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氏“金鸡啄米”针法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临床观察

2023-06-16 01:32雒明栋张锡三高婷婷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6期
关键词:补平经气腰痛

雒明栋,张锡三,高婷婷

(白银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甘肃 白银 730900)

腰三椎横突综合征是以第三腰椎横突局限性压痛,偶有压痛传导至腹股沟或大腿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病症。一般常见于体力劳动者,近年好发于久坐办公群体[1-2]。西医认为该病是由于第三腰椎横突上附着的软组织因劳损、拉伤等致病因素,导致软组织撕裂、出血,产生无菌性炎症反应,刺激周围神经而形成,多用封闭疗法治疗该病。中医则以“腰痛”论治腰三椎横突综合征,认为先天不足、外邪寒湿侵袭致局部筋脉拘急,气血运行不畅而致瘀;劳作、外伤损伤致筋脉损伤,不能运行气血而致局部气血瘀滞,一般采用针刺、艾灸、热敷、拔罐治疗该病。白银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运用郑氏“金鸡啄米法”治疗该病,并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1-7月收治的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依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并经X线检查后,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3]的相关内容制定诊断标准:①腰部劳损史;②腰三横突部压痛,睡觉时腰部垫腰部高症状缓解;③疼痛向下可放射至膝关节且不超过膝关节;④腰部 X 线提示L3横突肥大,畸形、双侧不对称。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疾病临床诊断标准;②年龄18岁以上;③在参加研究的前一周未口服有关药品,并未进行相应治疗;④能看懂知情同意书内容,并签字。

1.4 排除标准

①有畏针或既往有腰部外伤手术史患者;②孕妇、哺乳期妇女;③合并有其他疾病不能俯卧及其他原因而合并有本病的患者(如骨折、肿瘤等);④其他不适宜针刺疗法者(如局部皮肤有破溃者、酒精过敏者、精神疾病者等)。

1.5 剔除标准

①隐瞒自身病情,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病人依从性差,在研究期间无特殊情况擅自服用相关药物无法按规定完成治疗者,不纳入统计分析。

1.6 统计方法

1.7 观察指标

1.7.1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画一直线,分成10份,标记刻度从0cm到10cm,0cm端代表“无痛”,每增加1cm代表疼痛增加1分,5cm处代表“中度疼痛”,10cm端代表“最严重的疼痛”,再由患者选择线上的一个数字作一记号,用来说明自己的痛楚程度,而记号的刻度则代表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5]。

1.7.2 JOA评分量表 评分表总分为30分,从症状、体征、日常活动评价受试者,评分越高表明病情越严重[6]。

1.7.3 疗效评价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治愈:腰部无不适症状,功能和生活如常;显效:腰部腰部功能活动尚可,无明显不适;有效:腰部不适症状减轻,日常活动得以改善,对日常生活有一定影响;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8 分组设置

将符合治疗标准的8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01-80,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由两位副主任医师分别采用金鸡啄米针法和提插平补平泻法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前后由专人进行信息采集。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治疗

采用“金鸡啄米”针法治疗。

2.2.1 取穴 腰3横突压痛处阿是穴、肾俞、气海俞、大肠俞、L2~L4夹脊穴夹脊穴、委中。

2.2.2 操作 嘱患者俯卧位,选取φ0.28mm×40mm毫针,皮肤常规消毒后进针。操作者左手食指紧按针穴,右手拇食两指持针直刺进针,根据患者胖瘦选择合适的进针深度候气,得气后,施以“金鸡啄米”针法,即:在一分深的范围内,快速而连续的重插轻提3次为一度,反复操作1min,使针感向周围传递,针刺后用TDP灯照射。间隔10min行针1次,留针30min,缓慢起针,按压针孔。

2.2 对照组治疗

采用提插平补平泻法治疗。

2.2.1 取穴 与治疗组相同。

2.2.2 操作 在上述各穴位上,选取φ0.28mm×40mm毫针,皮肤常规消毒后入针。左手食指或拇指紧按针穴,根据患者胖瘦选择合适的进针深度,右手将针刺入穴内候气,得气后施以提插平补平泻法,即针下小幅度提插操作,提插力度相等,反复操作1min,使针感向周围传递。针刺后用TDP灯照射,间隔10min行针1次,留针30min,缓慢起针,按压针孔。

两组均治疗1次/d,6天为1个疗程,间歇1天,共治疗3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3.1 VA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降低,治疗前后两组组内VAS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分)

3.2 两组治疗前JOA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JOA评分均降低,治疗前后两组组内JOA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JOA评分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JOA评分比较 分)

3.3 总体疗效比较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5.0%,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12.5%,经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比较 (n)

