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供给研究

2023-06-19 09:03王先亮石振国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全民公共服务工具

王先亮,马 超,石振国

(山东大学 体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061)

新发展阶段,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建成,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中的作用不断彰显。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时代需求不断提高,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刻不容缓[1]。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类型丰富、措施多元的政策措施,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发挥了引领、规范和推动的重要作用[2]。以全民健身治理[3]、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关系[4]、公共体育服务体系[5]、全民健身赛事体系[6]、全民健身组织网络[7-8]等为主题,学者们研究了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新发展阶段等不同时期的相关政策,高度认可全民健身政策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指出政策数量较多与政策效能不高并存,产生了场地设施不充足[9]、区域资源不均衡[10]、服务供需错配[11]等问题,无法满足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新要求[12]。分析上述问题,鲜有学者从政策挖掘角度研究政策供给的相关问题,缺乏政策演进的整体多维分析以及府际关系、政策工具编码解构的实证研究。基于此,本文从政策挖掘视角切入,构建政策工具与作用阶段交互的供给特征分析框架[13-15];运用扎根理论与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16-17],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政策进行关键特征识别,分析政策协同供给的府际关系,实证挖掘阐释政策供给特征与规律,优化政策供给,以助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1 演化迭代: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政策供给的发展历程

1995年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民健身”开始出现于国家和地方政策文件中,全民健身活动、组织网络、场地设施等发展要素逐步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开始建立。本研究将时间跨度确定为1995—2023年,以政策研究范式中“重要政策颁布与主要作用效果”相结合为依据,综合考虑政策供给完善程度和结构特点,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政策供给的发展历程分为初创探索、全面推进与提质增效3 个阶段。

1.1 基础与普及: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政策供给的初创探索阶段(1995—2000年)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颁布是我国体育事业法治化建设的开端;同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全民健身”首次在国家正式文件中出现,昭示着全民健身计划体系建设全面启动,政策供给进入初创探索阶段。1)政策引领掀起了全民健身活动热潮,形成了崇尚健身、参与健身的社会风气。《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明确服务对象为全人群,系列配套政策陆续出台,夯实了全民健身工作基础,推广普及全民健身活动。例如:《关于做好实施全民健身工程工作的通知》强调夯实“国民体质监测”与“群众体育现状调查”工作基础,扎实推动“一二一工程”“三边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五个亿万工程”,实施全民健身路径建设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2)政策供给体系初具雏形,但配套性与规范性不足。全民健身有关的通知、规定、办法以及工作报告、讲话等正式与非正式的政策文件相继颁布,但连续性、规范性与可操作性欠佳,主要表现为以国家层面政策宏观调控为主,地方实操性文件较少。初创探索阶段政策供给提升了全民健身的价值认同,扭转了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不协调的局面,保障了基础设施、体育组织、体育活动、指导队伍的供给[18]。

1.2 培育与规范: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政策供给的全面推进阶段(2001—2013年)

2001年《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2001—2010年)规划等系列政策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政策供给进入全面推进阶段。1)政策供给向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倾斜。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应运而生,政策供给强调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覆盖了全民健身场地、组织、活动、服务等要素领域[19]。2)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政策供给呈现向法治化过渡的特征。2009年《全民健身条例》颁布,规范了全民健身活动,保障了公民合法权益,加快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法治化建设进程。随后《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引领各省市出台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全人群、全法治、全区域、全要素”一体化发展。

1.3 改革与创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政策供给的提质增效阶段(2014年至今)

201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里程碑。1)改革与创新成为提质增效阶段政策供给的主题。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颁布,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全民健身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逻辑关系逐渐清晰[20]。2021年《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颁布,落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体育事业更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提出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随后《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颁布,针对更便捷的健身设施、更丰富的赛事活动、更健全的健身组织、更科学的健身指导、更广泛的社会氛围等重点任务精准施策。2)政策供给转向构建多领域融合的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呈现出全域化、精细化和可操作化的特征。构建新载体、新机制、新体制、新服务、新组织等政策举措,为全民健身提供了中国标准和中国模式[16]。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面临更亲民、更便利、更智慧等多元挑战,高效能、高质量的政策供给是应对挑战的关键所在。

