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2023-06-17 02:57谭凯王宏超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5期
关键词:市属青年教师学术

谭凯 王宏超

[摘           要]  近年来,大量的年轻硕士、博士通过参加事业单位考试,进入市属高职院校从事教学工作,使市属高职院校的师资年龄和学历结构得到了一定优化。这些青年教师大多由于毕业于非师范专业,缺乏教学理论经验,普遍教学能力水平不高。鉴于此,针对市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存问题,分析制约其教学能力提升的因素,研究帮助其提升教学能力的路径。

[关    键   词]  市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5-0064-04

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提出:“国家保障职业教育教师的权利,提高其专业素质与社会地位。”但由于起步较晚,办学时间较短,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操作层面,高职院校教师发展工作都存在明显不足[1]。实践证明,提升教育质量,良师需先行,而培养优秀的师资队伍则是一项系统工程[2]。青年教师作为高职院校师资力量的主力军,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市属高职院校是指由地市级政府拨款筹建、由市财政划拨经费提供资金的高校,其是以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主要目标,为地方培养高素质人才。随着近年来职业教育普及,市属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市属高职院校师生比例不协调的矛盾也日趋凸显。由于市属高职院校缺乏行业背景,政策扶持有限,学校选址大都在市区远郊。虽然可以通过引进一些青年硕士和博士来改变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和学科专业的素质,但是由于交通、生活、科研配套等条件的制约,导致青年教师逐年流失。留住人才的办法之一,就是锻塑青年教师的教育职业理想,帮助他们坚定职业目标,提升教学能力,使他们不断获取教学带来的成就感,从而终身任教,这对市属高职院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市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

青年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主力军,与市属高职院校的发展密切相关。由于在研究生教育階段,青年教师大都已受过系统、深入的训练,具备了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在学科专业发展方面能够驾轻就熟。但是既然从事教师工作,就得尽快完成角色的转变,融入教学环境,胜任教学工作,尽快站稳讲台。因此,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和提升是最紧迫的任务。

以下从市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整体水平、群体性差异、精力投入倾向、教学能力提升需求四个方面,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做归纳。

(一)市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水平发展不平衡

市属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在学历上具备一定优势,大都为硕士、博士,他们认知能力高,设计和操作水平强,善于总结、反思,在实际工作中敢于开拓创新,充满激情。但是在教学能力水平的发展上却不平衡,由于缺乏教学经验,青年教师对学情、教材和对教学重难点的分析难以做到很好把握,因此,青年教师对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教学手段以及学生管理等方面的需求都较为迫切。但在实际中,青年教师对接踵而来的行政和教学工作往往表现得力不从心,无暇顾及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和发展,表现在:一方面,他们要快速、有效地完成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变,因材施教,探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共情,站稳讲台;另一方面,青年教师面临买车、买房、结婚等大事,由于刚入职,他们职称低、收入少,在工作和生活上面临很大压力。同时,市属高职院校行政人员相对匮乏,青年教师到岗后,除了教学工作之外,还得承担带班辅导员、住楼教导员、教务员等繁杂的行政工作,这占用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对他们在教学研究、专业科研上的精力投入造成了很大影响,致使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呈现消极、被动和盲目的状态[1],提升较为缓慢。

(二)市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群体性差异

在教龄、职称上,青年教师群体还是有显著差距的。比如从教4~5年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普遍大于从教3年以下的教师,相对而言,教龄越长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水平越高。从教师职业发展的阶段来看,青年教师都要经过“适应期”和“奋斗期”。在适应期,刚刚从教的青年教师主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在新环境下快速转变角色,理顺与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情谊。在这个时期,青年教师一定要做到自我调适,否则可能受不了压力,丧失从教的信心,离开教师行业。倘若青年教师顺利渡过了适应期,那么他们就会自主寻求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活动,如专业培训、科研培训、教学观摩与实践等,从而积累专业知识,丰富教学经验,达到提升教学能力的目的,该时期即为青年教师的奋斗期。此外,在青年教师的职称方面,如副教授、讲师、助教及尚未评定职称的青年教师之间,教学能力方面也存在显著的群体性差异。

(三)市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存在轻视对教学学术投入的倾向

市属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存在对教学学术的投入相对不足的现象。虽然青年教师也承担或参与了一些教改课题或科研项目,但是从发表论文的比例上来看,专业科研论文的比例比较大,而教学科研论文的比例比较小,这与市属高职院校的“功利化”的价值取向和不完善的评价制度有关。教学学术成果的交流与共享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改善与提升具有重要影响,青年教师对教学学术探索越深入,解决教学问题的本领就越高,教学水平也会逐渐提升。但现实是市属高职院校师资匮乏,青年教师承担的教学工作量大,没有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学过程,开展教学反思,教学实践也是以形式为主。这让他们缺乏实践性知识的获取途径,难以提高自身的教学经验,对构建和完善知识结构形成了制约,从而影响了教学能力的提升。

