们不难发现,教材跟随着时代的步伐,不但有文本的更新,更有不断完善的听说读写训练。其中课后练笔的要求明显增加,既有对课文内容的改写、扩写、仿写、续写,如对文言文作品《狼》的现代文改写,对《纪念白求恩》中白求恩大夫的优秀品质的感想,对《我的叔叔于勒》小说结尾的续写,等等;也有写作要求中的小练笔,如拟写演讲稿的主题、结合文本学写读后感、发挥想象学写故事、尝试创作诗歌等。同时,更有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考查练习,如对《恐龙无处不在》中恐龙灭绝原因的探究,要求学生查找资料,既要有理有据也要适当展开想象;在专题学习《古诗苑漫步》中搜集整理古诗词,进行朗诵、赏析、创作;在《难忘初中生活》中对同学进行素描,对班级重大事件进行概括叙述、整理成册、交流展示……在教材中,渗透了各种要求的小练笔,让学生尝试不同文体,体验各种角色。这也正是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崔允漷在解读新课标时所提出的“大单元”教学目标,是以素养目标为终极目标的教育[2]。这些种类繁多的小练笔,能帮助学生积累素材、拓宽视野、强化思维、优化长处、完善短板,让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写作。

长期的练笔,激发了学生的写作自信,为学生的临场写作创设了优越的条件。虽然学生不再害怕大作文的写作,但600字左右的练习毕竟没法频繁地进行。在考前复习最后一段时间内较为全面的作文复习,笔者还是借助小练笔完成。练笔的题目是历年来的中考作文题,主要针对开头结尾进行训练(100字以内),同时概括所写内容,一周3—4次,批改之后利用课前的少量时间交流,提出不足,突出优点。这样的练笔是一次完整的作文思考,它要求学生在开头和结尾就把握住作文的立意,体现作文的主旨,加强了学生的作文审题能力。学生见识的作文类型越多,应对能力也更灵活,实现了小练笔对大作文的完美辅助,完成了从量到质的转变。

以上是笔者在新的教育背景下,针对名著阅读、作文写作、教材内容等实施的写作教学方案,也是针对新时代下学业水平考试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检验进行的教学尝试。主要手段就是以小练笔为支点,利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语文学习资源[3],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思考社会、关注内心、体验情感,撬动“大语文”,实现对学生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崔允漷.新课程背景下的新教学“新”在哪里[R].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22.

蔡可.课改深化,“大语文”大在何处[N].光明日报,2020-09-22(14).

猜你喜欢
小练笔学习情境语文核心素养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探讨数学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方法
浅谈小练笔在教学中的作用
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实践
课堂小练笔有效指导的尝试与探索
打开学生作文思路的探索
巧借导图之力,有效指导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