2 量化阐释: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政策供给的统计分析

通过北大法宝数据库与政眼通数据库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政策进行收集整理与文本挖掘[21-22],共收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有关政策文件798 份。为确保分析的科学性,对失效和重复的政策予以剔除,筛选得到75 份政策文件,引入Nvivo 12 与Ucinet 6 软件进行量化阐释[23-25]。借助Nvivo 软件运用编码技术与节点交互分析技术对政策聚集焦点进行了分析,借助Ucinet 软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技术对政策发文主体间的关系进行了量化分析与合作网络探索。

2.1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政策供给文本类型丰富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政策类型繁多,多是自上而下的计划和意见等规划性文件,实操型的办法和措施类文件占比较低。“通知”“意见”“规划”等类型政策占比最高,达73.30%。“通知”类政策具有权威性、参照性和及时性,对全民健身领域内的关键问题提供政策引导和实施建议,以具体事项说明与规定为主要内容,如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等印发的《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通知。“意见”“规划”通常为兼顾导向性、参照性与普及性的政策文件,强调总体发展方向和目标规划,同时包括地方制定的实施规划。“纲要”类政策多为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执行文件,“办法”“措施”“决定”等政策较少,后几类总计占比仅为23.86%,通常是针对某类问题的具体措施与方法。

2.2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政策供给聚焦供需适配

利用Nvivo 12 软件,通过交叉分析目标规划与公共服务两个节点,生成政策聚集焦点词云。研究发现:1)在国家级和省级政策文本中,前4 位高频关键词“全民”“体育”“健身”“建设”揭示的共同主题是为满足群众对高品质健身的需求,提供更高水平的公共体育产品和服务。2)国家级政策文本供给重点集中于宏观规划和基础保障,“群众”“社会”“服务”等高频词表明国家借助社会力量升级优化全民健身服务机制,提供更高水平“体育+”与“ +体育”的优质新服务[26]。“标准”“健康”“科学”“区域”等关键词表明政策供给紧扣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标准化、智慧化、融合化、均等化、一体化等工作重点。3)省级政策文本多为国家级政策文本的延续扩展,重点集中在全民健身服务供给。“活动”“设施”“服务”“建设”“组织”等高频词体现了区域政策制定以群众体育需求为中心,重点打造更便捷的智能设施,开展更丰富的赛事活动,建立更健全的健身组织,促进更科学的健身指导,营造更广泛的全民健身氛围,满足“全区域、全人群、全周期”的健身健康需求。“政府”“社会”“社区”“机构”等关键词体现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政府发挥引导监督作用,社会组织加强服务供给,初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治理新格局。

2.3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政策供给转向府际协同

2.3.1 初创探索阶段 通过对此阶段发文主体间的社会网络关系计算发现,此阶段社会网络联合数量、网络规模、网络连接频次均为0。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政策均为单部门发布,不存在联合发文情况。发文部门多为国务院、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后为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教委(后为教育部)等。其中国务院和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发文次数较多,宏观政策占比较高,权威性强;微观政策较为缺乏,实操性弱。此外,政策发布部门较为集中,多为全国性引领规范类政策,配套政策供给较少。

2.3.2 全面推进阶段 社会网络密度值较低且合作网络较松散,反映出政策发布主体联合不足、多元协作模式欠缺,部门间沟通合作机制不畅等问题。此阶段共11 个部门参与了政策制定,共颁布30 项政策,其中7 项政策为联合协作发布。参与联合发文的部门明显增多,国家体育总局为联合发文最多的部门,教育部与民政部是主要合作部门,体教结合和社会力量办体育等工作广泛开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央文明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中国残联成为主体网络的次核心。各省市陆续制定全民健身或群众体育政策,如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群众体育工作方案的通知》。

2.3.3 提质增效阶段 进一步计算发现,发文主体间的社会网络关系表现出局部集中与边缘分散的特点。政策供给涉及体育、教育、市场、场地、环保、组织等众多领域,多部门联合协作、共同推进、共同发文成为政策供给的重要特征。国家体育总局仍位于政策发布主体的核心位置,这体现出国家体育总局始终引领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成为主体网络的次核心,表明政策供给高度关注财政支持与市场监管,卫生与旅游等部门协同合作,推动了“体卫融合”“体旅融合”等工作的开展。此阶段,为解决部门“碎片化”现象,统筹了部门间的“条条块块”,以促进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组织网络。

