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智慧校园与学生资助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优化路径

2023-06-28 14:54林佩罗丹
知识文库 2023年12期
关键词:资助校园智慧

林佩 罗丹

随着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日益革新,我国教育教学的模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依托于先进的信息应用技术,“智慧校园”也逐渐地走进广大人民群众的视野之中,成为教育界相关专家与学者重点研究的课题内容之一。基于此,本文通过阐述智慧校园与学生资助管理信息化的基本内容,深入分析智慧校园与学生资助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对进一步强化智慧校园建设、完善学生资助信息化管理提出几点优化措施和建议,以期推动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事业的创新化改革与发展。

随着现代化教育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校园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当前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要求,传统的校园管理与建设模式也逐渐地暴露出很多弊端,如校园资源利用率低下、校园管理成本增加、校园管理信息沟通不畅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教育教学事业的建设与健康发展。同时,学生资助问题也是校园管理实践中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教育部门逐渐强化对于智慧校园建设的力度,进一步深化在学生资助管理信息化方面的探索,因此,如何通过构建智慧校园来提升学校的管理效率,借助信息化管理技术提高学生资助管理的水平,已成为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1 智慧校园与学生资助管理信息化的相关概述

1.1 智慧校园的基本涵义

顾名思义,“智慧校园”主要是借助现代化的网络科学技术,以互联网、物联网及云计算等技术为重要依托,构建的一种新型的教育、管理与学习于一体的校园管理模式。在新时代社会发展背景下,传统的校园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我国教育事业创新化发展的实际需求,也难以提高学校综合管理的效率。因此,通过构建“智慧校园”管理体系,不仅能够为学校的管理者提供更为科学、快捷、高效的管理工具,还能够实现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在教学资源、信息交流等方面的即时共享,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与学生的学习效果。

1.2 学生资助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的

小学教育教学阶段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从整体的角度分析,我国教育资源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平衡、不均等的现象,这对于全面推动我国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创新化发展与建设造成了巨大阻力。然而通过借助现代化的管理工具,实现对小学生自主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其主要的目的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网络信息化技术的蓬勃发展,为小学资助管理信息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构建学生资助管理信息化系统,能够快速分析和处理学生的档案信息,并将学生的基本信息与资助情况进行网上公布,提升教学工作的透明度;另一方面,构建学生自主管理信息化系統,能够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制订合理的资助体系,并借助云计算的重要优势对学生的综合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在根本上解决学生资助管理不合理、不公平等现象。

1.3 学生资助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技术基础

现阶段,很多小学在进行校园管理的过程中都非常注重学生资助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尤其是在校园硬件和软件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其中,主要包括校园网络设备的改进、学生信息管理数据库的建立、通讯设备的完善以及多媒体硬件设施等诸多技术,并且依托于现代先进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使得学生自主管理信息化系统更加完备,在校园管理实践中的应用范围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大大地提升了小学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此外,随着校园网的普遍使用,能够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一定的技术基础,并且可以实现学生资助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数据共享,为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创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2 智慧校园建设与学生资助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分析

2.1 智慧校园建设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校园建设模式已无法适应当前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同时智慧校园建设也是我国教育现代化、信息化与数字化建设的重要产物。在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进校园数字化建设,构建新时代“智慧校园”符合我国教育教学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同时也制定了中小学校建设智慧校园的相关规范与标准。同时,在2021年4月,我国教育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了关于《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与《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问题的工作研讨会,并针对我国《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征求意见稿向教育专家组征求相关的意见和建议。其中,来自30多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知名专家团队针对“智慧校园”建设问题交换广泛意见,总结了我国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实施过程中取得的系列成果,系统阐述了在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尤其是针对“智慧校园”建设方面,专家组成员也指出:“智慧校园”建设是我国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应加大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力度,进一步深化教育事业改革与创新。

因此,在国家教育教学基本纲要的指导下,构建新时代智慧校园符合校园信息化深度发展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推动我国现代化教育教学事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必然趋势。

2.2 学生资助管理信息化符合教学的基本要求

现阶段,随着我国网络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小学教育教学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了能够顺应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学校加快了对于学生资助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进程,主要的原因在于学生资助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能够提升学校整体的教学管理水平,还能够进一步实现对学生档案等相关信息的精细化管理。其中,在教育信息化基础数据库建设方面,借助当前先进的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对中小学校学生自主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进行完善和升级,不仅能够提升中小学校在开展学生资助管理方面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学校在开展各项学生资助管理活动方面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伴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应用技术的不断深化,相关技术在教育领域方面的应用和推广程度更加广泛,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资助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进程。例如,学校可以借助公安与民政等部门的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对学生基本情况的及时共享,帮助学校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需要提供资助的学生情况,为学校做出更为科学、精准的资助决策,从而有效地规避因传统人工调查形式而造成资助、帮扶的误判行为。

3 加强智慧校园建设的优化措施

3.1 强化智慧校园管理体系的建设

加强智慧校园管理体系的建设是推动我国小学教育阶段教育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实现我国中小学教育模式创新发展的关键途径之一。因此,在进一步强化智慧校园的建设进程中,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充分发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基本职能,确立在智慧校园建设与发展中的思想引领和工作指导作用,指导和监督学校建立以校级机构为基础的领导管理小组,进一步明确智慧校园建设的基本原则及相关要求。如,可以建立以有小学校长或副校长为智慧校园管理的负责人,由各年级教学组长为智慧校园管理组成员,成立以校级为主导、年级为辅助的智慧校园信息化管理办公室,这样可以通过组织一支具有专业化、信息化和智慧化等管理技能的专业团队,专门负责管理与协调智慧校园建设的各项事务,整合校内外各项资源,从而构建科学完善的智慧校园管理体系。

