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数字化读写课程构想与方案设计

2023-07-25 06:36岳峰孙正磊
语文建设·上 2023年6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语文教学

岳峰 孙正磊

【关键词】数字化读写;数字素养;语文课程;语文教学

21世纪是数字化时代,以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特征的数字化“革故鼎新”正引发一场社会变革,这必然影响包括语文教育在内的各个领域,必然对学生的“数字化素养”“读写素养”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必须在应对数字化学习与生活方面给予更多关注,有所作为。2018年,我们以申报江苏省课程基地项目为契机,首次提出初中语文“数字化读写”课程建设构想,即以学校为单位建设标准的数字化读写教室物化环境与软件平台,以构建初中语文数字化读写课程体系为内容,培养新时代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所必需的阅读素养、写作素养和数字化素养。

一、构建初中语文数字化读写课程的背景

1. 数字化时代媒介技术的迭代更新与理论创新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媒介技术、智能学习终端的不断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采用的数字化学习和新型读写实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世界各国普遍重视数字化读写,出现了“多元读写”“新读写”[1]以及与学生相关的“数字原生代”“数字移民”“数字难民”[2]等新概念。

国际经合组织实施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简称“PISA”)在2002 年指出,“对于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体系而言,有多少未来公民具备最高的第五级阅读能力,是考查未来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主要和次要测试领域尚没有涉及数字化写作,数字化写作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创意写作”以及日常学习、生活的运用中。但是2018 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项目组发布的《PISA2018 分析框架草案》中提出了“读写联系体”这一新概念[3],它包含输入型语用与输出型语用相转换并升华的新思维。

国内相关研究虽然涉及“数字化读写”概念,但并没有对这一概念进行科学界定,例如:将“数字素养”与“数字化读写”混为一谈,认为是“一体两面的关系”[4];或者简单概括为“传统印刷读写以文字读写为主,新形势下的数字化读写则表现为对文字、图像等符号资源的使用”[5]。另外,学界研究的重点主要还是在“数字化阅读在线课程”“数字化阅读”领域,研究数字化阅读的主体、客体及本体,强调阅读介质、文本、方式的数字化,理性分析数字化技术带来的优缺点,特别是数字化阅读与传统阅读的差异研究以及“浅阅读与深阅读”之争等。[6]

2. 学生普遍使用数字化学习终端的趋利避害之需

一方面,世界范围内的数字化学习方兴未艾、蓬勃发展。随着家庭和学生拥有数字化学习终端数量的增多,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网络自主在线学习等已经非常普遍。学生通过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各种形式的数字化信息进行理解、知识建构、感知想象,强化了学习效果。

另一方面,学生对数字化学习终端产生依赖,使用这些设备主要用于娱乐休闲,进行学习的时间并不多,出现较为严重的“读写危机”。于是,许多学校视手机、平板电脑等数字化学习终端为“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有的学校甚至停止使用一切数字化终端设备,利用数字化学习终端进行学习、评价的“智慧课堂”使用比例也不大。

很显然,这样的发展现状与培养新时代学生的“21 世纪核心素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极不相称。这需要我们从学生发展要求出发,立足学校课程改革,优化课程设置,发挥数字化学习的优势,趋避其不利方面。

二、初中语文数字化读写课程的构想

我们的构想是,通过江苏省初中数字化读写课程基地建设,构建初中语文数字化读写课程体系,设计具体的实施方案,以数字化读写教室建设为依托,构建场景式、数字化相结合的初中生语文阅读与写作平台;建立并完善校本化的语文读写课程资源库,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字化读写活动以及个性化读写活动,促进数字化读写教室与课堂、走廊触摸屏、校园网等的互联共享,构建适应新时代特征的语文数字化“文化场”。

作好相关概念的界定,能够更好地明确研究和实践的方向。我们借鉴了当下国际国内的相关研究,并联系当下的教育实践,尝试厘清对相关概念的“教育学”界定。

数字化素养亦称“数字素养”,是指学生利用各种数字工具进行学习活动、处理信息并展示学习成果的能力,它以计算机素养、网络素养为基础,是以信息素养、媒介素养为内涵的一种综合素养或核心素养,它指向核心素养要素中的自我管理、勇于探究、技术应用以及网络道德,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发挥重要的作用。读写素养包括阅读素养、写作素养,是指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必备的阅读素养、寫作素养以及创新思维,与学校课程结构、内容优化有着紧密联系,对学生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字化读写指相对于传统的纸质阅读与写作,依托数字化平台或数字化学习终端进行阅读、写作的一种学习、生活方式,主要以文本(超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空间等多种模态为信息载体,以数字化形式作为获取信息与传递认知的方式和途径。初中语文数字化读写课程指依托江苏省初中数字化读写课程基地而建立的初中语文学科数字化读写课程,是在数字化读写教室物化环境建设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初中数字化阅读、写作课程,包括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特色课程,是一种综合性、校本化的课程。示意图如下:

三、初中语文数字化读写课程方案设计

1. 课程的基础环境建设

一是创设数字化读写教室物化环境。我们根据课程设置需要,在学校建设1~2 个标准化的“数字化读写教室,与图书馆和其他功能室如电子阅览室、图书阅览室等相毗邻,教室内配备交互性触摸一体机、平板电脑、实物投影器材以及VR(虚拟现实)(后期投入)等数字化设备,建成集学习、体验、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数字化教室。同时,在数字化读写教室里配备“阅读吧”,配备开放式的阅读书架与选读图书,将图书阅览室与数字化教室的一部分空间进行适当的布置,建成附带阅读交流(沙龙)、表演、演讲、辩论功能的舞台,还在二楼走廊两侧墙壁建有触摸屏效果的数字化文化展览区。另外,加大网络投入,保证网络传输速度与稳定性。

