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激活”科学区

2023-06-17 07:45
好家长 2023年5期
关键词:激活科学信息技术

文 江 敏

幼儿园科学区经常遇到发展瓶颈,一不小心沦为“无趣区”,区域里的探究活动没有深度,材料脱离幼儿生活。为此,我们尝试运用信息技术“激活”科学区后,这里成为幼儿熟悉又喜爱的地方。同时,幼儿的信息素养和认知能力得到提升,积累了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专业词汇,为其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科学区遇到发展瓶颈

(一)科学区沦为“无趣区”

在观摩班级区域游戏时,我们发现科学区里门可罗雀。尽管教师在科学区提供了很多材料,但是幼儿似乎不感兴趣。教师鼓励幼儿积极探究,不一会儿幼儿就离开了科学区。多数幼儿表示,“不想去科学区,那里不好玩”。

(二)科学区探究无深度

我们继续关注科学区,在大班科学区定点观察。在一个关于纸桥的探究活动中,一名女孩把A4 纸放在四块圆柱形积木上,形成纸桥;另一名男孩把两块雪花片放在纸桥上,“哗”的一声,纸桥塌了。男孩说:“这座桥不行,连雪花片都摆不住。”“那怎么办?”女孩问。“可以把纸对折一下试试。”男孩边说,边把纸对边折了两次,将四个圆柱体缩小一些,再把长方形纸放上去。女孩也把两块雪花片摆上去,桥稳稳地立着。然而,加到第八块的时候,纸桥又塌了,幼儿收起材料离开了。幼儿自主探究纸桥的承受能力,第一次失败后,幼儿想到改变纸的形状,纸桥的承受能力增加了。第二次失败后,幼儿没有进一步探究。如何让科学区探究活动更有深度,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

(三)科学区脱离生活

我们察看了班级科学区材料,小班有神奇的摸箱、味觉瓶、吹泡泡材料等;中班有磁铁材料、多米诺骨牌、各种各样的车等;大班有天平材料、趣味龙卷风、硬币滴水等。但是,科学区低结构的、开放的、生活化的、可深入探究的材料并不多。

二、探讨科学区发展之道

在幼儿园教研活动中,我们呈现了在科学区观摩的照片,引导大家反思:科学区存在什么问题?科学区变得没有吸引力了,幼儿在科学区探究也是浅尝辄止,科学区成为班级的“老大难”区域。

科学区是班级的重要区域,高质量的科学区能萌发幼儿探究科学的兴趣,提升幼儿的科学素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面对当前科学区存在的问题,有哪些解决办法?大家沉思片刻,打开了话匣子。有的教师建议,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记录幼儿的探究过程,引发深度学习。有的教师建议,优化科学区的材料;有的教师建议,加强科学区的观察指导。大家认真地记录着,思考着,希望借助信息技术,调整科学区材料,多与幼儿互动,让科学区能够活起来、忙起来。

三、运用信息技术“激活”科学区

(一)信息技术先导,激发探究兴趣

在科学游戏前,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引发幼儿好奇心。教师从网络下载与科学游戏相关的视频,供幼儿点击观看。例如,幼儿看到纸巾一碰到桌上的水,水就被吸没了。毛笔一碰到墨汁,很快就变黑了。这是怎么回事?带着疑问,幼儿开始兴致勃勃地玩帮水搬家的游戏,在探索中发现,抹布、纸巾、海绵等材料能帮水搬家,初步感受到毛细现象的神奇。幼儿再次细看视频,发现种在篮墨水里的白菜根变成了蓝色的。“老师,植物里也有毛细现象吗?”幼儿好奇地问。教师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寻找答案,于是自然角里出现了种在蓝墨水里的白菜。

(二)信息技术助力,激活探究过程

1.录制声音,回顾过程

教师通过观察科学区的幼儿,发现虽然提供了科学记录纸,但是一些幼儿忙着做实验,会忘记做记录。当遇到问题时,幼儿会展开讨论,过一会儿幼儿就记不清刚才讨论的内容,不知道下一步怎么做。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科学区里投放了一些设备。例如,提供录音机,幼儿在小组讨论时,可以及时录音,需要时再回放,为更深入的探究积累灵感。针对幼儿分不清按键的情况,教师在播放键贴上绿点,在停止键贴上红点,方便幼儿自主操作。

