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整合:构建语文习作学习任务群

2023-07-06 11:45韦文芝
新教育·科研 2023年6期
关键词:任务群学习整合

韦文芝

【摘要】多点整合,教师有意识对接新课程理念要求,推出更多学习任务,建立多种学习任务群模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新课程教学理念对习作教学作出新要求,教师要结合学生习作基础,展开教学创新设计,以习作任务群为载体,推出生活化习作学习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读写机会,让学生在习作实践操作中建立学科核心素养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整合;学习;任务群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理念提出“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加强课程内容整合”等教学设想,学科教学要围绕学习主题展开,对教学内容做整合设计,以学习任务群为载体,突出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需求,充分吸纳语言、文学新成果,体现学生资源的新变化,重视价值取向,注重生活对接和联系,加强读写训练。在语文习作教学设计时,教师利用任务群教學模式打开教程,能够创造更多不同的学习机会,促使学生建立更丰富学习体验,自然成长学科综合素质。

一、习作内容整合,重视学习任务群价值取向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比较固定的习作内容,教师要有整合意识,对这些内容做必要的增删处理,以提升教学的适合性。教材具有普适性特点,而学生习作存在个体差异,由于习作基础、习作思维、习作悟性等多种制约因素的存在,学生对习作的感知和要求呈现个性化。因此,教师需要对相关制约因素做统筹梳理和归结,以便推出价值更高的习作任务群,让学生自然地进入到习作操作环节,并在任务驱动下进入习作学习。如果有需要,教师在习作任务群设计时,应注意借鉴教材之外的内容和素材。

如教学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习作:变形记》,教师对教材内容做深入阅读和分析,这是一篇想象性习作,学生对这样的习作有更高期待,教材中给出四个角度:地球自述、我是一条幸福的蚯蚓、飘在天上的日子、夜晚一棵大树下的故事。这些备选素材设计是不错的,但学生学习思维更为活跃,自然有更多想要表达的内容。为提升习作设计适合性,教师在课前做过学情调查,广泛征集习作建议。学生大多能够主动献计献策,给出不少建议,教师综合梳理这些建议,最终推出了更多习作方向:如果我是奥特曼、孙悟空再世、螺丝钉的传奇、飞行历险记、学习机器人等。这些习作方向可以任意筛选,教师还对习作做出具体要求:故事情节可以自由编辑,但要表达积极主题,展示正能量;情节设计合理,不能胡编乱造;主次鲜明,突出重要情节;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学生领受任务后,开始了具体思考和操作,选择适合的方向,搜集相关素材信息,集体讨论素材,确定写作方案,展开习作操作,习作学习进入到核心环节。

教师对教材习作内容做梳理和分析,适时做学情调查,对习作任务群做创新设计,提出了具体要求,学生对习作任务有明确的认识,自然能够进入到习作操作环节,在创意思考和操作中建立习作能力。习作任务虽然只有一个,但教师推出了任务群,形成任务系列,这是比较有创意的教学组织。学生参与意向征询活动、选择习作素材、设计习作立意、梳理习作要求、展开习作讨论、进行习作操作环节,都是在任务群推动下展开的。习作不是单一的学习行为,需要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其中,教师推出任务群教学机制自然是比较适合的。

二、习作情境整合,关注学习任务群调动作用

习作任务布设时,教师需要有引导和启示设计。在习作学习情境设计时,教师对习作任务做深入分析,推出一些辅助引导手段,利用媒体展示、故事讲述、话题讨论、实物展示、实地观察等方式,让学生自然进入到习作任务群之中,在多种感官参与中展开习作构建。学生对学习情境有更高要求,教师在习作任务设计时,要做好对接处理,对任务要求做细化处理,鼓励学生做习作素材搜集和整合,甚至要给学生提供更多习作素材,让学生做选择,这样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帮助。

学生对灵动性习作活动比较有兴趣,教师适时做出对应设计和组织,推出一些习作活动任务,能够为学生带来心理触动,其训练作用会更为丰富。如《习作:多彩的活动》,教师课前做出布设,要求学生搜集整理参加过的活动素材信息,在课堂展示环节,学生在小组内做轮流讲解,对活动过程、活动体验、活动收获等做集中介绍,这样可以形成信息共享,为大家习作提供更多素材。为激发学生习作思维,教师要求学生介绍自己的习作打算,并将习作设计做推介,让小组成员做出评价,提出一些修正意见,最终形成成熟的习作方案。学生对参与过的活动记忆比较深刻,自然能够积极做出回馈。在小组展示环节,教师积极参与互动,及时做出技术指导。在学生进入习作操作之前,教师再度设计讨论任务,对习作规范化标准和要求做任务设计,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介绍自己的习作经验。