二是创设数字化读写软件应用环境。在硬件建设基础上,建立数字化阅读学习平台、数字化写作互动交流平台、学生原创精品展示平台三个软件平台,完善读写课程资源库及师生网上互动交流、分享等相关设施的配套建设。以软硬件建设为基础,通过多元阅读与写作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全新的数字化情境中阅读、体验、感悟、创作、展示,积极打造“自主阅读、整体感知、美点赏析、感悟交流、拓展延伸”(数字化阅读),“情境引入、目标解读、素材链接、构思创作、交流分享”(数字化写作),以及读写结合的数字化读写范式,引导学生在自由读写、反思改进、讨论的基础上优化完善。将课堂读写教学不能完成的部分转移到数字化读写教室情境中,创设全新的读写情境,以任务驱动学习、合作学习、沉浸式学习等方式,重视“读写心理调适”,利用数字化读写教室课程资源、互动交流分享、原创精品展示等平台,推进语文读写课程教学的改革,形成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以及家校之间的全面互动,真正把技术与教学实践融合落实到每个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中。

2. 课程目标

在数字化读写教室软件平台上,建立初中语文数字化阅读课程、写作课程以及网络道德课程。具体内容有:整合统编教材及规定阅读名著、自读课本、课外自选文章等课程资源,建立适合学情的数字化群文阅读资源库,开展群文阅读、经典诵读、整本书阅读、网络文学阅读等相关数字化阅读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开展随文写作(感悟)、教材序列化写作、生活化写作等数字化写作活动,并获得相应的写作方法指导。同时,根据初中学生特点,开设网络道德(“网德”)课程,通过网络文明礼仪、网络文化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与网络文明演讲稿、课本剧、小论文写作等数字化读写活动结合起来。

3. 课程内容

推进“三级课程”建设,优化校本化的数字化读写课程。以数字化读写教室建设为基础,建立相对完善的横向、纵向课程体系。横向有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与特色课程;纵向有分三个年级六个学段实施的初中语文数字化阅读、写作课程,根据学情确定课程的内容,体现一定的梯度与层级。将此在学校正常开设的课程中加以体现,保证开齐、开足,与国家课程互为补充,寻找到二者的最佳契合点以及提升学生数字化读写素养的最优策略,这些课程内容将“有助于学生成长为自觉、自主、积极思考的‘终身阅读者”[7]。同时,作好数字化特征的课程评价设计与页面交互式设计,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多元评价学生发展。具体见下表:

依托“主题化”读写活动,开设系列化的“网德课程”。以“数字化生存”所需要的网络道德为主题,开设系列化的网络道德(“网德”)课程,作为学校重要的德育课程之一。一方面,将网络文明礼仪、网络文化等网络道德方面的资料汇编成非连续性文本,作为主题化读写活动的课程资源;另一方面,利用网络道德课程资源开展相应的阅读活动,以及网络文明演讲稿、课本剧、小论文等写作活动。网络道德课程一定程度上可以支持数字化读写课程的实施,也可以作为数字化读写课程的一部分。

借助数字化作品,构建数字化特色“ 文化场”。数字化读写教室软硬件设施建设以及数字化读写课程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学校文化品位与底蕴。数字化特色“文化场”在线下、线上都可以形成:在线上开设网络德育课程,规范网络语言和行为,倡导网络文明礼仪,弘扬网络正能量,配合经典诵读、演讲、配音秀、课本剧表演、辩论赛等社团活动;建设校园数字化文化长廊,形成具有现代化特色的数字化触摸屏走廊,以触摸屏的方式让学生随时点击自己或其他同学的作品;与课堂教学建立网络链接,调用读写资源库中的课程资源,形成读写资源与学生原创作品资源共享;建立家校信息交流共享机制,了解、掌控学生学习情况,以便于家庭交流。最终,通过不断完善校本化的读写模式,并与课堂教学、课程资源链接库、学生作品等相整合,形成融语文阅读、写作训练和数字化学习为一体的综合性学习平台。

4. 课程实施与评价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安排好两种类型的数字化读写课,一种是数字化读写教室里的读写课,每周安排1~2 节语文数字化读写课,利用专门的数字化设备进行相应的读写活动,完成一定的阅读、写作任务,反馈阅读的体会(或记录),现场提交写作的作品,并做好相应的记录;一种是教室里的读写课,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有机组织数字化读写活动,与课后作业相结合,在家长监管下完成一定的数字化作业,如在公众号文章下留言或评价、将自己原创的作文发送到指定信箱等。两种形式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另外,还可辅之以简化的课程评价来激发学生进行数字化读写的积极性,评价学生的阅读素养、写作素养以及数字化素养。

阅读课程评价主要以在数字化读写教室完成阅读篇目统计、阅读体会(含评论、吐槽等)、读后感的形式进行,学校将日常的阅读管理落到实处,记录学生阅读的题目,简要摘录部分梗概或内容,并对学生阅读过的篇数、书籍數、读后感文字数进行量化统计与综合评价。

写作课程评价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对某一阶段学生原创作文(含日常作文)篇数、字数以及单篇作文等进行过程性评价。可以采用积分制,对等级、字数进行相应分值的设置,作出相对公正的评价;学生的优秀作文发表或被不同级别公众号转载可以获得额外的积分,最终根据综合得分确定写作素养等级,进行终结性评价。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语文教学
从夯实“双基”到培养“核心素养”之变——简析近二十年语文课程目标发展演变之路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