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自然”教育理念下幼儿园环境改造的实践探究

2023-06-17 07:45徐子涵
好家长 2023年5期
关键词:创设理念幼儿园

文 徐子涵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重要的学习资源,在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地处城乡接合处,自然资源丰富。本文分析了亲自然教育理念下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亲自然教育理念下环境创设的实践背景以及实施路径。

一、亲自然教育理念下环境改造的背景

(一)理论依托:自然与亲自然教育的历史意义

自然的含义:作为形容词即自由自主发展、自然而然,还有不勉强,不局促的意思;作为名词即“自然界”。《新华字典》中,广义的自然指具有无穷多样性的一切存在物,与宇宙、物质、存在、客观实在等范畴同义,包括人类社会。狭义的自然指与人类社会相区别的物质世界。通常分为非生命系统和生命系统。被人类活动改变了的自然界,通常称为第二自然或人化自然。幼儿的自然简言之是幼儿的周边环境与生活。

亲自然的含义:是幼儿对大自然、对周围生活的一种积极、好奇的态度,是幼儿亲近自然,探索周围环境,热爱自然的途径与方式。美国作家理查德·洛夫在著作《失去山林的孩子》中提出了“儿童与大自然割裂”的问题,并称之为“自然缺失症”,即人类因疏远自然而产生的感觉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亲自然教育的含义:和自然缺失症所对应的是亲自然教育,它是一种以自然环境为活动场所,以各种活动调动参与者的感官来认知自然,唤醒参与者对自然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多种能力,实现直接经验与抽象知识的平衡,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并使之尊重和爱护自然的教育模式。

(二)课题依托:“十三五”课题与“十四五”课题的链接展望

2022 年7 月,我们完成了名为“游戏精神视域下幼儿生长课程的实践研究”的无锡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现有资源及课程核心价值,从“儿童”“生活”“自然”“文化”四个方面进行层级设计;同年,“幼儿‘亲自然’生长教育的实践研究”被立项为无锡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

在“十三五”课题结项座谈中,专家组对我们“自然”教育开展给予了专业指导,分别从环境、资源、课程三个维度指明了应该前进的方向。暑期,幼儿园课题组成员针对专家意见,深入学习《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并与幼儿园劳动教育进行联结,从幼儿园户外环境、幼儿园活动室环境、班级环境等入手,开展基于亲自然教育的幼儿园环境创设实践。

二、亲自然教育理念下环境改造的路径

(一)亲自然教育理念下环境创设的问题

一是园内自然环境观赏化。植物以观赏的灌木类、景观类植物为主,此类植物四季变化特征不明显,其外形特征不利于幼儿在其中开展探究学习类游戏。

二是户外活动区域规划不合理。幼儿园绿化占地面积不小,但出于安全或美观因素,大多数场地铺设塑胶软底、人造草坪,在规划时缺少玩沙池玩水池相隔较远,园内缺少玩泥、岩石、山洞、真实草坪等,不利于幼儿在自然的环境下探索。

三是活动区材料高结构化。班级、公共活动区游戏材料以成品玩具为主,材料单一,缺少低结构、自然的材料,教师缺乏用自然材料组织游戏的意识。

(二)亲自然教育理念下环境改造的策略

一是资源梳理。课程游戏第一步支架“改造我们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中支架5 提出:“要进行1 000 米课程资源调查,围绕亲自然教育理念。”我们组织教师、幼儿和家长,对幼儿园2 000 米范围内的自然资源进行梳理排查,记录编制幼儿园课程资源地图。园内,对现有自然资源进行梳理,课程价值分析,不断扩充生长课程资源。例如,围绕幼儿园的柿子树开展园本课程,大班幼儿围绕摘柿子的工具展开微课程研讨,中班幼儿围绕果实开展生活化的游戏探索,小班幼儿用树枝叶子、颜料等其他多种材料进行艺术探索。最终,园内梳理出现有绿植147 种,其中花卉类39 种,以春夏季为多,秋冬季为少。