教师在习作之前便设计了任务,在学生展示环节,又增加了信息共享、经验介绍任务,直接构成了任务群,学生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不断接收学习信息,在主动探索和交流中达成习作共识。习作本身就是一项系统性任务,教师围绕习作任务做具体组织,让学生持续展开学习交流和操作,形成任务群训练体系。学生习作基础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师对此要有清晰的把握,组织学生展开习作讨论和交流,目的也是比较明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执行习作任务的过程中,能够扬长避短,获得更多学习启示。

三、习作方法整合,提升学习任务群助学品质

学生大多对习作充满畏惧感,其致因是多方面的,教师在习作任务群设计时,要从学法传授角度展开程序,为学生提供更多习作辅助。学生习作感知体验呈现个体差异,教师组织学生做学法交流,也能够创造更多学习契机。习作需要更多方法支持,教师鼓励学生做习作方法梳理,并以任务群形式推动,学生大多会主动响应,共享一些经验信息。立意、选材、结构、表达等,这是习作基本内容,都需要一些方法支持,教师可以传授一些方法,学生回馈会更为及时,助学作用更值得期待。

学生有自己的学法积累,教师要对学生习作现实做客观评估,对学生学法积累情况做出准确判断,这样才能及时做出补偿指导,给学生提供更多学法支持。如教学《习作:    让生活更美好》,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教材中提供了诸多关键词,如:微笑、诚信、梦想、创意、运动、集邮、旅行、种花等。教师设计习作任务时,增加了学法交流内容:我们生活经历极为丰富,有很多内容都值得记忆,用你手中的笔记录下这些生活瞬间,你会感觉生活的美好,也能够促进思想的成长。同桌两个人先做选题讨论,选择关键词之后,交流习作设计,为对方提出一些修改建议。确定写作主题之后,需要搜集一些素材信息,可以查阅教辅材料、阅读教材内容,还可以询问其他同学,或者请教老师。在习作方案确定后,还要关注习作具体要求,矫正习作方向。学生接受任务后,积极行动起来。教师任务设计比较清楚,学生都能够自然做出回应,进入互动学习环节,在多重互动交流中找到思考出口。

在这个习作任务布设中,教师先让学生做合作学习,这是第一个任务;在交流基础上,搜集习作素材,从不同载体上做搜集,这是第二个任务;写作方案确定后,关注习作要求,这是第三个任务。这些任务组成了任务群,形成了系统性。在执行任务时,教师规划了操作路线,给出了具体的学习建议,这都属于方法传授范畴。学生对任务群有较高的责任感,教师抓住学生心理展开设计,给学生带来更多学法支持。习作方法众多,教师要求学生如何操作,这是典型的学法指导,学生从任务执行过程中自然积累学法。

四、习作活动整合,强化学习任务群操作体验

习作以学习任务群形式推出,学生有明确的思考方向,习作训练程序自然打开,教师要对学生习作需要做出客观分析,设定一些习作活动任务,这样可以给学生创造更多操作、交流、体验的机会,其助学作用会更为丰富。生活观察、课外阅读、网络信息搜集、习作讨论、集体评价等,都可以运用学习任务群形式推出,学生对这些习作活动比较熟悉,能够快速做出回馈。特别是生活写生、网络对接等学习活动,更受学生欢迎,教师要做好优化设计,鼓励学生展开创新探索,确保习作活动顺利进行。

教师设计习作任务时,要对学生习作素材掌握情况有客观判断,如果有需要,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利用习作活动任务展开设计,这样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习作操作水平。如《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教师要求学生虚构创编故事,这对学生来说有一定挑战性。教师在课前做出任务布设:我们听过很多故事,但这些故事大多属于传奇、童话、寓言等体裁,对发生在身边的小故事关注不够,积累也相对薄弱。利用阅读机会,借助书籍、网络等载体,展开现代故事信息搜集活动,要做好故事素材选择,找到适合的故事内容做重点阅读,关注其故事立意、选材、结构,还要注意其语言表达特点,然后自行选择一个操作方向,设计出习作方案。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做故事信息搜集,认真阅读这些典型故事,包括写法、内容、结构等要素的探索。这个是一个复杂的任务群,学生要按计划地展开操作,这样才能最终获得写作启示,提高写作能力。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许多问题,教师自然有一定预判,要求学生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借助网络交互平台展开互动交流,包括向教师请教。学生进入任务执行环节,教师借助网络交互平台做具体调度和指挥,不时做出学习提示,为学生习作顺利展开提供具体帮助。

