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笔洗精品的造型艺术与纹饰特色研究

2023-06-27 03:27邵丹
东方收藏 2023年4期
关键词:明清时期造型艺术

摘要:我国的文房文化和书画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保留有许多传世珍品。笔洗属于“文房四宝”之外的一种文房用具,也是陶瓷艺术的重要载体和成果体现。明清笔洗是我国笔洗工艺和文化的集大成者,其材质多样、造型丰富、纹饰精美、工艺精湛、内涵深厚。因此,研究和鉴赏明清笔洗精品,对于弘扬中华优秀傳统文化、了解明清时期社会发展特点和社会风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明清时期;笔洗精品;造型艺术;纹饰特色

一、明清笔洗精品的实用功能与艺术价值

众所周知,笔洗是古代文人墨客常用的文房用具之一,其主要功能是用来盛水洗笔。由于古人每次使用毛笔蘸墨书写之后,笔尖容易干燥形成凝固物,因此需要用笔洗及时清洗笔具中的多余墨汁。

在传世的笔洗中,有许多艺术价值很高的珍品。明清时期的笔洗精品不仅实用性强,而且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在继承前人工艺的基础上,造型更加丰富。笔洗的形制以钵盂为基本造型,还有长方洗、玉环洗、葵花洗、梅花洗、莲瓣洗等。笔洗的材质也多种多样,包括陶瓷、玉石、玛瑙、象牙、金属等,但以瓷质和玉石材质为主。明清时期的瓷质笔洗工艺十分精湛,成为明清时期陶瓷文化的杰出代表,为王公贵族和文人雅士所青睐,在我国陶瓷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玉石材质的笔洗也十分高贵和典雅,明清工匠通过娴熟的雕刻技艺,赋予玉石以新的生命力,使玉石材质的笔洗成为传世佳品。明清笔洗精品在纹饰方面也十分富有特色,包括传统的花卉纹、果蔬纹、山石纹、神兽纹、飞鸟纹等。常见的图案题材则包括龙凤呈祥、岁寒三友、八仙过海、竹林七贤等,赋予了明清笔洗精品吉祥美好的寓意。

二、明清笔洗精品的造型艺术

明清时期的瓷窑如景德镇窑、龙泉窑、德化窑等,制作出了诸多瓷器精品,代表了明清时期制瓷手工业的最高水平。明代瓷质笔洗精品注重实用性,器型古朴典雅。如安徽博物院收藏的明代龙泉窑三足洗(图1),高5.5、口径约14厘米。弧腹,敛口,平底,底部有三足。整个釉面光泽度较高,釉色为青色和黄色,色泽圆润,有开片,釉面还有多处褐色的沁色。笔洗的表面纹饰呈现多个规则菱形图案,美观大方。笔洗的内外部可见灰白色的胎质。据考证,此件笔洗为明代龙泉窑烧制,体现了明代文人雅士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倾向。

清代瓷质笔洗精品造型丰富、形制多样,例如营口市博物馆收藏的清乾隆洒蓝釉洗(图2),高3.3、口径6.6、腹径10.2、底径6.3厘米。笔洗的器型为圆形矮扁腹,敛口,圈足。表面为洒蓝釉,釉色光亮,具有玻璃质感;内壁为白釉。底部有“大清乾隆年制”字样。洒蓝釉是瓷器釉色的一种,又称雪花蓝釉,自明代就有出现,清代时期更加成熟。其工艺特点是在烧成的白釉上,用竹管蘸取蓝釉汁再吹于器表,因此形成釉色厚薄不均、深浅不一、仿佛雪花状的蓝色斑点,其工艺独特,艺术性和审美价值较高。洒蓝釉瓷器在当时产量较少,此件笔洗为清代洒蓝釉瓷器中的上乘之作。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乾隆霁蓝釉艾叶形洗(图3),高1.7、长15.6厘米。笔洗整体如同艾叶的叶片造型,由内到外较好地刻画出了艾叶的叶脉和纹路。整体釉色为深蓝色,釉面光滑圆润、光泽度高,釉色深沉匀净,釉质较为细腻。清代霁蓝釉瓷器较为流行,霁蓝釉的色泽较深、釉色纯正,犹如蓝宝石的色彩,玻璃质感强,给人以宁静和俊秀的视觉感受。此件笔洗模仿艾叶的形状,在中医药文化中,艾叶是我国常用的中药材,具有较好的药物成分和保健功能,燃烧艾叶还可以驱蚊和净化环境,而且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每逢端午节人们会在家门口挂艾草,以求实现祛病、辟邪的愿望。因此,这件艾叶仿生造型的瓷质笔洗体现了我国传统中医药文化和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丰富内涵,为清代瓷器精良之作。