3.2 加强智慧校园教学信息化管理

从教育教学管理的目标出发,构建智慧校园的根本目的在于:以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等层面入手,为校园管理与建设提供一站式的信息化服务,从而在根本上提高学校在智慧校园建设与管理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学校还应当转变现阶段的教育教学基本理念与思路,创建创新新时代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务信息与学生信息的整合以及各类教学资源的有机融合,创建移动式、协同式与可视化的教育教学办公环境,这样才能够进一步强化智慧校园在教育教学等方面的信息化与精细化管理。

3.3 构建教育资源的共享服务体系

智慧校园的建设依托于交互性强的互联网平台,以及先进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主要是对学校内外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有机的整合,如学校的硬件设施、软件设备、水源、电力能源、图书信息以及车辆等公用设施,借助智慧校园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行统一管理和配置。同时,学校还应当实现教学环境与校园安全等方面的智能化,使智慧校园管理系统能够涵盖校园管理与服务的各个环节。此外,学校还应当借助现代移动网络与新媒体的重要优势,创建学校信息化、智慧化的管理平台,并且在积极宣传校园文化的同时,增进学生家长与学校、教师之间的畅通交流。

3.4 完善智慧校园信息化保障体系

智慧校园信息化保障体系是确保校园管理实践工作能够顺利、平稳运行的关键,因此在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应当重视保障体系在整体运行方面的重要性。其中,智慧校园信息化保障体系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智能信息化管理制度。智能信息化管理制度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基础,可以保障学校信息化管理设备与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其二,智能信息分析与处理系统。该系统能够对校园管理信息进行精准的分析和处理,为学校进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其三,智能信息化评价体系。有利于对校园管理与教学工作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价,从而推动智慧校园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

4 完善学生资助管理信息化的优化路径

4.1 重视顶层设计,设定总体规划目标

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学生自主管理信息化建设设计的方面较多,并且对于学生资助管理系统的开发周期较长,不仅需要专业的系统开发与设计人员,还需要学校教务管理人员的密切配合,这样才能够保障学生资助管理系统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因此,学校在完善学生资助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当重视顶层设计,结合学校自身管理现状与学生实际情况来设定总体的规划目标,同时,校园管理各管理系统在内容方面存在一定的独立性,使得教务管理与学生档案信息的对接难度较大,因此学校应对学生资助管理信息化系统进行总体规划,明确统一接口,这样才能够为学校整体的管理工作提供科学化与规范化的支持。

4.2 注重调研工作,科学引入管理系统

构建科学完善的学生资助管理信息化体系,不仅需要重视顶层设计,同时也需要注重调研工作的重要性。就目前而言,调查与研究工作是开展学生资助管理的重要基础,只有充分地掌握学生的基本信息,提升需要资助学生档案信息的完整性,才能够在科学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对学生需要资助的情况进行精准的判断。因此,学校在加强学生自主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当进一步深化研究调研工作的形式与方法。此外,管理系统的选择与应用是体现学生资助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重要前提,因此学校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慎重地引进管理系统,既要考虑管理系统自身的优越性,也要立足于学校管理的实际,这样才符合学生资助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4.3 引进专业人才,强化管理人员培训

现阶段,很多小学都相继引进了较为完善的学生资助管理信息化系统,但从实际的应用情况分析,运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展学生资助管理的效果不佳。主要的原因在于,很多學校只是一味地引进学生资助管理系统,缺乏对专业资助管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并且由信息技术教师负责系统软件的更新与维护工作,但大多数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的软件应用能力不足,难以提升学校学生资助信息化管理效率和质量。因此,学校应当强化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的重视,通过聘请专业的资助管理工作者,或是定期开展专业化的学生资助管理技能培训,从而扭转当前学生资助管理效率低下的不良局面。

4.4 加强探索沟通,完善资助管理系统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也推进了我国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进程,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资助管理模式的不断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资助管理系统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学校应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不断强化对教育教学工作改革与创新的探索和研究,这样才能够不断满足日益变化的教育教学基本需求。同时,学校应当建立良好的内部合作交流机制,加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与教师之间的沟通,结合学校发展与建设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自主管理信息化系统进行完善与改进,从而提升学生资助管理实践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这样才能推动学校整体管理效率与质量的提升。

5 结论

综上所述,智慧校园是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一种现代化校园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提升校园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和质量,还能够为开展学生资助管理活动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对于推动我国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与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随着网络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革新,也为我国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因此学校应当依托于现代化、信息化与智慧化的管理系统,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思路,加强智慧校园建设与学生资助管理信息化平台的构建,这样才能够促进我国教育教学事业朝着现代化、信息化与智慧化的方向推进。

本文系湖南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一般资助课题《智慧校园建设与学生资助管理信息化创新研究》,课题编号:PZ213652。

(作者单位:湖南省耒阳师范附属小学)

猜你喜欢
资助校园智慧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开心校园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