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热弹性效应热力学和统计的简单研究

2023-06-28 16:15林诣钧
知识文库 2023年12期
关键词:杨氏模量橡皮筋温度计

林诣钧

本文通过建立简单的经典模型,分别用热力学方法和统计方法,研究了橡皮筋绝热拉伸时的物理过程,得到绝热拉伸时温度随拉伸长度变化的曲线,并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以检验理论曲线的合理程度。通过简单的工作更好地理解这一物理过程,并对其作为热机工质方面的应用做简要探讨。

1 引言

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研究是一件比较好的事情,比如我们拿来一根橡皮筋,进行快速的拉伸,发现橡皮筋变热了。如果立即将其松弛,它会恢复至原有温度,如果待其冷却至室温后再快速地松弛,发现它会变冷至室温以下。这个效应被称为热弹性效应,并由英国科学家John Gough于1805年首次观察到。这似乎是很容易想明白的:从热力学角度来看,由于弹簧形变过程时间很短,以至于认为其没有与外界的热量交换,即绝热,拉伸对其做功,完全转化为内能,温度增加,反之降低;从统计角度来看,松弛状态的分子链排列应该比拉伸状态混乱,即前者玻尔兹曼熵比后者大,那么对于绝热的情况,伸长即熵减,即温度升高,反之温度降低。下面,我们将尝试从这两个角度进行理论分析,然后用简单的实验以检验。

2 理论分析部分

给出基本模型:橡皮筋原长、原直径、杨氏模量、密度、比热,橡皮筋材料不可压缩,橡皮筋的伸长是沿长度方向且均匀的。考虑从绝热拉伸至长度的过程。

2.1 热力学部分

此部分中,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方法分析橡皮筋的温度变化。

此即拉伸橡皮筋过程中温度变化与长度的关系。另外我们还发现了杨氏模量随温度变化,以及橡皮筋拉伸的极限长度。这个过程比较细致,且结果很符合现象和直觉。

2.3 理论结果分析

比较两种方法的结果,可以发现,前一种方法很大地忽略了杨氏模量随温度的变化,这也是为什么前一种方法看似反直觉的地方出现的可能原因之一。第二种方法更为细致地从分子角度构建简单经典模型完成解释,得到了更多细节。其实要得到同等精确程度的结果,利用热力学的方法似乎比统计方法复杂得多。

3 实验数据检验

实验目的:测出橡皮筋温度变化随其长度变化的大致趋势,以检验建立模型所推导出的理论曲线之合理性。

实验用具:橡皮筋,直尺,电子温度计。

实验步骤:

(1)用电子温度计测出在松弛状态下橡皮筋的温度;

(2)将橡皮筋快速拉伸至某一长度,立即用温度计测出橡皮筋的温度,然后用直尺测出橡皮筋此时长度。将橡皮筋松弛并等待其恢复室温。

(3)重复步骤2,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注意事项:由于我们是快速拉伸的橡皮筋,做了绝热近似,这样的好处在于温度变化明显,但是操作时要尽量满足这一近似。温度的测量需要进行得足够快;将橡皮筋拉伸时,应在极限长度内拉伸至足够长,以至于温度可以准确测出,而不是快速降低温度。

实验数据:

数据评价:

从数据图线,总体和我们刚才的统计模型趋势相同,向下弯曲,在极限长度附近斜率不为0。

前半段呈线性甚至下凹,这是理论曲线中没有体现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温度计精度问题,或由于在温度变化较低时,温度计与橡皮筋平衡时间与读数过程所用时间,使得温度降低了。

4 总结

更进一步地,我们察觉到利用弹性材料的这一性质,可以将其用作热机的工作物质,以用作温度不高的热泵。

其实在热弹性效应中热量来源有很多方面,如相变过程中晶格振动引起的熵变、电子状态贡献的熵变以及磁状态引起的熵变。我们以上的理论工作大多只在经典范围内考虑了上述第二个方面,而且做了很多近似,我们其实也并不知道这些近似的合理程度。但是,顯然我们的结果大概是符合现象和直觉的,这些工作对于直观理解该物理知识有很大好处。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杨氏模量橡皮筋温度计
武汉大学研究团队发现迄今“最刚强”物质
正确认识温度计
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生活中的小魔术
温度计的『一二三』
三招搞定温度计
橡皮筋
橡皮筋小妙用
近距二次反射式杨氏模量测量仪简介
拉伸法测杨氏模量中的横梁形变对实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