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飞故居三道檐雕花木床的艺术特色赏析

2023-06-27 04:33胡力恒
东方收藏 2023年4期
关键词:艺术特色

摘要:在我国民间,雕花木床作为中式家具之中较为奢华的一种生活起居品,其上的雕花纹样不仅呈现出鲜明、丰富的视觉感受,同时也是兼顾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典范。明末清初时期,我国的雕刻工艺已臻纯熟,精美、典雅的三道檐雕花木床便是其中代表。本文在此对王若飞故居三道檐雕花木床的艺术特色进行赏析。

关键词:王若飞故居;三道檐雕花木床;艺术特色

引言

王若飞(1896—1946),名运笙,号继仁,贵州安顺人,是我党久经考验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1919年10月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6月,同赵世炎、周恩来等发起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积极从事马列主义宣传;同年秋,加入法国共产党。1923年赴苏联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4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5年3月回国,先后担任中共北方区委巡视员、中共豫陕区委书记。1938年起任中共中央华中工作委员会、华北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兼任八路军副参谋长。1940年起历任中央秘书长、中央党务委员会主任等职。1945年6月在中共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同年8月,随同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参加国共两党和平谈判。1946年1月代表中共方面出席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4月8日,在由重庆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于山西兴县黑茶山而不幸遇难,这是我党的一个巨大损失。

本文所介绍的故居是王若飞同志出生和居住过的地方,对其所使用过的三道檐雕花木床进行赏析,不仅可以增长历史文化知识,同时也能够加深我们对于这位革命先烈的了解与缅怀。

一、清初家具风格概述

在清代初期,传统家具制作进入我国家具发展史上的又一顶峰时期,通过能工巧匠的巧思和妙手,成为当时“道器结合”“由器入道”的经典之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家具便是架子床。

架子床通常是对有顶棚和立柱床具的统称,但依据床体的特点还可以对架子床进行更加细致的划分。明代高濂在其所著《雅尚斋遵生八笺》中详细记载了架子床的尺寸、样式以及使用情况。架子床一个十分鲜明的特征便是在床的四周设有立柱以及床顶,通常是在床身四个角安装立柱,立柱上面安装床顶,在顶盖四周还安装有楣板和牙子,这种上顶盖也被称为“承尘”。且架子床多数会在床头、床尾以及后面安装围栏,其中以花格围栏最为常见,既美观又不失实用性。某些架子床的迎面也会安装雕花门罩,使架子床和卧室的整体风格保持一致。更加精美的架子床还会在床的中间安装椭圆形月洞门,在围栏和上楣板雕刻造型。

二、三道檐雕花木床介绍

摆放在卧室里的雕花大床也被称为“滴水床”,床正面的上方构造独特,仿照房屋楼阁的窗檐翘角,分为一层、两层、三层不等, 每一层窗檐寓意屋檐滴水,通常来说,一层叫“一滴水”、两层叫“两滴水”、三层叫“三滴水”。除了上前方的窗檐,床前还设置有一进门、两进门、三进门,门的两边是约80厘米高的雕花栏杆,也就是说要跨过三道门才能上床入寝。由于雕花木床的制作工艺十分繁杂,并非朝夕之间可以完成,通常需要花费数年时间进行制作,耗费的工时多达上千个,因此雕花木床又被称为“千工床”。且该床在制作过程中没有使用一颗钉子、没有使用一滴胶水,全部依靠榫卯结构连接而成,这无疑直观地体现出当时工匠的高超技术水平。

此外,雕花木床上所雕刻的图案也有着十分丰富的寓意和内涵,多取自于动植物的谐音寓意或经典的神话传说,较为常见的图案有“花好月圆”“鲤鱼穿莲”“鸳鸯戏水”“龙凤吉祥”“松鹤延年”“并蒂莲开”“金瓜垂吊”“五谷丰登”“八仙过海”等。

“千工床”属高档雕花床,做得特大,其背立面中部设向外撑之托板,其下左右又置带闷仓的小抽屉,可以放置针线、文具、点心等。其上放置一排悬式箱橱,可存放换洗衣物。床沿前有两三尺宽的小廊,两头各放置床头柜、梳妆台。这样的大床要占据房间的大部分空间,可谓一方天地。这类大床流行“滿床雕”,整体多层镂空,锯空雕、深浅浮雕、圆雕、阴雕综合运用,互相呼应,起伏有致,刀法明快流畅,变化多样,工艺精湛复杂,几乎是通体精工镂雕,成为雕饰家具中的精品。这样的高档雕花床既玲珑剔透又壮观恢宏,具有豪华的气势,但因镂饰太多而难装难拭。