(四)市属高职院校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需求缺乏认识

市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渴望参加一些具有操作范式的教学能力提升活动,表现出强烈的需求。但是市属高职院校由于师资管理体制不健全,对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并没有清晰、合理的规划。有的市属高职院校没有专门的教师发展中心,教师管理行政人员也是身兼多职、无暇应对,导致学校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相关活动的组织呈现出无力、效果低下的状态。这种教师管理体制上的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高职青年教师的科学管理,影响了青年教师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3]。在教学过程中,市属高职院校的行政约束也限制了青年教师的兴趣偏好和教学发展多样性的特点,举办的教学能力提升活动也缺乏多元化,无法让青年教师真正从行动层面融入教学学术氛围。青年教师只能被动甚至消极地去应对各项教学任务和活动,打击了其参加教学活动的积极性,阻碍了教学能力的提升。

二、市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制约因素

教学水平的高低是衡量教师是否有能力和本领胜任并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标准。市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制约因素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市属高职院校学术价值取向功利化

市属高职院校学术价值取向功利化,表现在市属高职院校的管理制度给予青年教师的人性化关怀明显不足,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制约了青年教师的发展。绝大多数青年教师身处繁重的教学环境之中,还面临教学和科研双重压力,对教学研究无暇顾及,以致从教学实践中获得的体验感、成就感不足,无法以最大的热情投入教学研究和教学能力提升中。市属高职院校的管理制度,如岗前培训、教学评价对青年教师在教学方面关注较少,过多强调青年教师的短期发展和科研水平。这种管理方式,让“利益化”的向导成为青年教师职业价值的取向,导致青年教师的教学学术能力的发展没有受到来自制度层面的支持,对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心理迫切程度失去热情。

(二)市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发展生态不容乐观

虽然在“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上,大部分人都认同,但是在市属高职院校中,仍有“以排名为本”的现象出现,高校教师内卷情况严重,人人自危,导致教师教学发展生态不好。由于自身发展需要,市属高职院校将激励措施集中在容易出成绩的科研水平上,工作重心发生了偏移,导致青年教师将大部分精力放在科研上,弱化了对教学学术的重视。所以,青年教师在入职适应期,面临功利化的教学发展生态环境,难以真正专注于教学实践,反思教学问题,从而使教学学术的发展意识淡薄,对教学实践问题的研究和探索也缺乏积极性。

(三)市属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发展组织机构不完善,青年教师教学学术机会有限

有的市属高职院校成立了教师教学发展机构来促进教师的教学发展,如教师教学与学习中心、教学发展中心、教学促进中心等。尽管这些机构设置名称不同,但是核心都是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但是,这些机构的组织和运行还存在一些如定位不明确、建设不完善、对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关注不够全面等问题。青年教师更愿意坐在一起,通过沙龙、座谈会等形式分享教学经验,但由于市属高职院校仍重视对青年教师的理论知识的培训,没有针对性、多样性地开展专项教学能力提升活动,使青年教师难以全面审视和反思教学实践,研究自身教学能力。

(四)市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缺乏自主发展的素养

市属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历练,不断接受新的知识,提升专业能力,才能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青年教师群体较其他教师群体有优势,他们学历高、思维敏捷,对教学观念更新能力较强,但是对学术的发展的意愿不够强烈,影响了其参与教学、反思教学、寻求解决问题的积极性。青年教师具有个性化特征,缺乏主动积极、开放包容的心态,常陷入教学困惑,难以生成新的教学经验。另外,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能力也比较弱,缺乏问题意识,不善于主动剖析自身教学实践活动,很大程度影响了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设计和选择,自身的教学能力很难通过教学实践发现,进而无法很好地保证教学效果,这一定程度上挫伤了自身的成就感和效能感。

三、市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实践路径

市属高职院校应当帮助和引导青年教师在教学学术、接受教学培训、注重实践反思以及重视对教学的研究等方面积极努力,让青年教师树立自信,不断在教学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促使其自身教学能力得到提升。

