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一贯制学校思政一体化的实践探索

2023-06-15 13:37沈忆来周寅雁
中国德育 2023年9期
关键词:教研组教研思政

沈忆来 周寅雁

学校德育要不断创新途径和方法,努力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与实效性,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本期“样本”所展示的几则案例,都是各校基于自身实际,依据教育方针政策,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对德育工作的积极尝试与创新实践。事实证明,这些举措都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益探索。

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实验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是杭师大东城教育集团旗舰校。从德育工作的整体布局来看,学校为思政一体化建设提供了机制保障,通过设立 “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育人方针,坚定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重要目标。本文从建设思政一体化机制、开展思政联合教研、贯通学部思政综合实践等几个方面入手探索九年一贯制学校思政一体化建设的路径。通过聚焦小学与初中两个学段,利用学校九年贯通的“四叶四品”评价体系助推思政教育深入开展,为探索思政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可资参考的经验。

一、思政一体化建设的机制保障

(一)党委领导的思政中心推进思政一体化

思政一体化建设首先需要从学校高度将思政教育纳入重点工作,从而完成学校整体布局的升级,建立了以书记为思政一体化建设负责人,党委委员、校级干部为思政一体化建设中心成员的“党委领导的思政中心”,保障工作推进力度。丰富思政一体化工作内涵,让党建牵手学生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在工作架构中新增了“党建引领红色课堂,发挥和润教育基础功能”这一支架。通过微党课、少年团课、红领巾少先队课协同,打造“党团队一体思政贯通课”,擦亮“红”的底色。

(二)思政教研组升级提质保障一体化教研

在学校思政一体化建设机制的保障下,学校原有的道德与法治小学、初中社会教研组升级为“思政一体化”联合教研团队。学校小学部道德与法治教师队伍共79人,其中初中社会教师7人,还有由2位校级领导领衔,2位德育中层、4位组长,10位骨干教师组成的一个核心团队。在学校的支持下,教研组完成两个学部的协调工作,保证团队联合教研时间,深入研究思政一体化理论,聚焦思政一体化教学的重点、难点、堵点,讨论解决的方法与路径。

二、思政一体化课内外实践探索

(一)思政小课堂:主题联合教研探索,贯通学段教学

学校成立思政一体化教研组后,除了分学部教研的常态化工作外,通过发挥九年一贯制的时间、空间优势,打破学段壁垒,定期进行跨学部联合教研。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1.联合教研的焦点:同题教材共研

义务教育学段长、跨度大、教材内容多、学生变化复杂。目前思政一体化建设中不同学段教材存在衔接问题,例如教材内容重复、缺乏整体性、衔接性不够强等。一线教师对整套小学与初中教材都进行共同研究,显然时间、精力上难以实现。因此教研组为解决这些问题,循序渐进进行联合教研。针对思政教学较少关注年段衔接、缺少一体化教学设计的主要矛盾,学校首先从教材中关联性强的主题作为突破口,通过跨学部协同教研,立足本年段目标,远观教材中相关主题的发展目标,选择共同主题的教材进行研究。其次每学期确立一个主题进行联合教研,并就一个主题深度共研,逐步提炼中小学思政一体化的切实做法和经验。例如在初期的联合教研中,选定了四年级上的“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和七年级上的“让家更美好”两课,围绕“家庭责任”这个主题,进行教学共研。

2.联合教研的落点:同题衔接教学

同题衔接教学,需要根据课标课程内容的脉络进行梳理,做好内容衔接。从目标来说,学校选择的两课都是在强化家庭成员的意识和对家庭归属感的培养。四年级的这一课是对家庭责任的启蒙,而七年级的“家庭责任”重在主动解决家庭矛盾,教育学生逐渐成为家庭成员中有力量也有能力的一分子。不同年段的学生对于同样主题的学习,存在的认知和关注点是不同的,不同年段的学情差异就是思政一体化教学的基础。因此,学校以教学实践来促进共研,通过不同学段的课堂教学研究,实现责任意识的有效衔接,确立贯通的“家庭责任”的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从改变自己的沟通方式或提出建设性意见角度,促使其处理家庭矛盾的参与度、主动性更深入。不同年段学生参与家庭建设的方法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而定,侧重的目标就很清晰,避免“学得过浅”和“挖得过深”的问题。