云南省博物馆收藏的清乾隆青花缠枝花卉舟形洗,口径14.5、底径6.5厘米。笔洗造型独特,器型小巧玲珑,为扁舟形,弧腹,底内凹成足。青花釉面,色彩清新自然,内外纹饰为青花缠枝花卉,优雅大方,胎质细腻,落有“大清乾隆年制”楷书底款。此件笔洗模仿舟形,表达了一帆风顺的美好寓意,同时具有较好的实用性,是清代青花笔洗的精品力作。

西峡县博物馆收藏的清代透雕牡丹叶形洗,高3.5、长17.3、宽8.6厘米。笔洗整体似船形,如同一叶扁舟,敞口,浅腹,底部有四足。内壁近沿处两侧运用浮雕工艺刻有一条鱼和一个螺壳,显得生动活泼。器表透雕出折枝牡丹,花蕊之间通过枝蔓相连,清新脱俗,精致优美。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牡丹是花中之王,寓意富贵吉祥,鱼和螺壳象征年年有余和幸福美满,因此这件笔洗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此外,笔洗的内外表面上都有多个不规则的黑色圆形斑点,应为天然材质上所带有的。通过清代工匠的雕琢,此件笔洗显得更加浑然天成、清新自然。

三、明清笔洗精品的纹饰特色

明清笔洗精品纹饰精美,图案题材广泛。例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宣德青花团花龙凤纹葵瓣式洗,高3.6、口径15.8、底径12.5厘米。笔洗整体造型简洁,葵瓣式花口,器壁突起十棱,内心微突,浅圈足,胎骨均匀,釉质凝润。口沿内外饰青花双线纹分割主次空间,洗心绘“龙凤呈祥”图案一组,外壁绘团形“龙凤呈祥”图案十组,腾龙遒劲有力、祥凤羽翅翩翩,所绘纹饰寓意吉祥如意。通体青花装饰,色彩浓艳,层次清晰,深入胎骨呈现出结晶斑。底落“大明宣德年制”青花六字楷书款。葵瓣花口十棱式造型是宣德时期的名贵品种,传世品中有十棱洗、十棱碗和十棱梨式壶等,均是宣德时期官窑青花瓷器中的上等佳品。

河南博物院收藏的明万历款青花梵文莲瓣洗(图4),高5.5、口径19、足径11.8厘米。笔洗整体呈莲花造型,莲瓣分上下两层,每层十六瓣,内瓣下凹,外瓣凸起。通体描绘青花纹饰,洗内底心绘有圆形开光,内置梵文,开光内外分饰两层相向环绕的如意头纹,上层莲瓣开光内壁绘有双钩垂云纹和花朵纹,外壁莲瓣间隔分饰折枝花卉和梵文,笔洗底部塑造并描绘出盛开的莲花瓣。圈足底,双圈弦纹内落有“大明万历年制”青花六字楷书款。这件莲瓣洗的器型典雅、纹饰精美,是明万历时期青花瓷器的上乘之作。

河南博物院收藏的清乾隆青釉夔龙纹洗,高4.5、口径18.9厘米。器型庄重典雅,呈圆盘式,敞口,浅腹,卷唇璧形底,如意式圈足。通体施釉均匀细腻,青釉色泽温润,外壁浅浮雕刻有暗夔龙纹,象征着权威与富贵。

四、明清笔洗精品的工艺特点

明清笔洗精品工艺精湛,雕刻技艺娴熟,放在书桌案头既可以衬托出使用者的清闲幽静之雅趣,也可以彰显出使用者尊贵的身份和地位。例如,武汉博物馆收藏的明代青玉菊花形洗(图5),高7.5、口径13厘米。采用镂雕工艺,整体宛如一朵盛开的菊花。笔洗表面还雕刻有数朵精致的小型菊花,通过枝蔓相连,错落有致,花瓣和花蕊的雕刻也十分细致入微,同时采用阴线雕刻技法生动表现出菊叶筋脉的自然之美。此件笔洗玉质精美、构思巧妙、工艺精湛,所雕刻的菊花造型具有高洁、隐逸等寓意,显得十分雅致,受到人们的喜爱。

