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认证背景下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2023-07-10 20:58杨红秀
广西教育·C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专业认证师范生职业技能

【摘要】本文基于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背景,分析当前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的现状,论述师范生职业技能体系构建与完善的途径:以学生为中心,设计职业技能课程内容;以产出为导向,完善职业技能的培养目标与保障条件;以持续改进为推手,调整职业技能培养的管理与考评模式。

【关键词】专业认证 师范生 职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12-0111-05

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主要阵地,承担着为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培育高质量师资队伍的重要职能。近年来,国家对师范教育给予了高度关注和重视。为不断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基础教育师资队伍,2017年10月,教育部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明确了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三种不同层次教育的专业认证标准,正式拉开了我国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帷幕。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不断提高各师范专业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师范生职业技能是师范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师范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培养的关键要素。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从培养目标、训练形式、师资要求、经费支持、保障设施、管理评价等方面对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各高等师范院校应对标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加大对教师教育工作的支持力度,构建完善的职业技能培养体系,提升师范生教育教学质量。

一、专业认证背景下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体系构建与完善的意义

师范类专业认证是提升我国基础教育师资队伍质量和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是合理调整专业布局、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构建高效的师范生职业技能体系不仅是顺应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需求,而且是促使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实现预期目标的切实需求。

(一)推进师范教育改革

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一直是党和国家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也是备受多方关注的焦点话题,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教师教学技能水平关系到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效。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进入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对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提出了新要求。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师范生的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质量。顺应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和基础教育改革的热潮,从师范类专业认证视角出发研究构建与完善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体系,促进师范生教学技能水平的提升,能够满足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的专业化要求,使师范教育改革与基础教育改革同向而行。

(二)提升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师范类专业认证对教师教育专业和师范生的整体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各高等师范院校在师范类专业建设过程中要坚持“学生中心”和“学习效果”的价值导向(赵婷婷,2018),对标基础教育领域的实际需求,全面培养师范生,使其掌握教师基本知识与技能。师范生要以职业为导向,通过专业人才技能培训方案,掌握一般教学技能,并加强职业技能的实际应用。若想通过师范类专业的认证,高等师范院校必须化压力为动力,充分利用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良好机会,准确理解和把握专业认证中的核心内容,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和完善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体系,推进职业技能训练改革,从而保障和提升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增强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教学实践对师范生的创新精神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由于我国的传统教育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导致当前师范生培养教育存在理论有余而实践不足、教育实践质量不高等问题,这对教师职业发展和基础教育发展产生较大的阻力。师范类专业认证强调要有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确保教育实践时间充足和实践基地达标。构建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体系,可以将专业认证制度与现有的实践教学过程相融合,对师范生教育实践各环节进行调整,通过开展合理的职业技能实践训练提升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二、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的基本现状分析

为了解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基本情况,分析存在的問题,进一步构建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体系,我们借助问卷星平台,以电子问卷的形式,面向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钦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贺州学院、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广西师范大学等5所在广西具有代表性的高等院校的师范生,以及广西部分学校一线中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进行了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 276份,主要聚焦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目标、职业技能训练状况、职业技能课程设置情况、职业技能训练管理状况、职业技能考核情况等5个维度进行调研分析。

(一)培养目标

根据对师范生的调查(如图1所示),师范类专业的职业技能培养目标比较重视提升教育教学组织能力、理论知识运用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其比例分别为64.57%、54.27%和50.67%,比较忽视的是树立职业理想、提升班级管理能力和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分别占比39.18%、36.85%与25.13%。以上数据说明师范生参与职业技能培养的目的大多是有效运用所学知识,提升其教学能力,但是较少关注提升个人理想及教学研究与反思。

(二)培训内容

在调查师范生对教师职业技能具体内容的了解程度时,63.93%的师范生对教师所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比较了解,有约三分之一的师范生对未来的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了解不够。当问及“您所学的专业目前职业技能训练的开课情况如何”时,选择“非常丰富”和“比较丰富”的占比分别为20.85%与53.35%,选择“一般”和“比较单一”的占比分别为24.29%和1.51%,说明大多数高等师范院校的职业技能课程开设比较丰富,但还有少部分高校开课不够齐全。当问及“您认为自己对以下哪些教师职业技能掌握得较好”时,(如图2所示)师范生表示对言语表达技能、三笔字技能、教育教学技能、教育技术应用技能、艺术技能掌握相对较好,而对班主任工作技能、科学研究技能、创客教育等方面的学习较弱,这反映出师范生职业技能培训内容与当今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不同步,与中小学强调的要加强教学研究和教学反思、注重管理艺术培养等实际需求不对应。

