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融入情感教育研究

2023-06-22 21:09贾子涵
成才之路 2023年17期
关键词:修养经典氛围

贾子涵

摘要:语文是一门具有人文性特点的基础课程,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情感教育在具体实施中存在不重视、偏离主题、浮于表面等问题,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对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着手,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积极挖掘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具体策略有:精心设计,营造情感氛围;诵读经典,品味文中情感;提高修养,拨动情感心弦;指导方法,丰富情感;拓宽途径,开辟第二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氛围;经典;修养;方法;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17-0125-04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不仅包含丰富的语言文字知识,还承载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以及国外的优秀文化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其中,情感教育融入语文课堂可提升学生的内在修养,促使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但当前情感教育的实施情况并不乐观,这会影响到整体语文教学效果,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在分析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实施现状的基础上,探究情感教育的具体融入策略,以期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优势,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现状

1.对情感教育不重视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在教学中,部分教师过分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将大部分课堂教学时间用来灌输语文知识,而忽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弱化了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有的语文教师认为情感教育是德育教师或班主任的工作,与语文教学无关,所以不注重挖掘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元素,也很少渗透与情感有关的内容。这限制了学生的认知发展、社会化发展,很难使学生体会到文字背后蕴含的真情实感以及做人、做事的道理,无法积累有益于成长的经验。

2.情感教育偏离主题

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不同,不存在唯一的、绝对的标准答案,不能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要通过理解进行记忆。自由、开放的语文学习方式为情感教育提供了先天条件。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以强调字词的书写、记忆以及阅读、写作技巧的传授落实情感教育,很少关注其中的育人价值。有的语文教师在渗透情感内容时,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以及具体教学内容展开,导致学生无法产生情感共鸣、形成情感体验,影响到语文教学实效。

3.情感教育浮于表面

语文教学注重师生、生生之间以及师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由课堂的完全操控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将更多的课堂自主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知识。但部分教师过分关注教案的执行过程,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深层次挖掘,只给学生讲述课文表面展示出来的情感,不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以及与文本的互动深化对情感的理解。这就割裂了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之间的关系,学生也无法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导致情感教育流于形式,影响到语文整体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语文课堂教学融入情感教育的策略

1.精心设计,营造情感氛围

(1)以趣味导入激发学生的情感。情感教育顺利实施的关键是课堂导入。一堂语文课要想成功,在导入阶段就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激起学生情感的浪花,让学生跟随教师的节奏,带着积极的情感融入课堂学习中。在教学中,教师可用满怀激情的导语,激发学生的情感,使语文课堂焕发生机。例如,在教学《夜色》時,教师可设计如下导语:“一说起夜晚,很多人都有恐惧心理。一个小朋友也怕黑天,可后来却不怕了。这是怎么回事呢?”用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可让学生在释疑解惑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真情实感。学生的思维活跃,猜谜语、唱儿歌、讲故事等都是学生喜爱参与的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运用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谜语、儿歌或故事进行课堂导入,将枯燥、无味的语文知识变得妙趣横生,打动学生的心弦。例如,在教学《小青蛙》时,教师可出示谜语“一位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小时有尾没有脚,大时有脚没尾巴”,让学生猜。强烈的好胜心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当其情感高涨之时,教师可顺势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开展新知识学习。

(2)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学生的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运用图片、音乐、视频等方式渲染气氛,给学生带来鲜活的视听感受,使其融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例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教师可通过网络寻找展示草原美景的图片及草原主题的歌曲,并利用多媒体播放,让学生走进高远辽阔的草原,感受其美丽的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对一些具有复杂情感的课文很难理解,为此,教师可以借助视频等教学资源降低知识理解难度,丰富学生的情感。例如,《手术台就是阵地》发生的年代距离学生比较远,学生对当时的危险情况以及白求恩的高尚品质,不能真正理解。教师可播放电影《白求恩大夫》的片段,直观呈现炮火连天的战争场面以及白求恩大夫冒着生命危险坚持做手术的情景。这样,学生就可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能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