湖南博物院收藏的明代青玉透雕茶花形洗,高7.5、宽14厘米。整个笔洗造型宛如一朵盛开的茶花,釉色青翠,为一整块青玉玉料雕琢而成,虽历经数百年,笔洗表面出现了少数瑕疵和沁色,但整体保持原有的光泽度。明代工匠对此件笔洗的雕琢十分讲究,采用透雕、浮雕、圆雕、阴刻等工艺,在整体茶花造型四周还雕刻有许多盛开的小茶花,花瓣和花蕊也刻画得十分精细。茶花枝蔓繁茂,枝干盘绕腹部自然伸展至口沿,形成镂空的手柄,构思巧妙,宛若天成,也可以方便使用和清洗。笔洗下部有褐色的木质底座。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翠桃式洗(图6),高3.8、口径24.8厘米。笔洗整体为寿桃造型,似盘形,翡翠材质,翠绿色,内壁较薄。底部采用透雕、浮雕工艺雕刻出两柄桃枝,一柄延伸于洗底为足,另一柄延伸至口沿作为手柄。底部雕刻有寿桃和桃花纹饰的图案,寿桃之间有枝蔓相连,具有硕果累累的吉祥寓意。翡翠材料珍稀名贵,特别是在材质上乘的翡翠原石上进行雕琢,使这件笔洗显得更加珍贵。桃子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瓜果,具有福寿安康和长命百岁的寓意,因此明清各类寿桃形制的瓷器艺术精品十分流行,深受清代王公贵族和文人雅士的喜爱。

在清代,除了翡翠材质的笔洗之外,玉石材质笔洗也十分流行。例如,青岛市博物馆收藏的清代青玉活环莲花嵌红料石洗,高5.6、口径16.3厘米。通过一整块青玉材料加工而成,胎体透薄,工艺精湛。采用浮雕技法在笔洗的口沿处雕刻四朵宝相花,原先每朵花蕊中间都镶嵌着一颗红宝石,目前仅剩两颗。花茎上各挂一活环,腹部雕刻四朵花蕾各挂一小活环,大小活环之间浅浮雕蕉叶纹作为衬托。笔洗外底雕刻成一朵莲花形状,内底浅浮雕西番莲花纹,局部有褐色的沁色。据专家考证,此洗是仿痕都斯坦风格琢制而成的玉质笔洗,并融入了我国传统的掏环工艺,使其看起来更加轻巧灵透。痕都斯坦玉器亦称伊斯兰玉器,在18世纪传入清廷,深受上层统治阶级的喜爱。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收藏的清代桃形玉笔洗,长12.9、宽9、高4.2厘米。青玉材质,色泽圆润,通体为半透明,表面光泽度高,给人以玲珑剔透的视觉感受。整个笔洗造型奇特,为半桃形,犹如从中间切开的寿桃,采用了透雕和镂雕工艺,在桃形笔洗的上部雕刻有半圈缠枝纹形的桃花,可以同时作为笔洗的手柄使用,显得十分巧妙。此外,还雕刻有一只仙鹤朝向花蕊作为圈足,具有十分吉祥的寓意和内涵,是清代玉石笔洗的精品力作。

清代笔洗的材质多种多样,还有雕刻技艺精湛和文化内涵丰富的竹质笔洗。例如,中国水利博物馆收藏的清代“水政”款竹雕笔洗,高6.9、口径11.4、底径11.9厘米。该笔洗为竹胎,八边造型,表面饰红漆。用竹料雕刻而成,其中两个相对的面上分别刻有“水”“政”字样。此件笔洗是关于清代水政的重要实物,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笔洗的文化和艺术内涵深厚,其精品造型艺术突出、纹饰题材丰富,是我国文物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房用具和陶瓷艺术的杰出代表。因此,保护和传承笔洗文化艺术,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中华文化艺术魅力,具有十分重要且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育灵.说笔洗[J].收藏家,2007(08):47-50.

[2]黄佳瑶.清乾隆时期陶瓷文房用具的藝术特征及设计思想研究[D].景德镇陶瓷大学,2021.

[3]项宏金.龙泉青瓷装饰纹样[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4.

[4]刘健,王亚新,关琪,牛燕,刘秋霖.中华吉祥纹样图典[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邵丹(1984—),女,汉族,河南卫辉人。硕士研究生,文博馆员,研究方向:文博研究。

猜你喜欢
明清时期造型艺术
“莲花壶”的造型艺术和文化蕴含
论紫砂壶“寻觅”的造型艺术和意境之美
论紫砂壶“寿桃半提”的造型艺术
谌宏微的造型艺术
扬州明清人文聚落分布概况
明清室内陈设艺术
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在牙人牙行兴盛中的作用
明清时期徽州民居建筑风格研究
水利工程要重视造型艺术和包装设计
大同地区石狮子造型艺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