(三)技能考核

对师范生职业技能进行考核时,65.00%的职业技能考核采取考查的形式,另外35.00%的职业技能考核通过考试的方式评价。考查课随意性大,缺少规范的管理。相当一部分师范生对当前学校采取的职业技能考核形式认可度不高。从职业技能考核的效果来看(如图3所示),55.86%的师范生认为学校的职业技能考核评价方式效果非常好,有43.72%的师范生觉得职业技能考核评价方式的效果一般,反映出部分学校的考评方式不够科学,这将直接影响到师范生对职业技能的掌握效果和重视程度。

(四)支持条件

在师资队伍配备方面,(如下页图4所示)89.95%的职业技能课程是由本校专职教师承担,有“双师型”教师指导的占37.60%,聘请基础教育一线教师指导的仅有23.70%,整个职业技能培养过程中有教师全程参与指导的也只有31.99%。由此可见,高等师范院校对职业技能课程任课教师配备比较单一,师资配备构成不够合理,未意识到小学一线优秀教师参与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的重要性。在调查职业技能课程任课教师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时,51.73%的师范生表示比较满意,33.09%的师范生认为一般,而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满意的师范生占16.18%。这组数据表明,有一半的师范生对职业技能课程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比较认可;有接近一半的教师没有高度关注当前职业技能要求及其与自身职业技能水平的差距,仍需改革和创新其教学方法。

在对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的设施配置情况调查时发现(如图5所示),52.01%的师范生认为本校的职业技能训练设施齐全,45.73%的师范生表示“有一些设备,但数量有限、管理滞后,不能及时满足师范生的技能训练需求,影响了学生开展职业技能训练的积极性”。另外,有2.26%的师范生指出学校基本没有或根本没有相应的设施供其进行职业技能训练。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超过一半的师范生对学校的职业技能实训场所和设施比较满意,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学校的硬件设施不能很好地满足师范生职业技能实训的需求。

三、专业认证背景下师范生职业技能体系构建与完善的途径

各高等师范院校应针对专业认证背景下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种种现实壁垒,树立“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专业认证理念,并将这些基本理念贯彻于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全过程。

(一)以学生为中心,设计职业技能课程内容

“学生中心”要求改变传统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师范生成长成才的规律出发,在配置教育资源和安排教学活动时应以师范生学习效果和个人发展为中心,并强调评价师范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应侧重师范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杜建林、袁东华、罗家顺,2019)。因此,各高等师范院校在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过程中要紧紧围绕“学生中心”设计课程内容。

首先,改变当前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效果不佳的现状。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内容普遍实践性较强。在教学大纲的制订过程中应增加实践学时比例,规范实践教学,特别要重視师范生的见习和实习环节,制订合理的见习和实习政策。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习是职业技能的综合展示,要加强引导和管理,使师范生能真切了解岗位职责和准确认知自己的职业能力。

其次,改变职业技能培养内容与社会需要相脱节的现象。各高等师范院校应以当前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和发展规划的相关文件为依据,以基础教育一线需求为参照,与中小学保持密切的沟通交流,为师范生争取更多的见习、实习机会,以便获取更多的基础教育教师职业能力需求信息。如当前新课改背景下的基础教育非常重视教师的教学反思和教学研究,强调班主任工作的管理艺术,而这些技能恰恰是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的短板。所以,各师范院校要立足社会需求,不断规范和调整师范生职业技能课程内容,增强职业技能培养的实效性。

再次,挖掘优势资源,丰富课程内容。各高等师范院校应顺应新时代师范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在开设教育部要求师范生必须掌握的语言技能、书写技能、教学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教育教学科研技能等基本教师职业技能课程的同时,可以整合本地的优势资源,在充分调研和多角度分析考察的基础上,设置技能选修课程。例如,百色学院可发挥百色市本地红色资源丰富的优势,在师范专业开设一批红色教育课程,以提升师范生的教育情感和育人技能;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可充分发挥本校艺术教育的特色和优势,在师范专业开设一批艺术类选修课程,以提升师范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技能水平。

总之,师范生职业技能课程内容的设置应该围绕专业认证要求,立足社会需求,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二)以产出为导向,完善职业技能的培养目标与保障条件