3 供给特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政策供给的分析框架

政策工具作为完成政策目标的手段,是联系政策主体和客体的纽带。按照供给型、需求型和环境型的政策工具分类方法[27],构建政策工具(X)与作用阶段(Y)的交互分析框架,分别从政策工具运用、作用阶段供给以及二者交互作用维度来剖析政策供给的内在结构与特征[14]。

3.1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政策分析框架与内容编码

分析框架建立:一方面,政策工具重点以结构性搭配为立论基础,工具与内容的适切性与科学性直接影响政策执行效果与供给效能。为实现应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与供需均衡的适配,本文借鉴Roy Rothwell 提出的三维分类,充分发挥政策工具建构效度高、目标针对性强、内容指导性广的特点,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政策分为供给型、环境型和需求型3 种政策工具并将其作为政策分析框架的X 分析维度(表1)。1)以拉动为导向的供给型政策工具是指政府通过提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金投入、科研投入、人力资源等政策,加大人才、资金和技术等要素投入,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条件保障。2)以推动为导向的环境型政策工具是指通过目标规划、法规管制、组织建设、税收优惠、资金支持、政策宣传创造有利的制度环境,保障政策贯彻实施,营造良好发展环境。3)以扩充为导向的需求型政策工具是指政府通过政策调控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提质增效提供驱动力量,包括服务外包、协同发展、行业协会、交流合作、试点示范等政策措施。另一方面,结合前文分析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政策供给的发展历程,建立Y 分析维度(政策作用阶段),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升级的内在规律出发,构建政策工具与作用阶段的二维分析框架。

表1 政策工具的具体内涵Table 1 Specific content of policy instruments

政策内容编码按照“政策编号-章节号-条款号”的方式进行政策文本编码,如Y1:“《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通知(国办发〔1995〕14号)》”,Y1 -3 -7:“三、对象和重点(七)全民健身计划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等,最终形成政策编码表,随后根据政策工具与作用阶段的二维分析框架将所有条款进行归类,最后统一查验界定范围后的政策工具分配结果是否准确。

3.2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政策文本的多维特征分析

3.2.1 政策工具的运用特征 在政策工具定义分类的基础上对各类政策工具使用程度的量化统计发现,供给型政策工具运用条目最多,共有311 个,占比达到40.71%;环境型政策工具的运用条目次之,共有293 个,占比达到38.35%;需求型政策工具的运用条目最少,共有160 个,所占比重为20.94%。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政策供给以供给型政策工具为核心,以环境型政策工具为辅助,需求型政策工具仍需加强。供给型、环境型和需求型多元政策工具的综合运用,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提供多元动力,呈现出以规范和拉力构成的强供给效应。

1)供给型政策工具占主导地位,但供给结构不均衡现象突出。侧重于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工具,占比高达63.02%。政府通过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重点建设全民健身中心、足球场、体育公园,打造体育健身生态圈,完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结合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的搭建,为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组织各类体育赛事、打造体育旅游路线、推广户外营地提供便利。但人力资源、资金投入与科研投入作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升级的核心要素,工具使用次数占比较低。全民健身人才队伍培养和储备供给缺乏,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专业人才供给不足。此外,科研投入工具使用较少与近年来全民健身更高水平发展目标形成了反差,亟待加大全民健身科研投入以及成果转化与应用的力度[28],探索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全民健身的融合发展,搭建智慧体育新载体,提高全民健身智能化和数字化发展水平。

2)环境型政策工具使用较适中,侧重于法规、组织和目标工具,但场景支持工具欠缺。法规管制、组织建设与目标规划等政策工具的使用频度较高,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民健身计划》到《全民健身条例》,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明确的目标规划,以人均场地面积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为代表的显性指标快速提高。由体育总会、单项体育协会、人群体育协会、健身团队所构成的多元全民健身组织网络,配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监管措施,为类型丰富和服务多元的全民健身服务供给提供了保障。但分析现有环境型政策工具发现,政策工具重视环境条件保障,缺乏支持全民健身社会力量参与的场景化环境塑造,宣传引导、资金投入、财税优惠等存在明显的不足。

