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应用目标任务教学法的探究

2023-06-26 02:15林招
学周刊 2023年20期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探究

林招

摘 要: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而教师的职责是掌握课堂大方向,引导学生思考,促使他们在强烈的学习动机的驱动下获取新知。而目标任务教学法的宗旨在于帮助学生提高个人能力,其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在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引用目标任务教学法,能够强化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提高认知。本文先分析了在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目标任务教学法的意义,接着从构建和运用两个层面提出了在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目标任務教学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目标任务教学法;中职数学;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20-0015-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0.005

从整体实施目标任务教学法来看,可以将其分为目标教学和任务教学两个关键点。目标教学的核心在于设置教学目标,确保知、情、行相统一,带动学生思考、感知和实践。而任务教学重在启发,教学任务必须体现教学大纲的要求,要引导学生有指向性地学习,另外要体现学科的特点。因此,要想充分发挥目标任务教学法的作用,中职数学教师必须根据课程内容设计目标明确、启发性强的授课方案。

一、在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目标任务教学法的作用

虽然中职院校最主要的办学目的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相较于普通高中来说更看重升学率,在教学侧重点方面,中职院校更关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但是这并不代表不看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形成学习能力,一方面取决于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则取决于学生具备良好的思维品质。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而在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目标任务教学法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保持动态思考,帮助他们持续保持注意力。目标任务教学下的课堂活动都有较强的规范性、目的性,能促使学生的思考更加有针对性,引导他们由浅入深地理解知识点,这对他们发展深层思考能力十分有利。

另外,采用目标任务教学法需要学生之间充分合作,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聚在一起能产生更多的新观点、新想法。在这种碰撞和交流的过程中,每个参与者都能产生学习的成就感,而且最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增长知识,能产生强烈的集体荣誉感,这对他们形成团队合作精神十分有利。

二、在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构建与运用目标任务教学法

(一)构建

根据目标任务教学法的特点,在将其应用于中职数学教学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要体现课堂的平等性,以突出集体教育的作用,这样才能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1.体现差异化特点,对学生、课程的难度进行分层。部分中职学生以往学习时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没有很好地开发智力,再加上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发展,对自我与外界的关系有了不一样的看法,思维变得十分活跃,喜欢深度思考。这类学生往往学习十分积极,但是由于认知水平较低,逻辑思维能力发展也不够完全,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深度思考,很容易产生思维偏差,甚至跟知识原理背道而驰。这会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甚至导致他们产生厌学情绪。要想解决这类学生的学习问题,关键在于按照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数学基础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

正处于青春期的中职学生一般存在两种极端的性格:一种是向外求,喜欢外向探索,对一切规范化、程式化的活动都有一定程度的厌倦感,学习活动大致表现为课堂上不认真听讲,习惯性走神,或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心情决定是否有必要认真听讲,课下草草应付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这类学生往往喜欢参与热闹、互动性强的活动。另一种学生则喜欢安静、平和的活动,更倾向于内求。但是由于他们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心事更多,而这会影响他们课上听讲,导致他们习惯性溜号,经常跟不上课堂进度。不同的性格和兴趣倾向造就了学生不同的思维习惯。

因此,教师在应用目标任务教学法时必须先对学生进行分层,根据平时的观察,按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性格特点等给中职学生划分不同的层次,另外要根据他们的数学基础、逻辑思维发展情况设计具体的授课方案,即综合学生的理解能力、抽象思考能力、学习习惯等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类,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对课程难度进行分层,融入各类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探究自己学习能力范围内的学习任务,从而树立学习的信心。

2.遵循互动性原则,鼓励师生、生生持续交流。青春期的学生智力水平迅猛提高,精准概括事物的能力也在迅速发展,独立意识也更强,判断一些事物也更加多元、想法也更加深刻。他们在生活上不愿意受到父母过多干预,在学习上则表现为既独立又依赖,他们渴望独立学习,但是基于自身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又不得不依赖教师。因此,他们渴望跟教师进行更多互动,希望在教师的启发下自主思考领悟知识,而不是直接接受教师灌输。他们在跟教师互动的过程中能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视,满足心中的“成人感”。而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思维活动,还能获得智力活动的成就感。中职学生反感沉闷的课堂氛围,生动、和谐的学习环境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主性。

