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崇文 书画传薪

2023-07-05 02:47袁行霈
中华书画家 2023年6期
关键词:中央文史研究馆章士钊钤印

□ 袁行霈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在研讨建国方略的时候,就有意设立专门机构,用以安排当时文化艺术界一批德高望重的知识分子,一来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二来发挥专业学术的影响力。

1951年1月12日,政务院发出指示,要求对“具有相当学识并在地方上有相当声望的人士,愿为人民服务,但因年老或身体衰弱,现在不能担任辛劳工作而无法生活者”,“采用适当办法,吸收他们参加工作”。文史研究馆就是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成立。在决策过程中,毛泽东同志起了决定性作用。1949年,毛泽东同志在写给柳亚子先生的信中提到“文史机关事”已交周恩来总理办理,而1951年6月23日符定一先生在写给毛泽东同志的信中也提到“……去岁下半年,周总理秉承德意,屡次向本人表示,决定由政务院设立文史研究馆……”,可见文史研究馆的成立与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也是分不开的。中央文史研究馆最初设于北海公园的“静心斋”的馆址,就是周恩来总理亲自选定的。

中央文史研究馆,顾名思义,重文史,亦重研究,尤其“研究”二字由毛泽东同志亲自拟定,中央文史研究馆有别于图书馆、文化馆等服务性单位,自成立以来,以“敬老崇文”为宗旨,由历任国务院总理先后聘任馆长、副馆长18位,馆员314位,受聘者均为文化艺术界德、才、望兼备的耆年硕学之士,符定一、章士钊、杨冬莼、叶圣陶、萧乾、启功、袁行霈诸位先生相继任馆长。半个多世纪以来,各位馆员积极参加国家重大活动、参政议政,并以编史修志、著书立说、文史研究、书画创作等各种方式,为党和政府在开展统战联谊、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比如当年老一辈馆员叶恭绰和陈半丁先生提议成立北京中国画院、名医萧龙友先生提议设立中医研究院,均获准成立。朱启钤、章士钊、叶恭绰诸先生还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方案的讨论。嗣后,章士钊先生的《章士钊全集》、萧乾先生的《萧乾全集》、王世襄先生的《锦灰堆》、朱家溍先生的《故宫退食录》等先后编纂出版,其他擅长书画创作的馆员如沈尹默、谢无量、陈半丁、齐白石、孙墨佛、启功、孙天牧、许麟庐、秦岭云等,先后出版个人画册、举办书画展览,图绘山河壮丽、寓寄家国豪情,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充分展现了中央文史研究馆的魅力和风采。

中央文史研究馆旧址——北海静心斋

中央文史研究馆现址——前门东大街11号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要真正实现繁荣、强盛,既需要有强大的经济、军事力量,还需要有强大的文化力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央文史研究馆的主要任务和工作,也逐渐转换到发掘、梳理、总结、提炼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上来,激活经典、古为今用,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中华民族历代知识分子,都时刻把自己的学术研究、人格修为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身在书斋、心怀天下,无不把为天下苍生鼓与呼作为自己的分内事。那么,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今天,学识渊博的专家学者更应该责无旁贷,以己之长、尽己之能,为建设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这既是党和国家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我们的期待,也应该是知识分子的文化自觉。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艺术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党的十九大报告”等系列讲话中曾多次提及,反复强调。在当今的世界文化格局中,中国文化的形象、中国文化的价值、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以及中国文化的贡献力等诸多方面,都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作为文史学术工作者,我们如何才能够通过自己的研究和创作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于繁荣文化艺术事业的要求和期待、如何才能够让中国的文化艺术在更大更广国际范围内弘扬传播进而赢得世界的瞩目,这是我们不可回避的时代责任。对于传统文化,我们更应该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文化艺术的国际身份和生命力,最终都将取决于创造。事实上,知识分子尤其是作为艺术家的知识分子,历来都是最具创造精神、最富创造能力的,因此我们不无理由对书画艺术家寄予厚望。文艺的创造,又总是同某一时代、某一地域或某些急需解决的文化问题相联系的。

