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实践活动,培养英语跨文化意识

2023-06-09 07:11周俊
新教育·综合 2023年6期
关键词:跨文化意识实践活动小学英语

周俊

【摘要】是否具备跨文化意识,是衡量一个学生是否养成英语核心素养的标准。组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开展以西方英语文化为主线的系列活动,在漫溯历史演绎中汲取、在区分表达差异中了解、在歌曲练习中掌握音律,引导学生多维度了解英语本土文化,养成英语跨文化意识。

【关键词】小学英语;跨文化意识;实践活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组成要素之一是文化意识。对于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而言,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并不容易,其重要原因就在于文化与英语知识不同,后者是显性的而前者是隐性的,显现的事物有具体的载体,在教学的时候就有直接的抓手;相比较而言,文化作为隐性的事物,往往隐藏在具体的知识或人的语言行为背后,很難确定有效的教育抓手。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需要教师开动脑筋寻找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必须面临一个基本事实,即学生在英语学习时需要同时面对两种语言,也就是学生的母语与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这两种语言所对应的文化有着很大差异,即人们常说的“东西方文化差异”。因此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本质上就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多出一个“跨”字,意味着学生的英语学习就是在两种文化之间实现跨越,跨越的目的不是为了寻找文化的差异,更多的是寻找文化的共同之处与衔接之处。

培养学生的英语跨文化意识是新课改要求下势在必行的教学核心任务。引导学生具备这种意识,是扩充学生英语知识层面内容,帮助学生了解西方语言文化,感知英语本土区域的文化知识背景,从而掌握、夯实英语文化基础最有效的方式。开展英语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笔者采用手抄报、讲故事、唱歌曲等具体方式来引导学生追溯历史演绎,关注表达差异、掌握语言特点,从而有效开展教学。

一、手抄报,追溯历史演绎

上面已经指出文化是隐性存在的,这也就意味着跨文化教育不可能直接面向文化本身。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教师进行跨文化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去开展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产生良好的体验,在体验的基础上有所收获,从而有效实施跨文化教育。

手抄报是学生个性表达的平台,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手抄报的形式追溯英语文化的历史,引导学生体会一个国家的文明。因此,如果教师想引导学生深入接触西方文化,培养英语跨文化意识,就要适当以历史文化为主线,展开个性实践的活动形式。

例如在学习Christmas这一节日时,笔者会适当远离课本,指导学生通过多元渠道获取相关知识内容,进行总结整理,制作与圣诞节相关的手抄报,探索与之相关的历史文化。西方人对于圣诞节的重视,就如同中国人对于春节的重视一样,并且在圣诞节当天,外国人还会在晚宴上吃火鸡(turkey)等。学生自主构建手抄报的组成结构,通过多元渠道收集与之相关的元素内容,用图片、艺术字将此类文化在富有个性的手抄报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将有关圣诞节的背景文化内容系统地在手抄报中展示出来,并且在交流过程中,学生相互分享自己收集到的内容,有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层面。

通过结合节日,适当脱离课本内容,举办手抄报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追溯历史演绎,有效接收一些关于西方的语言知识文化,直接培养了学生的文化观念,这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将起到决定作用。说到底,手抄报是学生在初中生活当中经常遇到的一种文化表达形式,作为学生亲手制作出来的一份属于自己的小报,其不仅有学生精心设计的文字与图片,更饱含着学生的感情,充盈着学生对文化的认识。利用手抄报这样一个实践活动来实现跨文化的教育,成本低且效率高,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讲故事,关注表达差异

讲故事是最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最主要的还是引导学生关注表达中的差异,中西方的表达处处都蕴含着文化的内涵,且中西方在许多文化上都“大相径庭”。因此,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中西方文化表达差异,使学生进行感性认知,从而养成英语跨文化意识。