(3)联系生活,增进学生的情感。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其以形象思维为主,更容易接受自己熟悉的事物。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营造生活化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在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中轻松学习,实现情感的升华。例如,在教学口语交际“请你帮个忙”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模拟在公园踢球、上课时借文具、逛街问路等片段,让学生在情境中向他人寻求帮助,练习礼貌用语,形成助人为乐的情感。教师还可设计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例如,在《一个接一个》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联系生活思考:“如果你正在做某一件事情,突然被大人打断了,你会有什么样的情绪?你的不快情绪又是怎样化解的?”这样,学生就可从自己的角度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变化,认识到事物都是双面性的,对待生活要乐观勇敢、积极向上,积极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

2.诵读经典,引导学生品味文中情感

收录在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其中的一些经典文章代代相传,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无论在过去还是在现在,都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优质资源,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经典,与文本进行心灵的交流,品味其中蕴含的情感。对此,教师要做好示范,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品味其中的情感,明确其中的情理,并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顿悟。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教师可通过时而活泼、时而舒缓、时而沉静、时而浑厚的语调,鼓励学生在聆听中揣摩语义,锻炼语感,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美景,激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之情。另外,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与机会,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把握作者的情感基调,体悟文本的情韵,形成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师还可利用自习课、大课间、校园文化节等,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展示新时代学生的风采,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3.提高学生的修养,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

(1)向学生传递真情。语文课堂是师生共同学习的阵地,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营造温馨、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融洽师生关系,呵护学生的心灵,向学生传递真情,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因此,教师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理念,积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职业素养,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多包容、多理解,用自己的爱感化学生、影响学生,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同时,教师还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以朋友的身份融入学生中间,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浇灌学生的心灵之花,逐步提高情感教育效果。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言,勇于求异,在积累语文知识的同时,实现健康成长。

(2)对学生实施赏识教育。教师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赞赏的表情很可能改变学生的观念与行为,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放下传统严师的姿态,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用真挚的情感启发、引导学生,以赏识教学激励学生不断探索。例如,在评价《海底世界》的分角色朗读效果时,教师给出的“男生声音洪亮,奔放而整齐,让我感受到海底的广阔与悠远。女生声音圆润,柔和而甜美,让我感受到海底的神奇与有趣”富有感情的评语,可使学生沉浸在朗读中,感受海底世界的美丽,学习热情也更加高涨。赏识教育并不代表拒绝批评,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了解原委,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既要让学生认识到错误,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3)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把握课文中的情感因素,结合课文特点,营造丰富的情感教学氛围,以情动人,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从朴素自然的语言中品味出人生真谛。在备课时,教师要准备多个方案,选择多样化的情感渗透方式,在动情处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与文本内容产生情感共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例如,《落花生》体现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可以此作为动情点,为学生讲解文章中“议花生”的部分,引导学生从花生的品质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实现情感教育的目标。需要注意的是,情感教育效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学习和积累,教师应选择具有激励性和启发性的情感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徜徉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实现个人综合素养的提升。

4.指导方法,丰富学生的情感

(1)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情感教育不能采取灌输的方式,要讲究方法与技巧。教师可采取“知入知出”的教學方法,首先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内部感知作者的思想情感,再引导学生“出乎其外”品味文本情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观。所以,教师不能拘泥于知识教学,也不能将关注焦点放在华丽的辞藻上,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在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展开想象,融入文本和意境中,感知文本的内在情感。例如,在《惠崇春江晚景》中,作者苏轼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幅春江晚景图,竹林外盛开的桃花、水中戏水的鸭子、满地的蒌蒿、冒出嫩芽的芦苇等动静结合,让人陶醉其中。教师可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古诗展现的意境,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还可将古诗制作成微课视频播放,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生活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情感感知能力。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要想真正理解文章,就必须找到文章的关键词、关键句、关键段等,只有抓住关键内容,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这其中,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能从题目中领悟作者传递的情感,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忆”字体现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有些文章在结尾处抒情或议论,并将全文的主旨句藏在其中,教师可以问题驱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找到文章的关键点。例如,在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时,教师可为学生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寻找“挖井人是谁?吃水人是谁?为什么要带领战士给乡亲们挖井?文章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等问题的答案。通过探索这些关键问题,学生可深刻感悟到毛主席对人民群众的关心、爱护之情,激发出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3)引导学生表达情感。“情满而溢发”,当学生的情感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倾诉的欲望。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表达情感的途径,如对课文的开放式结尾,引导学生进行情感的表达与延伸。例如,《宝葫芦的秘密》以“要是我有那么一个葫芦,那……”结尾,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教师可引导学生续写“如果王葆有一个宝葫芦,他会做什么?”“王葆能一辈子依赖宝葫芦实现自己的愿望吗?没有了宝葫芦,他又该怎么办”。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将故事续写下去,写出自己理想的结局,可进一步感受童话故事的奇妙,认识到不劳而获的幸福并不是真正的幸福。另外,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写读后感,将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感悟用文字表达出来,以此升华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写作移情能力。其中质量高的读后感,教师可推荐到学校进行宣传展览,给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并为其他学生树立学习榜样,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5.拓宽途径,开辟第二课堂