2.拍摄影像,汲取智慧

当发现幼儿专注探究时,教师用摄像机记录幼儿探究过程,当幼儿从平板电脑上回顾探究经历时,他们会从另一个角度反思所见,更容易将注意力集中在其他幼儿的面部,并倾听他们的想法,从而丰富探究路径。

3.操作游戏,感受魅力

为培养幼儿主动探究的能力,教师围绕科学区活动内容,精心设计制作科学互动游戏,幼儿可自选游戏,自主探索。例如,“毛毛虫变蝴蝶”游戏界面是一片茂密的树林,里面有蝴蝶、卵、幼虫、蛹等,幼儿可根据已有经验,为蝴蝶的一生排序。如果排序正确,屏幕上会为幼儿点赞。幼儿与技术媒介互动,唤醒了科学经验,获得了新的发现,感受到科学的无穷魅力。

4.用好网络,破解科学探究难题

幼儿在科学区活动时,经常会遇到各种难题。此时,教师鼓励幼儿学习运用网络来答疑解惑。例如,教师提供考古材料,幼儿戴上护目镜,用小锤子小心翼翼去除外围物质,惊喜地发现里面有一只恐龙模型。这是什么恐龙?“我觉得像霸王龙。”“我觉得像暴龙。”……幼儿讨论着,争执不下。教师提醒他们,可以上网查一查。幼儿立刻输入恐龙词条,网页上出现了许多关于恐龙的信息资料。他们一一比对,发现自己发掘出的是霸王龙,感到非常高兴。网络不仅可以供幼儿查找资料,还可以用来与他人交流、分享和展示计划。

5.拍摄照片,提升科学表达能力

教师运用拍照片的方式,支持科学区学习,记录并保存幼儿的学习过程,这些照片被及时张贴在科学区公告栏里。幼儿喜欢站在这里,回顾探究过程,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科学表达能力。

(三)信息技术融入,发现美好生活

针对科学区脱离生活的问题,教师在科学区里增加了低结构的材料。例如,教师将彩色玻璃纸、沙、羽毛、树叶、昆虫、贝壳、玫瑰花瓣等,放在透明的碟子里,然后摆在透写桌旁边的架子上。幼儿将感兴趣的材料放在透写桌上,观察灯光下材料颜色、透明度、层次、质感的不同。幼儿发现,沙子具有可塑性,树叶里有许多叶脉,玻璃纸变得通透了。

为激发幼儿运用信息技术的兴趣,教师还鼓励幼儿当摄影师。一名幼儿尝试从特殊的角度拍摄物体照片,如从上往下俯拍、近距离拍。教师帮助幼儿把照片打印出来,制作成一本书。这名幼儿为这本书命名为《猜猜我是谁》,还为同伴拍摄他们需要的照片。

信息技术的融入,让幼儿在科学区探究时如鱼得水,发现了生活中事物的多样与美好。科学区成为一个他们熟悉又喜爱的地方,一个欢迎他们的地方。

四、师幼信息素养水到渠成

(一)教师成为幼儿的技术榜样

为成为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的榜样,教师主动熟悉多媒体设备、软件和网络,以个别或小组的形式,向幼儿介绍信息技术,提供简单的使用说明。为了激发幼儿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教师在工作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班级管理。例如,为图书区制定电子图书目录,为每个幼儿建立电子版成长档案。成长档案里,有幼儿在科学区的照片。教师引导幼儿用一句话描述照片,并将幼儿的话复制在照片下方。幼儿看到自己的语言被转换成文字,看到教师熟悉的操作过程,对信息技术充满了兴趣。

(二)幼儿的信息素养水到渠成

运用信息技术“激活”科学区,激发了幼儿的探究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更多地接触到信息技术,尝试自主运用电脑、录音机、透写桌、手机等设备,助力科学区学习活动,尝试从新的角度看待事物或活化无生命的物体,信息技术能力显著提升。幼儿不仅掌握了粗浅的信息技术,还发展了认知能力。信息技术成为幼儿的学习助手,丰富了幼儿的感官体验,支持幼儿独立完成工作,为幼儿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激活科学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创设情境,激活政治课堂
培养想象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