众所周知,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文明高度繁荣发达的时代,但同时又是一个人类面临各种问题挑战的时代,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技术、人与社会以及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地域文化之间等等,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常常利益与矛盾交错,利弊纠缠,能否勇于面对、有没有能力化解,共赢互补,是衡量我们创造能力的重要标尺。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创造离不开继承,我们有必要以开放的眼光、兼收并蓄的情怀同时面对中国的传统、西方的传统以及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传统,但,在继承和借鉴的同时,我们又要保持足够的理智。越是深厚博大的传统,往往也是创新创造的沉重负担,因为传统中的精华以其足够的魅力常常令我们流连忘返而止步不前,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因此,创新创造需要智慧、勇气和自信精神。

值得欣慰的是,自中央文史研究馆成立以来,各位馆员不辱使命、不负众望,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里勤于探索、奋力前行,并且在不同历史时期都留下了应有的足迹和印记。

齐白石 红菊图 130×31cm 纸本设色 1953年 中央文史研究馆藏款识:中央文史研究馆,九十三岁白石老人一挥。钤印:白石(朱)借山瓮(朱)

孙墨佛 自作《春雨楼早起即景》七绝 135×32cm 纸本 1986年 中央文史研究馆藏释文:春雨楼头报晓天,半江绿柳一村烟。故人来自春江上,诗满酒瓢花满船。录剑门老人《春雨楼早起即景》拙诗七言绝句一首,于北京之小安乐窝西窗之下。丙寅年元旦节日,剑门老人百零八岁,孙墨佛。钤印:孙墨佛印(朱)百岁老人(白)人长寿(朱)大仁大智大勇大德大言大功(朱)

叶恭绰 五律一首 102×49cm 纸本 中央文史研究馆藏释文:到门园树合,行径石苔封。偶伴(支)公鹤,重闻初地钟。闲阶交细草,幽鸟过高松。藉地论心久,西阑听暮蛩。恭绰。钤印:恭绰长寿(白)

章士钊 奉送蠖公社长游北戴河 27×15cm 纸本 1951年 中央文史研究馆藏释文:秦皇岛畔海东偏,拄杖重来看野烟。一代玄黄开国手,几人魏晋问津缘。文章误我悲今日,襆被从君忆昔年。野鹤自飞云自逸,眼中寥廓也翛然。右诗奉送蠖公社长游北戴河。孤桐章士钊。辛卯七月。钤印:章士钊(朱)

沈尹默 自作《临江仙》一首 78×38cm 纸本 1961年 中央文史研究馆藏释文:国际歌声迎五月,洋洋盈耳薰风。红旗飘映海西东。兆民俱凤翥,万国共龙从。实践马恩真理论,亚非日见成功。工人阶级作先锋。加强团结力,投入斗争中。临江仙·迎接五一国际劳动节作。一千九百六十一年四月,尹默。钤印:沈尹默(白)

启功 周恩来诗 纸本 中央文史研究馆藏释文: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总理遗句。启功。钤印:启功之印(白)元白(朱)丁丑(白)功在禹下(白)

谭建丞、许竹楼等 花繁松茂 144×364cm 纸本设色 1987年 中央文史研究馆藏款识:菊有逸致兮兰有香,石卧花阴兮松寿长。谭建丞、许竹楼、沈本千、邓端和、黄均、宋步云、秦岭云、侯及名、许麟庐合写。丁卯二月,王遐举题。钤印:王(白)

刘继瑛 苍松图 138×68cm 纸本水墨 2005年 中央文史研究馆藏款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公元二千零五年岁在乙酉,刘继瑛时年八十四。钤印:绛雪主人(朱)刘继瑛(白)

袁行霈 节录《论语》 92×44cm 纸本 中央文史研究馆藏释文: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袁行霈。钤印:袁行霈印(白)

程熙 山水 89×46cm 纸本水墨 2005年 中央文史研究馆藏款识:程熙写,乙酉年。钤印:程熙(朱)

李小可 山魂 68.5×70cm 纸本设色 2017年款识:山魂。丁酉,小可。钤印:小可(朱)神韵(白)

猜你喜欢
中央文史研究馆章士钊钤印
太行丰碑
——中国画名家邀请展
承先启新
——中央文史研究馆建馆70周年书画展
中央文史研究馆大事记(2011-2021)
夏昶作品欣赏
担当
章士钊妙藏态度
清 李觶 花草虫鸟册页
章士钊与陈独秀
章士钊妙说杨昌济
章士钊《柳文指要》出版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