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提问,优化课堂

2023-06-15 01:22郝永康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3年4期
关键词:指向性启发性科学性

郝永康

[摘 要]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灵活、创新地调整教学细节,优化提问方式,加强课堂提问的合理性、科学性、启发性和指向性。这不仅需要教师了解学情,观照学生的接受水平和学习需求,科学地设计问题,还需要教师对提问环节进行合理预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主动发问。

[关键词]课堂提问;合理性;科学性;启发性;指向性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10-0062-03

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了提问的技巧就等于掌握了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动权。在语文课堂中,提问具有“领头羊”的地位,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着引导与促进作用。因此,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提问策略对落实语文教学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提高课堂提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学本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灵活、创新地调整教学细节,优化提问方式。

(一)观照学生的接受心理和实际学情

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是教师教学的基础。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强烈,但知识储备不足,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学情,观照学生的接受水平和学习需求,保护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进取精神。

课堂提问需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例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骑鹅旅行记(节选)》这篇课文的导入环节,教师首先播放这部作品改编的动画片,通过视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细读课文:“谁骑着鹅旅行?为什么会骑着鹅旅行?旅行中遇到了什么?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发?”这樣的课堂提问不仅使教学环节衔接紧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同的问题对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作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的问题,不能生搬硬套名师的课堂提问,而是要在分析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后再设置相应的问题。

(二)科学合理地设置课堂问题

教师的课堂提问如果超越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不符合学生的接受心理和智力水平,就不具有启发性。例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时,教师让学生谈谈父亲面对母亲和朋友的劝告为什么不肯离开。实际上,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因为他们对当时严峻的形势和历史背景还不了解,无法准确深入地回答这个问题。所以,过难或过易的课堂问题都不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最终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能力深受教师所提问题的影响。教师设计记忆性的问题,学生就会把记忆中的东西复述一遍;教师设计创造性的问题,学生便会去思考、创造。课堂提问需要考虑语文学科的特点,科学合理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去品读文本。但是,教师不能提一些刁钻古怪的问题,让学生难以回答。例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赵州桥》这篇课文时,一位教师这样提问:“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着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你是怎么知道的?”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很难结合课文进行回答。语文教师要确保课堂提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每一个问题不仅要做到知其然,而且要做到知其所以然。所以,在教学《赵州桥》时教师可以问得更明确一些:“从课文中的哪些词语或句子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请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这样的问题更易于学生接受,更符合绝大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助学效益

许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往往采用快节奏的提问方式,在提问后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就急着公布答案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在提问后和学生回答后恰当停顿,以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助学效益。

那么,教师怎样把握停顿的时间呢?这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来决定。难度较大的问题,预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应相对长一点,但也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提问之后,教师要以期待的目光注视全班学生,观察学生思考时的面部表情。当大多数学生脸上出现了自信的神色时,就是请学生回答的最佳时机。对学生回答后停顿时间的把握也要视回答的具体情况而定。学生回答得正确、全面,停顿时间就短一些,反之则长一些。教师在等待时,可随机提问“是这样吗?”“还有要补充的吗?”,以激励学生进一步思考。例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时,文中有两条游览路线,如果教师要求学生在阅读时立刻将游览线路找出来,学生一下子难以解答。但是,如果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学生就可以充分思考并借助课文中描写作者的行踪的词句和文章的过渡句展开分析,最终画出游览路线图。这样教学,不仅可以降低课文的理解难度,还能在分析文本细节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二、加强课堂提问的启发性和指向性

在课堂提问中,教师不仅需要把握学生学情,还需要合理预设,注重课堂提问的指向性和启发性,设计合理而有层次的问题。

(一)激趣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兴趣为前提的提问不仅能够引发学生思考,还可以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理想的教学状态是学生主动发问、敢于发问。主动提问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加强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还能促进学生独立意识的形成。小学生好奇心强,教师可以结合教材挖掘其中蕴含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表达能力,用充满趣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驱力。此外,教师在提问时要结合适当的语气和表情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其能够深入到文本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例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我们奇妙的世界》一课时,教师鼓励学生在品读课文后提出自己的问题。一个学生提出:“老师,我很好奇为什么天空的颜色会变化?为什么清晨一开始是粉红色,后来变成了蔚蓝色?”教师借着学生的问题,运用物理学、气象学的相关知识向学生讲解大气散射和折射的基本原理。学生的会问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在自主参与和内化知识的过程中,他们学得兴趣盎然,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二)循序渐进,加强课堂提问的启发性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于提问的教师,像木工砍木头一样,先从容易的地方着手,再砍坚硬的部位,这样先易后难,问题就容易解决。显然,把握好所提问题的难易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教师应该依据学生学习的规律和水平来确定课堂提问的难易度,既不可急功近利,也不要过分考虑,以致寸步难行。