二是场地规划。在梳理资源后,我们对照目标发现,幼儿园没有幼儿玩泥区以及幼儿喜欢的小山坡,大草坪,一年四季果树的种类少,幼儿园种植区没有合理规划,导致课程资源匮乏。为此,我们利用暑期,对园所环境进行改造:首先,我们逐步清除灌木类植物,改造成自然草地与山坡,并在围墙处撒上四季鲜花种子。接着,我们将利用率较低的老式玩水池改造成大面积玩沙池,并在沙池旁挖了一条鹅卵石铺成的沟渠,方便幼儿取水。然后,我们对有台阶的灌木围栏进行二次施工,把灌木换成果树,新增设了果园,丰富课程资源。

三是课程规划。在亲自然教育实践中,幼儿拥有了更多元的活动空间。幼儿与大自然的有效互动,可以增强对自然的热爱,产生对生活和学习的热情。春天,幼儿饲养蚕宝宝、种蚕豆、养孔雀,观赏樱花的美丽,记录春天的故事。夏天,幼儿在树荫底下,玩吹泡泡的游戏,给桃树捉虫子,摘石榴,玩水,分享夏天的快乐。秋天,幼儿观察橘子的生长、做柿饼,给大树量腰围,讨论紫薇树的树皮,探索秋天的秘密。冬天,幼儿给大树穿衣服,做冰花,玩雪花,享受冬天的乐趣。

四是材料投放。除了硬件环境改造,我们还在户外投放了许多开放性材料,主要是户外的可移动设施以及废旧物、可回收物。可移动的户外设施方面,我们添置了可供幼儿运输物品的小推车、三轮小车、箩筐、篮子、桶,还有各类支架,如宽度适宜的木板、跳板、梯子、防滑坡道板、木工工作台,在幼儿园各个场地规划了储物棚,高度及宽度适宜幼儿自取自放;废旧物及可回收物方面,以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的锅碗瓢盆、家庭废旧衣服、家具为主,如旧床垫、旧行李箱,轮胎等。例如,梯子、跳板等可供幼儿在山坡、草地进开展运动游戏,锅碗瓢盆供幼儿在使用沙、水、泥等自然材料时开展情境游戏,木工工作台可供幼儿在自然中搜集到树枝后进行简单加工。

陈鹤琴先生说:“幼儿园环境是儿童所接触的能给他以刺激的一切环境。”通过以上途径,幼儿园逐步优化亲自然环境创设,利用“种植园地”“幼儿园的树”“南花园”“饲养屋”等,生发幼儿感兴趣的活动,让幼儿爱自然、爱生活、爱劳动,从景观植物到课程资源,真正服务于课程,服务于幼儿。

三、亲自然教育理念下环境改造的反思

(一)幼儿的参与度较低

在基于亲自然教育的幼儿园环境创设过程中,园部课题中心组成员进行设计与顶层规划;子课题组和年级组先合作收集材料,再进行户外大环境创设,但幼儿的参与度并未显著提升。究其原因,一是部分教师的教育观没有完全转变,没有真正站在儿童立场上对环境创设进行深层次思考。二是幼儿对幼儿园部分自然资源缺乏认知。下一步,我们将把教师和幼儿的参与度作为环境创设的重要指标。例如,规划活动区域前,教师除了要听取专业团队的意见,还需要主动与幼儿进行协商,满足他们的需求;教师要及时梳理幼儿园现有自然资源,根据幼儿的兴趣、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预设主题课程脉络,形成初级资源包,以认领班树、包干区等形式,有选择地让幼儿熟悉幼儿园的自然资源。

(二)教师的课程意识缺失

在亲自然教育理念下的游戏环境中,幼儿能玩出多种可能,如数一朵花的花瓣、用树枝进行建构等。但是,在一些游戏中,教师不会主动捕捉幼儿进一步学习的契机,从游戏到课程中间缺失的是课程意识以及课程的反思能力。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有针对性地对教师开展课程培训,提高教师的课程执行力与反思能力。

基于亲自然教育的幼儿园环境需要用心打造。我们将始终秉承“尊重生命,自然生长”的办园理念,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

猜你喜欢
创设理念幼儿园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我爱幼儿园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欢乐的幼儿园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爱“上”幼儿园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