例如在学习“Hello”模块时,笔者便利用契机,适时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渗透西方文化,“Good morning”“Hello”是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首先接触到的问候语。而笔者问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他人相互问候时会如何?学生思考后回答,一般会问吃了吗/去哪儿等。笔者便及时向学生指出,在西方国家及使用英语语言的区域,别人会很反感“Have you eaten?”这类问题,因为西方人会认为这是比较隐私的问题,如果你强加逼问,会被认定为窥探别人的隐私。笔者还为学生扩充了知识:与西方人交流时通常有“几不问”:年龄(age)、收入(income)、体重(weight)、婚姻状况(marriage)等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虽然学生目前还使用不上,但应该在启蒙阶段就规范学生的常规用语。此类知识当作一个调节课堂气氛的方式穿插入课堂实践中,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便会在无形中形成迁移。

初中阶段的学生是喜欢故事的,他们喜欢的不仅仅是故事的情节,也包括故事中的文化元素。当英语教师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就可以不断地通过讲故事的实践活动,向学生介绍一些与英语文化相关的内容,在不断的渗透教学中,学生便会了解到中西方文化中的差异,体会到带有西方色彩的语言文化;在比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过程中,唯物辩证地探究带有本土色彩的英语文化,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便会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养成。故事作为文化的载体,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同,学生在讲故事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两种文化之间跨越,即用一种文化演绎另一种文化,学生可以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实现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教师要充分挖掘故事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要素,并用故事来推动跨文化意识培养行稳致远。

三、唱歌曲,掌握音韵特点

歌曲是人类的第二语言,掌握英语的音韵特点,是一种运用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特殊艺术手段。将语言学习和娱乐融为一体,在英语教学中恰当运用英语歌曲,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拓展学生跨文化意识也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在学习animals时,笔者在教学中总结得出英语歌曲的特点是文字流利,阅读时突出节奏和音韵,更适合学生吟诵,在课堂教学时笔者便使用《Mary Had A Little Lamb》《Baby shark》等英语歌谣让学生歌唱,如“Mary had a little lamb,it is fleece was white as snow”,其中后半句在吟唱过程中,歌曲中省略了一些轻音节,学生在倾听过程中发现,如果不是仔细聆听,便感觉作者并未唱出歌词中的某个词汇。但实际情况则是演唱者在吟唱时轻声带过了这一词汇,这也是英语文化的特点,即通过节奏训练使学生体会到轻重音节以及连续等音节现象,了解音韵及节奏的掌握是关键节点,为学生创造较为轻松的学习环境,并鼓励学生进行吟唱。经过反复练习后,学生便能够将歌词唱得流畅与自然,在不断地唱、玩过程中建立起词汇间的对比意识,如“Everywhere that Mary went,the lam was sure to go”,学生将本句深刻记忆后,则变相掌握了“be sure to do sth”句式的运用,并为以后词汇用法区分的学习打下基础。对英语文化深度掌握之后,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便会在无形中得以养成。

在课堂上适时插入英文歌谣,不但能够重新把学生的注意力凝聚起来,充分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能调节课堂的紧张气氛,使教学在积极主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完成。且學生可利用英文歌曲中的词汇、语句扩充个人的词汇量,这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是有巨大帮助的,跨文化意识也在无形之中养成。

在日常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并在英语的实际运用过程中,文化背景的选择更加符合西方文化,具备丰富的地域文化知识,让学生形成英语的“跨文化意识”,练成地道的英语语言,是当今英语学科开设的新目标,也符合当今日益开放的社会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实用性。所以,教师应该打破局限,在课堂中渗透文化意识,举办多种符合主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多元渠道,获取关于英语文化的相关内容,从而形成英语的跨文化意识。

【参考文献】

[1]程晓棠,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法,2016(5).

[2]王蔷.从综合语言语用能力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新挑战[J].英语教师,2016(6).

[3]唐德根.跨文化交际学[J].中南大学出版社,2000(9).

猜你喜欢
跨文化意识实践活动小学英语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思路
试论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关于小学数学兴趣教学的思考
小议高中数学的兴趣教学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