王若飞故居的三道檐雕花木床被评定为国家二级文物,其由床身、踏凳以及两个床头柜组成(图1)。床身长200、宽77、高61厘米,踏凳长202、宽45、高20厘米。床头柜分两层,各置一抽屉。床头柜面板为正方形,长37、宽37厘米;床头柜通高为75厘米。床上方为三道雕花木檐。

三、三道檐雕花木床的艺术特色

(一)材质考究,善用整料

材质的好与坏直接决定了床的质量,不同的材质有着各自不同的属性,因此在制作雕花木床之前,首先需要对所使用的材料进行严格挑选。三道檐雕花木床设计时秉承着“良材制美器”的传统设计理念,选择质地紧密、纹理美观、适宜雕刻的材料,以楸木等优质木材为主,充分利用家具材料的表域资源,即木材本身的天然纹理,制作成家具的表层装饰,着意突出木质中的肌理美,并对其进行打磨揩漆或刮磨打蜡处理,顺应硬木纹理,着重体现材美特质。在经过反复打磨之后,家具表面会呈现出诸如镜面般的光滑效果,这种透明漆层会显示出美丽的色泽,即便是不添加任何色彩,也能够呈现出一种富贵、明亮的感觉。

在家具选材用料方面,清初家具大都喜欢使用整块的大材,对于床的制作更是使用尺寸较大的整块木料来进行制作,这就使得床具彰显出用料厚重、奢华、大气的气质。因此,床具一般整体趋于宽大。王若飞故居的这款三道檐雕花木床,整体结构尺寸较大,所有部件均采用活榫设计,且大边和牙子都是用整根的上等木料制作而成,每根大边重量都有百斤之多,且材质的质地温润,呈现出浑然天成的感觉。同时,该三道檐雕花木床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采用整木连作的方式,在制作过程中不夹杂其他木料,内里和外表保持一致。

(二)造型繁复,风格奇特

清初,雕花木床的制作工艺经过明代的创新与沉淀,虽说从整体上来看依然保持着端庄、稳重的基本结构,但在细节方面却有了更加丰富的变化,其风格也更加趋向于展示居室主人的个性自由。这是一种封建礼教束缚下的突破,是文人雅士精神思想的真实写照。王若飞故居的这款三道檐雕花木床也体现出了清初家具的这种细微变化,其在整体结构上相较于其他木床显现得更为工巧,外观也更加精美华丽。

榫卯是传统家具的“骨架”,顺应木材本质,力量含而不露,相生相克,以制为衡,紧密相连。作为传统家具的生命密码,榫卯结构被广泛应用在三道檐雕花木床的制作过程中,无论是木结构本身,还是镶嵌其他材质等,不管如何翻腾调转,都能在无钉、无胶的情况下纹丝不动,即使是造型异常繁复也不受影响,这就为其丰富的造型创造了工艺条件。同时由于结构的多样性,使造型更加复杂多变。高超的家具结构工艺成就了雕花木床,在融合传统文化内涵精神的基础之上,推陈出新,成为一代经典。

在风格样式方面,雕花木床承接了明式家具的基本样式,造型简朴醇正、用料充足厚重,即“清承明式”。例如,三道檐雕花木床中就大量采用“和合二仙”的艺术造型,在我国民间,人们通常会将“和合二仙”视为主宰婚姻之神,多在家具、饰物上,刻画成一对手持莲花、怀抱圆盒的仙童形象,寓意新婚夫妇能够喜结连理、早生贵子。除此之外,我国民间在祈求财富、新年贺岁的时候,也通常使用“和合二仙”来表达理想和愿望。久而久之,这一美好的形象便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文化符号,流传至今。

(三)镶嵌技巧,雕磨圆熟

我国古代最早有关镶嵌技术的记载始于商周时期,但其广泛应用于家具制作之中却是从明代开始的,这是有着深刻历史背景的。明代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手工艺的进步,在家具制作方面则体现出了更加细致的分工,市场需求的多元化也使得家具的制作以及装饰手法更加多样,也更加精美,而作为高端工艺装饰的镶嵌也很快被应用到家具的制作中来。历经明代的大力发展,镶嵌工艺到了清代已经趋于成熟,有了很高的技术含量,这在三道檐雕花木床之上也有所体现。三道檐雕花木床大量运用了浮雕、线雕、透雕、圆雕、镂空雕等手法,像挂檐、门罩、床围栏等大面积的部件都是采用浅浮雕和镂空雕的手法,彰显出质朴大气的风格。而床门柱则采用的是圆雕和浅浮雕雕刻手法,装饰巧妙,可以随意拆卸(图2)。

