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的策略研究

2023-06-08 01:42胡海英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3年19期
关键词:我为人人范读雷锋

胡海英

语文就是语言的文化,其核心就是语感,良好语感的形成是语文素养的集中体现。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好方式,它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点训练项目,是阅读教学中最常见的基本训练方式。那么,在语文课的具体教学中,怎样指导学生读好课文,提高朗读能力呢?

一、教師要有扎实的朗读基本功,掌握朗读技巧

(一)课前教师要熟读课文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要想指导学生读好课文,教师必须要有扎实的朗读基本功,掌握基本的朗读技巧。课前教师应该熟练掌握课文内容,预先了解学生容易读错的字词,容易读破句的地方,明白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意境,领悟文章的主旨和编写意图。只有教师在课前预先了解把握了这些问题,在自己事先朗读中解决好这些问题,对文本做到了心中有数,胸有成“读”,在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时才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才能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更好、更美。一篇文章,教师课前至少应读上两三遍,才可能达到心中有数,胸有成“读”,才可能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更好。

(二)读文前先要做好正音工作,指导学生做到正确朗读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前必须要做好正音工作,将容易发生错误的字词预先提出,提示难点,事先正音。对容易读破句的地方,先帮助学生把握意图,理解清楚长句子,讲清如何断句等,并指导学生读准确,防止学生在朗读中出现错误。在朗读时要强调心、口、眼一致,集中注意力,防止有口无心,只有这样循序渐进,坚持去做,才能逐步使学生做到正确朗读。

(三)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做到流利朗读

在朗读时要求不断读,不读破句,要连贯地读,不能看一个词读一个词,而要在读这个词的时候就看到下一个词,迅速地把几个词联系起来,按意群停顿,从而在朗读实践中加大视觉的广度,逐步做到流利地朗读。在反复朗读、大量阅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中反复涵咏体味,领会语言文字之美,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如五年级下册第25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中,第三自然段结尾部分:“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这段话含义深刻,点明了文章中心。为了让学生感悟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我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尤其是最后两句。刚开始学生读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学生对“颇耐人寻味的”读得较快,我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这一种境界你们这么快就寻味完了吗?再来!”我引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学生接:“颇耐人寻味的。”这一次有一部分学生读出了“耐人寻味”的味道,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体会到。我没有急着进行下一环节,而是继续引导。经过我的反复引读和学生的反复诵读,学生终于能通过朗读准确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又如第二自然段中:“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在学生理解了“莞尔一笑”是指微笑,“正是这样”是指女房东养花正是给别人看的,而这是很平常的事,大家都这样做。我问学生:“这句话应该怎么读?”学生说应读出平淡的语气。学生读到:“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我感觉学生没有把女房东说话时的微笑以及平淡的语气表现出来。于是我微笑着引读:“她莞尔一笑,说——”学生接:“正是这样!”学生读不到位,我并不着急,而是反复引导,直到学生能准确读出女房东说话时的微笑以及平淡的语气来。这样,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不仅在读文中获得感受,语感也逐步得到了培养,语文素养会不断提高。

二、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训练,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一)注重教师、学生、媒体示范作用,逐步培养朗读能力。

教师的范读犹如铺路的石子,织网的梭子。教师的范读,无疑是一种最直接的引导。我在教学中,对于语言优美、节奏感强、有感染力的文章一般都要进行范读,并要求学生反复模仿诵读。正所谓“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功夫兴味长”。如六年级上册第8课《中华少年》,这是一首赞美和歌颂祖国的诗,在感情节奏上,全诗句式匀整,节奏鲜明,句末押韵,朗读时能感受到很强的节奏韵律。学习这首诗,重在朗读。教师如果有朗读方面的特长,就应该用铿锵、悠远、充满激情的语调范读,如结尾一小节是全诗的总结,一定要读出气势,教师的范读非常重要。例如:

“听,芦笙和唢呐一齐吹响,

看,乳燕和雏鹰比翼联翩。

五十六朵鲜花竞相开放,

装点祖国万里大花园。

让先辈的英灵︱自豪地惊叹:

啊!这就是我的中华!

这就是中华的少年!

当有部分学生朗读技巧较纯熟时,教师可以让他们承担“小老师”的角色,帮助和带动其他学生练习朗读并逐步掌握朗读技巧。

(二)多种方式交替使用,进一步提高朗读水平

在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掌握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揣摩作者蕴涵的情趣和意旨。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语言的感受能力,培养了语感。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六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文,由于我们的学生距离雷锋生活的年代以及他的事迹过于遥远,而且陌生,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先向学生简单介绍有关雷锋的事迹。在学生对雷锋有了初步印象和了解后,就要及时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在感受语言美的同时去触摸雷锋昨天的足迹。在此基础之上,再引导学生对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如在朗读这一课时,可采用齐读一、三、五小节,指名朗读二、四小节。齐读时,像一三小节就要指导学生读出深情呼唤的语气,读出急与缓的变化。如:

“沿着长长的小溪,

寻找雷锋的足迹。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

顺着弯弯的小路,

寻找雷锋的足迹。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

还可采用领读、对读等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韵味美的同时,领悟作者对雷锋高尚品格的赞美之情,从而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产生去寻找今天的活雷锋的愿望。

朗读不仅能规范学生的口语,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更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朗读吟诵,使学生达到“书味在胸中”的境界,这应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

猜你喜欢
我为人人范读雷锋
小学语文课堂范读时机的把握及策略分析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油站红哥张志祥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范读策略探究
写给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