(1)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教材涉及很多口语交际内容,教师可以结合教学主题,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情感教育的路径。例如,可利用特殊节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在国际妇女节、母亲节为学生解读母爱,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向自己的妈妈表达爱意;利用“五一”国际劳动节,组织学生深入社区或农村开展公益劳动,让学生体验劳动的乐趣,懂得尊重劳动人民;利用重阳节,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慰问老人,帮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内涵,践行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教师还可开展生活观察类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语文知识。例如,在教学《回声》一课时,教师为学生布置的实践任务是在课后到空旷的车库、房子、田野、山谷等去喊一喊,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回声现象,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

(2)组织拓宽视野的语文课外阅读活动。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开展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对此,教师要重视,并充分发挥课外阅读的情感效应,利用晨读时间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静下心来感受文本传递的情感,并积累课外阅读文本中的好词好句,以此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为语文写作奠定基础。教师还可精选一篇文章,引导学生共同阅读,并思考“通过阅读想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教育”等,有层次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结束后,教师要留出一定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教师还可开展群文阅读,让学生结合某一主题阅读多篇文章。例如,在进行母爱教育时,教师可为学生推荐《第一次抱母亲》《一把黄油布伞》等文章。每篇文章都讲述了一则感人故事,学生可在阅读中联想到自己的母亲,并理解母亲对自己无私的爱。这种亲情教育、感恩教育,可促使学生形成健全人格。

三、结语

总而言之,情感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对此,语文教师要明确师生角色,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深入挖掘情感教育的内涵,不仅教会学生学习,还要教会学生做人。同时,要响应时代号召,指导学生从语文知识中汲取养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和情感,使其带着积极情感投入学习、生活中,获得精神的滋养,实现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并使语文教学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顾建梅.浅析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融入[J].语文天地,2020(26).

[2]罗文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江西教育,2020(12).

[3]杨蕾.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青海教育,2017(04).

[4]江運珍.语文课堂教学融入情感教育的策略[J].广西教育,2012(46).

[5]孙影.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融入[J].吉林教育,2016(26).

[6]傅瑞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J].课外语文,2014(02).

[7]黄伟寿.论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道德情感教育[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5).

[8]邓淼芳.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J].陕西教育, 2014(04).

Research on Integrating Emotional Education into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Jia Zihan

(Guoyuan Township Central Primary School, Zhenyuan County, Qingyang City, Gansu Province, Qingyang 744522, China)

Abstract: Chinese language is a basic course with humanistic characteristics. Integrating emotional education into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s beneficial for broadening students horizons and guiding them to establish a correct worldview,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However, there are issues with emotional education in its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such as not valuing it, deviating from the theme, and being superficial, and it has not played its due role. In this regard, teachers should start from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students, innovate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s, actively explore emotional factors in Chinese teaching, and help students form a sound personality. The specific strategies include: carefully designing and creating an emotional atmosphere; reciting classics and savoring the emotions in the text; improve self-cultivation and touch the emotional heartstrings; guiding methods to enrich emotions; expand channels and open up a second classroom.

Key words: primaryschoolChinese;emotionaleducation;atmosphere;classic;culture;method; channel

猜你喜欢
修养经典氛围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