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经验 回归游戏精神
——浅谈数学游戏的实施路径

2023-06-17 07:45
好家长 2023年5期
关键词:经验绘本情境

文 赵 静

为了让生活中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更加容易被幼儿接受,我们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开发与设计适宜的数学游戏加强幼儿与材料之间的有效互动,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通过亲身体验、动手操作,激发数学兴趣,发展数学能力。

一、研究背景

3~6 岁幼儿正处于逻辑思维萌芽时期,有效的数学活动能使幼儿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性,将幼儿园数学活动与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相融合,设计、组织与开展数学游戏,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帮助幼儿构建数学核心经验,开拓数学游戏新思路,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二、研究目标

一是优化教育资源,把握数学核心经验,探索数学游戏的开发与设计,促进幼儿个性化、多元化发展。

二是挖掘数学绘本教育价值,设计适宜的数学区游戏材料,将绘本与数学有机融合,促进幼儿多元化发展。

三是探索数学与一日生活的关系,以及数学游戏生活化、情境化的实施策略,实现数学与其他领域的融合。

四是更新教师对数学教育的观念,提升教师对数学游戏的有效指导,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研究内容

(一)数学区游戏的开发与设置

在数学游戏的开发与设置方面,我们要基于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结合幼儿的数学核心经验,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更好的发展。

1.基于兴趣需要,拓展数学内容

为了发挥数学游戏的最大价值,数学游戏内容的选择以及数学游戏材料的投放均需依托不同年龄班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从幼儿感兴趣的内容着手,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区探究活动。

兴趣会随着游戏的推进而发生变化。因此,教师需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真实情况,适时地增加游戏的玩法,提供游戏的支架,鼓励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探索更多游戏的方式方法,让幼儿的兴趣点源源不断,探究点层层深入,真正做到“以情激趣,以趣促思,以思促学”。

2.立足核心经验,设计数学游戏

教师在设计、提供游戏材料时,不仅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将游戏材料与核心经验有效融合,还应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和层次性。

开发与设置数学游戏材料应具有趣味性、实践性、探究性、可操作性。设置数学游戏之前,我们先要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数学领域方面的核心经验。例如,从“数量关系”“数的运算”“几何图形”“空间关系”等方面着手,根据小、中、大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实际水平,创设不同的游戏情境,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情境,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数学游戏材料的选择与投放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让幼儿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趣和有用。”数学区是幼儿园常见的游戏活动区域,投放一些能促进幼儿观察、比较、归纳、推理等启发幼儿思考的材料,能够促使幼儿与材料有效互动,促进思维发展。

1.材料的层次性与多样性

幼儿学习数学离不开操作活动。幼儿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也是通过亲身体验、动手操作而获得知识和经验的。幼儿在数学学习的不同阶段,都需要由浅入深、层次不同的操作活动。在数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开展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的操作活动。

教师可以把幼儿需要掌握的数学内容分解成不同难度的几个层次,并匹配不同难度层次的游戏材料,借助身边的低结构材料,如纸杯、瓶盖、扑克牌、棒冰棍、瓶子等,开发与设计多种数学游戏,提供学习支架,引导幼儿观察学习支架。同时,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材料和内容,进行游戏的体验与互动,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收获数学知识与概念。

2.材料的操作性与探究性

我们更应关注日常活动中,儿童对游戏材料的操作与探究。教师可以在数学区提供各类操作性强的游戏材料,让幼儿自由摆弄、自主探索。自主探究是一个动脑又动手的过程,是一个连续的、不断深入的过程,重在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概念。因此,在数学活动中,教师要关注数学区游戏材料投放的适宜性以及可操作性,除了预设的游戏玩法,更应鼓励幼儿自主探究多种游戏玩法,丰富游戏内容。

3.材料的丰富性与有效性

《幼儿心理学》中指出:“儿童主要是依靠感官来了解外部世界,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主要是为孩子创造丰富的游戏情境,以促进孩子的学习和发展。”同时,提供的材料要符合该年龄阶段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和幼儿的年龄特点,且对幼儿来说是必要、有效的内容,去除一些机械化、玩法单一的游戏内容。

(三)数学与一日生活的有效渗透

教师可以梳理一日活动环节与数学游戏之间的关系,并分成若干组,分别从“入园环节”“餐点环节”“户外游戏”“区域游戏”“过渡环节”“生活活动”“游戏活动”“离园环节”等方面入手,探索数学游戏在此环节中的运用,并结合实例进行精彩的分析与讲述,同时,教师还应关注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有效融合,让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充满数学元素,帮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收获数学经验。

(四)数学与绘本资源的有效开发

部分绘本中直接或间接含有数学概念,且与故事内容紧密结合,这些可以作为幼儿数学教育的媒介。教师以此类绘本为媒介组织幼儿开展数学活动,能够为幼儿创设有效的数学学习的情境。

绘本的有趣性与真实性,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换为具体情境中的具体内容,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在利用绘本组织数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从大量的绘本中挑选出适合各年龄阶段幼儿数学学习的绘本,如《好饿的毛毛虫》《乱七八糟魔女城》《时钟王国》《让谁先吃好呢》等。所选的绘本不但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审美需求,而且内容要具有吸引力。这样才能保证幼儿对绘本阅读以及后续的教学活动充满兴趣,促使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发展数学思维,掌握数学关键经验。

(五)数学游戏生活化与情境化

幼儿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作为一名引导者,应通过“创造情境—诱导启发—方法指导—有效评价”等方式,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应让幼儿感受数学的有趣和有用,在游戏中建构数学经验。例如,教师通过创设“娃娃家”“小超市”“快递站”等生活化场景,引导幼儿进行游戏活动,在游戏中渗透商品买卖、物品点数、物品归类等相关数学元素,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在丰富幼儿的游戏经验的同时,提升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猜你喜欢
经验绘本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绘本
绘本
绘本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