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整合、迁移:基于深度学习的小班探究性游戏
——以小班探究性游戏“蚂蚁的秘密”为例

2023-06-17 07:44王潇逸
好家长 2023年5期
关键词:糖果探究性小班

文 王潇逸

小班幼儿正从婴儿期步入幼儿期,思维处于直觉行动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在科探活动中呈现认识经验缺乏、观察水平较低、操作能力较弱、活动持续性较差的特点。“如何促进小班幼儿的深度学习?”是笔者重点探讨的话题。本文以小班探究性游戏“蚂蚁的秘密”为例,谈谈活动中教师对深度学习内涵的理解与运用,旨在通过观察幼儿的一系列探究行为,整合多种学习资源,为小班幼儿提供支架式学习平台,引发思维建构和重组,迁移新知识和新经验,从而获得多维度发展。

一、抓住幼儿游戏活动中的问题契机

成人要善于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挖掘日常活动中的教育价值,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来支持幼儿的探究,引导幼儿在活动中观察、比较、操作,关注活动引发的深度学习。

在小班探究性游戏“蚂蚁的秘密”的吃点心环节,幼儿总能发现小蚂蚁的身影,他们不禁讨论起来:小蚂蚁来班级里干什么?玥玥:来班级做客,和我们玩。

露露:来班级吃菜。

一宸:偷偷摸摸把玩具搬出去玩。

露露:它这么小,怎么把玩具搬出去?

玥玥:它有很多朋友,可以一起搬走。

欣欣:它们是过来吃糖果的。

在活动中,面对幼儿提出的问题,教师给予充分支持,如保证充足的游戏时间、开展交流和探讨、构建和谐的师幼关系等。

二、把握“幼儿主体、教师退位”的师幼互动关系

在幼儿主体、教师主导的活动中,教师的不断支持能够使幼儿的兴趣得以延续,引发深度学习。

在前期观察的基础上,幼儿针对“蚂蚁喜欢吃什么?”展开了讨论。为印证幼儿的猜想,我组织他们来到种植园地附近,将各种食材摆放出来,试图吸引小蚂蚁的到来。幼儿拿着放大镜在各种食材前“照一照”,生怕错过一只蚂蚁。

问题:由于观察时间有限,关于蚂蚁怎样搬食物、蚂蚁力气大不大的问题仍旧没有解决。另外,沥青地面颜色和蚂蚁相近,难以观察清楚。

探究:我开展了第二次尝试。这一次,幼儿提出只利用蚂蚁最喜欢的糖果和蛋糕来吸引蚂蚁。我给幼儿一些建议:用一张白色的纸垫底能够看得更清楚一些。果然,这一次等待的时间很短。不一会儿,蛋糕和糖果周围就出现了蚂蚁的身影。

幼儿拿着放大镜循着蚂蚁的身影,找到了一个小洞。“老师,我找到了蚂蚁家的大门!”幼儿兴奋地说。越来越多的蚂蚁从洞口出来,很快将糖果围绕起来。

悦悦:快看呀,蚂蚁在搬糖果。可是,蚂蚁的力气太小了,它又走开了。

一宸:它去家里请伙伴了,让大家来帮忙。

教师:洞洞通向哪里?

豪豪:洞洞里就是菜园呀,有很多泥土。

分析:在第一次实验中,幼儿好问的天性得到强化。教师的支持基于幼儿的猜想,幼儿在调整放大镜与眼睛、物体间距离的同时,学会了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第二次实验是基于第一次实验的遗留问题,紧跟幼儿探究的步伐和实验的热情开展的。教师作为支持者向幼儿提出了建议。两次看似无明显差别的实验,对幼儿来说有了不同的收获。他们把自己的发现,更加大胆、清晰地向教师、同伴表述出来,推进了深度学习。

三、唤醒幼儿积极的情绪

在教学过程中,当幼儿回答问题后,教师有针对性地再度发问,旨在再次激活幼儿的思维,促进他们对某一问题更深入地思考或更清楚地表达。巧用追问可以唤醒幼儿积极的情绪,使教师能够了解幼儿的思考过程和节点,及时调整探究活动节奏,向幼儿提供更加适宜、有效的游戏支持。

为满足幼儿长期、持续、细致观察蚂蚁的需求,我将“蚂蚁工坊”请进了班级自然角。

第一天。小蚂蚁从吸管里爬进“蚂蚁工坊”,幼儿兴奋地聚了过来。悦悦说:“快看,小蚂蚁爬进来了。”霦霦说:“这里一定有蚂蚁喜欢的糖果。”

第二天。霦霦、宸宸早上来园有了发现:蚂蚁的家里有了一条路。宸宸说:“这是蚂蚁的路。”教师说:“这是谁造的路?”霦霦说:“是蚂蚁。”悦悦说:“蚂蚁还会挖路呢!”

第三天。霦霦问:“这里的冰泥哪里来的?”宸宸说:“吸管里来的。”悦悦说:“不对,是从那边变到这边来的。”教师说:“谁把冰泥搬过去的?”宸宸说:“是小蚂蚁!”

第十一天。玥玥说:“小蚂蚁还没起床呢,它把冰泥当做床在睡觉。”熠熠说:“老师,路变多了。”宸宸说:“蚂蚁的尾巴好大呀!”

第二十天。露露说:“老师,蚂蚁在陆里爬来爬去的时候,还会头和头碰一下!”

分析:我在倾听幼儿时,了解到幼儿对蚂蚁和路的关系、蚂蚁工坊里冰泥换位与蚂蚁关系认识。在此基础上,我两次追问,唤醒了幼儿的积极情绪,得本要结束的话题有了进一步延伸。幼儿的认识和经验得到丰富,并萌发了“多想一步就有新发现”的意识。

在几次探究活动中,小班幼儿以观察为主,其兴趣在交流过程中逐步提高。

四、多维度理解深度学习内涵

(一)以哲学视角看待自然探究活动——理解与批判

案例中,幼儿对蚂蚁喜欢的食物,持续跟踪观察,对比实验,查阅资料,并在与同伴讨论的过程中,提出不同的观点,进而引发深入学习。

(二)以“活教育”理念充实自然资源——联想与建构

幼儿在探索蚂蚁的爬行方式后,发现了蚂蚁的外形特征。由于小班幼儿利用图画、符号表征的能力有限,他们结合已有经验,用各种大小的拓印工具进行组合,从而表现小蚂蚁的身体特点。幼儿还对蚂蚁的住所开展讨论,发现了最适合蚂蚁居住的环境,从而在脑海中形成关于大小和空间的概念。

(三)以问题导向式架构新知识——迁移与应用

连续性的观察能够支持教师不断从前期经验基础上帮助幼儿建构更加深入的学习框架。活动尾声,我基于幼儿前期活动中的经验认识,以绘本分享的形式对幼儿经验进行提升,支持幼儿对蚂蚁的深入探究。

在小班探究性游戏“蚂蚁的秘密”实施过程中,我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以积极情绪为动力,依托实践,支持幼儿的深度学习。我通过创设有准备的环境、把握好师幼互动角色关系、有效的追问、合作交往式的学习,将探索经验、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迁移到各个领域中,从而引导幼儿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动机和探究欲望的推动下,不断走向深度学习。

猜你喜欢
糖果探究性小班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四块糖果
四块糖果
观察:糖果找不同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雨季里的糖果湖
小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