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好春光
——中国花鸟画的优良传统和当代风采

2023-07-05 02:48郭怡孮
中华书画家 2023年6期
关键词:花鸟画家花鸟花鸟画

□ 郭怡孮

20世纪90年代初,我带着一个课题去了欧洲。这个课题是研究西方绘画是怎么表现草木鸟兽这些自然景物的,在表现对象和表现形式上与中国的花鸟画有何异同,同时还去了美洲和非洲。做对比性研究是为了更深入理解中国花鸟画的特色和发展方向,历时半年多。

西方绘画从表现内容来分,有人物、风景、静物,中国画则是人物、山水、花鸟。西方与中国花鸟画相对应的是静物画,静物画所描绘的多是案头的景物,是插在瓶中的花、各种器皿、蔬果,静物也画禽鸟,但不像中国花鸟画那样画鸟要画飞鸣食宿,画花要画风晴雨露、活色生香。西方还有一种植物画、动物画,这一部分是属于科学画的范畴,在普及科学之外也很有艺术观赏价值。当我走过了众多的西方博物馆、画廊,看过了大量的原作和出版物之后,我却对中国的花鸟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1980年,郭怡孮(后排右三)担任中央美术学院首届花鸟画研究生班班主任时,陪同叶浅予、李可染、田世光、高冠华、黄润华等先生指导学生毕业创作

1990年至1991年,郭怡孮于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家城访学期间,在法国、美国、肯尼亚等地写生,举办画展、讲座。图为探访肯尼亚纳古鲁湖

郭怡孮(左一)任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书画联谊会会长时,积极参与两岸四地的文化交流,图为在香港与饶宗颐(左二)、杨善深(右二)等先生一起

郭怡孮写生

中国花鸟画不但在表现题材的广博上占有优势,而且在精神性内涵的表现方面独具特色。从此之后,我对我自认为十分熟悉的中国花鸟画刮目相看。考察回国后我连续写了一些文章,并提出了“大花鸟”的概念。

我称中国花鸟画为“大花鸟”,是与西方同类内容的绘画相比较而言的。它的“大”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花鸟画描写的是生命精神,不是浅层次的肖似,是一种活跃生命的传达,这与标本画、植物画、静物画是有本质不同的。二、中国花鸟画把表达作者的精神、情感定为第一要素。三、中国花鸟画追求较深的文化内涵,在反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环境诸多方面着力。四、中国花鸟画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社会属性。

中国花鸟画家用花鸟树石这些自然景物来表达意境、来表达人的意愿和情感。自然景物化为表达作者情感的媒介,花与鸟的具体形象由于缘物寄情而仅成为表达作者情感的语汇。那些单纯描绘花鸟客观美的作品,并非画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更不是花鸟画的目的。画家通过富有情感和生命的花鸟形象,来表露对自然界客观实际,以及对社会的客观法则的体验和认识,来反映社会情调和气氛,并巧妙地运用比、喻、兴、借,精巧使用笔墨技巧,淋漓尽致地反映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这才是中国花鸟画的优良传统,也是它能千年不衰、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所在,是值得我们研究继承和推广发扬的。

当代花鸟画家在深入领会这一优秀民族传统的精神内核之后,又有了更为深入的追求,超越了传统,走向了现代,使这个古老的画种在开放的时代氛围中绽放出新的异彩。画家们在思考和实践着用花和鸟,用大自然来表现更为宽广的社会主题,去表现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去创作有新意、有时代感的花鸟画新作。

当代花鸟画正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去表现时代、歌颂生命、保护环境、关爱自然、呼唤和平。在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方面,在反映出这些当前和未来的大事方面,花鸟画正显示出它特有的生命力。

中国花鸟画家们有这样一种责任和动力,架起一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桥梁。我们知道,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历史上发生过很多的变化,从远古人对大自然的恐惧与崇拜、躲避自然的侵害到利用、改造、索取、破坏,如今,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了与人类生存攸关的问题。

大千世界的其它星球都在死寂中默默运转,只有地球上还存在着鲜活的生命。然而人类似乎并不太懂得珍惜自己的家园,繁衍生息的地方受到严重的生态破坏,人们最基本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作为一个以表现自然生命为主的中国花鸟画家,要看到自然才是我们的精神家园,精神家园才是我们人类的安身立命之地。人们普遍重视的是自然家园的崩溃所带来的生存困难,往往忽视了自然家园的丧失而产生的精神危机。