课堂提问的思路要清晰而富有层次,教师可通过连续提问,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展开学习。例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时,可以层层深入地进行启发式提问。教师可以依次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1)你看到了怎样的爬山虎?(2)课文分别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3)作者是如何着重介绍爬山虎的脚的?(4)从第3自然段中你读懂了什么?(5)在作者的描绘中,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什么颜色?什么形状?数量有多少?(6)依据图片和你平时的观察,用自己的话描述爬山虎的脚。(7)第4自然段中,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上墙的?圈出动作词。(8)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会变成什么样?没触着墙的又是怎样?找出原文句子读一读。(9)对课文3~5自然段的阅读,你明白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这样循序渐进的提问,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课文的内容和主旨,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同时,教师要避免“好不好”“是不是”这类封闭式的提问,应多提“为什么”“怎么办”这些需要学生动脑思考的开放性问题。比如,在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猫》这一课的教学中,若教师提问“小猫可爱吗?”“老舍喜不喜欢猫?”这类问题,实际上是没有多少价值的,因为封闭性问题任何人不用思考就可以回答出来。如果教师改问“小猫的可爱表现在哪里?”“文中的语气词可以去掉吗?”,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课文内容,那么这些提问就会变得有意义得多。

另外,教师以“曲问”的方式找出学生兴趣与教材的契合点,能够引发学生积极、深入的思考,从而快速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例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白鹅》一课时,需要学生理解作者丰子恺为什么称呼白鹅为“鹅老爷”。如果教师直接提问:“丰子恺为什么要称呼白鹅为‘鹅老爷呢?”学生可能一下子难以回答,有些学生甚至不知道从何处去思考。如果教师变换一个角度,进行“曲问”,效果就不一样了:“称呼白鹅为‘鹅老爷是丰子恺怕白鹅、讨厌白鹅吗?你从这个称呼中感受到了什么?能联系生活谈谈吗?”这样的问题难度有所降低,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并给出理由。此时,教师再适时进行引导并举例说明,很容易就能让学生理解作者“明贬实褒”的写作方法和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师进行“曲问”,将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成几个循序渐进的小问题,使学生在分层解答中很容易就理解了文本内涵。可见,思路清晰而富有层次的启发性提问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促进作用。

(三)逻辑清晰,明确课堂提问的指向性

课堂提问之前,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进行铺垫和引导,从而明确教学目标。同时,教师要对提问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预设,把握好提问的方向,加强课堂提问的指向性。

教师要对课堂中的每一个问题都做好精心准备。例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的《将相和》这篇课文时,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通过这篇课文大家明白了什么?”在场的学生不知所措,因为这个问题的指向性不明确,学生没有思路,自然不明白怎么回答。但是,如果教师这样设问:“在国家利益和个人得失面前,蔺相如和廉颇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通过蔺相如和廉颇之间的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这样,把问题具体化,先引导学生分析蔺相如和廉颇两人的行为,再从两人的品行中获得相应的启发。这样的问题指向非常明确,学生在讨论回答时能明确思考的方向,课堂教学也能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目标。

(四)发散思维,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高效的课堂必然是师生共同作用的结果。新课程改革不仅要求教师能够在课堂上提出优质问题,也要求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提问。课堂中,有的学生不善于提出问题,或者是不敢、不愿意提出问题,归根结底是其问题意识淡薄导致的。教师不应该在课堂中进行大量、连续的提问,而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主动提问的积极性,这对语文教育乃至学生的未来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穷人》这一课时,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对文章内容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和了解,被桑娜夫妇收留邻居两个孩子的行为打动。此时,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想象桑娜一家往后的生活会发生哪些故事或改变。轻松愉快的话题激发了学生讨论的兴趣。通过交流思考,学生踊跃发言,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构想。有的学生认为,自从收养了两个孩子,桑娜夫妇工作更加努力了,孩子们也感恩桑娜夫妇,长大后都取得了成就,回报桑娜夫妇,桑娜一家人的生活变得更加幸福快乐;有的学生认为,桑娜一家人虽然生活贫苦,但人们看到了桑娜的善良,纷纷献出自己的爱心,帮助桑娜抚养孩子,最终两个孩子在大家的帮助下快乐成长。开放性的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考查的是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的大胆创编不但使课文内容更加丰富精彩,还实现了思维的拓展,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也有积极的意义。好的文章都会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教师要善于挖掘文章空白处,引导学生进行补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培养其发散性思维,提升其学习的主动性。

总而言之,课堂提问是师生互动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因势利导,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提问的科学性、合理性、启发性和指向性。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知识殿堂,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力,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 參 考 文 献 ]

[1] 周湘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提问能力[J].教育导刊,2012(2):93-94.

[2] 宋振韶.课堂提问基本模式以及学生提问的研究现状(上)[J].学科教育,2003(1):22-25.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指向性启发性科学性
一种接收换能器指向性凹陷方法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谈舞蹈教学中启发性语言的运用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说话写句要注意科学性
人大专题询问:增强监督“指向性”
声波测井圆环阵指向性设计
摭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忽逢桃林 落英缤纷——我的“指向性写作”教学点滴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