(一)市属高职院校应当转变教学理念

市属高职院校为地方培养高素质人才,定位于“应用型”高校,应当更加强调“实用性”,需要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需求,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技能,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因此,市属高职院校应该转变理念,改变“重科研、轻教学”的错误倾向,突出教学的优先地位,增加教学能力在绩效评价、职称评审中的权重,引导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教学中,不断提高教学组织能力、教学学术能力和教学发展能力,助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一是要重视教学,加强与青年教师的沟通,通过激励引导青年教师承担教学任务的积极性,让青年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二是要认可教学学术的重要性,树立教学学术的价值理念,鼓励教师主动研究教学学术,让青年教师体会到教学能力的提升与自身专业发展、职业成长同等重要。三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青年教师知道教学和科研的地位是并駕齐驱的。教学是做好科研的基础,科研则是教学水平提高的助推器。四是学校的教育管理人员也应当主动参与教学、研究教学、讨论教学,以身作则提高教学的地位,为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水平做表率。

(二)建立健全教学学术保障制度

教学学术对于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至关重要,要以完善的制度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保驾护航,从制度层面保障和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完整性、全面性和持续性。一是建立健全市属高职院校的教学学术评价制度,要充分体现和遵循教学工作是高校中心职能和高校教师的根本原则,正向引导青年教师,将教学学术纳入对青年教师的评价体系中,作为职称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凸显教学能力水平的重要性。二是建立健全市属高职院校的教学学术导师制度,学校为青年教师选派师德高尚、业务能力强的教师作为“导师”,充分发挥中老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由导师在规定时间内在师德、教学、教研、科研、学生管理诸方面对其进行指导和培养,使其具备较强的教学和学生工作能力,从而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4]。三是建立健全市属高职院校教学学术交流制度,采用内部交流和外部交流两种形式。青年教师可以在学校内和同行教师就教学学术问题和信息进行沟通,达成共识,也可以采用考察、访谈的形式到其他高职院校进行沟通交流,这种交流制度对促进教学学术的传播十分有利。四是建立健全市属高职院校的学术保障制度。如教学信息反馈制度、教学听评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教学奖惩制度等,各种制度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形成体系,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保驾护航。

(三)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创新支持力度

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化,对市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想获得突破,一方面取决于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的创新,另一方面依赖于学校层面的支持。所以,市属高职院校应当完善针对教学创新的激励机制,对积极探索和研究教学创新并取得成效的青年教师给予精神和物质方面的褒奖。成绩表现突出者,在职称晋级、年终评奖推优上要给予一定倾斜,为教學创新的发展创造条件,从而达到给更多青年教师做表率的目的,让他们尽心投入教学创新中,从中渐渐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另外,青年教师还要结合学科和学情的特点,从学生的学情角度入手,找寻规律,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四)积极开展教学能力的探索实践

市属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要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要明白教学是一份责任,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审视自己,提高自己的研究意识、反思水平和综合应用的能力。一是要加强现代高职教育思想的学习,通过学习使自身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关,从而把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作为一种自我追求[5]。二是要不断进行教学知识的持续学习,不断提高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职业品格素养;加强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与教学监控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其教学组织能力[6]。三是自觉反思教学过程,通过教学实践,审视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提炼属于自己的教学成果,获得新的感悟,通过不断反思的方式,熟练掌握教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完善自己的能力。四是要积极展开合作与对话,青年教师要以学生为本,重视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对话。高职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方式自由多样,有自己的独特见解。青年教师要尊重他们的想法,在教学过程中保护他们的积极性。五是要积极开展教学行动研究。青年教师在教学时应当积极开展教学行动研究,用批判意识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行为,通过教学行动,把教学实践问题转化为改进教学和实现教学能力发展的资源和动力。六是要不断改进创新方法,将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自觉自愿地谋求成长发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四、结语

加强师资水平建设,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是稳步推进市属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青年教师生来不是教育家,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其教学能力的提升和发展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内在的自主性以及学校制度化、科学化的管理,市属高职院校应当积极探索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模式,转变教学理念,建立健全教学学术保障制度,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创新支持力度,积极开展教学能力的探索实践,多管齐下切实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忠.新时代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的深层思考[J].教育与职业,2022(17):74-78.

[2]周扣娟.近20年我国高校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J].继续教育研究,2022(10):44-51.

[3]雷群泌,李欢玉.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 40(10):27-29.

[4]郑衍玲.高职院校新教师胜任力提升路径探索:以某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 20(15):244-245.

[5]张翔.论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构成与培养[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22-27.

[6]马晓旭.高校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影响因素分析及提升策略研究:基于江苏高校211名教师的调查数据[J].职业技术,2022,21(11):11-17.

◎编辑 郑晓燕

猜你喜欢
市属青年教师学术
市属三级综合医院麻醉科医师人力配置实践与分析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重庆市国资委:推进市属国企走出向上曲线
数说高教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市属国有企业纪委履行监督职责的思考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