鉴于此,中职教师在应用目标任务教学法时,必须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给予其充分的尊重,而且要采用他们能感受、察觉到的方式进行引导。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采用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加强师生交流,同时保证探究任务的难度有一定的递进性,能让学生在攻克难题的过程中产生成就感,促使他们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后续的任务。此外,还要注重推进生生互动,促使学生之间产生持续性交流,以便进一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因此,在高效的课堂互动过程中,师生共同营造一个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充分感染每一个学生,学生在互动过程中既能施展自己的才智,又能及时获得教师的鼓励和肯定,这能改变中职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同时也能促进他们展开人际交往。

(二)运用

好的教学方法一定符合学习者的学习心理、能满足其学习需求、充满创新性,而且具备高度的可操作性。因此,将目标任务教学法应用于中职数学教学,要求教师跟学生平等沟通,同时保持自身教学观念的先进性,制定科学的授课方案,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中职学生全面发展助力。

1.以旧引新,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数学知识跟其他学科知识有所不同,其更注重培养逻辑、塑造思维,而且各知识点之间往往都有很大的关联,学习者一旦漏掉中间的某个环节,就很难顺利学习后面的内容。而且人的记忆力十分有限,学习某个知识以后,在不及时复习、回顾的情况下极易遗忘。中职学生以往学习时并没有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大多数学习行为都是在教师的引导和督促下进行的。也就是说,中职学生对学过的知识的记忆大多都是模糊的,这对他们学习新知识十分不利。另外,大多数中职学生都认为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十分无聊,数学课堂更枯燥、无趣,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他们的学习行为十分被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新课导入,在这个环节展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的基础上传递新知。考虑到当代中职学生对网络事件十分感兴趣,喜欢参与网上互动,教师在设计新课导入部分的教案时可以适当引入网络元素,并与生活元素相结合,巧妙融入跟当前课程内容相关的旧知。如在教授“等比数列”这部分课程时,可以先复习“等差数列”的知识点,借助一些趣味性实例带领学生进行推理和归纳,具体可以引入观测哈雷彗星方面的科普知识,解释各个观测时间之间的联系,从而复习等差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为后续学习等比数列做铺垫。这种引导能让中职学生的思维从经验性逻辑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而且在良好的课堂氛围的感染下,他们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对他们提升学习效率十分有利。

2.合理分组,巧搭角色,碰撞思维。根据目标任务教学法的特点,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综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情境逐步指导学生,促使其发挥学习的自主性,从而在探究的过程中锻炼思考能力和综合能力。为此,教师必须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学生的综合能力等科学规划课堂时间,合理分配学习任务。

教师可以在新课导入环节结束之后给学生分组,根据他们平时的学习态度、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思维能力发展情况等进行分组,既要保证各小组整体学习能力的均衡性,又要保证各小组内部成员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各小组的学习能力足够均衡,教师就可以给各组同时布置同样的学习任务,以便保证全体学生共同进步。而小组内成员的层次有一定的差异的目的是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启发,通过以强带弱的模式激发中职学生互助的热情,唤起学困生学习的激情。教师可以给各小组分别选出一位小组长,让其负责在小组内分配任务。布置好学习任务以后,小组长评估任务的难易程度,接着进一步分解任务,按照难易程度排列顺序,将其细化成更具体的任务组块,按照组员的层次分配具体的学习任务。这样一来,学习任务的难度降低了,各组员个人的学习任务明确了,全体学生都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而数学知识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性,虽然细化了学习任务,但是并不意味着打破各个任务之间的联系性。因此,各组员在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的同时,还要跟同组的组员进行一定的交流。而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都是流动的,在相互碰撞之间,每个人又能产生新的想法,而且在面对共同的问题时,每个人思考的角度也有所不同,组员的学习能力又存在差异,思考的层次也有深有浅,因此全体学生都能在交流的过程中体会以多元的角度思考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思考力较弱的学生也能在同学的影响下意识到深度思考的重要性,从而有意识地锻炼自己深度思考的能力。可见,合理分组、巧搭角色既能保证目标任务教学法的应用效果,又能促进中职学生发展思维能力,而这对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也十分有利。

