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2023-06-28 16:15李云中
知识文库 2023年12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核心小学生

李云中

近年來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度推进,专家学者建议将“立德树人”理念落实于不同学科的教学中,该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形成完善的核心素养,更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小学数学课程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课程,一直都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关注内容,授课教师作为知识的引导者,应当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深刻理解数学概念背后的内涵,并在解题中建立完善的数学思维,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培养学生形成完善的学科核心素养。本研究首先分析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概念,其次阐述了在数学课程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并根据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几大教学策略,以期能够为更多的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通过在中国知网平台输入“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等关键词进行检索,我们能够查阅到近年来我国不同学者的研究内容,检索表明:要想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授课教师需要彻底摒弃以往“分数至上”的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着重提升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鼓励小学生使用知识点来解决现实问题,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帮助小学生实现思维的进阶、技能的提升。

1 核心素养的概述与内涵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颁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在该文件中明确指出,中小学授课教师需要在教学中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从而帮助学生学会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过程中形成的综合能力。对于小学数学学科来说,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能够借助数学知识来看待生活中的问题,运用数学的思维进行思考,并站在数学的角度看待事物。相比于其他年龄阶段的学生,小学生尚未具备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这就导致其在学习数学概念、数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感到很抽象、不理解。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小学生无法将教材知识与生活实际建立联系,如果授课教师无法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那么就难以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由此看来,新时代下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成为知识的引导、学习的合作者,是日后教学改革的重点。

2 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当地多所小学的数学教师以及班级学生进行调研后了解到:虽然一些数学教师开始响应新课改政策,对过去的教学形式进行优化与改进,但是由于对学生数学思维的认知度不足,导致改革力度不大,新型教育理念流于形式,最终难以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目前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问题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分别为:第一,数学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较为陈旧;第二,数学教师缺乏教学改革经验。

2.1 数学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较为陈旧

小学数学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依然无法摆脱“纯知识讲解”的思想,这导致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学习能力受到极大制约。例如,一些教师会借助多媒体软件为学生讲解数学知识,但是其仅仅是将板书内容呈现在课件中,学生只能被动地跟随教师的思维进行学习,这样换汤不换药的改革方式难以满足小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学生的数学思维自然无法得到有效培养。不仅如此,一些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并未给学生预留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思考与小组合作,这些教师误以为学生的探究活动会浪费课堂时间,为了能够尽快提升教学进度,往往不等学生思考完成就主动讲解相关内容,这一教学方式也导致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到限制。

2.2 数学教师缺乏教学改革经验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数学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切不可急功近利,而是应当将思维培养融入至课堂教学的所有环节中。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由于短时期内尚未看到学生的思维提升,进而错误地认为改革方式不正确,这主要是由于教师缺乏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数学教师需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学习水平以及学习进度,设计针对性更强的教学改革方案,并在不断地教学中优化方案,最终找到适合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策略。

3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新时代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课堂中发掘每一位同学的潜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与探究,当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后,才能够维持更加长久的学习状态,进而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与数学技能。通过培养学生建立完善的数学核心素养,能够让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快速抓住问题的重点,从而在练习中形成严谨的解题思路。因此,本研究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两大意义,分别为:第一,能够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第二,能够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3.1 能够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

研究表明,数学课程能够培养小学生形成严谨、科学的逻辑思维。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形式较为死板,学生无法在课堂学习中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不愿意在解题中动脑筋。要想解决这一难题,授课教师需要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师生间的互动频率,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平等的氛围下进行学习。通过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能够让学生用一种积极、乐观的状态进行课堂学习,这样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3.2 能够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数学学习不仅仅应当局限于课堂教学,而且应当在任何地点开展。通过培养小学生建立完善的数学核心素养,能够引导小学生利用一切资源,在任何地点进行数学学习。实际上,小到学生的周边生活,大到浩瀚宇宙,都充满了重复的数学知识,教师需要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深度思考能力,从而引导他们对观察到的事物进行探究,透过现象看本质,让其进行更加全面的发展。

4 小学数学课堂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

经过调查发现,当前虽然有很多小学数学教师意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并在教学中进行积极的改革与实践,但最终取得的教学效果却不甚理想,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教师采用了错误的教学策略。本研究认为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分别为:第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引导小学生建立完善的数学思维;第二,将教材知识与实际生活建立联系,提升小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第三,拓展小学生的解题思路,提升小学生问题转化的能力;第四,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独立探究;第五,借助新媒体手段,提升小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

4.1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引导小学生建立完善的数学思维

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为了能够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与习题训练中为学生渗透数学思想,该方式能够帮助小学生形成严谨的数学思维,帮助小学生采用科学的方式看待问题,从而建立系统的数学学习观。例如,当授课教师需要对“加减法运算”这一模块的内容进行教学时,由于课堂中涉及到大量细碎的知识点,为了能够帮助小学生全面认识运算知识,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与课堂训练中引导小学生发现加减法运算的规律,并在学生自主思考结束后进行总结与归纳,该方式不仅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更是能够不断完善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