3.联合教研的结点:教师队伍联动

九年一贯制学校进行思政一体化的研究时,更需要进行教师队伍的联动。一是通过定期集体备课的模式,实现教師跨学段、跨层次的协作教学与研究,实现不同学段思政课互联互通。二是举办跨学部主题教研活动,扩展思政课教师的学术视野。教师通过教研活动可以借鉴相邻学段思政课教师先进的教学经验,提升自身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通过联合教研,不同学段的教师学会应用情境体验的方法,尤其是对中小学生而言,在课堂中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能增强教学的感染力、亲和力和实效性。在初中学段,则可以采用情景剧表演、播放时政热点视频、模拟采访等形式,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进行感受。

(二)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系统架构,协同育人资源

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善用社会大课堂,与思政小课堂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思政课与现实相连、与时代同频共振。习总书记说:“思政课的本质就是讲道理”。在社会大课中,用活用好各种资源,才能丰富学生的思政体验,让道理变得生活鲜活。学校对德育活动进行了梳理,挖掘思政内涵,形成序列化、系统化的思政实践活动,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

一是主题课程序列化。思政课的知识体系、价值体系的主题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根据思政课程学段内容与目标,了解本学段学生的价值观发展水平,开发好主题课程,使之序列化,不断创新思政教育方法。学校的思政主题课程,采用参与学生活动时长、灵活运用 “大小课”的方式。小课20~50人左右,大课一般是以年级为单位,大小课时长根据活动主题按需安排。主要包括以下三类课程:第一类,常态活动赋予新的内容与方式,形成的序列班会课程、序列晨会课程;第二类,“2+3”成长课程,关注两个起始年级(一、六年级)和三个衔接年级(三、五、九年级),通过为期一周的校本衔接课程(幼小衔接、中小衔接)实现育人目标;第三类,党团队一体化校本课程。学校因地制宜打造红色主题场馆,自编“少年团校”“红领巾微党课”“芽芽入队”等专题的党团队主题校本课程、自制党团队微课,做走心的红色教育。

二是活动课程系统化。小学以认知认同为核心,初中以体验感悟为核心,学校将走读课程、年级组德育实践课程也统整到思政教育体系中,通过活动促进认同,通过活动提升感悟。一至五年级主要以生活链接为主,六至九年级则以走进社会大课堂为主。每个年级都有围绕主题形成系列活动群,螺旋上升,旨在从生活中感受爱、学会担当、明白自律的价值、明晰自己的目标。例如“走读杭州”活动课程针对六至九年级学生而设计,包括走进名企体验工匠精神;走进军营感受军人浩然正气;走进名校点燃奋斗激情。

三、“四叶四品”评价助推思政教育深入开展

学校以“四叶草”幸福草为寓意,希望培养出有“仁爱之心、健康之体、智慧之脑、责任之肩”四种核心品质的人。将思政教育系统地融入日常教育活动中,升级原有“四叶草少年”的习惯养成指标,与思政教育内容匹配:真诚待人真爱、诚实守信诚信、认真负责担责任、自信自强乐观、遵守规则意识、讲究效率意识、友善合作合作意识、合理消费勤俭节约、主动学习自我能动性、独立思考独立、学用结合勇于实践、总结反思勤于思考等。因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年龄跨度大,成长特性的差异大,因此下设指标的具体制定分为“一至五”和“六至九”二个学段,呈现阶梯性发展。四个一级指标下分两个学部,各自下设了若干个二级、三级指标。评价指标呈现不同年段的特征但又相互衔接,贯通九年级。

围绕思政教育开发的实践活动设计评价类目,使一至九年级的“四品”评价切合主题,融合到综合实践活动评价项目表中,努力贯通年级,从横向与纵向结合看待每一位学生的进步,哪怕是“微光”,也值得我们去放大,每个学生的成长都需要被看见,需要被鼓励,让学生能从贯通的思政综合实践活动中体悟与成长。

东城实验学校通过立足国家规定的思政课程,设计开发、创新相关联的主题课程、活动课程的内容与形式,将之统筹融合到思政教育体系中,使思政一体化建设在一贯制学校中,更凸显衔接、贯通的特质,助推纵深,努力实现“贯通九年一盘棋”,做好培根铸魂工作。

【沈忆来,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实验学校副校长,高级教师;周寅雁,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实验学校思政联合教研组小学部组长,一级教师】

实习编辑 迟倩颖

猜你喜欢
教研组教研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