“产出导向”强调以学习产出为标准,注重师范生的培养成效,即师范类毕业生最终“学到了什么知识和本领”“能胜任哪些工作”,要求各高等师范院校在师范生学习效果的导向下,依据基础教育实际和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通过反向设计的形式实施课程教学体系与环节,提供教育教学支持与保障条件,评价师范生培养质量。师范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中小学培养优质师资。各高等师范院校应依照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中的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两个维度,梳理和完善职业技能的目标体系(祁玥,2021)。

首先,制订明确的职业技能培养目标。要充分认识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目标的重要性,规划好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的总体目标,不断细化各项子目标,包括明确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不同年级、不同阶段、不同课程、不同活动等的具体目标任务。

其次,创建职业技能培养目标的达成条件。一方面,要创建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实践经验丰富的职业技能教师队伍。打造既有深厚理论功底又有实践经验,并熟悉基础教育一线教学工作、能够在实践中对师范生职业技能进行有效指导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想方设法聘请优秀的基础教育一线教师参与师范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在校内、校外对师范生进行教学指导,最终做到在培养全过程中都有校内外教师的指导,切实保障双导师制真正贯彻落实到位。另一方面,要为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创建齐全的设施保障。设立教师教育培训中心,配置师范生“三笔一话”训练、教学技能训练、信息化技能训练等必备的硬件和场所,同时要提升实训场所的合理利用率,保证师范生有充足的时间参与实训,提高实训室的利用率和资金投入的回报率。完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为师范生的综合职业技能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再次,全力完成职业技能培养目标任务。政府应充分发挥其组织与协调功能,促进高等师范院校与中小学的共同发展;高等师范院校应与中小学依照“权责明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构建并完善高等师范院校、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共同完成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的目标任务,最终实现区域基础教育与高等师范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三)以持续改进为推手,调整职业技能培养的管理與考评模式

“持续改进”强调按照师范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全过程、全方位追踪与评估师范类专业教学,并依据评估结果不断改进教学,形成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机制,建立“评价—反馈—改进”的循环机制(刘雪梅,2021)。各高等师范院校应不断调整职业技能教学管理与评价模式,以适应师范类专业认证对毕业生核心能力素养的要求,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首先,完善职业技能培养的管理体系。按照设定的职业技能培养目标,制订相关制度管理文件(如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实施方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职业技能训练考评办法等),这是职业技能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前提和重要依据。同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及时了解基础教育、高校教师和师范生的需求,适时地对职业技能的管理制度进行调整和补充。

其次,完善职业技能教学的激励机制。将教师指导师范生职业技能教学或带队实习等工作纳入个人年终绩效考核、并作为职称评审及岗位晋升等方面的重要依据,调动教师对师范生进行专业的职业技能教学指导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同时,将师范生纳入激励机制考核范围,将职业技能考核与各级各类职业技能比赛结合起来,表彰奖励在职业技能竞赛和考核中表现优异的师范生,特别要关注师范生在实习中的表现,通过奖励机制激发师范生提升职业技能的外在动力。

再次,完善职业技能培养的考评体系。职业技能考评具有诊断、调节和导向的功能,依据它不仅可以检验师范生在职业技能教学中的学习状况,而且能衡量师范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各高等师范院校应高度重视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的考评工作,要制订科学规范的考评办法,尽量做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客体双向化,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联系,将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同时,做到与时俱进,根据专业认证标准对师范生职业技能的要求,不断完善考评办法,对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实施科学有效的考评,并根据评价结果持续改进职业技能培养的教学工作。

随着基础教育教学体系改革进一步深化,社会各界对师范教育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师范类专业认证是国家引领高等师范院校以社会需求和质量保障为导向,提高教师素质和能力的一项重大改革。职业技能是师范生毕业后从教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以师范类专业认证为契机,立足教师教育特色和区域发展需求,构建和完善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体系,对加强师范类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深远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各种新问题、新要求也会不断出现,需要各教育责任主体形成合力,顺应社会的需求,持续优化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体系,为培养新时代基础教育优质师资力量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赵婷婷.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以云南师范大学为例[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8.

[2]刘莉.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西藏高校本科师范专业实践教学现状研究:以西藏大学为例[D].拉萨:西藏大学,2020.

[3]杜建林,袁东华,罗家顺.地方高校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9(19).

[4]祁玥.化学专业师范生教师技能提升策略[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1(6).

[5]刘雪梅.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英语师范专业教师发展路径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

注:本文系2021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专业认证背景下师范生职业技能‘八证书制度构建与实施”(GXGZJG2021A039)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杨红秀(1978— ),广西兴安人,在读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高等教育学。

(责编 雷 靖)

猜你喜欢
专业认证师范生职业技能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创客类系统实训的自适应结构化模型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和评价体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