4.2 将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建立联系,提升小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新时代下越来越多的学者强调生活化教学,通过将教材知识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建立联系,不仅能够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小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更能够提升小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让小学生发现生活中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虽然能够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但是在面对生活问题时却一筹莫展。要想解决这一难题,授课教师就需要明白数学课程的教学本质,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是生活中具体现象的抽象表达。因此,教师可以将生活问题融入课堂学习中,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引导学生对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

例如,当授课教师需要对“混合运算”这一模块的知识点进行讲解时,就可以为小学生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帮助小学生将晦涩难懂的知识具体化,具体教学操作为:在课堂开始环节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张操场锻炼的照片,并鼓励学生总结照片信息。该环节中教师可以采用课堂提问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同学们,大家能数清楚操场中有多少学生在运动吗?学生能够在照片中观察到锻炼的种类有两种,分别为乒乓球与慢跑。由于乒乓球需要两人一组进行锻炼,因此,学生可以快速算出玩乒乓球的学生有5组×2人/组=10人,且慢跑人数为4人,因此总共有5×2+4=14位学生在操场中锻炼。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来思考混合运算的式子:4+2×5=?并探究这两个式子有什么区别,学生在探究后能够发现混合运算的规律,即先计算乘除法后计算加减法。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依然可以使用一个生活化案例来为学生进行基础巩固,从而帮助学生将日常生活与理论学习进行结合。

4.3 拓展小学生的解题思路,提升小学生问题转化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授课教师还需要提高小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帮助学生深化数学知识,拓展解题思路。实际上,很多数学知识点都是相互联系的,因此,学生在思考数学问题时切不可割裂开来,而是应当站在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从而有效提升小学生问题转化的能力。

比如,当授课教师需要为学生讲解“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这一模块的内容时,就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具体方法为:在课堂开始环节中,授课教师可以首先带领学生复习正方形、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准备一张白纸,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鼓励小学生将白纸裁剪为平行四边形。之后,教师就可以提出课堂问题:请问大家可以采取什么方式计算这一图形的面积呢?学生在自主讨论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解题方式。在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平行四边形进行裁剪,该方式不仅能够通过简单直观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答案,更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使其明白原来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可以相互转化。在本节课接近尾声时,授课教师可以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再一次动手实践,从而深刻领会二者间的内在联系。

4.4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独立探究

新时代下教师要想培养学生形成完善的核心素养,就需要积极改变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并勇于提出自己的质疑。相较于其他年龄阶段的学生,小学生对问题的探索欲更强,对于不懂的事物愿意刨根问底,授课教师需要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并对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进行正确引导,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这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指标。为了能够帮助小学生将有限的精力运用至重难点内容的学习中,授课教师可以设置一系列难度梯度不同的问题,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并围绕问题进行探究。当小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难以取得实质进展时,教师依然可以通过抛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走入正确的思考方向,从而防止学生将大量时间精力放置在错误的思维中。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设置课堂问题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分别为:第一,课堂问题需要具有创新性、多样性;第二,课堂问题应当能够引导学生将复杂的思维简单化;第三,课堂问题应当能够为学生指明一个思考方向。

4.5 借助新媒体手段,提升小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

如今我们俨然已经进入信息技术时代,授课教师可以充分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数学教学活动,该方式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引导学生对网络平台中丰富的学习资源进行汇总整理,从而大大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研究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分别为:第一,当授课教师准备教学方案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来搜集教学案例,包括视频资料、音频资料。除此之外,授课教师还可以通过班级群来发布预习作业,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在备课中有的放矢。第二,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微视频,或展示动画片,从而帮助学生将抽象、复杂的知识简单化。

例如,当授课教师需要为学生讲解“长方体”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开始环节中为学生展示准备好的PPT,并在课件中展示长方体的三维立体图片,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对长方体的不同棱标注不同的颜色、且对不同的面标注不同的颜色,这样有助于學生理解长方体的概念。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将这一动态图发布在微信群中,鼓励学生进行反复观看,从而达到知识巩固的作用。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教师依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来设计一些创意十足的作业活动,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较高的成就感,更是能够形成较强的信息整合能力。因此,新时代下学生需要将互联网作为学习的辅助工具,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使用互联网进行深层学习,遇到感兴趣的知识也可以使用互联网进行拓展。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不应当局限于练习题这一单一的作业模式,教师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中为学生设计多种课后活动,让学生在欢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思考。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来完成电子作业,并提交给教师,同样教师也可通过该平台来批改作业,并与学生进行交流。

5 结束语

通过上述的分析能够发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与教学责任,在课堂中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并按照教育部门制订的具体课程标准来进行教学改革,从而有效提升小学生理解抽象知识的能力、对复杂题目逻辑推理的能力以及数学模型的构建能力等。在具体落实核心素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设计符合小学生认知的教学内容,并将趣味性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中,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兴趣探究,最终达到知识内化的目的。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安宁小学)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核心小学生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我是小学生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