3)需求型政策工具的使用严重缺位,供给与需求不均衡状态凸显。需求型政策工具使用最少,忽视了需求政策工具稳固的扩充力。行业商会协会在脱钩过程中,全民健身社会组织机构、财务、人员等不稳定性风险增加,阻碍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平稳运行。政府通过购买服务支持全民健身事业,可有效扶持相关社会组织发展。但在实践中政府采购和外包服务等工具运用较少,缺乏与市场主体的合作,相关工具使用不足引起的试点示范管理落后、资金支持不及时、法规管制不健全、购买服务方式陈旧以及过程缺乏监督管理等问题制约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3.2.2 作用阶段的供给特征 不同政策作用阶段的差异化明显,政策供给具有历程跨度大但阶段清晰的特点。1)初创探索阶段: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群众体育工作,政策供给主体多为国家部委,以全民健身理念普及与基础服务供给为主,政策发布数量较少,政策作用聚焦宏观引领。2)全面推进阶段:政策文本数量逐步增多,政策作用关注全民健身重点与难点问题。以2001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2001—2010年)规划启动作为标志,系列政策从场地设施、赛事活动、科学指导等维度进行细化,从实践着手解决全民健身的重点与难点问题。3)提质增效阶段: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体育健身的多元价值被逐渐挖掘,人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健身需求呼唤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政策的高质量供给,政策供给由关注数量向关注质量转型[29]。此外,从政策工具分析,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764 个政策工具编码片段依据不同作用阶段进行划分,政策工具使用次数呈现逐步上升趋势。第三阶段颁布政策文本较少,但政策工具使用491 次,次数最多,远超前两个阶段政策工具使用次数总和的273 次,显示出政策工具的使用在不同阶段存在显著差异。

3.3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政策文本的X -Y 交互特征分析

通过对政策工具X 维度和作用阶段Y 维度的交叉分析,得出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相关政策的二维交互分布图(图1),显示出各阶段各类政策工具的组合情况。分析不同演进历程所采用的政策工具类型和具体政策文本,发现总体呈现出多样化与差异化特点。在初创探索阶段,供给型、环境型、需求型3 种政策工具均有涉及且使用次数接近,但数量均较少。在全面推进阶段,环境型政策工具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供给型政策工具为辅,需求型政策工具应用较少。在提质增效阶段,3 种类型政策工具均实现了较大跃升,其中需求型政策工具使用次数明显增多,紧扣人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健身需求,缓解了以往政策工具使用不均衡的局面。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政策供给呈现如下态势:1)纵深化转型。土地、资金、人才、数据等要素的支撑贯穿始终,从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区域均衡化发展,到青少年、老年、残疾人等全人群重点活动开展,再到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大数据等现代技术催生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基本实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各要素的全方位纵深发展。2)标准化引领。《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等促进了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与器材装备等物质标准的规范完善,推动了运动技能、赛事活动、体育教育培训等体育服务标准的制定,保障了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向西部地区以及农村地区倾斜,加速中西部与城乡间的均衡发展,保障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的服务供给均等。3)创新性变革。首先,树立新导向,引导场馆(地)由高大上向绿色实用转型,持续发挥服务群众效应。其次,建设新空间,推动低耗能与生态化建设,让全民健身与自然相融合,如体育公园与健身步道等健身游憩新空间的持续推进。最后,开展新活动,推动户外运动等新型活动体系建设,广泛开展冰雪、徒步、登山、攀岩、露营、汽车、摩托车、水上项目、航空项目等丰富多元的全民健身活动。

图1 政策文本的X-Y 二维交互分布Figure 1 X-Y two-dimensional interaction distribution of policy texts

目前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政策供给仍处于提质增效阶段,供给型、环境型和需求型政策工具使用程度差异化较大,政策工具以供给型为主,重视物质供给与环境营造,忽视需求型政策的扩充力。未来要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同时应兼顾社会力量,降低挤出效应,提升协同效应。

4 效能升级: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供给策略

4.1 调整结构:优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政策工具

优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政策工具结构,实现供给型政策工具、环境型政策工具和需求型政策工具“三驾马车”均衡化协同供给,发挥供给拉动、环境推动和需求扩充的协同效应。1)控制全民健身供给型政策工具的使用,优化内部具体工具结构。在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得到保障的基础上,增加人力资源与科研投入的政策工具使用次数,加快科研成果转换应用,壮大全民健身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转型升级。2)适度提高环境型场景支持工具的使用次数,营造良好的全民健身社会氛围。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支持社会力量投入全民健身事业,提供税收优惠,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建设,细化各项目标规划。3)着重提高需求型政策工具的使用比重,以追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需平衡为发展目标。始终以人民健康需求为中心,提供更灵活的体制机制、更均衡的资源布局、更绿色的健身载体、更丰富的赛事活动、更科学的运动方式以及更强大的要素支撑。4)优化供需-环境协同型组态的搭配使用。一方面,政府为基础设施等供给型工具和服务外包等需求型工具创造税收、资金、规划、政策等良好的使用环境。另一方面,借助信息化手段,推动公共体育服务数字化转型,促进“线上+线下”的下沉治理来对公众需求进行识别、整合、分析,搭配设施、服务、资金、人才等的精准供给,实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精准化。