4 结论

现代医学认为腰三椎横突综合征是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软组织急、慢性损伤,从而造成局部组织的炎症反应,最终出现纤维样变性,在反复愈合、撕裂之后,发生粘连、挛缩等病理改变[8]。在体表表现为压痛点或者条索状结节[9],主要表现为腰臀部、大腿部麻木疼痛及活动困难、受限[10]。在治疗时常采用消炎止痛、对症治疗的方法。

中医学将腰三椎横突综合征归纳为“腰痛”“肾着”。一般认为,导致该病的主要病因为外感风寒湿邪、劳倦损伤和先天禀赋不足,这三类病因单行或夹杂而致病,使局部经脉痹阻或损伤,气血不能通行于腰部,引起腰痛。

自《内经》始,述腰痛之病因病机,都认为肾虚为其首要发病基础,后世医家补充肝不足所致腰痛的机理,逐渐形成肝肾亏虚病因理论,如《诸病源候论·腰脚疼痛候》就认为“肾气不足,虚则受风冷,故腰痛”。禀赋虚弱,肾中精气不足,肾阳、肾阴化生不足,不能温煦濡养肾之府发为腰疼。《灵枢·营卫生会》载“卫出于下焦”,肾为气之根,肾不足则卫气无所依,外邪入侵卫外无力,两因相加发为腰痛。

寒湿型腰三椎横突综合征易发于春夏季节,由于春夏季节天气炎热,玄府敞开,汗出贪凉,致使寒湿邪侵入腰部,因寒性收引、凝滞,而湿性重着,致阳气痹阻,不能温煦局部筋脉气血,筋脉拘急而致疼痛。气血得热而行,常在患病初期得热痛减。久坐劳倦、扑跌损伤局部筋、骨及肌肉、经络损伤,致气血运行不畅,客于腰部而成瘀,发为气滞血瘀型腰三椎横突综合征。患病初期常可通过推拿症状好转,病情日久不愈,病邪渐深,则需要采用针刺疏泻,深入病邪。

如前所述,腰三横突综合征是以肾肝亏虚、外邪侵袭、扑跌损伤、久坐劳伤为病本,以正虚、寒凝、气血瘀滞等为病标的虚实夹杂病症。针对该病证候特点,可采用金鸡啄米针法。

郑氏“金鸡啄米法”是郑魁山教授创立的八大家传针法之一,其操作以快速而连续的小幅度重插轻提为主,因形如小鸡啄米而得名。在临床中可治疗体虚瘀痛病症,具有“补虚”与“化瘀”的功效,且操作简便、可行性强[11]。在操作过程中,左手揣穴推按辅助调节控制经气聚合于病灶区域,右手行针小幅度提按,以调达病位郁结之筋脉,使经气能够迅速抵达患处,行气而不耗气,待针刺部位产生温热等气感,左右手配合使经气缓慢扩散至四周,疏通局部经络,使气血通畅。通过手法操作,调节经气汇聚与扩散,达到补虚损、祛寒邪、活血化瘀止痛之功效,从而改善病症。

针刺治疗腰三椎横突综合征,多从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选穴论治。《素问·刺腰痛论》云:“足太阳脉令人腰痛”,《素问·空骨论》载:“督脉为病,脊强反折”,皆阐述了两经病变能引起腰部不适。阿是穴以痛为俞,针之所到,疼痛既除。通过针刺夹脊穴,可调达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的经气,使背部经络气血盛大。“腧穴所在,主治所及”,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均为病灶周围腧穴,又为膀胱经穴类,针刺后可疏通本经经气,引导经络气血输布,调节经络之气抗御病邪。太阳为表,膀胱经气血通达则玄府开合如常,在邪正相争时使邪有出路,有“提壶揭盖”之用。委中是治疗腰背部疾患的特效穴位,刘海永等[12]采用委中穴放血配合跪取伏兔穴治疗腰三椎横突综合征,取得良好疗效;同时委中也是膀胱经合穴,经气在此穴汇聚壮大合于脏腑,针刺之后可壮大本经气血运行输布,以抗御病邪、鼓邪外出,最终达到针到病除的效果。

祁红艳等[13]给予常规针刺组取阿是穴针刺,得气后行平补平泻针刺,总有效率高达96.67%,表明平补平泻法治疗腰三椎横突综合征疗效确切。本研究以此为对照组,治疗后结果表明,郑氏“金鸡啄米”针法较平补平泻法疗效更为优异,在缓解疼痛、改善JOA评分方面疗效优于提插平补平泻组。

猜你喜欢
补平经气腰痛
古今平补平泻刍议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人体经脉养生律
妊娠期腰痛的研究进展
用硫磺胶泥快速补平混凝土芯样技术的应用
职业腰痛早防治
人体经脉系脏养生律
硫磺胶泥在芯样端面补平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变精度粗糙集的近似幂集空间
谢强“通经接气”理论的临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