此外,三道檐雕花木床在雕刻技艺方面力求圆润,采用雕刻与刮磨相结合的方法。刮磨前要先检查各部件,修正不合规之处,然后根据纹样、部位使用不同工具顺纹路刮顺。磨砂指的是采用砂纸由粗到细多次对家具进行反复打磨,直至家具显示出平整、光滑的表面。王若飞故居的这款三道檐雕花木床上的雕花,不仅线条变化较多,且工艺复杂,显示出了高超的雕刻工艺,同时这对于刮磨也有着很高的要求。雕磨的使用,使得三道檐雕花木床的圆润之感更加凸显,能工巧匠的纯熟雕磨技艺由此升华,雕磨圆熟成为其又一主要特色。

(四)纹饰华丽,丰富多样

家具上雕刻的装饰纹样是居室主人个人的审美情趣和理想追求的具体写照,同时也是当时手工工艺、民俗艺术以及生活习惯的真实体现。我国自商代开始,家具上所雕刻的装饰花纹就已经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发展至明代,反而对家具装饰纹样的样式、风格不是特别看重,多数以简洁、朴素的风格为主;进入清代,我国装饰纹样又达到了一高峰,各种吉祥纹饰被应用在家具制作之中,反映出当时人们对于祈求安康、吉祥的强烈愿望。除此之外,也加入了很多现实中的自然纹样,表现手法较为写实生动,诸如吉祥动物图案、吉祥植物花卉纹饰、人物故事题材等。在三道檐雕花木床上应用了花鸟图案、宝瓶图案等,这些雕花精巧细致,花鸟形态各异、动静不一、层次分明、传神生动、栩栩如生。例如莲花图案,因莲花与佛教关系密切,佛教中的“莲花三喻”指的是“为莲故华”“华开现莲”“华落莲成”,因此用莲花比喻发展和兴盛。再如仙鹤图案,鹤是民间公认的长寿之鸟,在众多民间神话中,神仙常驾驭仙鹤在各处游历,长颈、素羽、丹顶的外貌让仙鹤自古就和其他鸟类不同,而这也是它为广大民众所喜闻樂见的原因。仙鹤自古就被皇家广泛使用,清朝一品文官服饰上就是仙鹤图案,这也使得明清家具上仙鹤的题材屡见不鲜,例如仙鹤和山石的结合表示“一品当朝”,而雕刻日出时节的仙鹤纹饰,则表示“指日高升”。

结语

王若飞故居是这位革命先烈幼时成长的地方,其生活的正房北次间分为前后两间,前半间为起居室,后半间为卧室。直至今天,北次间仍保留着王若飞出生时的样貌。这张三道檐雕花木床便是王若飞同志休息的地方,对其结构特点和艺术特色进行赏析,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系统地了解清初家具的相关知识,同时也能够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参考文献:

[1]邢文君,王张恒,欧阳周洲.常德桃源民间雕花床的装饰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09):30-31.

[2]刘颂岩.明清时期徽州雕花床纹样吉祥寓意探微[J].韶关学院学报,2020,41(04):99-104.

[3]邢文君.以人为本的造物理念下的常德桃源民间雕花床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8(19):37.

[4]邢文君,丁盼.牙子部图案的装饰特征美学分析——以常德桃源民间雕花床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7(24):30.

[5]尹文.以《诗经》立意的中国古代雕花床[J].艺术学界,2012(02):142-156.

[6]姚莉苹.湘西雕花床:宁静典雅的梦幻世界[J].民族论坛,2008(08):17-18.

[7]戴向东,王铁球,钱亚琴,李晴.明清家具艺术在近代的断流考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1(02):49-53+219.

[8]汪玉.明清家具风格的演变和发展[J].池州学院学报,2019,33(04):106-108.

作者简介:

胡力恒(1982—),女,汉族,贵州安顺人。本科学历,文博助理馆员,研究方向:文物博物、红色文化教育。

猜你喜欢
艺术特色
论苏辙碑诔文的艺术成就
少年小说的突破与期待
论长阳南曲的艺术特色
指下云山意无穷 信手写来入化境
对《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绰号艺术特色分析
江西安义糕点印模的艺术特色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琅琊榜》浅评
田名瑜写景诗的艺术特色
浅析敦煌壁画对中国特色动画片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