教师针对学生习作任务,推出了准备活动,这个活动不是简单的阅读和借鉴,需要展开信息搜集、阅读筛选、经验借鉴、互动交流、确定方案,这无疑是一个系统性任务,带有任务群的特点。学生进入活动之中,教师利用网络做调动,这是比较难得的,体现教师的责任感。学生是习作主体,要主动展开素材搜集、思路规划、结构安排、语言表达,在创意性探索中成长习作能力,教师借助任务做载体,积极推动习作活动进程,为学生带来贴心的服务,确保习作学习顺利展开。

五、习作训练整合,促进学习任务群认知内化

习作训练以学习任务推出,这是教学设计的自然选择。教师需要有延伸创新的意识,对习作任务做个性化设计,以成功激发学生习作热情。课内课外阅读对接、网络阅读读写结合、课本剧创编、读书笔记、学习反思、阅读日记等,与学生习作任务有更多关联,教师需要做整合设计,让习作训练实现全面渗透,给学生创造更多习作训练的机会,这对培养学生习作素质有更多帮助。习作学习任务设计时,教师还可以吸纳学生参与意见,这样可以提升习作适合性,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教师设计习作训练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生活认知积累情况,唯有形成多重对接,才能给学生带来更为鲜活的学习体验,这对促进学生习作综合能力成长有重要帮助。如《习作:我的拿手好戏》,这个题目本身就带有浓重的生活气息。教材中列举的案例是挑选西瓜,这是生活常识运用范畴,学生虽然没有更丰富的生活知识积累,但也在平时实践中有一些难忘的经历,掌握了一些生活方法。针对这个情况,教师设计的习作任务群,而且是以问题形式呈现的:你在生活中学习掌握了哪些技能?这些技能是如何炼成的?能不能围绕这个技能,介绍一些有趣的故事?学生接受这些问题后,都能够积极行动起来,在学习小组内展示相关信息。经过一番讨论,学生大多形成了完整的习作方案,教师继续设计任务:要介绍拿手本领,需要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呢?哪些地方是重点内容需要详细写呢?最后需要如何点题呢?学生根据教师问题提示,再度进入集体讨论环节。教师与学生展开多重互动,对学生习作方案做具体评价,给出一些具体的指导。特别是习作要求方面的内容,教师反复强调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可以强化学生学习认知。

教师表面上给出了思考问题,其实是习作任务布设,这些问题都是一个个具体的思考和讨论任务。学生接受问题后,需要深入思考,还要做展示交流,逐渐形成学习共识,这本身就是执行任务的过程。学生自身都积累了一些生活技能和本领,教师利用问题做调动,让学生主动做介绍和交流,顺利进入到习作讨论环节,在广泛交流中找到写作方向。教师鼓励学生对写作要求做专题讨论,这无疑是特殊習作任务,具有现实作用。学生不仅要寻找适合的写作素材,还要在结构、表达、规范化等方面作出积极探索,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习作素养。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设计渗透学习任务群内容,与新课程精神高度契合,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价值,教师要对习作任务群设计、活动组织、训练创新等内容展开深度研究,探索出适合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习作综合能力的成长。学生对习作学习大多比较畏惧,教师科学设计习作任务群,优化组织习作活动,都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的启示。习作学习任务群设计属于创新教学实践,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做好教情和学情分析,确保习作学习任务群教学机制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1]何捷.“精准教学体系”与单元统整教学[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1(01).

[2]张弛.高质量语文学习任务的建构与运用—以《我眼中的缤纷世界》习作教学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22(Z2).

[3]肖青花.学习任务单在习作单元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以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教学为例[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22(01).

[4]於再汶.学习任务群理念下的单元整体教学—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教学为例[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23(01).

[5]汪秋玲.基于学习任务群的习作单元整体设计—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设计为例[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23(04).

猜你喜欢
任务群学习整合
阅读课探微
体察文言语气,感知语言魅力
任务群教学:小切口,大世界
基于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阅读教学策略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