4.2 协同共治:打造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政策效能共同体

构建涉及领域更广泛、部门参与主体更多元、运行管理机制更顺畅的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打造主体协同、权责分明的多元治理政策供给效能共同体。1)加速横纵贯通,优化共治结构。完善“中央+地方”纵向贯通、“体育部门+相关部门”横向关联的全民健身政策协同治理结构,建立多部门融合的政策供给主体格局。实施以体教融合、体旅融合、体医融合为主线的政策资源辐射与整合举措,推动全民健身积极寻求与教育、旅游、医疗、文化等不同职能部门的一体化发展,从实际工作中完善部门协同、人员协作与资源互惠。2)优化基层网络,重视下沉治理。夯实全民健身基层组织基础,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组织网络。重构体育总会、单项体育协会、社区体育协会、健身俱乐部等社会组织的组织框架,优化形成架构清晰、类型多样、服务多元、覆盖城乡、便民惠民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组织网络。3)构建交流机制,辅以评估考核。优化全民健身政策的交流决策机制,定期召开工作会议,设立工作群组开展专题研讨,形成政府、社会、企业、群众、专家等有机融合的全民健身决策咨询机构,完善第三方评估考核机制,共同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政策制定、政策实施、政策评估相结合的多维创新发展格局。

4.3 精准智治: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政策供给的多维驱动

明确政策供给的科技导向、需求导向、空间导向、业态导向、品牌导向和机制导向,促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政策供给向精准化转型。科技导向:推动全民健身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建设。打造国民体质大健康数据库,精准把握群众健身需求;创新“互联网+”平台,精准推送全民健身信息;借助平台建设“网上办”“掌上办”客户端,加大线上健身服务供给。需求导向:完善全民健身精准补贴制度。主要做到重点领域、重点人群、重点区域的精准补贴,健全全民健身设施开放管理机制、全民健身补贴保障机制、全民健身资金投入机制、全民健身补贴评价反馈等。空间导向:积极建设全民健身新空间与新载体。推动便捷、亲民、开放的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等绿色生态化场地建设,拓展全民健身和休闲游憩的举步可就新空间,提升城市软实力与城市新魅力。业态导向:加速全民健身跨界融合发展。从体养融合、体教融合、体医融合、体旅融合、体卫融合等维度打破全民健身资源孤岛,优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品牌导向:打造全民健身服务品牌。一方面,注重东、中、西部的文化差异,从文化特色、赛事遗产、传统体育等文化资源中挖掘特色,打造品牌;另一方面,结合城乡差异,整合全民健身资源,加强共生互融,建立城乡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网络。机制导向:明确全民健身的标准化和均等化要求。完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赛事活动、健身指导、体质监测等标准体系,推动资源向“老少边穷”地区和农村地区倾斜,加快均等化共享发展。

5 结语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政策供给阻滞是困扰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问题。本文在梳理政策供给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政策工具角度出发构建了政策工具与作用阶段交互分析的新框架,分析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政策供给特征。研究发现,供给型、环境型、需求型政策工具结构失衡,需求型政策工具严重缺位,供需状态矛盾凸显。结合政策供给作用阶段与政策工具使用情况二维交互分析,发现政策文本内容呈现全要素纵深化、标准化与均等化以及新载体与新服务发展态势,但仍表现出较为依赖物质供给与环境营造、忽视需求型政策的扩张力、挤出效应明显等问题。在运用框架解释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政策工具使用结构、打造协同共治共同体以及推动精准智治多维驱动的建议。政策供给是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驱动力,未来政策供给研究应进一步向制度优势与政策效能相互转化的领域深入探索。

猜你喜欢
全民公共服务工具
全民·爱·阅读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准备工具:步骤:
“巧用”工具
可持续全民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