3.集中汇报,师生讨论,攻克难题。中职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十分有限,即便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目标任务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学习,也很难保证探究任务能够顺利进行。因此,探究活动结束之后的结果检验十分重要。首先,教师要让各组组长集中汇报探究结果,在这个过程中,组长演示整个探究过程,包括如何分解任务、如何解决各个任务共同的问题等,同时提出未解决的问题。教师要记录这些问题,等各组组长汇报结束之后集中解决共同的难题。而学生刚刚经历了集体探究,对自己学习的困惑还记忆犹新,此时他们的求知欲最旺盛,都对教师接下来的讲解充满了期待。而教师必须想办法找出学生产生困惑的原因,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如在学习“立体几何”这部分内容时,对于“平面的基本性质1的作用”这一知识点,学生表示很难理解“基本性质1可以用来检验某一个面是否为平面”。对此,教师不必直接给学生具体解释,而是先提出学生易于理解的具有引导性的问题,目的是了解学生在此处产生学习困惑的根本原因,如大部分学生不理解这部分概念性内容的原因在于他们无法产生直观的想象,即在集体探究的过程中并没有进行画图演示,因此产生了理解障碍。针对这个原因,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文字内容转化为具象内容,引导学生产生直观认知。这样在集体汇报的过程中,课堂的主权一直在学生手里,师生也一直围绕学生的学习困惑展开讨论,因此能进一步强化目标任务教学法的作用。

4.教师点评,总结过程,促进发展。教师可以将点评环节放在课堂的最后阶段,此时,学生已经解决了学习困惑,掌握了知识重点,对新知识也有了全面且深刻的认知。因此,教师可以将课堂评价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从他们跟教师互动的情况、跟同学配合的情况等方面展开评价,充分表扬学习态度积极的学生,以便激励其他学生;二是评价各小组的综合表现,充分表扬探究任务完成度高、组内成员配合良好的小组,对表现稍差的小组给予一定的鼓励。这样评价能让中职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重视,而且在跟他人配合探究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能产生全新的数学学习体验,因此更加热爱学习数学,这对他们发展思维能力十分有利。

三、结语

总而言之,中职学生是一个较复杂的受教群体,他们的学习行为十分被动,另外他们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意识不发达、德操不健全、心性不稳定,需要教师全方位进行引导。因此,中职数学教师在应用目标任务教学法时要提前了解中职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情况,让他们在课堂互动的过程中感受教师的平等对待,引导他们有目的、有秩序地学习,促使他们产生学习的成就感,以便促使他们提高学习效率,提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方均斌,叶思义,黄琳婕.中职数学教学不应是普通高中的简约本——中职数学教育之我见[J].数学教育学报,2017(2).

[2] 黃珍.探究中职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思考[J].科技风,2022(1).

[3] 吴威志.新课改下中职数学教学模式创新[J].科教导刊,2022(3).

[4] 刘文汇.面对现实,精心设计探究数学教学法[J].科技资讯,2012(1).

[5] 张晓明.试析中职数学教学中的任务驱动[J].职业技术,2012(3).

[6] 那士信.任务教学法的灵活应用——把竞争意识引入中职德育课堂[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2(6).

[责任编辑 康兰明]

猜你喜欢
中职数学教学探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中职英语口语互动教学探究
浅析如何提高中职数学课的教学质量
谈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职数学学习反思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