中国人的许多理念是从对大自然的深切感悟和体味中而来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中国画家们尊崇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妙得生意而不失真”“神遇而迹化”“写大自然之性,亦写吾人之心”“缘物寄情”“物我两化”的创作理论和方法,无不与大自然息息相关。一个花鸟画家从大自然中能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能感悟到深层的生命意义和浪漫情怀,那是我们的创作源泉。

郭怡孮 山泉 纸本设色 1961年

因此,当画家选择了草木鸟兽等自然景物为表现对象时,也选择了个人对生命、对自然的特殊表现方法,必定驻守在与自然默契相合的花鸟领域里,通过富有生机、生气的自然形象来表现万物的生命本质和自己的心灵感悟、天人合一的生命气象。画家们通过感人至深的画面,表露心灵深处的幽情壮采,用花鸟画来深入揭示其精神内涵,就成为当前花鸟画家们的第一追求。

当前花鸟画的另一个特点是大视野、大境界。近年花鸟画创作中不乏气象恢宏的大制作,画家们的视野已经从传统的折枝丛艳、点景禽鸟,转向了花木丛生的大自然和禽鸟生息的天地。大视野的背后,是画家们立足当代社会所产生的历史视野和文化视野。当画家们的目光超越具体的物象,感受到的是浑厚的中国文化对自然的现代认识,是中国诗情对自然的现代朗照。那些从大传统的灵山慧海中涌现出的文化气息,从大自然中感悟到的哲理,使花鸟画家们的视野和境界更为扩大了。

对写生的重视是当前花鸟画创作中的另一倾向。画家们通过深入生活,观察、体验、联想,通过手写心记的写生方法去创造加工,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并产生了许多闪烁着鲜活生机的感人作品。关键是画家们用现代人的审美情趣,用新的自然观去发现、捕捉自然界中所蕴藏着的美,发现新鲜的意境、美好的形象和艺术形式。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画家的写生本旨是为了更好地写意。写生和写意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齐白石说:“善写意者专言其神,工写生者只重其形。要写生而后写意,写意而后复写生,自能神形俱见,非偶然可得也。”(《题雏鸡小鱼图》)写生避免了截断艺术活源,花鸟画家们在生活中不断培养着感悟能力、捕捉能力和创造能力,使花鸟画这一传统艺术永远鲜活。

当花鸟画的表现内容发生很大变化时,也必然带动技法的变革,反映出画家们在灵活运用传统技法方面的创造性发挥。以往的花鸟画家或专长水墨、或纯事工笔。现在这种界限已经打破,特别是中青年花鸟画家,以学院教育中全面的训练为基础,具有了接受和运用多种语言的能力,探索跨形式、跨技法的新路,选择应用已有的技法经验。技法是旧有的,而形式的组合是创造性的。无论是水墨、重彩,还是白描、没骨……种种形式和技法都可以根据需要重新组合,而形成新的语言样式。由于画家们采用综合运用的大语言意识,使花鸟画在表现和表达方面的能力都大大加强了。

由此看来,花鸟画不仅是一个画种,更是我们祖先创造的民族精神的载体,既是民族文脉传承的具体艺术式样,也是我们民族独具特色的、能被世界民众接受的可以推介的艺术样式。因为中国花鸟画能给人以生命精神和智慧启迪,给人精神畅适和情感安慰,更能激发诗性的联想和浪漫情怀,使人们得到达观的心态和开朗的心境,也是医治、修复当前许多人紧张、焦虑心灵的一剂良药。

郭怡孮 幽谷 96×130cm 纸本设色 2005年

郭怡孮 罗霄山花 280×225cm 纸本设色 2011年

猜你喜欢
花鸟画家花鸟花鸟画
红胸啄花鸟
写意花鸟
浅析唐代壁画中的花鸟画
画学丛谈·花鸟画(下)
吴国良花鸟画选
院体花鸟画是怎样来的?
融情笔墨 悠然自得——花鸟画家李耕印象
花鸟卷
心有灵犀笔生花
——记花鸟画家许常锁
遥看国色 玲珑韵香——记著名花鸟画家姚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